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瑜伽师地论》讲座_南怀瑾讲瑜伽师地论2024-10-10 11:36
南师《瑜伽师地论》第一讲
云何世间一切种清净。当知略有三种。一得三摩地。二三摩地圆满。三三摩地自在。此中最初有二十种得三摩地所对治法。能令不得胜三摩地。何等二十。(二十卷)
今天,我们转个方向,是讲教理的《瑜伽师地论》。
站在佛学的立场来讲,一个真正的佛教徒真正要学佛,有四本真正的佛学概论是要读的:印度原有翻译过来的两部,中国的两部。印度的两部佛学概论,一部是《大智度论》,一部是《瑜伽师地论》。中国的两部佛学概论,一部是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一部是永明寿禅师的《宗镜录》。后世人现在几十年来所写的佛学概论,那是概论的概论的概论了,渣子的渣子。可惜你们现代青年学佛,入手都是看现代化的概论的概论,没有用的有问题的。今天,我们可以说是翻开了一部真正的佛学概论,玄奘法师翻译的一百卷《瑜伽师地论》。
第二点,我们如果拿一般学术性的立场来讲,我们晓得,佛学的学术思想可以被分定为四个范围。所以的经典可分类为一个是属于小乘的范围,另一个是大乘的范围。大乘的佛学思想,包括其佛学与修证,又分两个范围,一个是龙树菩萨的般若佛学系统,属于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前期的佛学;一个是无著、天亲两位菩萨,两亲弟兄,天亲也翻译为世亲,属于法相唯识,可以叫它是后期的佛学。那么,我们手里拿的这本《瑜伽师地论》在学术的范围,是属于后期的佛学。如果拿学术严谨的立场来讲,后后胜于前前,越是后面是越精细、周到,包罗的越多。这是无著、天亲的法相唯识部分。
所以像西藏的密教,黄教宗喀巴大师的系统是属于《瑜伽师地论》这个系统。宗喀巴大师有名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依据印度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来扩充著作的;而这个《菩提道炬论》则是阿底峡尊者根据《瑜伽师地论》抽离了一部分而写出来的。
我们现在开始讲《瑜伽师地论》,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无著、天亲菩萨。世亲即天亲菩萨,两弟兄年轻时就都出家了,世亲菩萨是专攻小乘的佛学,修行小乘的佛教,极力地反对大乘的佛学。后来受哥哥无著菩萨的影响,学了大乘以后悟道了,要自杀。为什么?忏悔,过去著小乘的著作太多了,诽谤大乘,这个罪业无法消灭,只有一死了之。他哥哥笑了,无著菩萨骂他那么没有出息,譬如一个人走路,因地而倒,走路会跌倒,是因为有地面,对不对?如果走在虚空中就不会跌倒了。因地而倒,因地而起,跌到地上就要靠地面才能够爬得起来呀,你既然拿一支笔诽谤大乘,你不会在后半生把这只笔转过来,赞扬大乘?所以,世亲菩萨因此而著作了很多唯识各方面的东西。
后来,无著菩萨先涅槃了,两兄弟约好,两人都发愿往生欲界天中心的兜率天,去亲近弥勒菩萨。无著菩萨要涅槃了,世亲菩萨说:哥哥啊,你是不是往生到那里,要给我个消息。
好,一定给你消息。
死后,不要说打坐定中看不到哥哥,做梦也梦不到。三个月不知道,一年也没有梦到,三年也没有梦,究竟有怀疑了。过了好几年,无著菩萨来了,现身了。
他说:哥哥啊,你究竟到哪里去了?哎,我们发愿往生兜率天弥勒菩萨那里啊,我在兜率天内院啊。真有此事?如是啊。那你怎么现在才来?
没有啊,我刚刚到,弥勒菩萨刚刚在上课讲经。我坐下来听了一下,心里牵挂你,又不好意思溜课,等到菩萨的课讲完了,我第一个就来跟你讲啊。
你晓得多久了?人间的岁月已经好几年了。啊,好几年!我就是一下下。
弥勒菩萨的这本《瑜伽师地论》是无著菩萨写的。谁说的呢?是弥勒菩萨亲口讲的。不过,一般做学术的人不会相信。无著菩萨晚上根据佛的制度,初夜分,晚上的功课完了,入定,离开身体上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白天记录出来,就是这本《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佛,我们的教主,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所谓法相唯识部分。那么,后世的一般学者不会相信这些了,哎,这是假的了哎,这书就是无著菩萨写的了哎,因为怕人不相信,故意这样说。这是后世的人,因为后世的人根本没有入定啊、出定啊,影子都没有,什么都不定。什么定呢?坏的事情蛮确定,坏心眼很确定,好心就不定。
怎么叫瑜伽师呢?我们晓得现在印度的瑜珈(you-ga),伽字在中国密宗的翻译是加一个斜玉旁(珈),念ga,北方人读瑜珈(yǖ-jia)。所以,许多学瑜珈的人来跟我讲,我就笑了,我说:你们印度现在哪里有瑜珈?有啊。就表演身体的倒立莲啊、孔雀式啊这是身瑜珈,身体的瑜珈。印度身瑜珈最好的部分已经变成密宗的金刚亥母的四十多套拳,打坐时打拳的,已经将其精华吸收了。留下来的音声瑜珈是咒语。心瑜珈没有了;心瑜珈就是心地法门,只有中国的《瑜伽师地论》,这是真正印度宗教的心瑜珈。现在翻译为人字旁的伽,不念ga,念qie,瑜伽(yǖ-qie)。瑜伽(yǖ-qie)是指修瑜珈(you-ga)有所成就的人,即瑜珈(you-ga)的大师们,修行有所成的叫瑜伽(yǖ-qie)。所以,一般人说念瑜伽(yǖ-qie)错了,其实是他错了,错的一塌糊涂。瑜伽(yǖ-qie)士就是修炼瑜珈(you-ga)成功了的人譬如中国讲修道的人叫修道,得了道的人就是有道之士,他们叫瑜伽(yǖ-qie)士。所以,这本书叫瑜伽(yǖ-qie)师,要想求得成就的就称为瑜伽师。
怎么叫地论呢?一地一地,地就是范围,分成十七个范围来说明。由普通一个人的人生讲到世界,讲到物理、物质世界,讲到整个宇宙;物理世界讲完了,回转来讲怎么样修持,怎么样修心,证得形而上的这个道。然后,又分开讲小乘道的第一步怎么样修持,大乘道怎么样修持,一直到成佛之路,一百卷整个地说完了,所以叫瑜伽师地,一地一地分成十七个地,不是楼梯的十七层啊,是十七个范围,所以叫《瑜伽师地论》。
玄奘法师最大的功力翻译了这部书,唯识学里称这部书为大论。要想真学佛,不了解《瑜伽师地论》,就都是在那里瞎闹,瞎子摸象乱搞的,不行,尤其的后世学佛的。所以《瑜伽师地论》包括了一切修证,怎么样做人,人道上升到天道,天道上升到声闻道,声闻道上升到缘觉道,声闻、缘觉是小乘,以及菩萨道,五乘道都包括在内。所以宗喀巴大师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五乘道,才是真正学佛的道路。
要想成佛,先学做人,人道没有修好,连天道的资格都不够,哪里能够谈修佛道?所以人乘、天乘,有了天乘的资格才能够修小乘道。天乘的资格都没有,你还够得上谈小乘?有了小乘道的资格,才够得上修菩萨道,才是大乘道。
我们中国后世唐宋以后的佛教,动辄就我们是大乘佛法。大个什么?大的影子都没有,牛大,吹牛才是大,你大个什么?大从小来啊,一点小善都做不到,能够做大善吗?对不对?小事情都不能牺牲,说:我这个人啊,小事情不会牺牲的,碰到大事情时我牺牲。那是吹牛给人家听的。说:你看我,那么舍不得花钱,因为小钱我不花,我要花就花大钱。那是吹给人家听的。同样的道理,小乘道、人道都没有修好,何以能够学佛?所以,《瑜伽师地论》严重地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如果我专讲一百卷这部书,大概要五年的时间,或者每天讲两个钟头,三年时间可以,若详细地发挥,能不能讲完还不知道。我也很想有这个时间,很想发挥,你们若有本事记录下来,这倒是很好的一件事。当然,我也可以简单明了地讲,带你们念过去就是了,念一百卷的经,敲敲木鱼念,那很快就念完。若发挥起来,恐怕也需要你们文字程度的帮忙
那么,我们今天先选同你们相关的。我想想看,靠弥勒菩萨的指示,先讲哪里?好吧,有一位同学提出来,因为过去我们在老的大乘学舍,在信义路三段,我已经讲过为什么你们打坐修行不能得定的原因,选过这一段,今天就先讲这一段,391页,卷二十。
云何世间一切种清净?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怎么样使我们做到世间法的一切种性达到清净境界?
