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宁静当中有宇宙
2024-10-07 06:51

生命到底要什么

人生很精彩,每天都出现很多东西,我们都想抓住。特别是这个时代,选择很多,这颗心很热烈,可能抓的很多。就像猴子掰苞谷一样,抓一个掉一个,但都没有抓到主线上,没有抓到你的聚宝盆上。所以要抓就抓大的,这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你要提起志向,生命到底要什么?这是一个关乎善恶和方向的问题。如果你想要非常真实的生命质感,想达到一辈子真正快乐,那么你没有宁静的心是不行的。这个宁静,在佛法里讲,就是对自己的心不断地净化和剥离。宁静就是方法。

明志就是看到方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致远就是因为心的缘故,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所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人类的一种内在的心智模式。我们首先要知道活着是美好的,真实的东西是已经存在的,可是我们不能拥有很多东西,所以要淡泊一点。要保持客观的审查心,在方法上要保持心清明的状态。这样从理论到方法,生命的答案是一样的。

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心和实践

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对于生命的质感、定义是异曲同工的。你看很多的说教,很多的方法无非是让我们的心恢复到原始的光明。小孩子没有任何的知识概念,但他有生命力,这种生命力非常鲜活。人的知识多了,学得多了,反而让人无所适从,生命会被不断地消融,你会不断地丢弃了老天给你的生命本能。这就是知识带给人的伤害。

我们忘记了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心和实践。所以没把心弄明白,只能重复别人的过程,重复别人的定义和答案,甚至有的时候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中国古代的教育就很简单,像诸葛亮的这几句话不仅仅适合于政治家,老百姓也要这样,才能谈真实的生活。

同样,追求生命的人,如果脱离了这个方法,就会走向自我膨胀的道路,走向错误的方向。《大学》上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该怎么修?要淡泊。淡泊不是麻木,你要有方向,这个人身是很宝贵的,要把它用足了。但是你要抓住根,得到一个根本快乐的因,果才会是快乐的,把它作为你生命的一种自由,而不是束缚。修行也是这样,所有人都在谈论这个话题。可方法就这么简单。

淡泊可以做到,宁静更是一种享受

人的佛性,就好像铜钟须经敲打才能发声一样。如果你只是把铜钟挂起来,不敲打,它就没有声音。所以我们就是要把自己挂起来敲打几下,看看自己还有什么潜质。大家要思考一下,淡泊当中有繁华,有真实的繁华;宁静当中有宇宙,你看到宇宙的模式是怎样成立的,就知道路在哪里了。所以我们是有事情可以做的。遵循自然的法则是获得自由的前提,这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一切真实的知识就是智慧。我们学了很多知识,实际上与生命没有关系,那只是概念。概念学得越多,我们的大脑就越混乱。

淡泊不是封闭思想。我们被整个时代绑架,都在追求功利,人总是内心不安,很恐惧。同时为生存而忙碌,就跟老鼠一样,惶惶不可终日。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大可不必走这样的极端。社会整体的生产力已经到了不至于饿死的阶段。只是因为人的贪欲过多,已经被烦恼占据,所以我们做不到淡泊。我们不淡泊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等回过头来看就知道有多么的残酷。我们往往认为正确的事情都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最终还是要在淡泊当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否则社会会走向崩溃。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所以作为佛弟子,我们做一个大胆的设想,尝试一下艺术化的生活,看看饿不饿得死?尝试着利他看看最后有没有自利?总想着利他的人实际上最后获得了自利,而那些总想着自利的人最后非但没做到自利,更谈不上利他。所以,宇宙法则是无声的语言,淡泊可以做到,宁静更是一种享受。

摘自《如孝法师博文》

End

淡泊宁静,安住道法

惠空法师出家修行这条路,发心确立深远目标非常重要。这个目标就是开悟、解脱生死。我们根器差、业障重,修行之路不妨慢慢走,可是方向跟发心绝不可稍有偏失或模糊。要保障方向跟发心不偏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生活

宁静当中有宇宙

生命到底要什么人生很精彩,每天都出现很多东西,我们都想抓住。特别是这个时代,选择很多,这颗心很热烈,可能抓的很多。就像猴子掰苞谷一样,抓一个掉一个,但都没有抓到主线上,没有抓到你的聚宝盆上。所以要抓就

李炳南答:有人李炳南答宇宙人生观真理是什么?

