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道德经》
2024-11-25 08:21

知足者富

《道德经》里讲: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

有个人在岸边钓鱼,他钓鱼的技术十分高超,一会儿就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一尺多长,可是钓者却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海里。

围观的人十分惊诧,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看来是高手啊。

一会儿,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还是一条一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过几寸长的小鱼。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鱼篓中。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 

钓者回答说:哦,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不足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装不下。

古人说: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侯怨不授公,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梁,布袍暖于狐貂,编民不让王公。

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给他金银还怨恨没有得到珠宝,封他侯爵还怨恨没封公爵,这种人虽然身居豪富权贵之位却等于自愿沦为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粗食野菜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穿粗布棉袍也比穿狐袄貂裘还要温暖,这种人虽然身为平民,但实际上比王公还要富足高贵。

《亲友书》中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膨胀的欲望,让人永不满足,这是痛苦的源头。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知足不辱

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有个成语叫得陇望蜀,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个满足了,那个就会冒出来。被欲望拿捏的人,就像背负枷锁的囚徒,永远不得解脱。

人生一世,无非是为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但是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向外寻找快乐,最后却换来一身的疲惫。仔细想想,这些压力,不是别人给的,恰恰是自己给自己的。

《道德经》里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声和健康那个重要?健康和财货那个重要?得到与失去哪个更让人忧虑?太爱名声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一个人的聚敛的财富越多,最后败亡的就越快。所以,知足才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

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把人累死,该放下就得放下,人生才有安宁幸福可言。

知足常乐

《道德经》里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一个人快乐与否,不在于他到底拥有多少,而在于他是否知足。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知足的人最幸福。他们不做非分之想,不好高骛远,不利欲熏心,不巧取豪夺,他们内心没有忧虑,安宁快乐。

温饱无虑就是幸事,无病无灾就是福泽。人生,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

End

不知足的土财主

贪人多积集,得不生厌足;无明心颠倒,常念侵损他;现在怨憎多,舍身堕恶道。在西藏附近有个小国家,住了一位土财主。虽然他拥有一望无际的田园,却仍不知足,心里总认为自己再怎么富有也比不上国王。后来,竟然为此

《道德经》: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了凡四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宰相吕文懿辞官还乡,那时全国人民都很敬重他公正廉洁,把他当做泰山北斗。有一个乡亲在外喝醉的时候却对吕文公破口大骂,有人告发了这个乡亲,吕公却发了善心,不予追究。但是一

道德经:迂回,做人首要智慧;后退,成事第一哲学

《道德经》全文虽只有五千多字,却指明了天地人世的运行发展规律,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修身养性、行事为人所应遵循的法则,指导着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世界、周围以及自己。通过体悟以下《道德经》两大根本智慧,可以让

读《道德经》,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像宝塔之巅的明珠,璀璨夺目。照耀着我国的古老文明。《道德经》这部不朽著作,即是道教的思想源泉也是道教的代表之作。老子在短短五千言中,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智慧,探究

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道德经》

知足者富《道德经》里讲: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有个人在岸边钓鱼,他钓鱼的技术十分高超,一会儿就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一尺多长,可是钓者却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海里。围观的人十分惊

《道德经》最厉害8种思维,读完真的不一样

01对立统一的思维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道德经》的精髓

《道德经》只有短短五千言,却涵天盖地、字字珠玑、句句精辟,任何一句都可作为至理格言和座右铭。而更为精华的则是其中那些老子独创的成语,可谓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从中完全可以洞见《道德经》的真谛。我们从这

背不下《道德经》,至少背下这10句精华!

1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道是道家核心。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一种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道的自然而然的,因此人要符合道的规律,像水一样柔中带刚,随其自然、自然而然的生存,

《道德经》的七种智慧,读懂得人生活不会太差!

《道德经》智慧包罗万象,随手摘录,都是至理。今天只说说当中的一段话,七种智慧,足以指导我们为人处世: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善地,指选择恰当的地方,即

《道德经》的“大医”思想

精气之说老子在《道德经》第六章中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要理解这章经文,关键是搞通玄牝两字的含义。这里所说的玄是指天,指阳,所说的牝是指地,指阴,与万物负

《道德经》:你之所以浮躁,是因为着急

一位学僧问禅师:师父,以我的资质多久可以开悟?禅师说:十年。学僧又问:要十年吗?师父,如果我加倍苦修,又需要多久开悟呢?禅师说:得要二十年。学僧很是疑惑,于是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只为禅修,

《道德经》道教思想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关于老子和《老子》这部书的时代问题,学术界争论较大,尚无一致的结论,一般认

《道德经》:不争的人最富有

俗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在《庄子》中,子舆和子桑是好朋友呀。有一次,天上接连下了几十天的雨,子舆知道子桑贫穷,大雨绵绵,他一定没地方去谋食,于是带了饭去看子桑。刚到子桑门口,就听见子桑像

《道德经》:3种性格,命最好;3种德行,福最大

013种性格命最好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性格通过影响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进而对人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性格好,命也不会差。1 随和我们都知道上善若水,水虽柔,但能包容万物。我们常说百炼钢不

《道德经》:三种性格,命最好;三种德行,福最大!

三种性格命最好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性格通过影响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进而对人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性格好,命也不会差。1、随和我们都知道上善若水,水虽柔,但能包容万物。我们常说百炼钢不如绕

易经 道德经 论语:三个字,道破成功3要诀

谈起《易经》、《道德经》、《论语》这三本书,真可谓天下无人不知。每本书中都凝聚着圣人最为顶级的智慧,也都可以称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这三部书,也奠定了我们中国人智慧的基础,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奥秘尽在

最高的帝王学,便是老子的《道德经》

道家学说的学脉传承、学派关系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我们公认的,那就是,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和首席代表,《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核心经典和巅峰之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

惊呆了!《道德经》竟然是一部气功修炼秘笈!

在电视剧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武林中为了争夺一部武功秘笈,刀光剑影,爱恨情仇,不惜生命,演绎出一幕幕惊天动地抢夺大战,最后把武功秘籍归为己有,然后就归隐山林苦练秘笈里的功夫,若干年后重出江湖,打遍天下无

《道德经》中的风水学

  《道德经》即是《老子》。文词古雅、哲理渊深,注家很多,尤有未尽之处。读来朗朗上口,被誉为哲学长诗,若要真正读懂它,确也有其难度。《老子》自述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