当知略有三种。归纳起来共有三种。
一、得三摩地,二、三摩地圆满,三、三摩地自在。这个很好懂啊,意译就是,我们在世间做人,怎么样能够真正修持到一切种子清净?心地上的一切种子清净,起心动念,每一个念头,每一个种性都在清净中。这还是在世间,还没有出世间。怎么样才能做到呢?我们未来的佛弥勒菩萨讲,简单地告诉我们,略有三种,三个条件做到了,才说是在世间的一切种清净。
哪三种?第一是得到了定,得三摩地正受,得定了。没有得定以前,你想修行清净,都是开牛肉店吹牛的。第二,进一步说,光得定还不行,定分很多种,《瑜伽师地论》里说的很详细,要三摩地圆满,三摩地是定慧正受,三摩地得到圆满了才行,进一步了。什么叫圆满?经典里都有。所以你们在家、出家的要学佛,不管密宗、显教什么法门,这部经典里都有了。第三,进一步要三摩地自在,定境界到达圆满就六通具足,就是神通具足,但是,三昧境界自在了没有?没有,要到达最高三昧境界的自在,要入到出世间定就入出世间定,要入世间定就可以进入世间定。换句话说,密宗、显教、净土无一法而不通,那个定境就是三摩地可以自在。
像你们现在在十一楼打坐,自在不自在啊?当然自在,你都坐在这里,你说我自在啊,自己坐在这里啊。你腿酸了,叫它不酸,你自在不自在?不自在,做不了主。所以,拿现在世间法来讲,真正的自由是除非成了佛,真自在才能真自由。
假设我们现在考试,听了《瑜伽师地论》,我出问答题:佛说要世间一切种清净,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你们的答案:三种。一、得到三摩地;二、三摩地圆满;三、三摩地自在。答案完全准确,一百分。
此中最初有二十种得三摩地所对治法,能令不得胜三摩地。这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文章,翻译得很忠实,文章都是倒装的句子。所以后世一般人学这种文章啊,像熊十力先生等,都学得怪里怪气的,怪里怪气的大家都不懂,啊,熊先生学问好啊!因为文章看不懂嘛。现在的学术很怪,像我这样上课,学生不欢迎。哎,这个老师讲课都很好,但不是学术化,太普通了。要坐在那里讲:此所谓三摩地者,是为三摩地也。所谓三摩地者,是为正受也。然后引经据典,就是学术化。越讲的学生听不懂,大家瞪眼睛,这就高嘛,几十年的学术因为当年我们看到老前辈们在教室里上课,我一看到这样我们以前是穿个长袍,穿个西装裤,书本那么夹着,一听到这样,第一步,我们的手就跳到裤带去了;第二步,慢慢地眼睛看着他,把书本合好;第三步,夹在这里;第四步,慢慢站起来,就是望望然而去,看看他,走了。那听了半天还不如我自己去看书,三摩地者三摩地也,哈哈,还要你说。三摩地者是为正受也,那还用你讲,我去翻一下佛学字典,一下子就完了嘛,呵。
你看本论,此中最初有二十种条件可以得到所对治法。为什么你不能入定?心有毛病。什么毛病?烦恼毛病。那么这个烦恼毛病怎么医它呢?医它的方法叫做对治法。按照我们中文来写,所对治不能得三摩地者有二十法,很清楚了。可是,他翻译的不那么写,此中最初有二十种得三摩地所对治法。我的外婆啊,这就麻烦了,所以观念搞不清楚了,你就读不懂书了。现在给你一讲,你就懂了吧?把它颠倒一下就清楚了,此所谓中国文字与外国文字的文法是两样。譬如外国人叫先生南,我们叫南先生。他叫先生南很顺利,我们一听很别扭,我们叫南先生很清楚。所以,玄奘法师的许多文章都是先生南式的。
此中最初有二十种得三摩地所对治法,能令不得胜三摩地。这二十种若搞不清楚,弄反了,你永远不能得到很好的定境界。你念佛也好、打坐也好,不能入定,能够使你不能得到最好最好的入定境界。所以,要先认识清楚。
何等二十?哪二十种?若我们现在写文章,能令不得三摩地,一、二、三就写下来了。他还要加一个问号,哪二十种啊?这就是中国人喜欢简化,外国人喜欢啰嗦;中国人喜欢归纳,外国人喜欢分析,各有
一有不乐断同梵行者为伴过失。二伴虽有德然能宣说修定方便师有过失。谓颠倒说修定方便。三师虽有德然于所说修定方便。其能听者欲乐羸劣心散乱故。不能领受过失。四其能听者虽有乐欲属耳而听。然闇钝故。觉慧劣故。不能领受过失。五虽有智德。然是爱行多求利养恭敬过失。六多分忧愁难养难满不知喜足过失。七即由如是增上力故。多诸事务过失。(二十卷)
哪二十种啊?
