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你真的有用心去感知过他人的情绪么?
2024-11-24 07:29

导语:多用一份利他的心,人际关系就会变好。

人们普遍忙于工作、学业,除了跟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之外,对身边其他人的关注度都不够,不知不觉间,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觉得周围的人冷漠、自私、不关心自己,自己有话不容易找人说,变得孤独、压抑、不快乐。

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自己对别人的苦乐忧喜没有用心,没有付出,怎么会有回报呢?如果能够用心感知别人的情绪,这种状况就会改变。对方的眼神、表情、姿态、说话的声音,都会告诉我们此刻他的身心状态:身体舒服不舒服,心情是好还是坏。感知到了对方的情绪,还要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先观察他的负面情绪是不是由我们引发的。

通常人们的心都很粗,不是昏沉就是散乱,给别人带来了不愉快还不知道。如不敲门就进入别人的房间,离开时又忘了关门;洗完手四处乱甩,水珠溅到别人脸上;起身时拖动椅子,发出刺耳的声音;上下楼梯脚步粗重;走路时鞋子在地上蹭;上完卫生间不轻手掩门;走廊里大声说话虽是细微之处,却常给别人带来不快。

说话、做事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更是给别人带来烦恼和痛苦:刻薄的话语、嘲讽的语气、轻蔑的眼神、冷漠的表情、粗鲁的动作、无所谓的态度、嫉妒的心理等,都是无形的刀剑,在别人心上划下伤痕。每个人都体验过被伤害的痛苦,也体会过被关爱的快乐,推己及人,经常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不快乐,不可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果对方对我们有不正确的看法、不合理的对待,我们必须先告诫自己,不能愤怒和憎恨。用心去感受对方此时的身心状态,会发现他正被不良情绪折磨,内心已经失去了安宁和快乐。如果我们也情绪失控,无异于在对方的伤口上撒盐,也等于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倘若不合理的对待对自己的影响不是太大,不妨接受、包容,等待合适的机会进行善意的沟通。双方互不相让,只有自讨苦吃。当然,包容不等于纵容,如果退让只会招致更坏的负面结果,就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但前提一定是不能出于愤怒和憎恨。

假如对方的负面情绪不是由我们造成的,我们也可以用心去感知对方现在最需要什么。透过体会他的烦恼,让彼此间心理距离缩短、关系更加亲近。真诚的慈悲心至少会在心理上减轻对方的痛苦。多用一份利他的心,人际关系就会变好。

End

如果你真的相信

如果你真的相信◎春 天当你们对修行失去信心时,才会去攀缘外界的诸种形式。你们不敢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动机,那是因为你们不知道,临死时,你将要去哪里。如果,你真的相信有轮回,而生命可以自己选择,在生命

用心向善

◎ 史洁珵颜光衷曾说:大凡家世茂盛的,一定以仁厚谦谨作为家教,所以能保世长存,不为造物所忌。有父兄做表率规范,而子弟逐渐趋近世俗,渐渐轻脱,这就是逐渐衰退之道。然而也因为少年不早早开始教导,使成性子。

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

◎ 静 波总而言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所谓无明的业力,就是业障深重,就是我们所说的业障现前。如果业力障碍我们,我们就看不透、参不明白,就是执迷不悟、一根筋,就是钻牛角尖具体就是:

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

◎ 庄 子不稳定的情绪伤人伤己,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情绪不好,是格局太小。《庄子山木》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乘船过河,前面有船要撞上来,这个人破口大骂,骂对方不长眼。等船撞过来,却发现对面

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 静 波总而言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所谓无明的业力,就是业障深重,就是我们所说的业障现前。如果业力障碍我们,我们就看不透、参不明白,就是执迷不悟、一根筋,就是钻牛角尖具体就是:

不要让别人决定你的情绪

一样东西是否值得拥有,不在于其本身的价值,而在于你是否需要。只有你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上纠缠,在那上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损失的就越多。找准自己想要的才最有意义。有人认为,受了冤

你真正笑过吗?你敢说你会笑吗?