问:有人问宇宙人生观真理是什么?(慧香)李炳南答:人生是正报身之生命延续,宇宙是报身寄托之土,观是对此存有一种感想。若能知众生为何而来,来作何事,得何结果,有何目的,彻底清楚,有正觉悟,即是宇宙人生观

李炳南: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一个?

问: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一个?谁(哪一个宗教)是唯一真理?(黄圣吼)答:此问题颇笼统,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真法

李炳南答:广大之宇宙是何原因造成的?(妙元)

问:广大之宇宙是何原因造成的?(妙元)李炳南答:来函中言,常与朋友谈佛,每遭不易解李炳南答,故来质问。居士学佛未久,何能先谈此等问题,莫若埋头读书,到时自能明了。就以此问而言,详细则连篇累牍,简要恐不

宇宙和生命从哪里来

◎圣 严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佛教相信:构成宇宙的元素其自性是空的,构成生命的元素其自性也是空的,唯有空性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所谓

比风水厉害100倍的宇宙定律

赵朴初大德赵老的这篇文章,真可谓苦口婆心、谆谆教诲,是众生从迷返悟、离苦得乐的醒世良文。期盼有缘者得读此文,并思之、行之,从此趋吉避凶,幸福安乐!1.因果定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

宇宙不过是我们客居的地方

◎ 蕅 益五蕴身心幻化物宇宙无非旅泊,而泊宇内者,毕竟是甚么人?五蕴身心,邸中幻物,唤作自己不得;然离身心,又唤何物作己。谓无岂不断灭,别有与神我何异?经云: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

茶禅一味:闲来一杯茶 饮一口宁静致远

在形形色色的生活倒影中、在人间百味的浮沉中,茶是淡雅的、怡心的;花是浪漫的、可爱的。要说起浪漫与清雅并存,莫过于茉莉花茶了。茉莉花的淡雅邂逅了茶的朴素。清香的花朵与灵动的水汇聚起来,仿佛拥有了生命,温

气运玄机:如何获取宇宙能量的加持?

虽然一切皆有定数,老天自有安排,不是什么都不去做,只有到了一定境界,才能理解个中的玄机。道祖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如此看来,定数也是由道所生,从虚无中来;易经讲象数,象在数前,象是无穷变化的,数

心理学实验证明:心念多大,你的宇宙就有多大

编者按:学佛之人经常会提到境随心转,一个念头,有时能让世界都为之转动。你相信心念的力量吗?身体状况是否会随着心念而改变?我们体内究竟有多大的潜能?这篇文章可能会改变你对健康的看法,一起来看:■ 心念有

宇宙法则 | 你是一切力量的中心!

你的力量,与外在无关,与人类通常所认为的强势和控制无关。你的力量,在你内在,是你的独立与自信、是你的爱、是你的自我掌控能力,是你全然自我的本源。找回你的力量当你依赖于外在,无论是他人,还是为外界对你的

宇宙、能量、物质、生命的终极秘密

宇宙最小的粒子--能质粒子我们的空间中存在一种宇宙最小的粒子,这个粒子叫能质粒子,这个粒子是不可再分的。能质粒子构成的能量叫能质能量。为什么叫能质?因为这个粒子同时具有能的属性和质的属性。可以说宇宙的

全然的放松 是获取宇宙能量最好的时刻

放松是最复杂的现象,它非常丰富,多层面的,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它的一部分:放开来、信任、臣服、爱、接受、跟着那个流走、跟存在结合、无我和狂喜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它的一部份,如果你学会放松的方式,所有这些都会

