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汝稷姓李氏。顶有肉髻。牛行象视。少以慈恕闻于闾里。常梦梵僧劝出俗。乃辞亲入道。及禀具。常习坐。日唯一食。诵法华等经。满千遍。又阅妙胜定经。叹禅那功德。遂发心寻友。时慧闻法师。有徒数百。(闻阅中观
问:凡成就或证果的祖师,当有语录,著作,代替证明他的成就。有的不认识文字,又无代笔,何以知道他成就?(智雄)李炳南答:证果与否,不在有无著作,不过有著作者,人易知之,而无有著作不识文字者,但看其临终现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 赜 赞上堂一次受昭觉请,拈帖云:有眼者见,有耳者闻。不从天降,不从地涌。既然符到奉行,岂可囊藏被盖!请维那宣过。升座云:火不待日而热,风不待月而凉。鹤胫自长,凫胫自短。松直棘曲,鹄白乌玄。头头露现
从 伦曹溪派列淘涌而流注无穷 ,南岳岐分巍峨而联绵不尽 。云仍曼衍,枝叶滋荣 。非止荫覆人天,抑亦光扬祖道 。无说之说,须知意不在言;无闻之闻,果信言非有意。此皆理极无喻之道 ,绪余影响者也。故临济祖
◎ 慧 海 人问:将心修行,几时得解脱?师曰:将心修行,喻如滑泥洗垢;般若玄妙,本自无生,大用现前,不论时节。曰:凡夫亦得如此否?师曰:见性者即非凡夫,顿悟上乘,超凡越圣。迷人论凡论圣,悟人超越生死涅
净语录悟心铭不是有心 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 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不着见闻 荡然无住 是名无心 心若无住 妄依何立妄既不立 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 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同属幻影 妙用恒沙 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 顿证
《南岳大慧禅师语录》: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白话浅释】:怀让禅师是六祖惠能的法嗣,他接引马祖道一时,
道济师与其独特的语录林克智南宋时佛教中出了一位不同寻常,形迹癫狂又神异、嗜酒食肉的和尚道济禅师,在《 续藏》第121卷(P0001-0046)中收有《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一卷,系宋人沈孟袢所述,此书
(一)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
[公案一]药山问云岩:“从什 么地方来?”云岩回答:“从百丈那儿来。 ”药山问:“百 丈教徒弟时,可有什么名句?云岩回答:““百丈经常说: ‘我有一个句子,百味具足。’”药山说:“咸就是咸, 淡就是淡
1.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2.你的每一瞥、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都能到达宇宙的远方,影响着宇宙中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每一件事物都与所有其他事物相联系;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其
云门文偃禅师,浙西嘉兴张氏子。依空五寺志澄律师出家,禀具,穷律部,初参睦州踪禅师,州才见师来,便闭却门。师乃扣门,州云:“谁?”师云:“某甲。”州云:“作什么?”师云:“已事未明,乞师指示。”州开门一
南岳怀让禅法简析刘元春内容提要:南岳以道一为代表的怀让一系与以希迁为代表的行思一系的禅法禅风的时候,怀让禅法思想的史料缺乏,与他笃实修行、不事张扬的价值趋向有关。他的禅法思想,主要在他与道一、希迁的交
一、得妙色音-----多拜佛、罪障消灭、相貌会转变为好,声音和身体会庄严起来。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德威,说话会得到别人自然信服和尊敬。三、处众无畏-----拜佛精进、身体不倦、心
怀让禅师(677~744),俗姓杜, 唐代高僧,金州安康(今汉阴)人,唐佛教禅宗高僧。生于唐仪凤二年(677)四月八日。唐垂拱二年(686)到荆州玉泉寺,拜宏景禅师出家。万岁通天二年(697)受戒。为
南岳怀让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俗姓杜,金州安康(今陕西安康石泉县)人。幼时性唯恩让,所以他的父亲给他起名怀让。怀让禅师十岁时,就雅好佛书,有出家相,不染俗贵。当时有三藏玄静法师行脚路过他的家门,看
