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41:真实不虚话“往生”
2024-12-21 08:54

41:真实不虚话往生

往生有活着时往生和临命终时往生两种。这方面的书籍和音像资料及亲自见闻者都比较多。科学目前还无法确切地做出解释。

所谓活着往生,即是指修行者无病无疾,身心安康的情况下,提前预知自己往生 的时间,有提前几天、半月、几个月,一年数年不等。往生时身体健康,头脑清晰,心情快乐,能感通 或是看到 (只能这么描述)阿弥陀佛或西方极乐净土等圣境。往生者 面色栩栩如生,或坐或站,笑迷迷的,说走就走了,旁人大多有见光、见花、闻香,或空中出鸟鸣,或阿弥陀佛及及诸圣众现身,或听到美妙音乐等神奇异相 可见闻 。而且有的往生者 的臭皮囊 (尸体)不僵硬,不变冷,不会腐烂、变质(也是一种不坏真身),或火化遗体时能烧出许多舍利。等等。

临命终时往生:往生者平时修行时念佛功夫较好,因宿业深重或为作特殊示现,遭遇生重病或意外事故,阳寿将尽,但临终尚能一心念佛,做到佛号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 。往生时心灵较为安详、平静,表情不恐怖不惊慌,以平常心看待眼前一切,往生 前也能感通 或是看到 阿弥陀佛或西方极乐净土等圣境。即便不能这样,往生 后很久臭皮囊也能不僵硬,婴儿般柔软,头顶发暖发热,面色较好,旁人也能有见光见花、闻香、空中出鸟鸣,或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现身,或听到美妙音乐等神奇异相 可见闻 。有的也能有不坏真身或烧出舍利。

其实,有个别人哪怕平时不念佛、不闻佛法,在急难或临终时,一念回转生善心(可惜许多人平时不努力,这一念很难回转,因此对此千切不要报什么侥幸心),或有修行人在旁引导、劝善、助念(念经念佛都行,即便到了命终后的中阴身时此法也有效验),临时抱佛脚也会有点用,要么化险为夷,而阳寿该尽的则只要万缘放下,专心念佛,就会有明显的感应。也有由此而往生成功的人,即便没有成功,走的时候也会有瑞相,比如到了入殓的时候身体仍然柔软,头顶发暖,空气中出现香味等。那都是好相、瑞相。凡是有这种相,至少都不会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为三恶道)。

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人们只要不慌张,不要害怕,专心念佛便会逢凶化吉,阳寿该尽之人则有求生净土成功的可能,即使不成功也不会堕落。还有,即便平时我们在有危难、灾厄的时候,念佛也肯定有感应,关键我们要有信心,不要惊慌不要恐怖(这比什么都重要)。当然,真有心求究竟圆满的人,应平时认真修行,千切不要报什么侥幸心理,多攒积善根福德的因缘,这样我们在急难或命终时才能完全做到万无一失。试想,平时不训练,没养成习惯,病灾忽地来了或临终时一口气上不来了,万念俱焚,苦痛不堪,我们还有心听闻善法或想起念佛么?

另外,佛门中往生一事科学界的研究几乎还未涉及,由此许多说法很是似是而非,比如舍利,有人认为是凡夫俗界和佛菩萨法界的一种中间产物,又有人说是未烧化的遗骨。总之,众说纷纭,是非莫辨。但有一点不容质疑,在宾仪馆火葬场工作的人大概都知道,未烧化的遗骨轻轻一敲就碎了,颗粒小的用手轻轻捻一下就呈粉末状。而真正的舍利,则比较坚硬且有光泽,色泽各异,为一种体内物质转化的体现。舍利又分佛舍利和僧舍利(依修行人当生所证果位而论),而佛舍利则更为坚固和殊胜。

舍利颜色不一,大小不一、形状不一、且会自行长大或生出新的舍利。有的修行者火化后还会有心舍利和舌舍利或有烧出佛菩萨相等舍利。有些唯物主义者则说,舍利是因素食所造成的体内结石试想,假如一个活人体内有几百上千颗结石他受得了吗?且能高寿,红光满面,无疾而终?再说了,唯物主义讲实证,我们可以去医院收集一点结石用以焚烧,看其结果似乎会同舍利一样。另外,在机缘特殊时,有些道场上空会如下雨般落下舍利,一些修为较高的人在至心专诚抄写佛经时笔尖忽然涌出舍利,一些高僧连洗澡搓背时也搓出了舍利,还有一些人用舍利泡水来喝,许多奇难杂症能不治而愈,如此等等,又当如何解释呢?