一日禅:守住内心的宁静

走遍人生的山山水水,最美的仍是,心中的那一片花海。只是那些拥有过的,那些逝去的,都曾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惟愿,每一次遇见都是温情的相拥;每一次对望都能看到彼此最美的微笑。一直想以最简单的方式行走于尘世

一日禅:淡泊宁静

诸葛亮的千古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只有先肯淡泊,而又甘于淡泊,甚至享受淡泊,做到孔子所讲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才能到达宁静的境界。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本平台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平台,内

道医学堂丨宇宙大律诞生了传统医学、养生学理论

宇宙大律诞生了传统医学、养生学理论1阴阳在人体内的认识在《黄帝内经》看来,阴阳在人体之内各有其不同的功用。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

揭秘:佛陀“须弥四洲”与“宇宙银河”世界观不矛盾

佛在《起世经》中所描述的须弥四洲,并非凡夫所见世界,是与凡夫不同层次的世界观,与现代科学所观察宇宙银河世界并不矛盾。编者按:在一些佛经中,也会介绍我们所处大千世界乃至他方世界,就具体的世界来讲,佛经也

杨柳观音--心若是道场无处不宁静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的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

香积佛--老铁匠砸了祖传的紫砂壶,换回了宁静

在一个老街上有一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现在他以卖栓狗的链子为生。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

冯培德:从太空宇宙科学认识佛说宇宙学

(一)从宇宙起源的科学学说认识佛说宇宙在过去的数百年当中,天文学界对于宇宙源起的研究,是从哲学上的推测趋向于科学观察与求证,而扬弃了宗教的启示。甚而引起一般对科学与宗教及哲学都只有一知半解之流走上打倒

冯培德:因果律和宇宙循环法则

因果律是个既简单又相当复杂的宇宙物理运动现象。古代澳州人有一种打猎用的工具叫作飞曲尺。它是用木棒制作的,造型近似中国汉字的人字形,这种飞曲尺,经现代航空学家鉴定,认为这是一种设计十分精确的飞行器,打猎

冯培德:从天文学证实佛说宇宙无量世过去是未来

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第三十一偈句云:「三世一切说,菩萨分别知: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是去来,菩萨悉了知,如是无量世,觉悟相不同,方便究竟行,具足诸佛智。」华严经卷三十四宝王如来性起品第卅二

冯培德:印证佛说宇宙成坏及诸法因缘生

设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群集了世界顶尖核子物理学家。其中以义大利核子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博士(Garlo Lupia)为领导的美国与西欧各国科学家一百五十一人,于一九八三年宣布从实验

吴立民:佛陀证悟宇宙人生实相

提到释迦牟尼,一般读者大都知道他是佛教创始人,是西天佛祖,后世也常以如来佛称呼他。但作为历史人物的释迦牟尼与后世所说的佛及如来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等同。释迦牟尼是佛,是如来,但佛、如来并不就是释迦牟尼

林崇安:佛教的宇宙观

一、前言佛教对宇宙现象的描述,散见于大小乘的经论中,小乘的经典有西晋法立及法炬译的《大楼炭经》、后秦佛陀耶舍及竺佛念译的《长阿含经》卷十八、隋阇那崛多等人译的《起世经》、隋达摩笈多译的《起世因本经》等

唐仲容:改造人生宇宙的伟大导师

佛陀对整个法界的形成,称为缘起,缘起的主要内涵,佛陀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意思是说,整个宇宙的形成,都是观待倒立,待彼有此,待此有彼。以大自然界言:待上有下,待下有上

大通智胜佛--缘起的人生宇宙

如象花园里的木棵树,要靠种子水分壤种种因缘,才能够生起存在。除了生长这棵树的种子水土等「因缘」,还是要靠别的因缘;因缘又要靠因缘,这样推扩开去,可以牵涉到一切万有。再说,这棵树可以培植风景,长大后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