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讲修行,从资粮位到加行位,加行位以后是见道位,见道以后就是修行位,是有个过程的。一般讲开悟就是见道位。如何开悟?必须要读经、忏悔、修止观。不读经不忏悔,不修止观,没有经过这个功夫,你开悟不了。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一品是第十七诸佛称叹大愿的成就,本品是大愿核心第十八十念必生大愿的成就。此愿是从真实之际、真实之慧所生的真
众生都有佛性,它和我们的佛性、和阿弥陀佛的佛性是无二无别的,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要虐待我们身边的那些小动物、众生。我给你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家两个小猫,二00四年都往生了,我们给你们说说它往生的经过,
问: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但是要紧在临终一刹那间念头,如果遇上水火灾难或者发生车祸,这样就没有预备念佛,能够往生吗?李炳南答:念成习惯后,自然脱口而出。我们看到世上的人,一遇到痛苦,就会呼天呼地,喊爹喊娘
李炳南答:你所提的问题,对那些无真信切愿实修的人才存在。这些人即使没有你所提的那些问题,也不能往生。在炮火连天、天灾人祸时,还不去抓紧时间念佛,那么平素的懒散就可想而知,他的心本来就不在道啊!
问:有念佛者因生产病死,可往生否?(佚名)答:只要正念分明,当然往生。细揣来问,或系怀疑产妇身体不净,佛嫌污秽,而不来接;实则人不生产,亦属不净,试看九窍流出者为何物?即能明其不净矣。不过产妇之不净表
问:不吃素能往生吗?李炳南答:虽然不能吃素,但也要戒杀,方便吃五种净肉,如此就不会妨碍往生。什么叫做五种净肉呢?第一,动物被杀情形没有亲眼看见的;第二,动物被杀时的惨叫没有亲耳听到的;第三,不是为我而
时间地点: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主讲人:李炳南弟子何美云敬记第一次开示诸位老师、诸位同修:灵山寺自有佛七以来,已有二十五年,能如此长久、继续不断,实为不易。每年佛七,学人皆来参加,不敢言开示,但以念佛方
◎ 印 光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若参而不得,以心中常存一不知是谁不能往生之念,则断无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之事矣。心中信根愿根不具,不能往生。不是身体有不具者,不能往生也。汝看
谛闲法师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无片事可得。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念佛求生净土,亦复如是。是心想净土,是心是净土。经云:诸佛
在佛教为什么把人死了称为往生,但是又有听说过涅槃这样的词句,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才能达到涅槃?答:您好!往生根据《佛光大辞典》的解释:所谓命终时生于他方世界,通常以往生为死之代用词。往生一词,就
生死即涅槃◎ 傅伟勋第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地的宗教现代化过程当中,有一件令人注目的现象是传统宗教的世俗化或现世化运动,尤以日本的新兴宗教(多与佛教的革新有关)与美国的耶教发展最为明显。我最近在《中国论坛》
往生是现在的事◎ 慧 律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现在就要坚固信心,不退转,现在就要把情绪、执着慢慢地放掉,慢慢地舍掉。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也不听经,也不闻法,也不开智慧,现在人我是非不断,烦恼
慧律法师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言语,言语它是三苦的根本,意思就是说,外道只知道去虚妄执著种种语言,没有证真实的涅槃,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言语是三苦的根本,唯有真实的智慧,都能
鼠会合掌 四十八拜江苏海门关岳庙,自住持莲开法师设立念佛堂,宏法度生,迄今十余年,海境茹素念佛者因之与日俱增。近年为祝愿世界和平,改为常期念佛。韫才亦忝做一分子,今将最近目睹一事,奉告诸上善人。农历四
第六十一章 殊胜的往生咒异香终日 子梦佛光预知时至 微笑往生宋朝的阎邦荣,是池州青阳人。他中年时,曾经遇到一位僧人劝他修持净土法门,念往生咒。他因此不再吃荤,每天早晨,面向西方,念了一千遍的往生咒,又
第四十一章 带业往生改业修净 结印而化?宋朝有一位先生名叫金奭,籍贯不详。他靠着打渔维持生计,后来改业,断绝荤食,持念佛号,每天不念一万声不停止。?有一天他忽然告诉家人说:我看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
第四十二章 恶死往生身罹绝症 痛苦呻吟?听随身听 安详逝世?台中县沙鹿有一位先生得了癌症,垂危时,被送到私人的综合医院急救。他住院以后,经常发出痛苦的呻吟和惨叫声。?有人请心观法师到加护病房去助念,心
