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念佛之法应适宜
2024-11-12 10:00

◎ 印 光

念佛之法,何可执定。古人立法,如药肆中俱备药品。吾人用法,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俱无不可。昏沉,则不妨大声以退昏。散乱亦然。若常大声,必至受病。勿道普通人不可常如此。即极强健人亦不可常如此。一日之中,热则去衣,冷则加衣,何得于念佛了生死一法,死执一定,不取适宜,是尚得谓之知法乎。又有提倡掐珠记数者,此亦有利有弊。利,则一句一掐,不轻放过,则心易归一。弊,则静坐时掐,必致心难安定,久则成病。又人之精神,有种种不一,何可执一法,而不知调停从事乎。凡同众修持,须按大家之精神另定。个人修持,亦须按自己之精神为定。何有死法令人遵守乎。精神用极之后,不是退惰,便是生病。量己力为,则有益无损矣。

译文:

念佛的方法,怎么可以执着一定。古人建立法则,如同药铺中,各种药品全都具备。我们使用的方法,必须称量自己的精神气力,过去现在的善根。或者大声、或者小声、或者金刚念、或者默念,都可以。如果昏沉,就不妨大声念来击退昏沉。如果散乱,也是如此。如果常常大声念,必定导致生出毛病。不要说普通人、不可以常常如此,即使是极为强健的人,也不可以常常如此。一天之中,热了,就脱去衣服;冷了,就加一件衣服,为何在念佛了生死这个方法上,死死执着一定的规矩,不取适时得宜,这还可以称为知法吗?又有提倡掐珠记数的,这也是有利有弊。利:就是一句佛号,掐一珠,不轻易放过,那么心容易归一。弊:就是静坐的时候掐珠,必定导致心很难安定,久了成病。又者,人的精神,有种种的不一样,怎么可以执着一个方法,而不知道调停适中的来做呢?凡是大众共同修持,必须按照大家的精神,另外再定。个人的修持,也必须按照自己的精神来定。哪有一个死板的方法,让人遵守呢?精神用过度之后,不是退步懒惰,就是生病。衡量自己的力量去做,就有利益而无损害了。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全集净土法要》

如城法师译

End

改过之法

◎ 袁了凡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

李炳南:契道之法

深信因果,多修阴德时下之人,最大毛病在于“不信因果报应”,然而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皆不离因果,今先以此开启话题。因果之事,错综复杂;因果之理,深奥难懂;类归之,有善、恶、无记、有漏、无漏等等差别;造

佛教疗养之法

文:圆瑛吾人铸形父母,寄迹乾坤,随业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实,四大假合所成。有病方知五阴幻报为苦,古云有病方知身是苦,斯言信不诬也。然当知病苦与身不相舍离,病是身生,身为苦本,苦乃身受,世人一一皆然。

解脱之法

◎ 智 旭超生脱死法门,不可以聪明凑泊,不可以意气承当,不可以情见夹杂,不可以粗疏领会。先须专求己过,无责人非,见贤思齐,见恶内省,法法消归自心,时时警策自心,将定盘星认得清楚明白,然后看经可,坐禅可

何处觅心安——浅谈佛教安心之法

何处觅心安--浅谈佛教安心之法宽运法师说到佛教的安心法门,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与二祖慧可的一段公案;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感人且深具启发性的故事:传于北魏孝明帝神龟三年(公元520年)12月,

念佛之法应适宜

◎ 印 光念佛之法,何可执定。古人立法,如药肆中俱备药品。吾人用法,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俱无不可。昏沉,则不妨大声以退昏。散乱亦然。若常大声,必至受病。勿道普通人

念佛正是摄心之法

◎ 圆 瑛一句佛名,具有不可思议神力,能治一切烦恼心病,每当逆境之来,心生烦恼,遂即经行念佛,四步一声佛号,循环往复,念之数匝,渐觉心地清凉,热恼自息。有时事多心扰,更深不能成寐,亦专称佛号,历时少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