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名誉不足惜 道德无可崇
2024-10-26 11:38

太 虚

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贤豪杰,无不成于真也。然伪亦即出于古之圣贤豪杰,故老子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呜呼!演及今世,人智益开,人伪弥甚。衮衮诸公,集大事而享大名者,察其表,观其言,圣贤豪杰,诚何多让?但苟一揭去其假面目,则黑暗之里幕,丑秽杂肆,殆令人不可向迩!此所以真洁高尚之士,愤之、嫉之不能自已,慨然欲披发入山,抱石沉渊,以谢此五浊恶世也!

然而悲天悯人之念,梗于胸次,尝思抉伪披真,必有一根本解决之道,期有以一洗现社会之伪习,促人类黄金时代之实现。太虚不敏,略有一得,请就此以贡陈诸君之前。

一曰、名誉不足惜:太虚尝作名之罪恶论,得数万字,于去年八九月间,刊登于绍兴公报,今不能遍举。

试质言之,则名誉者,事行之所著而社会所以酬有功者也。又、名为实之宾,一受此名誉之报酬,则事行之实功,即由代替而消灭,故智者功成而不欲居名也。且名誉一成,即为名誉所累,而惜名之甚者,动止顾忌,言行多讳,当为而不敢为,不当为而亦为,乃无往而不以伪!

彼汲汲唯名是求者,将谓名誉既得,可为所欲为;殊不知所欲为者未能为,而已奔疲于名矣!凡若是者,皆终身一名之奴隶而已。纵得名垂万世,既已自丧其真,复以伪熏伪,流伪毒于天壤,亦罪人之尤者耳!况务名而不务实,名又未可必得者哉!

故吾人立身行事,莫若以真。真何所凭?亦自凭之良心而已。良心者,万物之端也。纯任良心者,一动、一止、一言、一行,虽举世誉之不加劝,尽人毁之不为沮。心如直弦,无所迁就,活泼泼地,不受污染。

维摩曰:直心是道场,此也。孟子曰: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此也。阳明子曰:但凭良知,即知即行,此也。庄子曰:是进于知者,此也。无恐怖、无沾滞、无趋避、无颠倒,故大真实人即大解脱人;而一是以名誉不足惜为本。

二曰、道德无可崇:夫道德者何?乃吾心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耳。唯其感通天下之故也,故于宗法社会,则有所谓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在大同社会,则有所谓自由、平等、博爱;在儒教则有所谓仁、义、礼、智、信;至佛教、则对六蔽而有六度,对三毒而有三学,对十恶而有十善,对八万四千烦恼而有八万四千法门,复有所谓四无碍辩、四无量心、四大无畏、四精进行等;凡是、皆道德之迹,非道德之所以迹也。徒崇拜古人道德之迹,而不求之自心之所以迹,是为心死之人。

庄子曰:哀莫大于心死,身死次之。故《金刚经》谓:若有菩萨,以无量无数身命布施众生,不如闻此经一四句偈,功德尤大。

《大般若经》谓:若复有法,过于涅槃,我亦说是空。而达摩对梁武曰:造寺写经,并无功德,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也。盖着道德之迹,则矫揉造作,奸伪百出,非愚即妄,无往而可,万物皆不能各安于真性,而天下嚣然矣!博爱为杀人之本,偃兵为造兵之原,非虚语也。

故吾人安心立命,亦莫若以真。真何所在?即空寂之自性是也。百千功德,性自具足,无施不获,安用外求!崇拜道德之迹者,不自知其适与道德背驰也。吁!是亦佛之所深可怜悯者乎!

然名誉不足惜,不足惜亦不足惜;道德无可崇,无可崇亦无可崇。若以太虚不足惜、无可崇之说为足惜可崇,则又适与太虚不足惜、无可崇之说东辕西辙矣!佛之说法,无非与人解粘去缚耳,若于佛语转生执着,则诸佛亦将无从施其辩也。

太虚末学,何足以语道!且未尝习知俗世之礼法,获受圣贤之教化,故出言吐语,大都不经,僻行怪状,不理众口。然随宜示现,不存轨则,如鸟飞空,并无足迹,可无论也。即就事相以论之,发留一寸,本出佛制;服随国俗,自古已然,彼印度之比丘,固未始穿袍着裤、似吾国俗人今所目为和尚者也。虽然、太虚于是,无可不可,苟有机缘凑泊,则随感而应,尚可由圆顶方袍者现为非圆顶方袍者,况由非圆顶方袍者复为圆顶方袍乎!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习俗,彼以太虚为奇怪者,彼亦自奇怪之耳!太虚自抚之良心,奇怪二字,殊未敢承认也。夫随喜赞叹,因利而导,广运方便,不主故常,此入世利生之宏范也。观堂创于四明尊者,道香德馨,被于天下。

顾降及近世,几成秽薮,流风余韵,湮灭无存!今得佛教伟人谛公来为住持,劈头以改观堂为观宗讲寺,以树作新之基,入泥犁而庄严,现净土于弹指,躬逢其盛,曷胜欣羡!而式海、智恒、桂明、玉旺诸师,复有宏誓研究会之设,与太虚夙昔心期,尤为吻合,不自知其言之累累,喜可知矣。

今以时间短促,所怀欲吐者,仅以概括之词,出其端绪,他日有暇,当探蕴宣奥,列举而一详述之。人言亦言,太虚无言;正言若反,幸诸君垂思焉!

