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你我本是佛 莫再被妄想迷住真心
2024-11-25 12:20

【经典原文】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楞严经》

【经文解释】夫欲不受轮转者,当净诸妄想,妄想净,则轮回自息,故迷心名为众生,觉心名为诸佛。佛与众生,一迷一悟而已,当知此灵明觉知之心,即天然佛性,人人本具,个个现成。

凡夫虽具佛性,如矿中真金,为烦恼沙石之所包含,故大用不彰。如来历劫修行,已淘去惑业沙石,如出矿精金,其金一纯,更不重杂沙石,大用全彰,故称为出障圆明,大觉世尊。(虚云老和尚解)

End

离了妄想,你在什么地方

来果老和尚初发心的人,用功怕妄想;久坐的人怕昏沉。我说你们这一种人,不能用功,了生死没有你的份。何以呢?因为,你们不知道妄想的范围,亦不知道昏沉的出身处。要晓得:无量劫来,上天堂也是它,下地狱也是它,

你我说

◎ 刘一明世人每见一物 ,与人争论你的我的,是不过以此皮囊幻身相隔分彼我耳。抑思到的腊月三十日 ,三寸气断、两眼无光时,直亭亭的,到底我在何处?谛思静想,此幻身亦属于你,原不是我,何得以彼此皮囊隔碍为

息灭妄想

济群法师很多人会把生命的痛苦归之于客观环境:诸如身体欠安,生活清贫,世道不公其实,这些只是造成痛苦的客观原因,而它产生的真正根源来自我们的心念。我们心中充满种种妄想,正如前面所说:错误的观念、迷信、执

妄想不断不能开悟

妄想不断不能开悟◎ 宣 化 参禅的目的就为着开智慧,求解脱。要专心致志来参念佛是谁?参到极点,就把一切妄想都忘得一干二净。吃饭、穿衣、睡觉都忘了,甚至大小便也忘了。这时候,风也吹不透,雨也淋不漏,

妄想不生,何患生死不了

虚云法师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一切世出世间,若凡若圣,本来是空,何生死之有呢?

真心念佛

真 心 念 佛◎ 梦 参极乐世界是你自己心生的,相信自己,相信极乐世界是你自己心生的。你自己心生的极乐世界,回你自己的极乐世界,那很容易的!这是第一个信,非常重要。但是这个信里头还夹着第二个信,历代

妄心就是真心

◎ 果 如当你能所心断、前后句空、动静二相了不可得时,你不要只停留在那个空相上,而是要去反闻自性。很多人常常就只停留在那空相上,而没有利用机会向上一着,只要过了一段时间,自己的一些分别妄想的觉受就又会

妄想是心里的影子

◎ 佛 源有的人怕生死,有的人怕进禅堂,修行办道也怕辛苦又怎么得了!实际上用功最快活,所以修道人又称为无心道人,自由自在,无挂无碍。修行就是要有智慧,分别这是好事或坏事都要有智慧,贪玩贪吃,就会吃出一

元音老人:识得妄念来处,妄念歇处认取真心

真心是没有形相的,凡有形相的都是假象、都是影子、都了不可得。既知如此,我们就不会去执著有相的东西了。这样才有力量,才能放舍有相、抛弃有相、不住著有相。若不认识真的,总被假的所迷惑。假做真时真亦假,因不

元音老人:识得真心,不知诀窍,不能成就

我们于悟后做功夫要任其自然,象流水一样,哗、哗、哗地流过去,要不停留、不可住着,不跟境界跑,不随妄念流,把我们的妄想习气损之又损,消除净光,才能成就大道。此为修法之诀窍,是故不识真心,修法无益;识得真

妄想攀缘

◎ 净 界 一个人要把心量扩大,要离开所有过去生命经验留下的错误的概念,只有一个方法:把你的内心清空,把你的生命归零。你不可能用短短的几十年,改变过去生的生命经验所留下的影像,在那里时时勤拂拭,莫使惹

不与妄想为敌

不与妄想为敌◎ 来 果用功的人,谓一人与万人敌。这一句话,在古人最好,在今人则不行,何以呢?古人道心充足,百折不回,一勇可以超过去;今人道心不坚,一折就回,一勇再勇,也超不出去;不但超不出去,不勇不敌

你我本是佛 莫再被妄想迷住真心

【经典原文】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楞严经》【经文解释】夫欲不受轮转者,当净诸妄想,妄想净,则轮回自息,故迷心名为众生,觉心名为诸佛。佛与众生,一迷一

你为何生死轮转难解脱?因迷失真心

【经典原文】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经文解释】善哉,赞叹之词也,言好者,阿难自能说出生死之根源也,自性本具

打坐的时候妄想很多 怎么办?

