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夏会本第十三光明无量愿》
三、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魏译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五寿命无量愿;第十六声闻无数愿》
四、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七诸佛称叹愿》
五、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魏译第十八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夏会本第十八十念必生愿》
净土法门,《阿弥陀经》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玄奘大师更把难信上头加一个极字,这是一个极难信法。我们很多人轻视净土宗。实际上虽然人人都知道阿弥陀佛,人人也会念。然而能了解净土宗真正的意思,那是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只有佛跟佛才能彻底明白。《无量寿经》是净土的第一部经,所以十分重要。善导大师有两句极重要的开示: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佛为什么要出现于世,到娑婆世界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就是为了一件事情:唯独要说弥陀本愿海。就是要说阿弥陀佛本来的誓愿大海。佛菩萨都是大愿,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药师佛十二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但是我们天天唱赞阿弥陀大愿王,因为阿弥陀佛大愿是一切大愿中的王。佛教说话要求符合真实情况的,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不能随意称赞或贬低,这都是谤法的。所以善导大师所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是真诚从大光明藏中流出的实语。古说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纵然不是弥陀,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同等人物。日本净土宗称第一代祖师是阿弥陀佛,第二代是善导大师,第三代是日本人。中国其它的人都不在内。善导大师在净土宗非常重要。大师在长安的时候,长安城中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念佛啊!弘化的力量就这么大。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五时说法,广演八教,教外还有单传之心法。一代时教,浩若烟海,怎么善导大师说世尊是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确是超越众生情见之说,现在参证日本净宗名著《无量寿经甄解》,可以帮助我们接受善导大师的无上开示。
《甄解》认为一般经论若与《华严》相比,那么《华严》是实教,其它是权教。若《华严》与《无量寿经》相比,那么《无量寿经》是实,《华严》是权。若《无量寿经》与四十八愿相比,那么四十八愿是实,余处是权。由此可见只有四十八愿,弥陀本愿之海,才是世尊唯独要说的唯一真实之法。
《甄解》接着讲,四十八愿若与善导大师所尊的其中五愿相比,则五愿是真,若十念必生愿与其它四愿相比,那么只有第十八愿是最真实之法。《甄解》所说可从《弥陀要解》得到证明。《要解》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也证明善导大师这两句无上开示。
所以我们根据善导大师指导,要学习弥陀本愿海,要学善导大师的这回十八愿里头所选的五真实愿。这五愿是四十八愿的中心,也就是整个佛教的真实核心。这五愿就是:定成正觉,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十方称名,和第十八愿十念必生。第十八愿正是真实中的真实,核心当中的核心。凡具信愿者念十句弥陀名号,必得往生。称名功德超情离见。正如《要解》所示: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故功德不可思议。
善导大师时代,《大经》尚无善本,大师弘经以魏译为主兼采余译,现先师夏莲老会本,已被公认为本经善本,所以文中专采会本经文,至于魏译之五愿则与会本对照并列文前。
摘自《心声录等四篇》
End
时间地点:乙丑年在鹿港布教所主讲人:李炳南弟子吴碧霞敬记本人年已九十八,做事总是有心无力,今日难得见面,谈话就只拣重要的来谈,谈过之后,最要紧的,还是在于大家的实行。我们为什么学佛呢?学佛,就是大家都
第十八愿的详细解释一个人在临终时看见地狱,因自己念佛和大家助念,地狱消灭,得到往生,这是我的一个老朋友的弟弟的真实情况。我的这个朋友姓王,江苏有名的中医,也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弟弟是个阔公子,生
五愿原文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咱们还接着聊,这次可能是这次聊天的最后一次。这几天,两天的时间跟大家聊了大概能有六七个小时,大家想看老师的影,这回也看了;要听老师的声,这回也听了。我估计这六七个
我想借这个机会,再把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叨咕叨咕。第一个问题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我认为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同修问,刘老师,你看我应该怎样修行?就这个问题,这几年来是不停地有人在问。这次我用很简
李炳南答:南无就是皈依、敬礼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字,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量无边,语言无法说清。这个问题还必须看《阿弥陀经》才知道根源,如果没有
一、《弥陀经》文之佛性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疑。 彼佛二字毋庸猜疑当然是指阿弥陀佛。但广义说来,并非单指阿弥陀佛,是指一切众生之佛性。因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之本觉妙体与佛同体不二,所谓在
