学佛笔记

马云:公益的职责是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善良
2024-11-23 11:21

7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首届全球公益大会上表示,公益的职责就是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善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姚明、李连杰和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纷纷抵达现场助阵;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发来视频,畅谈公益理念并对本次公益大会表示祝贺。

在上午主论坛上,马云说,公益需要钱,但是光有钱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公益和慈善还是有点差异,慈善在于给予,而公益是在于参与,是在于点点滴滴的行动。随后进行演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希望让联合国发展的可持续目标成为现实,为全球人民谋福祉。

据悉,本次公益大会分为主论坛和5个分论坛,分别探讨教育、互联网公益、环保、救援、医疗5个方面。

当日下午,马云出席了以孩子因你而改变为主题的教育分论坛,谈公益、谈教育、谈对中国乡村教师的尊重。

马云说,自己最关心的是乡村教师---去年9月,马云乡村教师奖率先成立,今年马云乡村校长奖也成立了,马云准备在10年内投入2个亿,给予每位入选的校长5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马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唤醒大家对老师的感恩,唤醒整个社会。为此他决定再为中国培养5万名乡村校长,让他们去影响300万名乡村教师。

最后,他号召大家从最小的公益做起,对那些正能量的事情,鼓一鼓掌,点个赞,转发一下不仅给中国点赞,还要给全世界正能量的人点赞,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好。

焦为民著作的《多维生命学》这本书是全球第一部解密生命真谛的传世之作,将一层一层的全面破译修行者生命能量密码。

QQ1357393206

End

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便能预知时至

广钦老和尚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这个出家众比较容易做得到,在家众则种种俗务牵挂、放不下,较不易办到。出家人身、口、意三业清净,都摄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乱。打七念佛,为的是要得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有些人稍微出现一点相、得到一点觉受,就生起欢喜心或傲慢心,按照修行窍诀的观点,这就是一种魔障。但没有闻思过的人往往不知道,反而拼命去执著,最终离解脱越来越远。--弟子规另解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

心中那个可以疗伤的地方

◎ 渡边和子在《小王子》一书中,有一段写到小王子在沙漠中寻找水源,他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发现月光下的沙漠非常美丽。小王子说:沙漠美丽是因为在某个地方隐藏着一口水井。人类也是一样,表面上看不到的水井隐藏

心地善良 家国天下

◎ 任 之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星云大师的文集《献给旅行者的365日》收录了中国古代夏朝之后历朝历代的名人、大家、文豪创作的散文、诗歌、画作、楹联、篆刻等各类

以礼待人 心中有佛

◎ 衍 慈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现引古德四句话说明与人相处之道:脸上无嗔真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里无嗔无价宝,不生不灭是真常。1.脸上无嗔真供养人,第一眼被人看见的便是脸,所以一个人有笑容,令人心生

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人生什么都是幻化无常,假使存着计较的心,只会造成身心的苦难。所以《八大人觉经》的第二个警觉,就是让我们知道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 净 界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可以说是从空出假。所以修净土宗的人,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相状,如果没有相状,没有办法修净土。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第一个、对名号功德的相状

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

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要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并有助于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宇宙中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来帮助你实现目标和梦想的,要么为了考验你,要么为了成

如何洗去心中浮躁

如何洗去心中浮躁◎ 一 行在我看来,一个人只有在不用心的时候,洗碗刷盘才成为一件痛苦的事。当你全心全意站在水池边,挽起袖子,双手伸进温暖的水里时,你能感觉到洗碗刷盘确实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我很享受洗碗

剔除自己心中的恨

◎ 拈花笑菩提人们常常开玩笑说,别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我们还是很在意。我们会对某些人恨之入骨,其实这种恨是对自己的束缚,你恨他与否对他并无影响,但恨却在你心里,所以剔除对别人的恨实际上是剔除自己

善良的回报

◎ 刘志坚出租车司机亚当斯最大的愿望就是攒下足够的钱,把心爱的女儿从老家接到纽约。可是几年过去了,存款仍寥寥无几。更糟糕的是,还因为一个老妇人变得更少......那天,亚当斯接到了一个约车电话,等他赶

怎样化解心中怨恨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马上发脾气;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积在心中。不过现在的医学已经证实,从一个身心灵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经常累积负面的能量,对你身体是很不好的。你不

去除心中的杂念

去除心中的杂念◎ 兆 泓世人因心中杂念太多,所以迷失自我。放下心中杂念,才能得佛法。有一天,坦山和尚准备拜访一位他仰慕已久的高僧,高僧是几百里外一座寺庙的住持。早上,天空阴沉沉的,远处还不时传来阵阵雷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善 言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四十二章经》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有些