南岳怀让禅师,俗姓杜,陕西金州人。据《五灯会元》卷三载,怀让生于唐仪凤二年(667)四月八日,他出生时,在他的家乡安康出现了瑞相,感应白气冲天。太史瞻见到此瑞相,便奏闻高宗皇帝。太史对高宗皇帝说:“他
1、禅学思想渊源怀让的禅学思想渊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启蒙阶段,二是学律阶段,三是学禅阶段。其十岁即雅好佛法,亲近善知识,在金州弘法并预言怀让必成道业的三藏玄静(生平不详),应该是怀让的佛学启蒙者,
《南岳大慧禅师语录》:“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白话浅释】:怀让禅师是六祖惠能的法嗣,他接引马祖道一
磨砖成镜衡山是我国五岳之一的南岳,有连绵七十二峰,山中道场林立,四处充满修行的风气。有一位道一法师,在南岳山终日坐禅,怀让禅师知道这位年轻法师可为法门龙象,一日,上前询问:“大德坐禅,图什么?”道一回
所谓因果,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
自六祖大师于曹溪广弘禅法,得法者不计其数;禅宗自此开枝散叶,法筵蔚然而兴。其得法弟子中,青原行思禅师以下之法脉称为“青原下”,由此发展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而南岳怀让禅师所发展的法系便称为“南岳下”
唐仪凤二年(公元六七七年)四月八日、金州、杜氏府宅,乍现一道白光,直冲上天,冉冉腾向夜空。村人们见此异相,纷纷去向杜家想要一探究竟。只见杜府上下喜气洋洋地忙进忙出,原来恰逢杜府大喜──杜夫人临盆,生了
禅师简介:慧可(487~593),一作惠可,又称僧可,俗姓姬,原名光,改名神光,后初祖达摩又为他改名慧可,虎牢(今河南荧阳县)人。得法于初祖达摩,他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法佛无二[原文]有一居士,不说年
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你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讲唯识道光座主问曰:禅师用何心修道?师曰:
禅网应机语录若人虚心入禅海,尽向云天融一如;反复参叩自荐机,发明本然更无奇。如遇大逆缘,合向大逆中,不求平静心,逆中方知真。律已而无已可律乃为真律,利他不见他过乃为方便。了了常照而显现一切。照空之后非
曹洞语录序荆山之璞。非逢明世与和氏。则空藏荆石之中。灿然连城之美。岂得显乎哉。玉实不乏。明世与和氏。实难相逢而已。新丰荷玉之语录。初先是往。盛行于世。鱼目淆珠。纯金在沙。宜默上座伤其弊深矣。就郭氏五宗
信愿行是净业三资粮——学习梦东大师语录的体会蔡惠明梦东大师(1741-1810)名际醒,字彻悟,河北丰润人,晚年居住北京红螺山资福寺专弘净土,世称资福际醒,被奉为中国净土宗第十二祖(印光大师在光绪十二
1、管好自的嘴,讲话不要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不扬人恶,自然就能化敌为友。2、没有爱的生活就象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学
南岳禅系的佛教平民化倾向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方立天从宗教社会史的角度考察,随着六朝以来门阀贵族制社会的瓦解,唐代中期后,逐渐转变为相对区别于中古门阀时代贵族社会的平民社会。与此相应,佛
《御选语录》清世宗于雍正十一年(1733)选编,共十九卷,收录从后秦僧肇到历代部分禅宗高僧传授禅法以及雍正时期一些亲王大臣的参禅机缘语录和雍正皇帝所写的 19 篇序。在前面的《御制总序》中首先叙述他对
古尊宿语录 第一卷○大鉴下一世(南岳怀让大慧禅师)南岳大慧禅师,讳怀让,金州人也。俗姓杜。于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见。遂奏闻高宗皇帝。帝乃问:何祥瑞?太史对曰:国之法
古尊宿语录 第六卷○睦州(道踪)和尚语录△上堂对机第一上堂云:你诸人。还得个入头处也未。若未得个入头。须得个入头。若得个人头。不得辜负老僧。又云:明明向你道。尚自不会。岂况葢覆将来。问:如何是学人自已
古尊宿语录 第二卷○大鉴下三世(百丈怀海大智禅师)语录之余百丈大智禅师。僧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如何?师云:劫者滞也。亦云住也。住一善滞于十善。西国云佛。此土云觉。自已鉴觉
古尊宿语录 第三卷○黄檗(希运)断际禅师宛陵录丞相裴公问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败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