因此,关于往生预知时日,无疾而终、临终异相以及舍利、修密法虹化等等神秘现象,希望科学界能本着客观、实证的立场给予关注或研究。对于真正信奉唯物主义的人们,我坚信他们是不会搞主观臆断和本本主义的。

End

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净界法师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佛陀回答: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所以我们知道,当我们的手去摩触头的时候,它其实就是一个因缘所生法

因果报应 真实不虚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果报应思想主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造业,有现世受报,有来世受报,也有多生多劫之后的后世受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

黄念祖: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一品是第十七诸佛称叹大愿的成就,本品是大愿核心第十八十念必生大愿的成就。此愿是从真实之际、真实之慧所生的真

佛学三故事:让夏日清凉且温暖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那种自在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自在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天吃饱饭没事干,那你就错了。无所事事能让人清闲,

刘素云:什么善最大最真实?敬佛

世间的善、出世间的善,什么善最大、最真实? 佛告诉我们两个字敬佛。敬佛是最大的善,是最真实的善。我们敬不敬佛? 从表面上看,我们敬佛,那是形式上的敬佛。实际上,我们真的没有把佛真正地放在心上。假如我们

刘素云:家中小猫往生记

众生都有佛性,它和我们的佛性、和阿弥陀佛的佛性是无二无别的,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要虐待我们身边的那些小动物、众生。我给你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家两个小猫,二00四年都往生了,我们给你们说说它往生的经过,

李炳南答:突遇天灾人祸,能往生吗?

李炳南答:你所提的问题,对那些无真信切愿实修的人才存在。这些人即使没有你所提的那些问题,也不能往生。在炮火连天、天灾人祸时,还不去抓紧时间念佛,那么平素的懒散就可想而知,他的心本来就不在道啊!

李炳南:念佛者因生产病死,可往生否?

问:有念佛者因生产病死,可往生否?(佚名)答:只要正念分明,当然往生。细揣来问,或系怀疑产妇身体不净,佛嫌污秽,而不来接;实则人不生产,亦属不净,试看九窍流出者为何物?即能明其不净矣。不过产妇之不净表

李炳南:不吃素能往生吗?

问:不吃素能往生吗?李炳南答:虽然不能吃素,但也要戒杀,方便吃五种净肉,如此就不会妨碍往生。什么叫做五种净肉呢?第一,动物被杀情形没有亲眼看见的;第二,动物被杀时的惨叫没有亲耳听到的;第三,不是为我而

李炳南:万修万人去 - 带业往生

时间地点: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主讲人:李炳南弟子何美云敬记第一次开示诸位老师、诸位同修:灵山寺自有佛七以来,已有二十五年,能如此长久、继续不断,实为不易。每年佛七,学人皆来参加,不敢言开示,但以念佛方

李炳南: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小序二第一课 总体第二课 教义第三课 教主略史第四课 三藏结集第五课 七众弟子第六课 世界第七课 世界数量第八课 界分内外第九课 大小乘第十课 五乘说法第十一课 因缘果第十二课 因果通三世第十三

撕碎虚荣,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从不反对弟子们拥有世间的物质享受,当你们想拥有的时候,可以拥有并从中获得快乐,而不是烦恼和痛苦,拥有后你能真真切切用到,这就是享受福报。如果只是为了享受而享受,为了消费而消费,那就是浪费。有的人目前

历劫如何报佛恩 ——龚自珍与佛学

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中国近代史上有三个重要人物:林则徐、龚自珍和魏源,他们既是朋友,又都在社会上大声疾呼,锐意进取,要求改革自强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思想、著述和功业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