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佛无妄语一、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
李炳南答: 从前法明和尚向大珠和尚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师回答:阿弥陀姓憍尸迦,父亲名叫月上,母亲名叫殊胜妙颜,出自陀罗尼集。还有《鼓音王经》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妙喜,国王叫做憍尸迦,祖父叫
一切法的核心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我们讲到修法要抓住一切法之核心,那究竟什么才是核心呢?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宗旨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故调心乃佛教最根本之法义,
尊敬的法师,尊敬的孙会长,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菩萨,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今天早晨大家听完经之后念佛念得怎么样?挺好,好。念佛是正行,我们护世息灾也好,我们自己求生净土也好,念佛是第一重要的行门,听经目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我们来看第二十二到二十四愿,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一起念一下:【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昨天我们一起共修了一天,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吗?非常好!今天也出太阳了,昨天阴雨了一天,看来阴气已经逐渐逐渐的退去了。大家能够这样发起真诚的心来念佛,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看第四十二愿的经文,我们一起合掌将此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所居佛剎。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大家打开经本,看第三十九愿,我们一起把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昨天晚上跟大家讲到了第二十四愿,今天从第二十五到二十七愿看起。让我们一起合掌将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是佛七的最后一天,大家这六天多来,表现得非常好,非常难得,真正发起护世息灾的愿心,一起认真的念佛、学教,希望我们以这样的功德回向这个地区灾难消除、正
下面我再想跟大家说说,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为什么我们要把八万四千法门舍掉,专持一句弥陀圣号?那就得说说,这个弥陀圣号的功德,它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也简单地挑几条跟大家说。那功德要说起来,可能几天几夜
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这句话中的阿弥陀就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就像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教主一样。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持名念佛方法非常普及,当前中国汉地很多佛寺墙壁上,都题写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往生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有些真正预知时至。我们出家人为什么少呢?没有老实地修,我们又接受信施,这里面有一定的原因所在。懂了一些佛法,反而会世智辩聪,觉
◎ 忏 云 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十方如来呀,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如来可以说是一切佛,可怜、悯念众
一句阿弥陀佛便是最好的念佛法门蕅益大师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阿弥陀佛是梵语,梵语,就是印度讲的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无量光,又叫无量寿。无量光,因为他智慧无量;无量寿,因为他福德无量。智慧无量,就叫无量光;福德无量,就叫无量寿。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就因为阿弥陀佛在
抓住佛法的核心 ◎ 米拉日巴尊者阐释十度六度展开,就是十度。对于这十度,米拉日巴尊者曾解释说:断除我执外,无余布施度。在断除我执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布施度,因为断了我执以后,就没有不能施舍的东西。断除
千万不要把这句阿弥陀佛看轻倓虚法师如莲法师,法名澄志,(俗名张焕臣)吉林通阳县人。光绪己酉科优贡生,吉林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宣统三年,为吉林省咨议局议员。一九一一年,被选为吉林省议会议员,历任东宁、安泽
今年元旦,高雄有人打电话给一位佛教徒,那位佛教徒拿起听话筒,就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对方感到大惑不解,他不太高兴地说:你真不够意思!今天是正月初一,凡是见面都应该讲一些吉祥和祝福的话,你怎么一接电话
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在中土的流传于凌波一九九九年十月,弘一大师纪念学会主讲第三届弘一大师德学论文发表会论文一、 净土思想的源流与发展净土,指的是清净、庄严、没有五浊染污的国土,这又称为净界、净城、清净国