一有不乐断同梵行者为伴过失。二伴虽有德,然能宣说修定方便师有过失,谓颠倒说修定方便。所以你看,一个人想修行成道的条件有多难。二十种的第一条,有不乐断同梵行者为伴过失,我的外婆啊!这个话怎么说啊?本来叫妈妈,我的妈啊!分量不够,所以还要把妈妈的妈妈叫出来,只好叫外婆,我的外婆啊!这个文章怎么说啊?他说,修行的第一个条件是同伴最难,同住的道友最难。你们注意啊,尤其是出家众,所谓僧伽,僧伽是出家修道人的团体。这个团体里面十个有一个不修行的,那肯修行的九个就受这一个的妨碍。他有不乐断的同梵行,即共同修清净行的,结果呢,跟他做伴,你就受了妨碍。
譬如我们这个团体,大家现在都很清净,对不对?我们现在种性清净不清净啊?此时此地啊,就讲这一秒钟,你们说清净不清净啊?(有答:清净。)对嘛,这个还不敢承认吗?你们太笨了,这一秒钟很清净的。若是这一秒钟有一个神经病在这里大呼大跳的话,你们清净不清净?不清净了。所以修行第一是道伴难。
有人不乐意断掉世间的杂念,所以不同梵行,梵行即清净行为。譬如我想要清净修持,可是他喜欢看小说,他也并没有叫你看,不过他看到好的地方,哈!那个贾宝玉真妙!你正好在打坐,无念,给他一拍,哦,贾宝玉你也看过,然后,念头本来在参:狗子有佛性无呜,贾宝玉就来了,哈,这就妨碍了。所以第一条,有不乐断同梵行者为伴,结果做了道伴,妨碍了自己的修行,过失,这不是戒律,是因子。
第二条,伴虽有德然能宣说修定方便,同伴,譬如师兄弟,你们大家现在在一起都是师兄弟啊,我们这些师兄弟都有德,什么德呢?有些是上德,有些是下德,有些是缺德,都有德,哈。当然,这里是讲好德,都有德性。同伴虽然都有修行德性,同学道友们也能彼此讨论宣说修定的方便,即修定的方法。哎,结果碰到我,你们倒霉了,师有过失,这个教的师父是混蛋,冒充的,他没有定力,也没有智慧,师有过失,谓颠倒说修定方便,这个老师指导的不对。就是说,有好的修行同学我们大家,你们在座的诸位从小辞亲出家,辞掉了家庭父母,跑去出家。为了逃避现实的不讲,不为逃避现实的,都是为了求道而出家,结果呢,何以到了现在,家是出了,没有到法王家,没有到佛家去,为什么?也许是同伴的过失,也许是师有颠倒过失,没有得到明师的指点,没有用很麻烦。
三师虽有德,然于所说修定方便,其能听者欲乐羸劣,心散乱故,不能领受过失。明师也碰上了,好的同伴也有了,师也很有德,但是这个老师教你修定修行的方法,你啊,耳朵生茧了,听不进去,你的福德智慧不够,接受不了,其能听者欲乐羸劣,什么欲望呢?想成道、想修定的这个出世法的欲望你没有发起,想追求道的欲望没有来。欲乐,是很高兴地自己想修道成功,但这个欲乐的大心没有发起。羸劣,你尽管出家或者在家,天天想修道,但是,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啊,上课是每课必到我们台北看到很多学佛的团体,上来一演讲一看,哎呦,都是这些面孔,明天到别的地方一讲,又是他们。每听讲必到,每到必困,都听。你说他听进去没有?听进去了。有用没有?其心羸劣,没有力量,听进去没有用,听一辈子经也没有用!
你看永明寿禅师念《法华经》,一群羊都跪下来听经啊。你说这些羊了不起?它们还是羊。还有牛,我们在大陆看过,有些大法师讲经,还有牛跪下来听经的。只要法师一上堂,牛自然就跑来,就在旁边一跪,经讲完了,它就醒了,走了。你说这个牛是得定了吗?它还是牛。你们注意,这话不是骂人啊,要自己反省啊。你尽管学,还是在散乱昏沉中,不但没有成就智慧,也不得功德,没有用。这不是我说的,是佛说的,我只是解释给你们听,我不是佛,知道吗?
所以,虽然碰到明师,师虽有德,他会告诉你修定的方便、方法,你能够真接受?欲乐羸劣,你那个追求,像男孩子追求女朋友,女孩子追求男朋友,像谈恋爱硬要把他/她追到,格老子!你爱我,我让你爱,你不爱我啊,我也要你爱我!要这个样子的狠,才能修行。你要我成功我要成功,不成功我也非修行不可,这就是心力强了,这就可以谈修行了;没有这个心力,因为听者欲乐羸劣,所以每天随时都在散乱心中,因此不能得定。得了定又怎么样?也不过是世间清净,还没有到超世间,你要知道啊。这是第三种过失。
四其能听者虽有乐欲,属耳而听,然闇钝故,觉慧劣故,不能领受过失。你说我会骂人,我是跟佛学的,弥勒菩萨骂人骂得很好,文字上骂得好。我骂得粗一点,他骂得细一点。
他说,第四种毛病,其能听者,听还是听得进。虽有乐欲,心里天天也想学道,也想修道,也想学佛,恨不得明天就大彻大悟,大后天就在天空中飞起,放光动地,对不对?也有这个希求。但是属耳而听,左边听进来,右边出去了,问你那部经上那句话记住没有?忘了。
我问:背得来吗?没有看。那我怎么讲的?
忘记了。老师,对不起。我那个抽屉里放满了对不起。
你们每一个同学来都是:老师,对不起。都是对不起。属耳而听,耳朵听到了,脑子没有听,心没有真听进去,这叫属耳而听。为什么只有耳朵听见,脑子进不去,心里不能领受呢?因为你的智慧闇钝,钝根,不明利,觉慧劣故,觉性的智慧、智能不够,也就是福德不够。你们不肯修行嘛,拜佛也不肯拜,念经也不肯念,认为这些是小法,你们是修大法的。上殿、课堂都不愿意学,哎,这是小善、小法,我们是读书人。呵,小善都不能为,何况大善啊。这就是心闇钝,觉慧劣故,因此,听进了不能领受。利根智慧,听到善知识讲,一看一句话,汗毛就立起了,许多人是一看经就开悟了,那是利根。
为什么学佛学那么久,你们佛学院、院佛学的都搞过的,有什么用!?自己要反省。那么,为什么自己智慧会闇钝?福报不够,福德不足。为什么福德不足?一点善行都没有,起心动念处处犯过。所以你们要听经啊,弥勒菩萨骂你的,不是我骂啊,你不要把帐记在我头上。光说老师会骂人,我从来也没有骂过人啊,不是人我才骂,我哪里骂过人啊?从来不骂人。你现在看,弥勒菩萨在骂你。
五虽有智德,然是爱行多求利养恭敬过失。你要看到啊,你们修世间法的,读书研究世间心理行为的,听佛经有什么好处呢?你将来当领袖、单位主管,管理大众时就会看到,有些人也有智慧、聪明,有智德,这个德字不包括福德,是智德,不是福德,智慧很高。智慧高的人欲望就大,他贪什么?爱行,他喜欢爱什么?多求利养恭敬,贪求利养,哪里有好吃的、好穿的,看看多赚两个钱吧,贪求利养。
贪求名跟利当然很可怕,贪求恭敬一样可怕。要人家看得起我,然后,格老子的,我本来不错嘛,你们这些同学怎么看不起我?你看不起我,格老子我也看不起你!你们有没有这个心理?你们没有啊?有啊?还好,还能够点头,有救了。
不但是我们,你看那个狗都有这样心理,你踢它一腿,汪!它就是这个心理,格老子,你踢我啊?尤其是那个老虎狗,不然你跑到那个狗园试一下看。那个狗啊,你逗它一下,它对你很亲善,因为它要人恭敬它、爱它,爱它就是恭敬。
所以我们要检查自己啊。什么叫恭敬?是希望人家重视我,你们叫做自尊心。什么叫自尊心啊?修行哪里要自尊心啊?要学极谦虚的心,因为我都空了,你看得起、看不起我是一样的。还要看得起你,你才修行;看不起你,因此自尊心受伤害了,不修行了那你滚蛋!那还能学佛?!第一条就犯了贪求恭敬,懂了吧?有些人:我也不贪求利养,我也不贪求恭敬。呵,不恭敬,哪个居士来,学佛啊?哎,不要客气。心里还有蛮舒服的,冰激凌虽然冰牙齿,吃到,心头还是蛮凉快的有这么一点就完了。所以,有些人智慧不错,说也会说,讲也会讲,想也会想,有一点自得,然是爱行多求利养恭敬,因此绝不能得定,有这个过失。
六多分忧愁,难养难满,不知喜足过失。有些人天生内向,世间法讲不能说他错啊。在这里大厦住着,大乘学舍有什么不好?有吃、有住、有拿、有听,哪样不好?是啊,好是好,我就怕以后怎么办?下学期还不晓得办不办?呵,他今天过了,明天床上爬不爬得起来都不知道呢,还忧愁到明年去了。忧愁,这是一种。
难养,好是好啊,大乘学舍他们的素菜啊,营养恐怕不够吧?那明天给你加一点营养。哦,维他命多了一点,维他命C好像又少了一点吧?难养。
难满,永远不满足,你说功课太多了,下个礼拜少开两课了。已经少开两课了,够不够?再休息四周时间。够了。不过,好像看电视的时间没有,最好能再多一点。永远不能满足。
我不给你们讲,你们经典都会看,我讲了以后,你们的经典为什么都看得发光了,对不对?因为你们的眼睛没有我的眼睛深入,你们戴八只眼镜也进不去,懂了吗?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经典汗直流啊!看到这些自己不好意思,每一条都犯;你们看了,这些都过去了,看过了没有?看过了。你们仔细看看,没有一个字不使我们痛的!没有一个字不打我们的!你看我们怎么学佛?!没有一种德行够的!对不对?