元音老人:融禅净密于一体的心中心法

融禅净密于一体的心中心法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七日讲于杭州元音老人心中心法看是密宗,但它是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归、融三宗为一体的大法。不同其他有相密法,须从有相过渡到无相而后才能亲证本真,它是直下

只须静听自己心中当下的念佛声

道证法师讲述念佛人体验佛力,就如游泳者体验水的浮力一样。末学承受大众深思,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呈奉供养,只有说说自己病中屡屡失败的一些经验,也许有人在漫漫长夜独自流泪时会用得到吧?初病倒时,因为觉得不大声

元音老人:什么是心中心法_如何修行心中心法

什么是心中心法?心中心法,唐密、藏密红教、东密各有传承。心中心法在西藏和日本都是不轻传之密法,不经过一番艰苦的修习,不具备相当的密法基础,是很难得到的。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重新崛起的无相密乘心中心法,既

心中经常不平就是最大的魔障

心中经常不平就是最大的魔障首愚长老行难忍难在古丛林中,一进佛门就必须做劳务,俾借外境来磨掉你一切不好的习气。像密勒日巴被他的师父玛尔巴上师以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苦难来磨练他,直到他的内心丝毫埋怨不起了,才

心中念佛

◎ 印 光【原文】《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观佛,礼佛,画佛,皆名作佛。由其心念于佛,心中便现佛之相好庄严,功德威神。故曰,是心是佛。为佛弟子者,可不致力于此乎。就中惟画佛,更加亲

心中有佛的境界

心中有佛的境界仁清法师有人说我心中有佛就行啊,以前有个小伙子说,师父我也不想出家,我也不想学佛了,我心中有佛就行啊。我说非常好,非常好,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是一种相当的功夫呀,马上我问他,请问,你几

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

惟贤法师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文化讲究为人处事要有道德,家庭、社会、国家都必须要有道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道家讲清净无为,要少欲知足,过淡泊生活,属天人境界。诸葛

一日禅:善良,是一种远见

行善意之举的人看似笨拙地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其实是一种深藏的远见因为福气也在悄悄奖励你本文来源于觉悟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生善良,必有后福

做人,要心存善念,善良,是发自内心的美好,善良,是人的美好品德。心存善念的人凡事不会算计别人,凡事都会替别人着想,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存善念的人,或许会受到伤害,心存善念的人,或许会吃亏,可是

徐恒志:浅谈心中心法!

佛法有无量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佛法很广大,它是伟大的真理,对宇宙人生都有很深刻的阐述。心中心法也是无量法门中间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兴起的。心中心初祖就是大

马云:公益的职责是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善良

+7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首届全球公益大会上表示,公益的职责就是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善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姚明、李连杰和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纷纷抵达现场助阵;比尔

今天感恩节,感恩今生相遇的每个人

人和人相遇,靠的是一点缘份人和人相处,靠的是一点诚意知音是贴切的默契知己是完美的深交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男人的魅力不在于有多少钱长得有多帅而是遇事有多大担当女人的魅力不在于长得多

李连杰马云对话一直播助力公益

7月9日,李连杰携女儿现身壹基金儿童训练营场地,好友马云前来助阵,一直播作为官方战略合作媒体直播平台进行全程直播纪录。活动现场,壹基金为灾害模拟防御特制五个儿童安全训练营,每个部分包含儿童在灾害中学习

圣严法师:如何消除心中怨恨?这个方法能让你冰消瓦解

有一句话说恩将仇报,一般人往往记怨不记恩,能够记住的恩情总是比怨恨来得少,就如俗谚所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别人对你好一点,你会希望他能对你更好一些;或是别人已经借你钱,却还觉得不够多,反过来嫌别人小气。

每日一禅: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为人四有: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①口中有德,就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不对他人施加软暴力;②目中有人,就是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将心比心,坦诚相待;③心中有爱,就是要在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并小

一日禅:心中应开满鲜花

有空闲时,多想想别人对自己好的地方。我们的心好比一个容器,只有清空了垃圾,才有空间装满鲜花;反过来,只有装满了鲜花,才不会有地方去容纳垃圾。

做人,善良一点不吃亏!

