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你知道你的善根有多深么?
2025-02-04 07:11

我们可能常听到类似的话,“某某善根深厚,与我佛有缘啊……”那么如何评价一个人学佛的善根深浅呢?严格说来,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为妄想、分别、执着的遮蔽,不能显发。所以善根深浅主要是看被遮蔽的少还是多。佛陀在《中阿含经》曾经做过开示,对众生的善根深浅或者遮蔽少多做了一个排列说明。

这里依据经文做一下解析:首先是具备信心。常言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里的信主要是指对三宝的信心,有信心为善,不信者不如。这里的信可能包括了迷信、盲信、痴信,佛法的整个修学过程是信解行证的一个过程,没有后面的过程,是很难直接生起正信的。但如果直接不信,则断掉了修学的可能性,而即便是错误的信解也是同佛法结了缘,只要向此方向努力,即存在了成就的可能性。

所谓不信,是用世俗的观念,来直接对三宝做了论断,不相信佛陀是究竟离苦,具足究竟智慧者;不相信有法即绝对真理的存在;也不相信有僧众依佛教化在修证佛法及他们成就的可能性,直接信仰诸如,佛教都是骗人的,佛教都是政治家统治人民的工具等片面的论断。

其次是了解比丘。比丘一词有乞士、破恶、怖魔等含义,比丘是按照佛陀的教法来专心修行的人。不了解比丘,就很难了解真正的佛法。比丘行持佛陀的教法和律法,以成就佛法为目标,认真修行破除自心里的烦恼,脱离内心四魔的束缚。可以按此标准去往见比丘。在经典里,也有众多贤圣比丘的事迹记载,也可以阅读了解,以心也能往见。

然后是对比丘生起礼敬心。礼敬心与恭敬心是不同的,礼敬心是内心保持一种清净肃穆的状态,对比丘生起平等的尊重。而恭敬心则含有谗曲,很难发起后面的如理正信。如果对佛陀的圣弟子缺少礼敬心,则内心生各种骄慢,很难接受法水滋养。

然后是能够向比丘请问经义。能够请问的善根更深厚。有些人虽然长期接触僧众,但很少问经,和僧众多探讨世间俗事,则失去了亲近僧众的意义。

然后是问经时,是否能一心听经。即专注认真地去听讲。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各部经典、高僧大德对经文的解析都可以方便地传播,在收听时,我们是否一心专注其上,给佛法修行一个很重要的优先级呢?这是善根显现差别。

然后是一心听经后是否能够闻持经法。也就是是否记住不忘。如果以散心、轻心闻佛法,必然是很难记住的。

然后是闻持后是否解析其真实义理。佛陀所讲的经法都是可以验证的,绝不会有虚无缥缈的东西,因此,所有的经文义理必须要在现实中进行如实安立。如果经法与现实缘起脱节,那么就是没有对佛法真正地解析其义理。

然后是闻法观义后是否开始依法行持,佛法不是文化知识,是需要实际行持的。能够依法如法行持者更胜。停留在文字上,没有在内心行持,没有破恶、怖魔者则劣。

然后是依法行持者是否能够自利利他,具足慈悲。真正的佛法一定是能够真正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的。需要注意的是,自利利他需要建立在依法行持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确认知,透彻解析佛陀所说诸法,“自利利他”很有可能是建立在世俗的欲望情感上的,导致更多的业力缠缚,障碍自己也障碍他人,无法获得真正的安隐快乐。

End

尊重、恭敬、不轻慢善根

启七几日了,因病没能进堂,今日勉强供养数语而无气力,恐不能入众位之耳,希望讲经法师再为重说,使之达到目的。讲什么呢?在没启七前,梦中劝人尊重善根,恭敬善根,不轻慢善根,醒后想想以往讲善根时也有,但没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无法摧毁的大善根