他说第六种,多分忧愁,难养难满,头陀行是要满足啊,知足常乐。不知喜足,不满于现实,不安于现实。由于这个过失,因此不能得定。
七即由如是增上力故,多诸事务过失。由于上面这些心理行为的不对,增上力故,格老子,越想越不对。本来这里还马马虎虎,可以住住,后来越看越不对,都不合于我的意。我看这个环境不好,我还是到山上找个茅棚吧。再不然,我找个图书馆吧。别人多好,住个茅棚想象中的另外一个地方都比这里清净。此山看到那山高,到了那山心又焦,人生永远不会满足。所以,增上力故,自己错误的观念越碰越厉害。因此修行的时间少,想世间事情的时间多,越来事务越增加。本来自己一个人住茅棚,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煮饭自己吃,已经够累了。到了这里有洗衣机,不要自己洗了,但是啊,洗衣机不大好,恐怕有新牌子的?打电话问问看,问不到,再问人家,反而因这些增加了事务。人的事务越来越多,心里不能平静,所以不能得定。
先休息一下吧,不休息等一下就不能得定了。那么快啊,一个钟头只讲了七条啊。
南师《瑜伽师地论》第二讲
八虽无此失然有懈怠懒惰故。弃舍加行过失。九虽无此失然有为他种种障碍生起过失。十虽无此失然有于寒热等苦不能堪忍过失。十一虽无此失然有慢恚过故。不能领受教诲过失。十二虽无此失然有于教颠倒思惟过失。十三虽无此失然。于所受教有忘念过失。十四虽无此失然有在家出家杂住过失。十五虽无此失然有受用五失相应卧具过失。五失相应卧具。应知如声闻地当说。十六虽无此失然于远离处不守护诸根故。有不正寻思过失。十七虽无此失然由食不平等故。有身沉重无所堪能过失。十八虽无此失然性多睡眠。有多睡眠随烦恼现行过失。十九虽无此失然不先修行奢摩他品故。于内心寂止远离中有不欣乐过失。二十虽无此失然先不修行毗钵舍那品故。于增上慧法毗钵舍那如实观中有不欣乐过失。如是二十种法。是奢摩他毗钵舍那品证得心一境性之所对治。又此二十种所对治法。略由四相于所生起三摩地中。堪能为障。何等为四。一于三摩地方便不善巧故。二于一切修定方便全无加行故。(二十卷)
八虽无此失,然有懈怠懒惰故,弃舍加行过失。第八条说,为什么我们修行不得力,不能得定?假定没有上面七条所讲的那些过错,但是有一个人性天性的毛病,懈怠,懒惰。你说懈怠不是懒惰吗?懒惰不是懈怠吗?嘿,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二。懒惰是真懒惰,贪吃贪睡,什么都懒得动,叫他做一点勤务都不干。拿个毛巾啊,拿手这么叼着,一看这个人就懒惰。就像表演有位同学的样子,打个人吧,是这样打(师示动作),天生就是懒惰,看他就是懒骨头。
懈怠是什么?马虎,做事情马马虎虎的。你说,每天应该念个经吧,打个坐吧?念经可以,马虎一点,如是我闻,一时舍卫国敲木鱼,心里很急,想赶快弄过去,然后想空一点,自己的空闲时间多一点。你觉得想给自己留点空闲时间,实际上就是懈怠心理。你说人生留那么多空时间干什么?坐在那里非想,这个非想的果报就是智慧越来越来闇钝,他生来世的果报变呆头鹅,变鹅、变猪这一类的。你不要认为那个猪吃饱了没有思想,它也有思想,它也有境界,它是什么境界?哼昏沉境界。
所以,因为有懈怠懒惰故,弃舍加行,更严重了。什么是加行?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是加行而已,加行就是加工厂。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要念经?为什么要做工夫?加行。把无始劫来的那些坏的习气,拿这一念,拿这个加行的法门把它磨掉为什么要打坐?也不过是修加行。为什么要念佛?是修加行,这是广义的加行。
狭义的加行呢?四加行:煖、顶、忍、世第一法。哪个发心来写黑板?不要懈怠,会写的赶快跑上来,也是一功德,虽然不是一功,也是一德。煖,打坐要真坐到所谓密宗讲的拙火发起,气脉通了,浑身得煖,得三昧真火之力。顶,气脉打通了,通顶。忍,妄念自然切断,这个样子不过是世第一法。包括密宗、显教等一切的气脉工夫,不过是四加行,煖、顶、忍、世第一法。达到世界上第一等,然后才可以叫做修出世法。
他说,结果因为自己有懈怠懒惰之故,不能精勤地修四加行。四加行是大原则,念佛也可以念到四加行成就,修止观等也都是一样啊。可是一般人,真修持不会干,因为懒惰;自己原谅自己,就是懈怠,自己很原谅自己。而且原谅后有时候很忏悔,觉得自己没有出息,但是过五分钟后,又找出许多理由来支持自己那个没出息是很对的。人就是那么搞,所以永远不能修行成就。
九虽无此失,然有为他种种障碍生起过失。虽然假定没有上面这些过错,但是有为他种种,为了外在的事,不相干别人的事所以,有些人我就骂他,好猫管七家,你们晓得,家里养个好猫啊,它自己家里的老鼠要抓,别人家里的它也跑去抓,好猫管七家。把家搞定,别人的事乱惹,同他屁都不相干,热心一点,还被人家讨厌,觉得这个家伙怎么好讨厌啊!世界上有没有这种人?多啊,多得是,你也是一个,哈。为别人的事瞎忙,为他,这个他还不只是为别人的事,为外面不相干的事瞎忙,忙得一塌糊涂,障碍了自己,生起过失。
十虽无此失,然有于寒热等苦不能堪忍过失。修行要行菩萨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第十种错误是什么?气候变化,到了冷的地方,哎呦,太冷,不好打坐。没有电炉,没有暖气。太热的地方,哎呀,没有冷气,这个地方怎么打坐?这里风水不好。那里湿气太重。又怕冷、又怕热,没有头陀行坚忍不拔的心理,不能修定。
你说要环境好了再修定,把释迦牟尼佛的那个座位让给你好不好?就怕你坐不住啊。如果你说爬到那个位置可以得定的话,我现在马上把释迦佛请下来,请你上去。你到那里,你定不了的。电灯给你开亮一点,哎,灯光太强了。关暗了,哎,这样太暗了。不亮不暗好不好?哎呦,前面窗子开着,不行。人就是这种毛病。就是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能堪忍过失。
十一虽无此失,然有慢恚过故,不能领受教诲过失。虽然没有这种错误,骄慢、傲慢,慢是我慢;恚是脾气特别大,脾气大是恚,不是嗔心哦,嗔心你还不够。嗔心是一动就杀人,挎着刀子,做英雄的思想,这些死老百姓,混蛋!都拿来枪毙了!说杀就枪毙了,杀人不在乎,那才是真嗔心。你们哪里有嗔心啊?比你脾气大的就把你吓住了,那是恚心,气大,毛病大。这里看不惯,自己的气就来了,实际上是肝病,肝火旺。所以,因为有慢心、恚心,不能接受别人好好的教诲,不能得定。