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好、最真实的修行法门

父母不是缺少爱心而是缺少觉醒,亲子冲突,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自己不觉醒。所以你要知道,用禅的智慧来看亲子教育,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学的方法,而是什么?而是提高到你修行的高度,提高到让父母首先要生

舍利不可思议,却又真实存在

明海法师今天的开窑活动是我们老和尚示寂荼毗仪式的最后一个法会,这么多天有很多信众都期盼着开窑这一天,对老和尚荼毗以后的舍利都非常关注。我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舍利这个词是印度梵文的音译,在有的地方翻译成

往生全仗信愿真切

◎ 印 光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若参而不得,以心中常存一不知是谁不能往生之念,则断无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之事矣。心中信根愿根不具,不能往生。不是身体有不具者,不能往生也。汝看

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

◎ 太 虚中国佛学,并非与发源之印度及弘扬于世界各国的截然孤立,不过从中国佛教历史研究,就有中国佛学的特殊面目与系统,把中国佛学的特殊面目与系统讲出来,故成为中国佛学。今先讲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什么叫

文殊菩萨大愿真实不虚

◎常 灯李华老师倾心对我讲述了她拜台的亲身经历。老师是山东人,从事教育工作,是一名中学教师,兢兢业业十几年,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有一天,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时,突然昏倒在讲台上。学生把她送到医疗室,后又转

觉群佛学译丛总序

◎ 觉 醒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在中土。自东汉时输入,经诸多朝代之努力,将原为梵文(或巴利文)等古天竺文字的佛经译为汉语,并通过手工抄写到印刷技术之运用,终于使佛法深入人心,广大信众,同沾法益,此功

今人修行,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谛闲法师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无片事可得。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念佛求生净土,亦复如是。是心想净土,是心是净土。经云:诸佛

重刊《佛学通释》序

重刊《佛学通释》序◎ 王恩洋民国十九、二十年间,龟山书院初建,作佛学浅训,以教始业。境行及果,拟各一篇。篇若干章,章一二百字,便持诵也。平生执笔,动涉深思。思深,辞遂广。二章以往,体例顿变。缘生唯识

《阿含经》为佛学的基础教义

◎ 善 戒有句话说:学佛就要从阿含开始。更准确地讲:学佛要从阿含开始,也在阿含结束。为什么?因为《阿含经》本身是佛陀当时给弟子们开示说法的大集成,是佛陀说法的总纲,可以代表佛教的一切(《阿含经》属于三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6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六集)2007/3/3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6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在去年十一月份末学回到台湾,刚好有机缘能够到桃园的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7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7/3/4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7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首孝弟」,这个首就代表著一定要从这里

佛学可化解科学的危机

◎ 文 珠 回顾近年科学的导向,是毁灭性武器的发明,多于建设性的设备。假如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假如核子战争发生,世界人类的悲惨结局,科学家们实难辞其咎。当时代杂志,最近访问前苏联领袖戈巴卓夫,问他美苏

相似的佛教徒和真实的佛教徒

索达吉堪布趋入佛门有两种:一种不太究竟,充其量只是相似的佛教徒;一种则是真实的佛教徒。那么,这两种是什么样的呢? 一、相似的佛教徒1.救怖之发心:如果进入佛门不是希求解脱,而是要么为了避免今生的感情挫

笃信因果真实不虚

虚云老和尚在坐诸位,我们在沦陷期间,受敌人蹂躏,水深火热,今幸国土重光,当有无限的感想。我们要知道这回战争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因各人共业所感而来的。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4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四集)2007/3/1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4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有一群鸭子,它们成群结队要跟老鹰学飞,觉得老鹰能够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3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集)2007/2/28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3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讲到了,孝道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所在,以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5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五集)2007/3/2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5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每次在上课前都会先念佛十分钟,我们在念佛当中就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1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一集)2007/2/26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1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来到图文巴,末学心中都是一分感恩的心情。我记得在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太 虚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把医学的范围放大了,作广义的讲,佛学也是医学;就是各种宗教、哲学、政治、法律,都可视作医学,归入医学范畴之内。古语说:上医医

