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生所应注意的事项之卧起2024-12-07 08:07
卧起就是指睡卧和起床。药王孙思邈说: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卧起定要有规律性,如果没有规律性就说明自己的睡眠或工作不规律,不规律自然很难正常地进行起居,不能正常地起居,对身体的健康自然会是有影响的,如在(管子》中说: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果而寿命损。我们知道,行住坐卧惟睡眠最为安适。当精神疲乏工作劳顿之际,偃卧一榻,栩然睡去。-觉醒来, 如游华胥,神恬气畅,身心安逸。陆放翁日:相对蒲团睡味长, 文人与客两相忘。须更客去主人睡,一枕西窗半夕阳。对于睡卧的恬适,只有相忘才能真正进人睡境。古人说:花径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为什么要觅睡方?试想,如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便难以缓解身心之疲惫。
在《元关真谛》中说日:每卧时,舌抵腭,目视顶,提缩谷道,即咽津口,行数次然后卧,可愈频溺。也可以说,如果睡卧得法还能治病。的确如此,因为睡眠就如同在给一辆汽车充电,每天晚上睡眠时,人体的蓄电池就会自行充电,睡的越好,蓄电愈多,精力越是充沛。
不过,有时卧的好与否同环境的选择是有关系的。古人认为在卧时,床常令高,则地气不及,鬼吹不干。鬼气侵人,常因地气而逆上。人卧室宇,当令洁盛,盛则受灵气,不洁则受故气。故气之乱人室字者,所为不成,所依不立。对身亦然,当沐浴而使之洁净。而在《养性延命录》中则有较为详细的说法,其认为:凡人卧不得于窗樽下,令人六神不安。凡卧,春夏欲得头向东,秋冬头向西,有所利益。凡丈夫饥,欲得坐小便,饱则立小便,令人无病。凡人睡,欲得屈膝侧卧,益人气力。凡卧,欲得数转侧,微语笑,欲令至少语,莫令声高。春欲得联卧早起,夏秋欲得侵夜卧早起,冬欲得早卧晏起,皆有所益。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晏起莫在日出后。冬日天地闭,阳气藏,人不欲劳作汗出,发泄阳气,损人。新沐浴讫,勿当风湿语,勿以湿头卧,使人患头风,眩闷,发颓,面肿,齿痛,耳聋。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著,令发疮及患风瘙痒。睡卧对坏境的选择有一定的 要求,而在没有睡觉之前对身体的护养也更为重要,因为护养的适中,睡卧自然不成问题,如果护养的不合理,比方因感冒所引起的身热或头痛,自然会影响到睡卧。
通常情况下 ,卧不利于久卧,如在《黄帝素问》中说:久卧伤气,劳于肺也。这里的久卧就是休息的已经足够了,不要强休息。另外,独自卧比较好。彭祖日: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千裹,不如独卧。色使目盲,声使耳聋,味使口爽,苟能节宣其道,适抑扬其通塞者,可以增寿。一日之忌,韩食无饱。一月之忌,韩饮无醉。一岁之忌,暮须远内。终身之忌,暮须护气。但一个人比较痛苦的是,想睡还睡不着,这是身体健康的大患。为什么想睡还不得人睡呢?《内经》谓: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则阴气虚,故目不取。邵子日: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又日:神统于心,大抵以清心为切要,然心实最难把捉,必先平居静养。人寝时,当将一切背为计虑,举念即除,渐除渐少,渐少南无,自然可得安眼。若终日扰扰,七情火动,辗转牵怀,自然辗转翻侧,难以成眠。或如《南华经》所言:其寐也魂交。同样说明睡眠质量不好。
在《千金要方》中说:凡欲眠,勿歌咏,不祥。又说,凡人眠,勿以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损劳,足冷。又言,卧勿当脊下,卧讫勿留灯烛,令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其对睡卧提出了不少有见的的方法,如暮卧常习闭口,口开即失气,且邪恶从口人,久成消渴及失血色。或勿湿头卧,使人头风眩闷,发秃面黑,齿痛耳聋,头生白屑。有的是比较科学而合理的,但提出不得昼眠,令人失气的思想却是值得商榷的,这是因为有不少人养成一种午睡的习惯。这种习惯不仅不失气,还能补气,而且中午休息的质量也往往在睡眠中是比较好的。但如果吃饱了就睡,那自然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然而有时,人们在睡觉之前有睡意,当真睡时却睡不着。人们为此总结了两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者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二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难以人眠多是因为不能人定,或兴奋之事扰心或悲痛之事绞心,此都不得人睡,实也是常理。再者,人也不可能日日兴奋或事事悲观。