十二虽无此失,然有于教颠倒思惟过失。思想不清,对于经教的教理,思想教理的理路,你根本就解释不对,颠倒思惟。同样在看佛经、讲佛学,你们还觉得,哎,这个不对吧。自己有新的思想,叫做新潮派。鸭子是专门跟着潮水走的,你新潮去吧,变鸭子了,跟着时代潮流就被冲掉了。所以,我一生不跟时代的潮流走,结果到现在我变成最新潮了,我那些旧东西现在反而变成最吃香的了。何以如此呢?因为我不肯跟着潮流走,那个潮流滚来滚去,滚到最后,我站在这里不动,它又滚回来了,对不对?所以啊,信而好古,老老实实修行去。于教颠倒思惟过失。
十三虽无此失,然于所受教有忘念过失。你们诸位有没有?没有啊?听了就忘记了,这有什么用啊,呵。忘念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说要原谅我,我外婆给我的脑瓜不大好啊。没有什么脑瓜好不好的,我告诉你,是肯用心不肯用心,你把我这句话仔细地研究。聪明的人一听就会、就懂,就记住了,我笨,我把它念一百次,你看会不会?你不肯下工夫而已。念一百次之后,跟聪明人比比,聪明人落后了,你成功了。所以勤能补拙,四个字,记得。我讲的口音听不听得懂?勤劳的勤,能够的能,补拙的那个笨拙。会写的赶快来写啊,没有功,也有德啊。哎,小宝的这两个字写得漂亮了,有些进步。
十四虽无此失,然有在家出家杂住过失。像我们楼上一样,在家人跟出家人住在一起。所以,有时候想想,自己的头发剃的实在可惜,看人家的头发蛮漂亮的。呵,在家出家杂住过失。实际上,倒不是形相,是心在家出家的杂住 ,这个过失最严重。
十五虽无此失,然有受用五失相应卧具过失。五失相应卧具应知如声闻地当说。第十五种没有以上这些错误。但是,觉得打坐的垫子不好,棉花不够厚,睡的枕头不够舒服,被子不好,或者穿的这个衣服打坐不方便。这些毛病也叫做相应卧具有五种过失。这里不讲,到声闻地当说,是对于出家人真正修持戒律的,下文有,我会说的。
十六虽无此失,然于远离处不守护诸根故,有不正寻思过失。虽然没有这些过失,但是对于世间应该隔离的,远远丢开放下的那些事情,那包括很多了,结果呢,没有真正放下。不守护诸根,六根没有好好守戒。喜欢看电视,是真的啊,是眼根不肯守戒,贪图世间色相,喜欢看电影。喜欢听音乐,耳根没有守护。喜欢听笑话,喜欢听什么乃至心里做梦,乃至你们年轻人一边念佛,有些人心里头还起了一个黄色的杂念,你头上的光就出来了,就变黑了,都看得清清楚楚,你不要瞎扯了。这就是不守护根门,六根尤其意根之根门,就是妄想烦恼多。
十七虽无此失,然由食不平等故,有身沉重,无所堪能过失。贪吃!而且乱吃,饿了又不吃。所以叫你们不要把肚子搞饿了,去吃一点吧。不要紧,等一下吃。搞出胃病了,慢慢熬犯戒了。你说:这个素菜好吃啊,今天香菇多,黄花菜多多夹两口,看到新鲜豆腐,多吃两块,结果肠胃吃坏了,不能得定,妨碍定,所以饮食调养第一难。吃坏了,食不平等,身沉重,打起坐来不舒服,这里发酸,那里容易发胀发麻,因为你肠胃里头不干净,种种毛病来。要不然坐在那里喔噗不是气通,气通的声音不同,你们打嗝的声音跟气脉通了的声音不同。你们若气脉通了,我就向你顶礼。你们吃饱了,坐在那里呃。再不然上面憋住了,下面放屁,左右两边的人都坐不下去了,光是变成你的闻香队了。食不平等故。
十八虽无此失,然性多睡眠,有多睡眠随烦恼现行过失。贪睡,爱昏沉。你要晓得,睡多了,随烦恼容易起。哪些是随烦恼?《百法明门论》念过没有?譬如睡多了容易漏丹,睡多了容易做梦等,这些毛病都来了。睡多了伤气,气不容易通等等。当然,完全不睡容易伤血。坐久了容易伤骨,不是打坐,是椅子上坐久了。走路久了不休息,容易伤筋。行多了容易伤血。我的妈妈啊,外婆啊!我们这个四大身体才难弄呢,要四大调和了才能得定啊。所以学佛成道这个学问是简单的啊?只是跑到庙上三皈依,你就皈依了?哪有那么简单!这些学问,一部《瑜伽师地论》里都有了。
十九虽无此失,然不先修行奢摩他品故,于内心寂止远离中,有不欣乐过失。你不先好好打坐得到止,奢摩他是止,心念都不能止,不能系念一缘,所以内心不能清净、寂止,于内心寂止远离中有不欣乐过失,这个中有也包括再生的中有,就是在昏沉睡眠,先天性的灵魂上带来的习气,中有身的境界,那个如梦如幻中的那个现象,那许多习气没有去掉,所以内心不得止,对于定的修法不喜欢,所以叫你打坐很不喜欢。这里中有的中阴身讲法在书中被删掉。
叫你看书喜欢吗?严格地讲为什么你喜欢读书,不喜欢打坐?因为你无始劫以来的业果果报是散乱心重。看书是散乱心啊,你懂不懂?爱看书是散乱心重。有些人看书看不进,一看就昏头,那是昏沉习气重。你说我不讨厌也不喜欢看书,只想修定。不过呢,看书的时候也不太昏沉,就是呆呆地,每一天呆头鹅一样,没有事情做,坐在那里发呆,这是多生累劫无记业重。所以,许多人都落在无记果里、无记业里。有没有发呆的人?站在那里,你想什么?没有。是真的,他没有想,没有想吗?你入定了?没有。昏,头一层板一样,很昏,落在无记业果里。无记果久了,他生来世变孙悟空的师弟,呵,你要注意。
二十虽无此失,然先不修行毗钵舍那品故,于增上慧法毗钵舍那如实观中,有不欣乐过失。因为开始修观、修止观,最后两个讲的严重了,止观。止观成功了,修止修观到达了,不算是得三摩地啊,三摩地者得正定。因为对修观的法门不清楚,所以慧始终发不起来。你们的白骨观观不起来,你要观行观好了,慧力才发得起来,白骨观都观不起来,你看你的慧根习气多闇钝啊!只有多念佛,多念咒,多求忏悔,知道吗?不要灰心,勤能补拙。我一年观不起来,我二十年工夫总能观起来吧!大丈夫学佛就要下这个决心。这二十条过失使我们不能修行得定,弄清楚了?
如是二十种法,是奢摩他毗钵舍那品证得心一境性之所对治。这二十条讲起来多可怕,我们没有一样对的。若一样一样地医,我的妈啊!又是高血压,又是心脏病,又是糖尿病,一身都是病,你叫我怎么医啊?他说不要紧,放心,只有一样,心一境性,一念专一,这二十种病都会去掉。你念佛真的念到一心不乱,止观双修之间心一境性,四禅八定的第一步,真能够到达心一境性之所对治,这二十种毛病不谈了。
又此二十种所对治法,略由四相,于所生起三摩地中,堪能为障。何者为四?讲了二十种不能得定的原因,归纳起来再归纳,有四种现象,在修定的当中是个大障碍。哪四种呢?