一行禅师真正的笑容,源于一颗了悟的心。如果孩子微笑,如果大人微笑,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如果每天我们都能够面带笑容,能够平和与快乐地生活,不仅仅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将从中受益;如果我们懂得生活,还有什么方

穿越情绪的风暴

一行禅师以呼吸照顾愤怒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则就会被这些情绪淹没,而受到极大的痛苦,念念分明地呼吸,就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照顾情绪的修行方式。为了能好好地照顾情绪,必须

情绪宣泄的最好方法

情绪宣泄的最好方法◎ 林语堂很多人都认为哭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尤其是男人们,他们甚至在最最伤心的时候,也宁可磨牙齿、握拳头、呕吐、晕倒,冒着生命的危险,千方百计地想尽方法,总不肯让眼泪轻弹。其实人之所以

化解情绪的小妙招

化解情绪的小妙招让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圣严法师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里可能还是会有情绪,不过这个情绪不会浮动。一个有修行的老僧,在情绪还没有浮动之前,他心里已经有感觉了,当有了

要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圣严法师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要总是将焦点放在情绪的爆发点上,可以利用散散步、喝一杯水、听一首柔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净界法师问: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细节。我们凡夫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受到业力的刺激,可能一天下来情绪起起伏伏的,有时候会烦恼。在烦恼当中当然不是那么的清醒,可能

初用心的难易

初 用 心 的 难 易◎ 虚 云偷心不死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好吃懒做、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

念佛是当下这一念的用心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了解,比如说用手打一块木板,

一日禅| 你的情绪,别人无需负责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不能将工作和生活区分开来,最明显的表现是,将工作上的坏心情带回家,发泄给家人,亦或是将生活中遇到的糟心事,带到工作中,影响工作。这两种情况,不论哪一种,都是不专业的表现。我知道人不是

净慧老和尚: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打七到今天为止,已经是第九天了。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这些天来,十方护法的护持,常住的操办,在这里,各位可以说是百事不关心,十指不沾水,菜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现成,般般如意。看得出来,大

情绪起伏不要怕,这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人往往有情绪上的高低起伏,却没有充分看清那只是自己情绪上的高低起伏。没有看清之下,就容易起执着造成伤害。有人把脾气发在无辜的人身上,有人受不了心头剧烈的郁闷而自我麻醉或甚至自杀。依四念处的修行法看,这

你真的有用心去感知过他人的情绪么?

导语:多用一份利他的心,人际关系就会变好。人们普遍忙于工作、学业,除了跟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之外,对身边其他人的关注度都不够,不知不觉间,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觉得周围的人冷漠、自私、不关心自己

稳定的情绪,是最好的教养

圣严法师说:有德即是福,无嗔即无祸,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很正常。但情绪就像水,宜疏不宜堵。学会控制情绪,不能把情绪看得过重,也不能一味遏制情绪的产生。1人生

王阳明:稳定的情绪,是最好的修养

我们常说一个词:出离愤怒。人在情绪上头的一刹那,是一只不受控制的野兽,做出的决定,只能伤人伤己。冲动是魔鬼,不稳定的情绪是一颗定时炸弹,让自己和他人苦不堪言。在王阳明看来,稳定的情绪不是天赋,而是一种

庄子: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

10.28日发生的重庆公交事件中,刘某因为错过了一站路,情绪一时失控,与司机发生争执,导致公交车坠河,让一车十几人失去了生命。这其中有老人,有孩子。冲动是魔鬼,不稳定的情绪伤人伤己,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最

一日禅: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

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

早晚课诵的目的 你真的知道吗?

和诵经求福相关连的一件事,是在家学佛应当如何做早晚课诵的问题。每个人走入佛门,一定有一个基本的动机。依我个人的观察,许多人会信佛,是因为对现状感到困惑,觉得需要解决这些疑问,才寻求宗教的慰藉。处在现今

一日禅|最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

中国古人的境界要高一点,比如像孔子,直接就是恕字待之,恕己恕人。做不到这么高境界,就找一件心爱的事倾泻所有情绪。清代作家李渔的方法是写字:予无他癖,唯有著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郑板桥更加直接。当他受

心理学家教你:如何使用心理学方法发泄情绪

情绪并不等同事件。是情绪动了和坏了,并不是事件的本身。我们就是搞不清楚,认同了我就是那个情绪状态的全部,自讨苦吃,讨好情绪和冲动,却失去了自己。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

你真的了解“算命”吗?99%的人都不了解!