往生咒[全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经,简称往生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曹立君)往生咒是佛教净土宗信徒经常持诵的一种咒语,亦用于超度亡灵。无意中的杀生行为,在
寿命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
41:真实不虚话往生往生有活着时往生和临命终时往生两种。这方面的书籍和音像资料及亲自见闻者都比较多。科学目前还无法确切地做出解释。所谓活着往生,即是指修行者无病无疾,身心安康的情况下,提前预知自己往生
「不厌生死,不欣涅槃」如何成为大乘共义?一、前言杨惠南教授于今(2004)年4月举行之『「印顺长老与人间佛教」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发表〈不厌生死,不欣涅槃──印顺导师「人间佛教」的精髓〉,引述包括先师
中阴身的人也是能往生净土的。除大善大恶之人,立即受报不经中阴以外,余者皆经历七七中阴期间,但各人业报不同,中阴受报与投生自然不同。所以平生听闻阿弥陀佛本愿,一心专念六字洪名,对阿弥陀佛名号深信的行者
第一:要有信心、愿力。 但这样的人未必一定是个老修行,哪怕他原先从未闻过佛法,临终前突然得遇善知识相告,而且一闻佛法即有愿心,这样的人也叫有信心、有愿力。这样的人只要能够念佛,哪怕临终只念上一声佛号
(一)《涅槃经》与涅槃学派涅槃学派是指在南北朝形成的以研习、弘传《大涅槃经》为主的佛教思想流派,其研习者史籍中称之为涅槃师。相传在昙无谶译出《大涅槃经》前,东汉支娄迦谶就译有《梵般泥洹经》二卷,三国魏
第六章 第四节 从《中论观业品》、《中论观涅槃品》谈起第四节 从《中论观业品》、《中论观涅槃品》谈起一、本超因果(中论观业品)业住至受报,是业即为常,若灭即无业,云何生果报。[1]虽空亦不断,虽有亦不
往生是需要内心清净,没有杂念的,如果你烦恼多,那么在修行时就会出现杂念,这样不但对自身的修行有影响,也会影响自己往生之路。所以在修行时一定要清除烦恼,不要有任何的杂念。 其实往生原因很多,大概最重要的
念佛的人很多,为什么不能往生?不可以说他念佛不勤,信得不深,他也真的是深信切愿,他也是很认真的念佛,可是处人接物他用的心就不一样。念念还是为自利,所谓自私自利,这样的人念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为什么?不
真的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快来看看吧:◆居士问:“十念”念佛中十念的内容和含义是什么?◇仁波切:我想在这个问题上着重地讲一下“十念”的问题。新罗·元晓谓十念有显了及隐密二种:即十声称佛为显了十念;《弥勒
一、往生成佛要一心不乱学佛的目的就是要了生死以成佛。释迦牟尼佛就是为度娑婆世界众生了生死而成佛这一大事因缘而来人间示现各种教化的。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教人了生死以成佛。佛教的大小乘、显密教,也都是教
一、延生普佛借助三宝力量,通过诵经将功德回向给亲人眷属,为生者祈求福寿康宁、消灾延寿、吉祥平安,祝愿亲人福寿康宁、离诸灾厄。延生普佛不仅可使色身的寿命延长,还能让事业乃至法身慧命的长寿。二、往生普佛凭
首先,在大殿内为亡者设立灵位。僧众齐集,同唱《香赞》。接念《弥陀经》一遍,诵《往生咒》三遍,唱《弥陀佛赞》:“乐邦教主,接引弥陀,四十八愿度婆婆,九品涌金波。宝网交罗,度众生出爱河。”唱赞完毕,绕佛开
往生普佛的程序与延生普佛相同,但是内容有所不同。首先,唱“戒定真香”赞,斋主随方丈拈香;接着,念晚课的内容,《阿弥陀经》、“八十八佛”、放蒙山、往生咒三遍、心经,唱“弥陀赞”: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
事实上,佛的法身永恒常住,佛并没有涅槃,佛涅槃只是方便示现。就譬如一个父亲,看到自己的子女顽劣,服了毒药中了毒后,叫他们吃药,他们还不吃,所以父亲就留下了解毒的良药离开了家。离开家之后,父亲派来使者,
问:一切佛般涅槃后。再作佛事否。范古农答:佛般涅槃。就是佛事。所谓应以涅槃身得度者。即现涅槃身而度之。须善领会。后须知之。佛本无生。因众生机感故。非生而现生。佛本无灭。因众生机尽故。非灭而示灭。生灭皆
曾经有一个人,问印光法师,问这个印光法师说,专一执持佛号,和念往生咒有什么不同,印光法师给他回答:“功德是无二无别的,功德是无二无别的,往生咒呢,长一些,弥陀名号比较短,如果说平时课诵的话呢,可以加往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正示回向普劝往生第二十二详夫邪见之源,实由于不正师友之教也。虽是夙业所召,岂免于自心见惑哉!惑既不离我心,报必难逃苦趣,况彼一染于识,万化莫回。所以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由是而作也。
“往生”的修习与实践——说“临终中有”之三“临终中有”的精要,在于“往生”的修习与实践。虽然,它只是方便,但却是方便的精要。一提到“往生”,便牵涉到信仰。佛教徒每每以为往生一定是向西方净土;异教徒则不
畜生道烦恼是重一点,所以他跟人道相比,当然人道往生的比畜生道多,但畜生道里面在自性方面跟我们是平等的,他在畜生道里面他的佛性没有减少一点,他堕到畜生道里面去变成鹦鹉、八哥,也许他前辈子曾经修过佛道啊,
至于说佛陀涅槃后去了哪里,这我了解,我知道佛陀现在在哪里!我们说,虚空有多大?虚空有尽没有尽?这要看我们的心,你的心有多大,虚空就有多大。空也叫虚空,茶杯有个空间,所以能装许多水;房子里空间很大,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