可是人们为什么应该有睡意呢?《混元经》中说:成亥子之时,阴气生而人寐,寐则气滞于百节。养生家睡不厌缩,觉不厌伸。故阳始生则舒伸转掣,务令荣卫周流也。或许正因为此,古人多认为觉须手足伸舒,睡则不嫌屈缩。而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琐碎录》中也说:夜卧或侧或仰,一足伸屈不并,则无梦泄之患也。而孔子不尸卧。《云笈七签》中说:人若睡,必须侧卧跑蹋,阴魄全也。亦觉即须展两脚,又两手,令气通遍浑身,阳气布也。在《四时养生论》中说:夜卧,自胫以下常须覆薄被,不如此则风毒潜人,血气不行,直至觉来,顽痹瘫缓,软脚偏风因兹交至。《长生不老诀》中说:犬之为物,其卧地也,恒侧其身,伸前足而蜷其后足,直其颈,如此则内脏舒伸,而百脉调匀,气血周行,可以无阻。气能周行则清,气清神安,神安则心定,如此人睡,魔不能扰,此其旨也。又在《葛仙翁太极冲玄至道心传》中说:卧则沉神于幽谷。幽谷者,坤腹也,元神昼居于首,夜居于腹,机在二目。凡睡之时,东首而寝,不可仰卧伸足,务如龙之伏蛰,以一手枕头,以一手攀足跟,侧卧曲足,弯腰闭目,内视于气穴,沉神幽谷之中,一心内守,如鸡抱卵,使惺惺以睡之。若仰卧伸足张口喘气,神游气散,久卧伤气,难以结丹。若夜结于梦,昼驰于想,起灭万端,尽属虚妄。要拔前根须除后障,一剑当空.群魔消丧,也可以说夜里做梦,多是日有所思之原因,若无所思,也就会少有其梦。《庄子。大宗师)中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为什么真人能做到无梦?因为真人能外其身,而世俗之人难以外其身。不能外身就要为身而分神或多思,如冷忧冷,如热忧热,如惠惮穷,如富怕偷等等。如此难免会无梦,而睡卧也就难有舒泰。
那如何做到卧必舒呢?其关键就在于心正,舒心自然卧着也是舒心的,舒心也就在于身心的坦然。古人说:睡不厌踧,觉不厌舒。对于就寝必然要做到安寝。也就是睡觉一定要做到安安稳稳地睡,这需要睡时不要有思虑,否则那是难以人睡的。养生家说:先睡心,后睡目,而要想做到人睡,也只有心安才易于人睡。邵子日: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又说:神统于心,大抵以清心为切要,然心实最难把捉,必先平居静养。人寝时,将一切营为计息,举念即除,渐除渐少,渐少渐无,自然可得安眠。若终日扰扰,七情火动,辗转牵怀,欲其时消释,得平?所以,一个人的安寝应做到舒适为宜,不适为不宜,不舒为不适。有时候舒在于能安于现状。如孔子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一个人要想使睡卧舒心,就要善于寻找舒心的事情来调节自己。邵康节《林下吟》云:老来躯体索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万事去心闲偃仰,四肢由我任舒伸。又云:夜人安乐窝,晨兴饮太和;穷神知道泰,素养得天多。《紫岩隐书》日:每夜欲睡时,绕室行千步始就枕。盖行则身劳,劳则思息动极则返于静。这也不适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开门见山地说,要做到卧必舒不仅要舒身还要舒心,但一定要清楚,舒身与舒心不是恣情纵欲,否则对身体是有害的。同理,睡眠多对身体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在《仙经》日:觉与阳合,寐与阴并。觉多则魂强,寐久则魄壮。魂强者生之人,魄壮者死之徒也。若餐元和,彻滋味使神清气爽,至于昼夜常醒,是得长寿。有人不嗜睡是因为元神足,这一类人也是精力充沛而没有睡意。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醒着犹睡着,睡着犹醒着,这是因为思虑过多。王阳明诗说:扫石焚香任意眼,醒来时有客谈玄;松风不用蒲葵扇,坐对青崖百丈泉。又云:人间白日醒犹睡,老子山中睡却醒;醒睡两非还两是,溪云漠漠水冷冷。其实,有些人之所以难以人眼或眼而不舒,就是想法太多。若欲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古人说:万人操弓,共谢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人若有多种强烈的欲望,就如同万人操弓来攻击自己一样,此箭不中必有彼箭射中,射中则没有不受伤害的道理。
对于有人而言 ,神疲尚容易使精滑梦遗,自然是不利于健康的。如果懂得调息神思,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亦然,复以两手搓胁,摇摆七次,咽气纳于丹田,握固,良久乃止。屈足侧卧,永无走失。诀曰:精神疲软欲火攻,梦中遗失致伤生。搓摩有诀君须记,绝欲除贪是上乘。如果通过此种方法就是不能人睡,在《黄素四十四方经》有咒语,云:夜寝欲合眼时,以手抚心三过,闭目微咒日:太灵九宫,太乙守房,百神参位魂魄和同,长生不死,塞灭邪凶。咒毕而寝。此名九宫隐祝寝魂之法。常能行之,使人魂魄安宁,永获贞吉。此兜如果能坚持行之有助于睡眠,这是因为会减少其它思虑,不妨试。另外,青牛道士日:暮卧存日在额上,月在脐下,上梓千鬼万邪,致玉童玉女来降,万祸伏走。甚秘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