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术局面,在百家争鸣中其中有三家较为突出,儒家、道家和墨家提出的思想精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学派不仅仅对当时的政局、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他们都提出
弥陀法会二周年纪念辞沪市贵州路寿圣精舍之弥陀法会,由谛明老和尚所成立。每月逢期念佛,并请王心湛老居士开演各种经论,法施功德不可思议。去冬八月,谛明老和尚圆寂,法会由达圆师继续维持。今为成立二周年纪念发
二、自身养生1人生的态度古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人师是宽人律己做楷模。所以学问好教,人师难做。人生的态度主要来源长者谆谆教诲的传播。人才是打造出来的。造是生,打是克。生是必需的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这句话中的阿弥陀就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就像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教主一样。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持名念佛方法非常普及,当前中国汉地很多佛寺墙壁上,都题写
准提和阿弥陀佛原先是西方教的两大教主,这西方教理论上说其实也属道门的一种,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听鸿钧讲到而证的混元,最早的时候所有的流派其实都是道门一系,妖族是女娲和东皇的传人,巫族和三清都是盘古传下来的
因为阿弥陀佛,在他成佛之前,曾经发了四十八大愿,其中之一是说:若有人,欲生我的极乐国土,他只要念我的名字,至至诚诚,那怕是只念了十声,也可以生到我的极乐世界来。因此佛教就提倡念佛求往生。这说明亡者欲往
这是讲药师佛的善巧方便,能使众生往生西方净土世界,前面讲的都是恶的,这是讲的善意。「若有四众」,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就是近事男、近事女。这些佛弟子若有人受持八支斋戒,八支斋戒
人生在世最难解决的问题,莫过于“生”与“死”。是以释迦弃王位为沙门,其旨在探究“生死”之谜。他历尽魔难,几度霜寒,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觉。从此解除众生之惑,为我等开设透视生死之法,故称为“三界导师
我们修行佛法的人都是听说过五逆罪的,而且知道五逆罪是佛教所有恶业中最重者。在命终的时候是将要堕无间地狱的。很多人都是想要去忏悔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五逆罪唯有念阿弥陀佛法门才能救。这种罪是不通忏悔,就是一
“阿弥陀佛”,佛教术语,是西方极乐世界导师的名号;“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佛”是“觉”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无量觉”的意思。“无量觉”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这个内容特别深广;
1, 第一个可以区分的地方就是看他们身边的服侍菩萨是什么样的,释迦牟尼佛du两边的菩萨是他的两个弟子,因此外形是和尚相,而阿弥陀佛的两边是观世音菩萨和大智势菩萨;2,如果两个佛在一起放,那么释迦牟尼佛
“阿弥陀佛”是梵语,梵语,就是印度讲的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无量光,又叫无量寿。无量光,因为他智慧无量;无量寿,因为他福德无量。智慧无量,就叫无量光;福德无量,就叫无量寿。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就因为阿弥陀
毗婆尸佛是91劫以前成佛的,阿弥陀佛是10劫以前成佛的。《长阿含经》卷一的大本经里面提到百,“佛告诸比丘度。过去九十一劫。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至真。出现于世。”《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里面提到,
唐朝的善导大师曾说:“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类似的句式很多,比如“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
弥陀净土信仰最早兴起于西北印度,东汉时传入中国。至晋宋时期受到了中国僧俗的高度重视和青睐。据《广弘明集》卷十五载,东晋初期,般若六家之一即色宗的支道林,尝命工匠造阿弥陀佛像,并撰赞文:“此晋邦五末之世
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
「南无」是印度语,乃佛教的名词,翻译华语是「皈依」,意即归向依靠。「阿弥陀佛」是佛名,「阿弥陀」亦是印度语,意为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若我们持诵其佛名,将来亦如佛一般光明无量
戒为禁止律为必须,犹如沟渠引领修行。但是皈依视为前提,没有上师戒律无存。源于内心祈请戒律,虽未获受已然得本。修行次第境界各异,戒律繁多分门别类。先修表面映射内心,直至心戒关照内外。自净其意不见他非,上
庚申六月,故人弘一大师将至新城掩关念佛,书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并摘录蕅益大师名言,又书三皈依,五学处文,并依律摘记云:三皈依,为归依佛法僧三宝,为出离因;五戒为不杀盗邪淫妄语饮酒,能生人天善道。拟付石印
释迦牟尼佛,即佛陀、世尊,是佛教创始人,他的圣像身边站着他的两位侍者,也是佛陀的两位大弟子——阿难尊者和大迦叶尊者。两位尊者是罗汉,外形现和尚庄严法相。阿难尊者以“多闻第一”著称,佛教诸多经卷都是阿难
“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念过这句佛号。佛教起源于印度,从印度分三路东传,一路沿泰国、缅甸等东南亚诸国传播,称为“南传佛教”;一路传到我国西藏,称“藏传佛教”;一路在我国大部分境
依佛学的观点,观察一切事物的生灭,都决定于因缘,离开因缘,别无宇宙万有。宇宙间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个人生理和心理现象的生灭,都是待缘而生、待缘而灭的。因缘生灭是构成一切法生灭的基本元素,是佛学观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