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念佛是当下这一念的用心
2024-11-19 07:21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了解,比如说用手打一块木板,有人是轻轻地打、散散漫漫地打,这样每天打一百下,连续打一年,都不可能把木板打断。但是如果有人很集中又很有力去打,只要伸手打一下,马上就可以把木头打断掉。念佛就像这样,是看您用心是不是集中、是不是虔诚,并不是看您资历加起来总共多久。如果您念了一百年,但常常是嘴里念佛心里想别的事,想著锅子里煮的红豆汤不知道会不会烧焦,想著孩子要补习不知道给他吃什么?常常阿弥陀佛都不如您那锅红豆汤来得重要,也不如您孩子的琐事重要,像这样用心,可能念一百年都念不到一句相应的佛。有人一边念佛一边想着,那个人今天骂我爱出风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像这样挂念著人、我、是非来念佛,念一千年也不相应。

如秤两头,低昂时等

蕅益大师讲了一句话很有道理,他说:好比是一支秤的两头,一头如果放得比较重,另一头就比较轻会翘起来。我们如果把这个世间的杂事秤得很重,当然阿弥陀佛那边就会相对变轻翘起来。如果把阿弥陀佛秤得很重,世间的杂事自然就轻了,这叫如秤两头,低昂时等。所以并不一定念佛的年资愈老愈好,因为人有时候会老油条,念久了反而不专心,甚至还感觉到自己是老修行了,反而生起骄傲轻慢的心,不但没有功夫去降伏本来的烦恼,又加重了骄傲的烦恼和面子的挂碍。

End

用心向善

◎ 史洁珵颜光衷曾说:大凡家世茂盛的,一定以仁厚谦谨作为家教,所以能保世长存,不为造物所忌。有父兄做表率规范,而子弟逐渐趋近世俗,渐渐轻脱,这就是逐渐衰退之道。然而也因为少年不早早开始教导,使成性子。

李炳南:究竟安乐只有这一条路

宗教固然离不开劝人为善,希望后来得一种归宿,这便是宗教的特质。归宿二字,是说的一种最究竟的办法,这样说来,必须得无限度的好处,纔是究竟。甲:有人说,就像尧、舜、禹、汤,都是一百多岁,富有四海,贵为天子

东坡三悟及这一喝有多重

东坡三悟及这一喝有多重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

初用心的难易

初 用 心 的 难 易◎ 虚 云偷心不死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好吃懒做、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

抱定这一个死句啃,不问开悟不开悟

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差一程路。这些话同你们讲,实在没有什么讲头;在你们还以为不十分要听;因为各人的心行上差得太远。我亦不能不尽我的天职,只好一层一层讲下去。用功的人,对于世间上名利、荣耀;冤亲、贪爱

念佛是当下这一念的用心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了解,比如说用手打一块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