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拿念珠不是装饰品◎ 梦 参常念三宝的功德,非常的殊胜,我心里头随时念三宝。不只你们诸位在家的道友,就是我们出家道友时时刻刻也要念念不断地念三宝。为什么我们拿串念珠呢?我们大家知道是念佛记圣号,另
印顺法师对大乘起源的思考大乘起源问题的歧异诠释大乘佛教的起源是印度佛教史的一个大问题。究竟大乘佛法是佛陀亲口所说,还是后起的?若是后起的,那么影响大乘佛教产生的内在、外在因素和动力是什么?虽然这个问题
念珠与念佛机都是修行念佛法门的法器,为同修们所常用,现简单介绍于下: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为念佛号、经咒或礼佛时用以计数束心之物。在我国之使用念珠来称名计数,始于隋唐之际,遂成为我国、蒙古、日本、韩国和
【三昧】(梵samādhi,巴samādhi,藏tin%-n%e-h!dsin)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又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定、等持、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
古代译品中如北凉道泰译的《入大乘论》说:「尊者宾头卢、尊者罗睺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守护佛法。」但是未列举出十六罗汉一一的名字。此外,西晋竺法护译(一云失译)《弥勒下生经》云:「所谓大迦
僧录始设于后秦,北魏、北齐称沙门统、昭玄统等,至唐代重设,掌管全国寺院、僧籍、僧官补授等,“统领天下诸寺,整理佛法”。唐中叶后设左、右街僧录二人,以后历朝多设立此职,并设有相应的僧官机构,如明、清时中
真言宗内,唯我安祥寺流掌握此青面金刚的全部要诀。所以日本的法本中但凡涉及青面金刚者,均是本派祖师所缮写流通。如祖师祕记所说:此法诸流皆以无相承也,安流独传委细口诀矣!这尊法的起源是来自于《陀罗尼集经》
一、名字的含义佛珠,从字面上看,是佛教用品中的珠子。具体地说是佛教徒在念佛时为了摄心一念而拔动计数的工具。当然,佛珠也逐渐扩大成为一种佩饰,非佛教徒中,也广为佩戴。大多数人选择佩戴佛珠手链。佛珠名字的
一、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是念佛时纪录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能生诸种功德,而中国民间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
念珠的颗数各本佛经所记戴也有不同, 现举其中最常引述的供参考:1.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1080, 108, 54, 27 颗2. 木[木患]子经 108 颗3. 陀罗尼集经 108, 54, 42,
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鬘, 念诵鬘,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后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 而
念珠的质料是品种繁多, 由矿石, 果质, 骨, 陶瓷等等都有, 个人可以自己喜爱选择,而一些经书亦有记戴念珠制造的用料, 现开列其中一部份供参考:陀罗尼集经 -- 金、银、赤铜、水晶、木[木患]子、菩
使用念珠的禁忌:1、不要手腕上带着念珠去卫生间方便。如果需要去的话,可以将念珠摘下放在上衣口袋里,夏天可以贴身挂在脖子上。2、不要在夫妻同睡的情况下戴念珠或者放在床边。3、不要在吸烟或者用手触摸过从葱
金、银 -- 金、银所造的念珠较为少见。琉璃 -- 琉璃是珠或玉石的一种, 与今日的玻璃是不同, 多用作制造各类器皿, 有不同的颜色, 琉璃最大的特色是任何物品接近它也会被它的颜色同化。砗磲 -- 砗
拿念珠方法: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最大的那一粒,也称佛头)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起到母珠时,应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万不
念珠有一定的数目,常见的为108颗,代表断除108种烦恼,佛门里称其为“百八烦恼”。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每根都分好、恶、平(不好不恶)三类,共十八烦恼。这十八烦恼对应生起六尘中每一尘的乐受、苦受、不