摘自《太虚大师文集》

End

道德底线

道 德 底 线◎ 万 行 我的道德底线很简单,依法管理寺庙事务,引导信众爱国爱教,以慈悲喜舍修德养道,具体就体现在责任心上。你是当师父的,就把师父的角色扮演好。你是做什么的,就把什么责任尽好。只要你

忠是基本道德标准

忠是基本道德标准◎ 印 光 文钞原文: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尽分则属己分中事,自必务乎实行

名誉不足惜 道德无可崇

◎ 太 虚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贤豪杰,无不成于真也。然伪亦即出于古之圣贤豪杰,故老子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呜呼!演及今世,人智益开

学佛要信因果,做人要有道德

◎ 明 学我们佛教讲因果报应,做了好事情,将来得善报;做了恶事,将来得恶报。我们今生为什么得人身呢?我们上一世做了好事,所以这一辈子得人身。它今生做猫、狗、牛、羊了,它前世做了坏事情,这辈子就到畜生道

学佛人的道德培养

学佛人的道德培养人生所走的道路,有正道,也有邪道;有迷道,也有觉道;有大道,亦有小道;有康庄大道,也有羊肠险道。邪道不合法、迷道不合理,小道太自私,羊肠险径不安全,绝不会有良好的结果。所以道德,该是正

徐文明: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压抑已久的种种欲求,而民主时代的到来,自由程度的提高,多元价值观的涌现,使得传统的道德体系趋于解体,整个社会仿佛进入了一个

《道德经》: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了凡四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宰相吕文懿辞官还乡,那时全国人民都很敬重他公正廉洁,把他当做泰山北斗。有一个乡亲在外喝醉的时候却对吕文公破口大骂,有人告发了这个乡亲,吕公却发了善心,不予追究。但是一

道德经:迂回,做人首要智慧;后退,成事第一哲学

《道德经》全文虽只有五千多字,却指明了天地人世的运行发展规律,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修身养性、行事为人所应遵循的法则,指导着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世界、周围以及自己。通过体悟以下《道德经》两大根本智慧,可以让

读《道德经》,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像宝塔之巅的明珠,璀璨夺目。照耀着我国的古老文明。《道德经》这部不朽著作,即是道教的思想源泉也是道教的代表之作。老子在短短五千言中,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智慧,探究

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道德经》

知足者富《道德经》里讲: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有个人在岸边钓鱼,他钓鱼的技术十分高超,一会儿就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一尺多长,可是钓者却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海里。围观的人十分惊

《道德经》最厉害8种思维,读完真的不一样

01对立统一的思维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道德经》的精髓

《道德经》只有短短五千言,却涵天盖地、字字珠玑、句句精辟,任何一句都可作为至理格言和座右铭。而更为精华的则是其中那些老子独创的成语,可谓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从中完全可以洞见《道德经》的真谛。我们从这

背不下《道德经》,至少背下这10句精华!

1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道是道家核心。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一种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道的自然而然的,因此人要符合道的规律,像水一样柔中带刚,随其自然、自然而然的生存,

《道德经》的七种智慧,读懂得人生活不会太差!

《道德经》智慧包罗万象,随手摘录,都是至理。今天只说说当中的一段话,七种智慧,足以指导我们为人处世: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善地,指选择恰当的地方,即

《道德经》的“大医”思想

精气之说老子在《道德经》第六章中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要理解这章经文,关键是搞通玄牝两字的含义。这里所说的玄是指天,指阳,所说的牝是指地,指阴,与万物负

《道德经》:你之所以浮躁,是因为着急

一位学僧问禅师:师父,以我的资质多久可以开悟?禅师说:十年。学僧又问:要十年吗?师父,如果我加倍苦修,又需要多久开悟呢?禅师说:得要二十年。学僧很是疑惑,于是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只为禅修,

《道德经》道教思想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关于老子和《老子》这部书的时代问题,学术界争论较大,尚无一致的结论,一般认

《道德经》:不争的人最富有

俗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在《庄子》中,子舆和子桑是好朋友呀。有一次,天上接连下了几十天的雨,子舆知道子桑贫穷,大雨绵绵,他一定没地方去谋食,于是带了饭去看子桑。刚到子桑门口,就听见子桑像

《道德经》:3种性格,命最好;3种德行,福最大

013种性格命最好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性格通过影响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进而对人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性格好,命也不会差。1 随和我们都知道上善若水,水虽柔,但能包容万物。我们常说百炼钢不

《道德经》:三种性格,命最好;三种德行,福最大!

三种性格命最好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性格通过影响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进而对人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性格好,命也不会差。1、随和我们都知道上善若水,水虽柔,但能包容万物。我们常说百炼钢不如绕

易经 道德经 论语:三个字,道破成功3要诀

谈起《易经》、《道德经》、《论语》这三本书,真可谓天下无人不知。每本书中都凝聚着圣人最为顶级的智慧,也都可以称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这三部书,也奠定了我们中国人智慧的基础,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奥秘尽在

最高的帝王学,便是老子的《道德经》

道家学说的学脉传承、学派关系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我们公认的,那就是,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和首席代表,《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核心经典和巅峰之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

惊呆了!《道德经》竟然是一部气功修炼秘笈!

在电视剧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武林中为了争夺一部武功秘笈,刀光剑影,爱恨情仇,不惜生命,演绎出一幕幕惊天动地抢夺大战,最后把武功秘籍归为己有,然后就归隐山林苦练秘笈里的功夫,若干年后重出江湖,打遍天下无

《道德经》中的风水学

  《道德经》即是《老子》。文词古雅、哲理渊深,注家很多,尤有未尽之处。读来朗朗上口,被誉为哲学长诗,若要真正读懂它,确也有其难度。《老子》自述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