1、依靠暇满难得与寿命无常对谋求现世心生厌离,依靠轮回过患与业因果对谋求后世轮回的心行产生厌恶,间接对谋求自私自利的心行产生厌恶,这是全知无垢光父子不共的引导法。2、修行的方法或修行的心态比所修的法更
古尊宿语录 第八卷○汝州首山(省)念和尚语录师讳省念。莱州狄氏子。入院上堂云:佛法付与国王大臣有力檀那。令其佛法不断绝。灯灯相续至于今日。大众且道续个甚么?良久云:今日须是迦叶师兄始得。时有僧问:灵山
古尊宿语录 第十三卷○赵州(従谂)真际禅师语录并行状师即南泉门人也。俗姓郝氏,本曹州郝乡人也,讳従狱。镇府有塔记云:师得七百甲子欤。值武王微沐,避地伏崃,木食草衣,僧仪不易。师初随本师行脚到南泉。本师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 (住三圣嗣法小师惠然集)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你措足处。山
古尊宿语录 第五卷○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之余师问洛浦云:従上来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个亲。洛浦云:总不亲。师曰:亲处作么生?洛浦便喝。师便打。一日大觉到参。师举起拂子。大觉敷坐具。师掷下拂子。大觉
古尊宿语录 第十二卷○池州南泉普愿禅师语要(南岳下三世,嗣马祖一)师讳普愿,郑州王氏子也。示众云:王老师卖身去也。还有人买么?时有僧出众云:某甲买。师云:不作贵不作贱。你作么生买?僧无对。师同鲁祖归宗
重刻古尊宿语录 序过去如是如是,见在如是如是,未来如是如是。幸自可怜生,无端黄面老汉拈花瞬目,金色头陀忍俊脱颐,不觉漏泄。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何时而已哉。人根有利钝,故机语有开敛。针砭药饵,膏肓顿起。
古尊宿语录 第十一卷○(石霜楚圆)慈明禅师语录师讳楚圆。族出全州清湘李氏。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隐静寺得度。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师连眉秀目: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所呵。以为少丛林。师笑
古尊宿语录 第七卷○汝州南院(慧颙)禅师语要师讳慧辂。河北人也。上堂云:赤肉团上壁立千仞。有僧问: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岂不是和尚语?师云:是。僧便掀倒禅床。师云:你看这瞎汉乱做。僧拟议。师便打趁出院。上
古尊宿语录 第九卷○石门山慈照禅师凤岩集师开堂拈香云: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过去圣人。尽得传衣付法。至唐代六祖之后。得道者如稻麻竹苇。不传其衣只传其法。皆以香为信。今日一瓣香。为什么人通信。某甲虽不
临济禅师语录讲话惟觉撰述心印笔记〇 语录只拟求佛,佛是名句,你还识驰求底么?三世十方佛祖出来,也只为求法,如今参学道流也只为求法,得法始了,未得法依前轮回五道。云何是法?法者是心法,心法无形,通贯十方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3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不唯是观经一经纲宗法要,实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大法纲宗。不唯释迦一佛法藏纲宗,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藏纲宗。此宗既透,何宗不透。此法既明,何法不明。所谓学虽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嗣法门人了亮集示众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一切法门,指佛一代时教所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2既生彼土,则常常见佛,时时闻法,衣食居处,出于自然。水鸟树林,皆悉说法,同居土中,横见上三净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圆证三种不退,一生便补佛位。既得生彼极乐国土,即有如下胜益:一、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