念珠是什么?念珠,有人叫数珠,也有人叫佛珠,因为它是念佛菩萨圣号或持咒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工具(有两三种外道,他们也仿效佛教在使用念珠。)念珠,梵名叫做钵塞莫。《木槵子经》说:佛告(毗琉璃王)言:大王
印度佛教圣地之一,位在中印度憍萨罗舍卫城南方。相当于今尼泊尔南境,近于拉波提(Rapti)河南岸之塞赫特马赫特(Sahet-mahet),为佛陀说法遗迹中最著名者。祇树指波斯匿王的太子逝多的园林,给孤
迦楼罗是古代世界性的巨鸟崇拜在印度地区的体现阿拉伯的Roc,中国的大鹏,印第安人的雷鸟等等。释名中写道:“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娜迦为食。”迦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
佛灭后七百年,龙树菩萨从龙宫传来《华严经》。东晋时,印僧佛陀跋陀罗在扬州道场寺译《华严经》,以及其他诸师的讲传疏解。唐杜顺和尚(传系文殊菩萨转世)悟入华严法界,始倡华严宗。著有《法界观》,《五教止观》
佛学以精微广大闻于世。其成立因缘,自汉迄宋累有译本。事迹互有出入。要节尚称符契。译文详略不一。类涉奥衍,未便初学。爰荟萃精意,表以显易之词。智者或有取焉。民国三十一年,释尊诞日,著者志。第一节 发端[
佛塔亦称宝塔,藏语称“藏文”(曲登),原是印度梵文Stupa(窣堵波)的音译,还有称为浮屠,即来源“Buddastupa”。佛塔是佛教的象征。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根据佛教文献
19世纪末期,斯里兰卡正处在西方殖民统治之下,佛教受到重重阻力和挫折。1880年,一位美国学者佛教徒满怀宗教热情地从印度抵达锡兰从事佛教工作,此人就是原美国陆军上校奥尔科特,上校在当时情况下深深感到佛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
按经藏所说,大悲佛母修法的起源为:很早很早以前,在圣地俄摩隆仁西北的郎丹奔岭城。当时幸饶弥沃祖师还应仓巴祖普等人的请求,向九万余众侍从和弟子们作了如是讲说,即“在如来佛海中,佛陀道场皆无数,在此讲说大
最早发现此石洞壁画与雕刻的,是1819年一个英国侵略印度驻马德拉斯的军队中的打猎者。报告引起了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重视。至1843年,开始了全面的调查。阿旃陀石窟的壁画,按其开凿年代,大致可分三期:第一
一、对学术界关于观音信仰起源问题诸观点的评析观音信仰何时、何地、由何而得产生?这个问题在整个国际和国内学术界还都没有解决。关于产生的时间,有人认为在西元前,有人认为在西元1-2世纪,也有人认为在5世纪
佛陀时代并无经忏之有,佛陀很殷勤告诫弟子若有过失,应该勇于承认忏悔,求得自性清净,了知诸法本空,如幻不可得!随著时空演变延传, 佛法东传至中国,约梁武帝时代,经忏便逐渐产生,首先是梁武帝为超度其夫人郗
佛教术语,又作北禅、北宗。为“南宗禅”之对称。禅宗五祖弘忍之门下大通神秀,以弘法于北方,故称北宗。五祖入寂后,神秀迁至江陵当阳山(湖北),力主渐悟之说,其教说盛行于长安、洛阳等北地;而于南方,六祖惠能
关于八供的起源,有个追溯至古老印度的说法,认为「八供」原本是古印度迎请国王、贵宾的礼仪。在酷热的天气中,国王、贵宾远道而百来,一定很口渴,迎接之时,首先献上饮料让国度王解渴;其次献上洗足水,让国王洗
依据上师宝吩咐,弟子家中设有坛城,前必备水、水、花、香、灯、涂、果、乐八种物品,以八供向诸佛菩萨献供,积聚资粮。关于八供的起源,有个追溯至古老印度的说法,认为「八供」原本是古印度迎请国王、贵宾的礼仪
一、禅的起源与传承禅,是梵语禅那Jhana(Dhyana)的最后一个母音脱落而成Jhan的音译,意译为思维修(养)习、功德聚(丛)林、入定、静虑、弃恶等。它是佛教的修持方法,是觉照正法的实践与安住。相
我国禅宗自六祖慧能之后,以百余年间,禅徒仅以道法相授受,多岩居穴处,或寄住于律宗寺院,龃龉时生,马祖道一开创丛林,以安禅侣;其后又有百丈怀海以禅众聚处,尊卑不分,说法住持未合规制,制定百丈清规。自此,
山门密印寺位于宁乡县沩山山腰、毗卢峰下。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宗家之一沩仰宗的起源地。唐宪宗元和二年(807),高僧灵祐禅师来沩山开法,经宰相裴休奏请朝廷御赐密印禅寺门额,建立了这座寺庙。密印,指印度向中
关于念珠等法器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修行者佩带不同材质的各种念珠,也有的手上拿着大小不同的各色宝珠。这些都是修行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用者。一般所佩带的念珠大多是不同的佛菩萨所加持者,也有一些是来自金刚护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