一于三摩地方便不善巧故。你对于修定的方法没有弄清楚。譬如修念佛,念佛的方便你就没有懂;譬如修密宗观想,我教你们准提法,你们方法都没有弄清楚;叫你们修白骨观,白骨观的方便你都没有懂,那当然不能得定,有障碍。那么叫你好好研究,哎,我懒得研究。不是你懒得研究,你那个无记同昏沉就来了,呆头鹅的习气。
所以第一,于三摩地方便不善巧故,不能善巧地应用。善巧这两个字太麻烦,所以,我经常告诉修大乘道的朋友,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有时候念佛念到烦恼妄想都没有了,什么也不想,空了,也不昏沉,又不散乱,那么你就定了。无事闲观一片心,这个方法要对,要晓得善巧方便。善巧方便要对,有时候晓得我这个身体不对,或者肠胃吃多了,定不下去,就下来打个拳,运动一下;再不然啊,找个朋友聊聊天。但是不要妨碍别人修行啊,不要做恶知识障碍别人。再不然那么就随便你了,方法多得很,要懂得善巧方便,调伏自己,此心最难调伏。
所以小乘比丘戒戏曼歌舞都不准的,唱歌啊、跳舞啊、说笑话啊,都不准的。大乘菩萨戒戏曼歌舞皆许可、准许,为什么?因为可以调心。你不能不调心,当此心如猴子般发跳时,那怎么办呢?密宗的大庙子里,另外僻个地方,当你发脾气的时候,咚,把你一推关进去,那里头塑有人像,男的女的都有,你反正一个个指着骂,你这个混蛋!狗东西,老子打死你!你打了半天,那些人都是影子,你打完了以后,没有气了。师父说:你好了吗?师父,我好了,我忏悔。门一开放出来,打坐去。你要唱歌,给你个地方去唱;你要跳舞,密宗让你跳。敦煌壁画那个天女的舞都教的,个人跳,不是两个人跳,戏曼歌舞给你调心。你没有得定以前没有办法,人就是那么麻烦。吃饱了又想拉,拉完了又想吃,就是那么讨厌的一个东西。所以要善巧调治,修行要懂得善巧,于三摩地方便不善巧,所以你修行有障碍,懂吗?
二于一切修定方便全无加行故。你修定方法有了,还要有加行。譬如修白骨观,为什么我叫你们修白骨观?花了那么多钱,去把高雄、台北的白骨模型都收罗完了,白骨公司发了一笔大财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没有看过白骨嘛,现在没有死人摆在外面的,没有乱葬岗,佛经所谓的尸陀林没有啊,你没有看过,只好买模型来给你看。这是加行的一种啊。那么,白骨观为什么修不成功呢?还要有各种加行的方法,加工的方法你不懂大乘学舍他们有个同学正好在台大医院的解剖室,天天泡死人的,他们说晚上把死人骨头拿来给大家看看,有一天背了一袋的死人骨头回来,你们都看过了,那就容易上路了,这也是加行之一,你们不懂加行。所以,一个修行人又要懂得医药,又要懂得武功,什么都要会。为什么修行人要会那么多的东西呢?都是属于修行的加行法门而已,加工。面粉
三颠倒加行故。四加行缦缓故。此三摩地所对治法有二十种白法对治。与此相违。应知其相。由此能断所对治法多所作故。疾疾能得正住其心证三摩地。
又得此三摩地。当知即是得初静虑近分定。未至位所摄。又此得三摩地相违法。及得三摩地随顺法。广圣教义当知唯有此二十种。除此更无若过若增。由此因缘依初世间一切种清净。于此正法补特伽罗得三摩地。已善宣说已善开示。(二十卷)
瑜伽师地论 卷第二十一
弥勒菩萨 说 三藏法师 玄奘 奉 诏译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种姓地第一
如是已说修所成地。云何声闻地。一切声闻地总嗢拖南曰。
若略说此地姓等数取趣
如应而安立世间出世间
此地略有三谓种姓趣入
及出离想地是说为声闻
云何种姓地。谓嗢拖南曰。若略说一切种姓地应知。谓自性安立诸相数取趣(二十一卷)
面包是面粉做的,对不对?那个面粉弄起来一烤,就变成面包,所以非要加工不行,不然还是面粉。所以他说,你们对修定的方便完全缺乏了加行法门。
三颠倒加行故。你虽懂得加行,但是搞错了!该要饿一餐的时候,你偏要吃得饱饱的;该要饱的时候,你偏要把肚子空了,也不行。要智慧,修道要多大的智慧啊!所以,加行有种种方法。
四加行缦缓故。对于加行法变成诸葛暗了,过后方知,哎呀!我那个时候怎么自己没有想起来?应该这样办啊!那还有屁用?一辈子有多少后悔啊?
此三摩地所对治法,有二十种白法对治,与此相违,应知其相,由此能断所对治法,多所作故,疾疾能得正住其心证三摩地。这个修定的二十种白法对治,白是指善念,黑就是恶念。但是你说,这样一听,修行多难啊,我的妈啊!几时做得到啊?算了,我不干了。不难,只有一条路,这些毛病都医了善行啊!多做善啊!身业增延白法,念孜在孜为善的人,很容易得定。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定?你的恶业太重了,只有白法对治与此,应知其相,每一个现状,哪个是生理的关系,哪种是心理的关系,都要搞清楚。由此能断所对治法多所作故,疾疾,就是很快,能得正住,很快地得到定境,其心证三摩地,不只身体证三摩地,心也就可以证道、悟道。
又得此三摩地,当知即是得初静虑近分定,未至位所摄。现在告诉你此三摩地定的境界,是什么定的境界呢?是初禅定的前奏,就那么困难,得初静虑近分定,接近于初禅定的定境,未至位所摄,还没有真正到初禅的那个果位。
又此得三摩地相违法,及得三摩地随顺法,广圣教义,当知唯有此二十种。所以啊,对这二十种要了解,这些一切经典里都有的,不过散开了,他把它们归纳拢来。
除此,更无若过若增,由此因缘,依初世间一切种清净。就是世间定,到达这里就是世间一切种清净,才可以起步修行。还没有到达初禅的境界,是初禅近分定。
于此正法补特伽罗得三摩地,已善宣说,已善开示。补特伽罗就是一切众生、人,也代表修道的人。这个名词用法相词典解释起来就是一大堆,玄奘法师喜欢音译,因为意思太多的,他只好翻译为补特伽罗。实际上就是说,这样的修行人可以得三摩地,可以给人家说法了。但他还不是菩萨、罗汉,讲佛经、讲佛法比较不会错一点。已善开示,可以给人家做开示。你看,修定是这个样子的。听了这些,害怕不害怕?(有答:害怕。)啊,害怕,此路太难走了,我看赶快下电梯吧,哈哈。
这是大概粗一点给你们讲,现在翻到395页,《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一,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无著菩萨记录,没有写上。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种姓地第一。我们要出家修行修道,《瑜伽师地论》每一地上面都有本地分,禅宗所谓讲本地风光,自性是一个,真如是一个,分开讲修行次序,那么多次序。这里的本地分中先讲声闻地,人天乘超过了,专门修行的。第十三,开始一段。瑜伽处,能够够得上真的修瑜伽,即修禅定的修行人,也要他有根器、有种性,即前生阿赖耶识的种性如何,检查他的成分啊。
如是已说修所成地。二十一卷之前,是讲由人乘、天乘到达闻思修,修所成地已经讲过了。
云何声闻地?现在开始讲声闻地,怎么样才是声闻地?
