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人类以来,对母亲的讴歌就从未停止过。古人对母亲的情感,大部分都浓缩在诗词中,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欣赏这些写给母亲的诗词,感恩母亲。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
唐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赏析:中国古代早有代表母亲的花--萱草,又叫忘忧草,象征东方女性温柔、含蓄、朴实、坚忍、牺牲奉献的精神,在恬淡中散发出母爱的光辉。
萱,令人忘忧草也。或从宣。萱,古同萱字。古人认为以此草嫩苗为蔬,食之令人昏然如醉,可以使人忘忧,所以又称为忘忧草、忘忧物。
相传隋末时,唐太宗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南北征战,他的母亲因思念儿子而病倒。当时,大夫就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给李母服用,并在北堂种植萱草,以解其忧思。 后来,游子要远行时,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记烦忧。孟郊诗中以景喻情,深刻的流露出母子间含蓄的情感,令人为之动容。萱草遂成为中国的母亲花。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赏析:《凯风》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运用诗经常见的反复重叠表现手法。凯风自南诗句的重复,着重强调母爱就像南方吹来的和暖春风,把酸枣嫩枝条吹变成粗枝条,象征着母亲把子女由幼年抚养到壮年、长大成人。另也重复有子七人的诗句,意在突显以养育子女之众多来表现母亲的长年辛劳程度。令人读后印象深刻、心灵震撼,更加感悟应该如何做人。
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赏析:这是李商隐的诗,母亲病了,李商隐要送母亲回乡求医。对母亲担忧、不舍,伤感悲伤流泪。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这两句的意思是:报答母爱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此都做不到,母亲对自己养育之恩都无法报答,人生在世还能追求其他的东西吗?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赏析:在参加举人乡试时,黄景仁屡试不中,无奈之下不得不离开老母亲,到外地谋生。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直至现在也是歌颂母爱作品中的不朽之作。此时有子不如无。,道出了子女内心的无奈和心酸!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赏析:慈乌,是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译一下这首长诗: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赏析:这首诗细致地描写过年时游子回家的场景,母亲赶制棉衣,心疼儿子瘦了,连声问儿苦不苦?儿子却不敢述说在外漂泊的艰难。画面寻常朴实、生动感人,舐犊之情跃然诗中。
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赏析:这首诗写得很哀婉,也很动人。诗人的母亲已经去世了,黄昏里他肚子站在母亲的坟前,流着泪为母奠酒。一个空字道出了所有的无奈,母亲已经去了。最后一句,用一个细节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以后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叮嘱了。
思母
宋与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赏析:与恭,一作允恭,宋代僧人,浙江上虞人。时有诗名,与时士赵孟頫相善。
与恭的爱母之情一点也不逊于世人,这首诗描写母亲去世后,霜打芦花,诗人泪湿衣衫、悲恸欲绝;想起去年梅雨季节,老母倚门,盼己典当袈裟、负米归来的情景,如今只留下满腔怀念。这首诗朴素真实,直抒胸臆,深情叙述平凡往事,流露出的赤子之心、孺慕之情,令人感动、惋叹不已。
墨萱图
元王冕
《墨萱图》其一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墨萱图其二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赏析:在萱草花(母亲花)盛开的季节,母亲倚门翘首盼儿归、却杳无音讯;而慧鸟的鸣叫,勾起游子疏于奉养的愧疚。两首通过睹物思人、借物言情,将母子间的思念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赏析:寥寥数语,刻画出月圆之夜母亲听到杜鹃啼叫、深深牵挂千里之外儿子的动人情景。
End
【01】 人真的要自己争气。一旦做出成绩来,那么全世界都将和颜悦色。事情都是有正反面的,只要摆正心态。 人生中没有朋友,会孤单;没有敌人,会失败;因为朋友是用来依赖的,敌人是用来激发自己潜能的。没
管子的智慧,是百家智慧的起点。《管子》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共86篇,今存76篇。《管子》一书汇集了道、法、儒、名、兵、农、阴阳等百家之学,内容庞杂。学习《管子》,是学习其他典籍的基础。学《论语》
《传习录》,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王守仁的讲学语录。《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在周人看来,乾是始阳,是至阳,是第一阳,代表着进取创造的力量,所以放在首位。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子夏传》把这四个字概括为: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提起中国古代的兵书,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蕴含着深邃的战略思想,曹操曾盛赞《孙子兵法》道: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着深矣!《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代进取、创造的力量。可以说是《易经》中最重要的一卦。乾卦六爻皆阳,好似六条巨龙,代表着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读懂了乾卦,就读懂了人生。1潜龙,勿用。潜龙,就是潜伏在深水