“涅槃”与“往生”

在佛教为什么把人死了称为往生,但是又有听说过涅槃这样的词句,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才能达到涅槃?答:您好!往生根据《佛光大辞典》的解释:所谓命终时生于他方世界,通常以往生为死之代用词。往生一词,就

佛教、佛法、佛学

◎ 张家成佛教、佛学、佛法是人们接触佛教文化时经常碰到的几个概念,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佛教一语的含义较为广泛,是指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轨制度和情感体验等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佛教经

佛教与佛学

佛 教 与 佛 学◎ 罗 颢任何宗教都是以它独特的教义决定其性质特征的。教义是宗教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宗教相比,佛教的教义最为精致、渊博。佛教数义的范围通称为经、律、论三藏,三藏是佛学的基础,它既是

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虚云老和尚《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

佛学之中国化

◎ 钱 穆南北朝佛学,北尚禅行,南重义解。周武毁法,北方禅宗亦避而至南。所谓佛学中国化运动,亦至是始成熟。其后禅学崛兴,则全以南方为策源地。举其要者,则有天台、华严、禅宗三家。今若以魏晋南北朝佛学为传

往生是现在的事

往生是现在的事◎ 慧 律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现在就要坚固信心,不退转,现在就要把情绪、执着慢慢地放掉,慢慢地舍掉。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也不听经,也不闻法,也不开智慧,现在人我是非不断,烦恼

佛学与中医学

◎ 耿刘同佛教医学的东渐是以佛教为契机的,传教者以医疗活动为传播手段之一,在民众中产生亲和力和影响力,从而推进佛教的传播;而接受者在原有的医疗保健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治疗手段及药物。因此,借医弘佛在某种

佛学认识论

佛 学 认 识 论◎ 楼宇烈佛陀在公元前六世纪创建佛教时,他本身也是个异端,因为针对当时印度占据主导地位的婆罗门教提出来的,当时的印度有九十六个外道,佛教修行当中的八正道很多都是针对外道而言的,所以永

楼宇烈:圆瑛大师的佛学思想

圆瑛大师(1878-1953)与太虚大师(1889-1947)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为振兴佛教事业奉献出全部身心,而在佛学理论上又各有千秋的佛门双譬。1989年太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时,我写了一篇题为《太

今生钓鱼来生要饭,因果循环报应不虚

宣化上人有几句话讲因果报应:今生不笼鸟 来生不坐监今生不钓鱼 来生不讨饭今生不杀生 来生无灾难今生不偷盗 来生无抢案今生不邪淫 来生不婚变今生不妄语 来生无欺骗今生不醉酒 来生不狂乱你今生若不笼鸟,不

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

慧律法师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言语,言语它是三苦的根本,意思就是说,外道只知道去虚妄执著种种语言,没有证真实的涅槃,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言语是三苦的根本,唯有真实的智慧,都能

佛学的本质

佛学的本质◎ 太 虚 佛学的本质,就是佛陀所说明的宇宙事事物物之真相。约分四段:一、有情无始缘起事。有情者,即有生命的生物。唯物论以生命之原始为物质的,神造说者以生命之原始为神造的,其实不然。假使问,

沈家桢:佛学讲述集 二、佛学一瞥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佛学一瞥诸位朋友:按照韦伯司特字典(Wedster diction-ary),宗教这个字指的是:用崇拜的方式,去礼拜和尊敬上帝,遵从神的命令,

沈家桢:佛学讲述集 八、学佛缘由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法句经》学佛缘由第一讲五十年来寻答案亲爱的朋友们:我出生在中国以美丽城市之一见称的杭州,这里不但景色绮秀,也有不少历史性的佛教胜迹。虽然生长在一个佛教的家庭里

沈家桢:佛学讲述集 九、缘起性空与人生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华严经净行品》缘起性空与人生(一)各位同学:今天想从一个常见的化学名词H2O讲起。原因是因为我本人是从对H2O的观察,进而对Energy能的观察而后对佛陀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