一切声闻地总嗢拖南曰。一切声闻地的总颂、纲要。
若略说此地姓等数取趣
如应而安立世间出世间
此地略有三谓种姓趣入
及出离想地是说为声闻
这样念懂不懂啊?(有答:不懂。)青蛙跳井一样不懂,噗通,噗通,你讲不懂是老实话。所以,你们自己要发心看经啊。有许多人,哎呦,我想闭关啊,看藏经啊。是看藏经啊,你看得自己都藏起来了。所以你看,我们这里开始就叫你中文基础打好啊,否则你怎么看?这不是中文吗?你们都是中国人,看了青蛙跳井不懂,不懂,怎么办?
他说:总归这个偈颂,纲要,若略说此地,简单地讲声闻地这个范围,姓等数取趣,一切种性即数取趣,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在六道轮回中转,就是数取趣。一切众生、中阴身,变人变马变狗,都有他的种性。为什么人死后会变成狗呢?会变成猪呢?为什么某一个蚂蚁会转变成人、变猪呢?这是什么道理?个人的业力因缘。为什么有的上天堂,有的下地狱?个人的种性不同。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一个都是人,为什么有男的、有女的?每个人的脾气、个性、思想统统不同,是阿赖耶识带来的前生业力、习气、种性不同。
如应而安立。现在,当来下生佛,弥勒菩萨为了告诉我们后世一般修行的人,把这个理论,应该说的,建立指出来给我们讲。
声闻地并不是一定出家啊,在家的也有声闻众,世间声闻众,出世间声闻众,世间法怎么样,出世间法所以,这一部分包括了三个大成分。
哪三个呢?谓种姓趣入,哪一种人的根器才容易证得声闻的大阿罗汉果?根性不够,没有办法,提不上来。等于我们用人一样,譬如我们在座的好几位将官,他们都带过兵,做过官长的。有些部下硬想把他提上来,很喜欢他,想把他提上来升两三级。我的妈啊!想尽办法,就是提不起来,他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他是豆花,一倒地上就散了,你捧他都捧不起来,没得办法,他的根性如此,你想提拔他没有办法。像我一生的经验,世间、出世间都有,有些人,很想捧一下,捧了一半,他在里面翻筋斗了,去你的!就把他放下来了,捧不得的。不捧他蛮好,捧一半,我手还没有端住,他就在里头翻起筋斗来了,那我怎么办啊?根性问题。所以谓种姓趣入,哪一种人才可以修行得这个果。
及出离,怎么样才是真发了修道的心?出离世间之心?出离心没有发起,是无法谈学佛啊,不管在家、出家人。厌离心没有发你们在座的很多居士学佛,哎呀,你们哪里发过厌离心啊?世间法还高兴得很呢,儿子管完了还管孙子,孙子管了,最后生个曾孙子,然后再也不管了前两天我有一位朋友:哎呀,儿女出嫁了,再也不管了!现在拼命地为孙子了。我说:你看,你自己哎呀,孙子管了,绝不管了!我说:你不要吹牛了。最好孙子五天就长大,再讨个太太生个曾孙子,你抱抱看,豆腐一样,高兴,哈哈,我见到四代了。还要管下去。没有发起出离心,学佛都是空谈,我告诉你们,今天讲的是真话。
所以,平常我都是跟你们马虎:老师啊,我学佛。我说:你了不起啊,大居士,好好,很发心啊。去你的!出离心的影子都没有!你对世间还闹热得很。所以禅宗祖师骂人,君心正闹,你的心里头还闹热得很呢。你还来学佛?学个什么佛?你对世间还前途无量,后途无穷呢,在哪里你不晓得你是前途有量,后患无穷。所以,这个里头包括出离,要真发心,发什么心?学佛的第一步先发出离心!想。一切妄想放下,真空了,这样才够得上是学声闻道。
云何种姓地?哪种种姓?
谓嗢拖南曰。总颂讲。
若略说一切种姓地应知谓自性安立诸相数取趣。简单地告诉你,声闻地的一切种姓地应知,自己晓得检查自己应该知道,做人的善知识、老师教化人时应该知道,所以,成诸佛菩萨,不应该不知道。
谓自性安立,那么,什么根器是成佛的根器呢?有根器你就成佛了?威音王以前无师自通,或者有可能;威音王以后都要有明师教化,但是不离开自性之道。那么,这个根器是谁范围的呢?没有人范围,无主宰非自然,自性安立。
可是呢,人的确有个性不同,业力种子不同。诸相数取趣,在轮回中,这个生命转了又转,转了又转。前生多做了几生狗,这一生生来就有狗相,有狗习气。有些人多做了几生女性,这一生变成男人,一动还是有女人的习气,一看就晓得,这个家伙是才来变男人的。有些人是男人做久了,才来变女人,动不动就怎么样?格老子的!哎,就是不同,根性不同。你看他的言谈、面孔上,每一个细胞都会看得出来,乃至身上的体嗅都不同。有许多人是畜生道中来的,刚变人身,一闻,那个味道还带着;有些是仙佛道种来的。这要靠你修定,工夫到了都会知道,不用问。有人问:老师啊,那怎么知道啊?你问我,我有屁的办法帮你知道;我有办法,我教你修定,你到了,自然会知道。
南师《瑜伽师地论》第三讲
云何胜缘。谓正法增上他音。及内如理作意。云何劣缘。谓此劣缘乃有多种。谓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欲。若正出家。若戒律仪。若根律仪。若于食知量。若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若正知而住。若乐远离。若清净诸盖若依三摩地。
云何自圆满。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云何名为善得人身。谓如有一生人同分。得丈夫身男根成就。或得女身。如是名为善得人身。云何名为生于圣处。谓如有一生于中国广说如前。乃至善士皆往游涉。是名为生于圣处。云何名为诸根无缺。谓如有一性不愚钝。亦不顽騃又不喑哑。乃至广说支节无减。彼由如是支节无缺耳无缺等。能于善品精勤修集。如是名为诸根无缺。
云何名为法住随转。谓即如是证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如是名为法住随转。云何名为他所哀愍。他谓施主。彼于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随顺净命资具。所谓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如是名为他所哀愍。云何善法欲。谓如有一或从佛所或弟子所。闻正法已获得净信。得净信已应如是学。在家烦扰若居尘宇。出家闲旷犹处虚空。是故我今应舍一切妻子眷属财谷珍宝。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正舍家法趣于非家。(二十一卷)
这部《瑜伽师地论》是佛法的宝库、宝藏,好的东西,要的东西太多了。上次讲到声闻地,相对出家方面来讲,这倒是挺需要的,但是,在出家需要当中,我觉得出家更需要的是修持,关于如何证得三昧的问题,这更重要。现在我们大家有准备了,上次讲到395页声闻地的种性地,大家已经有看过的吧?(有答:看不懂。)看不懂,这倒是老实话,也有很多人看得懂吧?你们不要谦虚了。
我们现在为了争取非常重要的修持方面的虽然声闻地的种性地固然重要。这个种性,就是我们普通讲的根器,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根器、来源,种性就是根器,前生的根器不是前一生,多生累劫来的根器,就是阿赖耶识习气带来的,是过去生的种子,多生累劫积累来的种子起的现行。种子、现行这两个名词应该懂了吧?下面佛学程度差一点的要问坐中的老前辈们,所谓老前辈不是年纪大,是他对佛学懂得,因为没有时间给大家都研究啊。