妄想像一部电影的图影一样。你要看到电影的屏幕,这妄想在哪个地方演?它从哪里冒出来?在哪里?看到屏幕以后,其实它怎么演都很清楚。不会动,不烦它了,不讨厌它痛苦的时候你就让它痛苦,流泪的时候让它流泪,你就

相处,靠的是真心,不是套路!

人和人的相处,靠得是真心,不是套路。合得来的人,坦诚相待,合不来的人,客气寒暄,谁也别给谁冷脸看,谁也别让谁太难堪。你来,我欢迎,你走,我祝福。在我无助的时候,你能出现,当你遇事的时候,我不旁观。你对

妄想生灭无常 自性如如不动

【经典原文】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

如何消除我执、贪欲和妄想?

我们要消除我执,必须依靠止观的力量。通过禅修培养止的力量,通过闻思正见培养观的力量。首先在观念上认识到五蕴是空的,色身是空的,山河大地是空的。认识到外在世界和我们的起心动念皆是因缘所生,其中没有我,也

圣严法师:对治贪念最好的办法很简单 你我都能做到

贪念会带给我们许多的烦恼,该如何帮自己除贪、解毒呢?用布施来对治贪,是最好的办法。所谓布施,就是捐出自己拥有的财力、物力,来帮助别人度过难关,甚至还可以布施自己的时间、智慧,或利用自己各式各样的资源协

一日禅|你我生活不同,不必相互打扰

吾之蜜糖,可能是彼之砒霜,有人追求惊险刺激的人生,也有人觉得生活富足就是最大的圆满,对错?幸福?根本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庄周曾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要以自己的生活为标尺,力求让所有人都按你的意愿去生

王骧陆:真心息妄法

真心息妄法元知纳禅师有真心息妄法十门,兹再伸其义:第一门觉察。此功夫最为紧要,由未悟以至彻悟,由初地以至十地,无一事无一时不要凛觉。不但才起一念要觉察,即日常应付人事,应对万机时,念念仍要觉察,觉察动

雪漠:一味,不分你我的智慧

一味,不分你我的智慧这时候,你已经没有任何的分别心,你再也不会根据个人喜好而有区别地待人接物,就像阳光普照万物时,不会因为这个人聪明就多给它一点阳光,那个人愚痴就干脆不照耀他。你也不会再把自己当成生命

一日禅:当下不努力 明天是妄想

人不是生活在过去,也不是生活在未来,而是生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把握当下,才能有生命真正的现实意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不可触摸。我们的这一念心,我们的妄想,往往不是滞后就是超前。如果

一日禅:去除妄想调服内心

时光过得很快,过了一天,我们的寿命就会减少一天,就像缺少水的鱼儿,没有一点快乐可言。佛教讲修行首先是要修自心,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首先都是要人除去长期缠绕在心头的妄想之心。调服自心才是修行人首先要做的

雪漠:真心不是无情的镜子

真心不是无情的镜子非是无情物,本性自圆通。空寂灵知者,清净之心体。这个本元心,它不是无情之物,不是什么感觉都没有,而只是因为了知一切都像梦幻泡影一样虚幻多变,没有一样事物是独立存在的,因此能够享受当下

观辉居士:第二十卷 第五十七章 五阴根源 五种妄想

楞严经白话解 第二十卷 第五十七章 五阴根源 五种妄想内容提要:坚固妄想是色阴的根源,虚明妄想是受阴的根源,融通妄想是想阴的根源,幽隐妄想是行阴的根源,颠倒细微精想就是识阴的根源。色与空是色阴的边际,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七章 妙明真心 见性无还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七章 妙明真心 见性无还内容提要:所缘景物都有起本因,而见性没有本因。世间众生无始以来,误认见性是物,失掉本心,心逐境迁,为物所转。如果不为物转,心能转物,便同于如来原文阿难承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六节 真心妄心

第六节 真心妄心《宗镜录》载:《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

式叉摩那尼戒本是什么

《式叉摩那尼戒本》,律学著述。清顺治七年(1650)弘赞撰。一卷。系后秦集录《四分律》中戒条部分之别行本。作者自序称,本书是为应学法女之需而撰。内容有三:(1)学根本,谓四重罪;(2)学六法,谓羯磨所

耕云: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错误原因如下:一、为形所役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为这个肉体服务,我们所有的念头动机,都是根据肉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