做人,善良一点不吃亏,做人,别总想着算计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算得了一时,算不了一世,你斗得过君子,斗不过小人,踏踏实实,诚诚恳恳,会结交朋友一堆,得到评价满分做人,别总是占人便宜,谁也不憨不傻,

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善良

1一个人层次的高低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自身的一种修养,换句话说层次高的人不一定有钱,有钱的人不一定层次高。当一个人能足以包容所有生活的不愉快,能专注于自身的责任而不是利益时,那么他就站在了精神的

一日禅:心中无欲真解脱

心中无欲真解脱。无欲并不是什么都不要,或什么都不做,而是忘我地无我地不为我地去要去做。只有到达无欲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热爱自然,融入自然,此时哪怕只是见到一片树叶,你也会感到深深的幸福和满足。

一日禅丨欲成大事业,先破心中贼

破身外贼易,破心中贼难。很多时候人生都是这样的,当你觉得诸事不顺时,也许你可以试着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去检索心内的陋习,跨越自己的心坎。很多人说,人生有两条路,一条叫做心历,一条叫做经历。然而心历引

这是每个人临终时都会看见的 但如何知道是佛还是魔

若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实相无相,故有相的净土都属于界内,不属界外,那就是人间的净土或天国净土,而不是三界之外的佛国报土。所以,古来即有大德以为西方弥陀净土,是属于方便土,或者是凡圣

一日禅: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净土

挑水禅师是禅林寺的住持,但却时常在外云游,过着云水僧的生涯,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叫花子挑水。有一次,挑水禅师云游至京城时,在一位有钱人家的仓库旁,搭了一座小茅屋,靠贩卖草鞋过生活。对街住了一个赶马车的车夫

成刚法师:对每个人的终极归宿 你了解多少?

核心提示:人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但除了老人,都觉得死亡离自己还很远,且认为谈论它并不吉利。但既然死亡是每个生命注定的结局,那么,我们就不能对它一无所知。今天刊登节录成刚老和尚讲解的《痛念死无常》,详细剖

智慧法语:他知道世上一切众生心中的想法

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经典原文】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法华经》【经文解释】此偈颂是佛对舍利弗尊者所说,又诸大圣主:诸,就是一切。大

在心中播下正信佛教的种子

在心中播下正信佛教的种子文/觉碧--《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修学心得修学前,我对佛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烧香许愿、保佑家人平安和算命看相上。说到信佛,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吃素念经、与世无争的半出家状态,从来没

静波法师:佛在心中 随缘自在

那就是因为不能够经常提起精进心来。有几句话或许能够证明:一年学佛,佛在心中;两年学佛,佛在佛堂;三年学佛,佛在天边。所谓一年学佛,佛在心中,人们开始学佛时,总是精进、努力,尽管满身佛气,尽管很笨,但是

因陀罗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因陀罗作为护法神,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如佛陀在树下修道时,恶魔进攻扰其禅思,帝释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佛陀涅盘时,因陀罗又显身,念诵颂诗;他还保护佛陀的舍利。有关因陀罗的佛传故事常常

心中心法内容

心中心法有六个手印和一个咒语,修法简便易学,既不用修加行与前行,更不须观相或观想,因为和禅宗一样从第八识起修,且有佛力加持,故易直下见性。密咒为佛、菩萨于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作的密语,如同发电报时所用

心中心法的缘起与现状

心密法门之“心中心”法属上上乘密法,为密宗最高之第四真如门,其修法以明心见性为首要目的,成就无相悉地。据诸祖师等言─此法不取于相,亦不离于相,三分之二靠佛力,三分之一为自力,先从第八识起修,首破无明

心中心法之心法

心法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不用修法以证佛果,只以积垢深重,虽遇明眼人直示心性,又不肯自信承当,故不得不假法修行,以作黄叶止啼之举。而诸修法中又以善巧方便不同,修习即有快慢迟速之殊。参禅动辄数十年始能

心中心法的六个修行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

心中心法修行的基本原则

心中心法修行的基本原则,三个字:不着相。问:执着于“不着相”,这也是一个执着。答曰:是的,就是用这个执着,破掉所有的执着,破到最后,即使这个不执着,也是会破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念佛的就一心念去,

心中心法的解释

问:可否请您谈谈心中心法?说起心中心,首先要了解,我们到底有几颗心?一颗还是两颗,为何又叫心中心法?很显然,我们只有一颗心,为何又叫心中心法呢?这两个心到底分别是指什么?这两颗心,实际是同一性体的两

如何修行心中心法?

心中心法有六个手印和一个咒语,修法简便易学,既不用修加行与前行,更不须观相或观想,因为和禅宗一样从第八识起修,且有佛力加持,故易直下见性。密咒为佛、菩萨于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作的密语,如同发电报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