1明确自己的需求对于命运的测算,其根本的目的一般有几个:1、了解自己的人生轨迹,针对不同的运势发展趋势,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运气好的时间段,要借势而起,牢牢把握,全力奋进,而运气不好的时候,则要韬光养

一日禅丨用心享受当下

作家铁凝讲过一个他的故事:曾经去国外参加文化交流,花了很多钱买过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因为太喜欢,所以舍不得穿,除非参加什么重要的会议,或者出席需要表示自己诚意的场合时才上身。使用率太低,慢慢地也就忘记

一日禅:用心得富贵

人生世间,祸福互相倚伏。唯视当人之用心何如耳。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本。不善用心者,富贵荣华,悉是堕落之因。本文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雪漠:雪漠为啥一再强调破执?用心何在?

雪漠为啥一再强调破执?用心何在?雪漠近来,我写了两篇短文《“念佛往生”的误区》和《信仰的“魔桶”与破执》,经华人佛教推出之后,引起强烈反响,有称我为佛者,有骂我为魔者,更不乏人身攻击者。各随其缘,好不

一日禅:好情绪就是最好的养生

养生学理论认为,愤怒伤肝,恐惧伤肾,好乐伤心,忧患伤肺。即,容易发怒、容易发脾气或脾气不好的人,便是肝气不平和的现象。容易害怕,胆小怕事,便是肾气不平和。嗜好过分,特别如饮食、男女方面过分,可使心脏有

该怎样排解自己的情绪

该怎样排解自己的情绪文/如孝法师实际上情绪是长时间养成的。每种情绪的产生基本都带着挫折感,是挫折感的一种反弹。我们每天的生活内容虽然很多,但是对于心来说,它的反应要么是对抗,要么是逃避。这种对抗或者逃

静波法师:执着贪嗔痴而不能悟“空”,必然会起情绪

佛经中说四大苦空,这就是《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四大苦空。我们要出离,不要去执着它,但又不能不面对现实。而面对现实,我们又不能去执着它。如果执着它,会越来越麻烦,反而不执着它,我们会天天很快乐。不执着,

什么是无住用心?

问:未彻悟前如何应缘、待人接物?答:一切无住,心不随境转即是。问:什么是无住用心?答:佛法不是消极厌世的,而是积极入世的,佛子故应身先大众干一切繁忙的工作,不可逃避现实,在工作时须应缘而作,心中不可存

黄国达:身心调治与情绪管理

身心调治与情绪管理黄国达佛法是生命的觉醒之道,落实在生活层面,就是身心的安定、祥和。如果无法表现出这样的心灵品质,即使佛学知识丰富、思想玄妙,也没有实际的利益,或者只有在道场的庄严仪式、气氛中才能感受

黄国达:受蕴的净化——情绪处理

受蕴的净化—— 情绪处理黄国达在五蕴中,“受蕴”(感受)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有苦受,想要离苦灭苦才会引发修行的动机,而乐受容易引生染着,因而造业受报,如果能够善于处理“受蕴”,对于修行将有直接的帮助。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四十七节 用功用心

第四十七节 用功用心《楞伽经》:佛告大慧:此世间依有二种:谓:依有及无。堕性非性欲见,不离离相。大慧,云何世间依有?谓:有世间,因缘生,非不有;从有生,非无有生。大慧,彼如是说者,是说世间有因。云何世

三界六道你真的弄清楚了吗

佛教根据人的欲念和色欲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又根据佛教宣传的因果报应说把生死轮回分为六道,分别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六道轮回。而道教根据阴阳说把

郑石岩:坐禅与情绪管理─心理学对坐禅的检验

禅对现代人的情绪管理、身心健康和心灵生活,具有丰富的价值。本质上禅是一种心的效能训练。它给我们清醒、觉察、喜悦的生活和工作态度。现代人生活在忙碌、竞争和追求成长的现实环境中。由于社会变迁快速,生活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