《瑜伽师地论》讲到声闻地的种性地,尤其是出家的修行,种性更重要;乃至于在家,要真正想学佛,若根器没有、种性没有,没有这一颗种子啊,没有办法培养的,这一生只能种一点善根。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阿赖耶识的种子生起现行。首先他讲佛的种性,再讲到二乘声闻性的种性,然后再说到菩萨等等的种性。这个道理在《楞伽经》里说得很清楚,若没有这个种性,这一生的许多修行,老实讲,只能说这一生是种种善根;拿这一生的现行,现在的行为,熏习、充实、培养他生来世的种性。换句话说,诸位出家的法师们,今后收弟子,尤其是收出家弟子也不能随便,非要观察他的根性不可。
翻到396页。有了种性,有了前生来的种性,还要这一生得胜缘,有各种条件,才能谈修行。
云何胜缘?谓正法增上他音,及内如理作意。有了很好的根器,这一生还要遇到佛法的正法住世,正法增上他音,增上缘。就是说,有了种子,还要有正法住世,有善知识、明师的培养,这个种子才能长大,这是外缘。里面的缘呢?及内如理作意,内心上合理地正思维作意,就是说,意识熏习佛法,要造成意识的境界。譬如我们念佛、观想等等,乃至研究教理、研究禅定,这些都是如理做意。并非是不如理,不如理就是凡夫的妄想,一天到黑嘻嘻哈哈的,乃至声色犬马了,乃至发发脾气,耍耍花样啊,这些是非如理作意。非如理作意的现行累积起来,他生来世的种子更可怕。
云何劣缘?谓此劣缘乃有多种。哪一种是坏的因缘?有很多种。
谓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欲,若正出家,若戒律仪,若根律仪,若于食知量,若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若正知而住,若乐远离,若清净诸盖,若依三摩地。这些就是劣缘。什么叫劣缘?你看这些都是好的,就是说,我们要修行,这些环境很可能会障碍你变坏,包括很多种。
若自圆满。我们自己不圆满,譬如六根有欠缺,耳朵听不见,眼睛瞎了,头脑白痴了,或者是麻痹了,身根不圆满,这就是所谓劣缘了。佛经经常说,人生最难得的是暇满之身,有清闲的时间,有圆满的身体。暇即闲暇,有空闲的时间,使你在这个地方能够又讲经、又打坐、又听经,你的时间还年轻,人生清闲难得。尤其是工业社会,哪个不为生活忙的不得了,你们出了家,没有事情,还坐在那里自生烦恼,你看我鼻子不对,我看你眼睛歪了,浪费这个生命。六根还圆满。
若他圆满。自己圆满后,还要他圆满,环境一切等等。
若善法欲。欲字,世间法的欲望很不好,对不对?有欲望好不好?欲分两种,广义的欲,一切都是欲;狭义的欲是男女之间爱好淫欲之欲。但是,一看到欲字,大家就想到淫欲之欲,错了,佛经的欲字是广义的。什么是欲?你说:我是吃素的,所以不像你们,没有欲。哎啊,今天的青菜啊,乡下带来的,才鲜呢!才好呢!筷子多去夹两口就是欲。这个山水,哎呀!多美丽啊!也是欲。世界上完全离欲就是尊了,所谓皈依僧,离欲尊。真正能够离欲吗?贪清净也是欲,一切欲皆远离了所以,我们出家就是广义的欲要远离。但是,欲虽然要远离,我们没有离欲以前,要善法欲,恶法不做。你看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甚至于出家,你做善事真的有没有这个欲呢?没有,逼着才做,绝不是已经发疯了,有这个欲去做。看电视非有欲不可,到时间不打开看,看到人家在看,走过心里就发痒,看电视是视听之欲。但是,你做善法有没有这样像看电视、看电影的视听之欲呢?你没有发起,没有发起就是劣缘。
若正出家。那么,不是歪出家,是 正出家。正出家有什么理由呢?下面声闻地里都有,有些人是灰心了出家,有些人被环境所逼出家等,都是非如理。要正出家,为什么正出家?为求了生死,为求得菩提,为求证果而出家,就是正出家。所以,非正出家就是劣缘。
若戒律仪。真正的清净,而且懂得戒律。戒律不是条文啊,像我们这里有法官在,学法律的人光是条文背来,判案子也许判错了,要懂得法理的应用,戒律也是这样。
若根律仪。根也分两面,一个是广义的根,种性,前生的因果;一个是狭义的根,六根等等。
若于食知量。你看你们经常生病,食不知量,好吃的多吃,肠胃生病了。因为肠胃生病了,就容易感冒,所以,凡是感冒的,肠胃一定有问题了,中医西医一样的道理。肠胃没有问题,即使感冒细菌进入,可以把它控制得了,自己的生命功能。因为肠胃有了问题,感冒就来了;因为感冒来了,肠胃一定出问题。出家的修行人自己食不知量,不知时,该吃的时候饿着,该饿的时候拼命吃。一个饮食都不能知时、知量,如何去修行?所以佛说,所谓饮食的障碍是很重的。
若乐远离。要远离愦闹。我们凡夫专门喜欢看闹热,但是,真的声闻要远离愦闹。若不能远离愦闹,就属于劣缘。
若清净诸盖。一切五盖,贪嗔痴慢疑,都要使它清净了。但是我们连半样都清净不了,所以是劣缘。
若依三摩地。随时在定境中。
漏了一行
若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初夜就是上半夜,后夜就是下半夜,随时都在定境中。所以比丘戒律,睡眠时观日轮在心中,右胁而卧,这是戒律,我们做到了?呵,打呼,非律仪,真讲律仪有这样严重。已经受了三坛具足戒的比丘要右胁而卧,睡眠时观心中日轮。身是睡,身体睡着了,意识清明,没有睡,就是常勤修习觉寤瑜伽。你们听听看,所以我说,你们不要跟我谈戒律,我不讲戒律,因为我不守戒律。但如果严格讲戒律,我是真守戒律,守戒律有如此之难。除睡眠之盖。
若正知而住。你们天天正知而住啊?都是邪知而住,妄念比什么都多,正知正觉都没有,三藐三菩提是正知正觉。若乐远离,若清净诸盖,若依三摩地。
云何自圆满?什么叫自己圆满呢?
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自己怎么圆满呢?善得人身,不是恶得人身。有些修魔法,修外道法的可以抢这个身体啊。尤其是婴儿出生的时候,有些修魔法,外道法有功力的时候,可以把那个婴儿的灵魂挤起走了,自己硬抢这个房子,这叫夺舍,抢这个房子,那是恶得人身,那也犯杀戒。譬如有些有定力的譬如假设我们修得有定力的,当然,这些是要有特别的教授方法,要专修夺舍法。不想经过投胎,自己年龄到了,这一生没有了道,赶紧修夺舍法。自己灵魂出窍了,出窍了以后,也不升天,也不下地狱,六道都不走,就是飘荡,就看哪一个人体还在年轻,刚刚死的,里头没有毁坏,这个房子还可以用,就抢夺侵占。但是,有些人因为修成功了,连刚生下来的婴儿身体他也侵占,犯了杀戒,道也不会修成。这个身体本来是属于那一个人的,你抢别人的,等于霸住那个房子,霸王住那个房子,这个样子就不是善得人身。
所以,善得人身要生于圣处,生在一个有圣人的地方。诸根无缺,眼睛不瞎,耳朵不聋,头脑清明。胜处净信,有很好的正法住世,最好的地方,能够生起净信。 净信,不是说你信个宗教就对了,要净信,这个净字都很难。离诸业障,呵,这句我们做不到,满身是业障。一天到黑,鬼精明的头脑特别聪明,用在于正知正见上啊,《瑜伽师地论》都看不懂,有什么用?所以,善得人身之难。
云何名为善得人身?谓如有一生人同分。就是说,这人一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