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南京三藏殿讲席渊源
2024-11-02 07:47

金陵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即今南京市中华门外的雨花路东侧。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父亲朱元璋和母亲而建的一座皇家寺院,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 238-250)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建初寺是江南建立的第一座佛寺。明代大报恩寺是中国的佛教中心,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下辖百寺。

明清两代,三藏殿一直是大报恩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寺院中部分布了两个院落,偏北的院落是寺院管理机构的所在地,主要包括方丈室、库房等。偏南的院落名为禅堂,包括请经房、三藏殿、观音殿、静室等建筑,这里是僧人学习佛法、参禅静修的场所。明代三藏殿和埋藏着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的白塔相邻,因此以三藏为名。太平天国时期,大报恩寺塔塌寺毁,地面建筑几乎荡然无存。清末有僧人重建了三藏殿,一直保留至今,这时的三藏殿已不单单是一座殿堂,而是以三藏殿为主殿的一片建筑群。从2015年起,南京建初寺在原大报恩寺三藏殿的建筑基础上逐步恢复并开放,以学教和修持为根本,弘扬其作为江南首寺的修学传统,传承千年佛脉。

在报恩寺设立义学,教育僧徒自古有之。《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一书记载:明隆庆四年(1570),憨山大师22岁时,报恩寺住持于三藏殿设义学,教僧徒,请予为教师,授业行童一百五十余人。予因是复视左传、诸子古文辞。三藏殿作为大报恩寺学修之所,历来有高僧大德开设讲席,为后学讲经说法,答疑解惑。如憨山大师在。《憨山老人年谱自叙》中记述他在十二岁时,从南京报恩寺西林永宁禅师出家。当时,无极明信禅师正在报恩寺三藏殿讲经。永宁禅师于是携德清禅师前往礼谒。

《憨山老人梦游集西林大和尚传》记载:

初请先师云谷和尚,住三藏殿,教诸习禅者,于是始知有禅宗。数年先师去隐栖霞,适守愚先师南来。五台陆公为祠部主政,谓祖翁曰:顷见高僧守愚法师,讲演甚明,当请至寺,教习僧徒。翁即礼请先师,居三藏殿,设常住供赡,选僧数十众,日亲领往听讲,从此始知向佛法。

西林永宁禅师那时是大报恩寺住持,也是僧官,见到江南佛法不兴,僧众不学经藏而为文人墨客所轻慢,故请云谷法会禅师来三藏殿教习禅法,后来又请华严宗守愚法师讲授贤首教法。在这里憨山、雪浪第一次遇到了对他们以后影响巨大的恩师守愚法师。憨山后于慈恩寺禅堂听守愚大师讲《华严悬谈》恍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意,并受证于守愚大师。清代弘方法师所作《贤首宗乘》一书记载了守愚大师将华严宗法脉付嘱于雪浪洪恩法师。三藏殿的讲经为憨山后来的证悟以及雪浪继承光大华严宗结下了善缘,种下了菩提。

《憨山老人梦游集雪浪法师传》记载了雪浪法师登座讲经:

尽扫训诂俗习,单提本文,直探佛意,拈示言外之旨,恒教学人,以理观为入门。由是学者耳目,焕然一新。且以慈摄之,以威折之,一时聪明特达之士,无不出其座下。始终说法,几三十年,每期众多万指。

可见到雪浪一代,南京讲学风气复兴矣。

End

南京三藏殿讲席渊源

金陵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即今南京市中华门外的雨花路东侧。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父亲朱元璋和母亲而建的一座皇家寺院,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 238-250)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建初寺

雨花台·法显与南京佛教文化

◎ 李春林雨花台位于南京长干里之内的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最高处约百米,顶呈平台状,为城南制高点,周边长约 3.5 公里,总面积153公顷。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

佛教艺术的渊源

佛教艺术的渊源◎ 阮荣春佛教在它的原生地印度兴盛繁荣了几个世纪,精妙绝伦的佛教艺术是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最好见证。那么,位于丝绸之路的东方,和西亚各国有频繁贸易往来的中国,是在何时迎来并接受了这种外来

道医的易道渊源

欧洲中华道学文化研究促进会主席熊春锦说:老子五千言,向上承载了伏羲的易道文化和黄帝的法道文化,向下引领中华民族创造出了两千五百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国际道德经论坛论文

悠游南京栖霞山 古都的佛国圣地

晨光中,栖霞寺山门前香客纷至。信徒点燃檀香、四面祭拜,虔诚祈祷、祈求来世今生富贵平安。香烟袅袅、直升西庭,佛闻欢喜;古木参天、远山肃穆,佛法庄严。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2年)。初为木塔,后

降龙罗汉与道济禅师的渊源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嘿、嘿嘿嘿嘿,无烦无恼无忧愁,世态炎凉皆看破,走呀走,乐呀乐,哪里不平哪有我,哪里不平哪有我。”“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笑我疯,笑我颠,酒肉穿肠过……天南地北到处

关羽和佛教的伽蓝神的渊源

2016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十三日)恭逢伽蓝菩萨圣诞。在我国民间,关公被佛教徒称为“伽蓝菩萨”,是中华民族忠义、仁勇、诚信精神的代表。关公原身为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为世代

菩提的宗教渊源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

佛顶骨舍利的历史渊源有什么

佛顶介绍佛顶,也称髻、顶髻、肉髻相、无见顶相,为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佛教文献记载,佛的顶骨自然隆起,呈一髻形,这种形象是在常人中所无法见到的殊胜之相,表示此种功德的佛像即称佛顶尊。释迦牟尼佛涅盘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么渊源

大乘佛像我们从大乘和小乘的都走起源和内容及理论来分析,两者的差距还是挺大的:不但是理论不同,其修行的方法和追求的终极目标都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大乘和小乘本身都是佛教,其信仰的基础都是相同的,都信奉佛陀提

大白伞盖佛母的文物渊源

文献记载大白伞盖佛母心咒在藏经里被称为大白伞盖坚甲咒。依《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大白伞盖佛母持此咒能灭淫欲,消灾第一,是修持佛法者不可或缺的功课之一。据载:此尊现佛母像,三昧耶形为大白伞盖,所以称为大白

禅茶的历史渊源

西汉公元前52年,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

禅宗文化:禅文化的渊源及其现代启示

引言:佛教本质上不是宗教,是人类心灵的升华和超越。佛是觉的意思,觉悟人生的本体,觉悟宇宙,洞察一切法界的本源规律。禅是一种思考,是思维修,禅文化是一种表现,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禅宗的传承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