《道德经》智慧包罗万象,随手摘录,都是至理。今天只说说当中的一段话,七种智慧,足以指导我们为人处世: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善地,指选择恰当的地方,即
1、浓情五月,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将来临,爱的最好表达方式一定是陪伴,这个母亲节不妨带上家人去这些蕴含母爱传说、闪现母性光辉的景点,与家人一起感受旅行的温度。1、四川西昌,邛海。传说梓潼城外有对母子相依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最后,佛再次强调持诵此经、为人演说的福报,胜过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的七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佛再次破微尘、世界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
对此经的宗旨,古今大德有多种归结,如《金刚经六祖口诀》把全经宗旨归纳为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我总结为:般若方便不二为宗,实相为体,无相为相,无住为用。依藏传佛教见、行、果的教法系统,此经的宗要
自从有人类以来,对母亲的讴歌就从未停止过。古人对母亲的情感,大部分都浓缩在诗词中,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欣赏这些写给母亲的诗词,感恩母亲。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
孩子真的总是弱小的吗?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吗?错了,孩子其实很富裕,他们很强大,他们懂得很多东西,他们有无限潜能,无限可塑性。只是在你的打压之下,他们的潜能遁迹于无形。你的孩子不穷,很富有,很有潜能,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所有的佛经都是以如是我闻或闻如是开头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下讲的这些,是结集这个经典的我亲自听佛讲的。经典的结集,南传佛教认为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各自就座以后,就要
所谓的度,也不是说我给你一个什么,或者说像轮渡那样用船把你渡到对岸去,无非是引导众生如实认识自己本来的实相,依法修行,自臻解脱。所以,菩萨也没有度众生,是众生自己度众生,或者叫自性自度。认为自己是菩萨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什么叫做发菩提心呢?佛解释了:发心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真实发菩提心之后,要行菩萨道,让菩提心
《金刚经》是中国汉传佛教最著名的经典,全文约有五千字。道家最著名的经典《道德经》(《老子》),全文也是五千字,称为五千言。佛教的《金刚经》正好约五千字,这就是佛教的五千言了。过去不仅很多佛教徒读诵、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佛所种诸善根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真实发菩提心之后,要行菩萨道,让菩提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德胜彼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成佛,证无上善提,只不过是断尽了无明妄执,觉证本来自性,如古人所说:但复本自性,更无一法新,并非另外得到了什么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以上所说,太宝贵了,须菩提长老听到这里,深刻理解了佛所说的义趣,不禁感动得涕泪悲泣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佛进一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佛问须菩提:你认为须陀洹能这样想:我证得须陀洹果吗?已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受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请问此经应以何为题,我等弟子应如何受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经的不思议功德之一,是能消除业障。佛告须菩提:受持读诵此经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佛又问须菩提:若有人,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请问:佛证得无上菩提,也是无所得吗?答言:是这样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佛自成佛以来,说法数十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记录下来,有三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再次破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法,即上面所说无上菩提,它是普遍一切而平等无别的诸法实相,是一切法普遍具有的、永恒不变的本性,其中没有高下、时空、物我、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佛又教诫须菩提:你不要认为佛这样想:我要度众生,不要作此念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再次破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个经中,大概解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佛告须菩提:若有人说:佛来了、去了,或佛在坐、在卧,只看到佛的肉体在来去坐卧,这人就不理解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