◎ 龙树菩萨 造颂 达真 译讲颂词 数两盐转少水味 非能改变恒河水 如是当知微小罪 无法摧毁大善根 释义刚才讲了对境、意乐、时间和对治法。如前所述,把德田、恩田、悲田作为对境而做善法、功德,力量非常强

关于业你知道多少

  深信业果也是下士道的重要修行内容,其中包括见和行两方面。见就是缘起因果,行就是止恶行善。佛法非常重视正见。所谓见,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什么是生命延续的规律?什么是世界形成的规律?世界和我们又是

善根

◎ 广 行善根指的是破恶、生善的根本。你可以把善根理解成好的根机、好的基础,善根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的善法而言的,因为身口意三业的善坚固,所以称为根,根还有生长的意义,就像树根扎入土壤中,可以使树木长

你知道佛像这7种手势有啥含义吗?

佛像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是具有印度特点的人体语言,表达的含义极为丰富。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5种,即释迦五印。手印形式可有多种变化,尤其是密教手印

佛教并非只有莲花 你知道佛教四大吉花吗?

说起佛教吉花,大多数人脑海里面就会闪现出莲花的身影,但佛教吉花,并非只有莲花。其实佛教有四大吉花,分别是优昙花、曼陀罗花、莲花、山玉兰。优昙花梵文优昙波罗(Udumbara),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

练习太极拳对肾的益处你知道吗?

一,太极拳可以通过腰部的活络运动,改善腰部气血循环,充养肾气,治疗肾虚:肾脏位于腰部,肾虚病人大多腰部无力。在中医看来,肾虚的致病原因多为长期积累成疾,情志失调、房劳过度都会导致肾虚。肾虚也分阴虚、阳

智慧法语:有善根的人都信佛说的这部经

【经典原文】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阿弥陀经》【经文解释】舍利弗,你知道吗?我就在这五浊恶世中来说阿弥陀经是太难太难了,行此难

你知道吗 吃杂粮也有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体力支出的减少,出现了肥胖、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疾病。此时,杂粮因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其健康价值日益凸现出来。小编提醒你吃杂粮应该注意什么?你知道吗 吃杂粮也有注意事项据

云谷禅师开示:善根有几种

我们说善根有几种,一个是退分善根,第二个是上进分善根,再来就是殊胜善根,最后就是无上善根这几种。退分善根就是《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的,在信位的菩萨因为信根不具,所以他经常会退离,退出于他在长养信根时所

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随缘”吗?

随缘出自佛教,我想很多人,包括很多佛教徒都未必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随缘。要想了解随缘,先要知道什么是缘?佛教是讲因缘的,从佛法的角度说,任何事情的达成都是需要许多条件和因素的,因就是最重要的条件,缘就是次

卢志丹:一念嗔恚火,能烧无量劫善根

生而为人,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损害,于是自然会生气。这心头火就是佛教讲的嗔心。这种愤怒、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会使人们身心产生热恼、不安,也是人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起被称

佛经说的善根是什么

这是一个佛学术语。说的是,行为、语言、思想(即身、口、意)的三种善行(即三善业),坚固不拔,犹如大树之根,故称“善根”。又,三业清净能生妙果,生余善,犹树之根能生花果,故称“善根”。维摩经菩萨行品曰:

善根成熟的三个阶段

文:生西法师佛菩萨调化众生的时候,没有善根的众生让他种下善根,有善根的众生让他善根成熟,善根成熟的众生让他解脱,就是这样的过程。有一部分人以前没有善根,现在通过上师的加持开始种善根;还有一部分人以前有

你知道你的善根有多深么?

我们可能常听到类似的话,“某某善根深厚,与我佛有缘啊……”那么如何评价一个人学佛的善根深浅呢?严格说来,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为妄想、分别、执着的遮蔽,不能显发。所以善根深浅主要是看被遮蔽的少

善根释义

《大品般若经》中说:又作善本、德本。即产生诸善法的根本。比丘知善、知善根,是谓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于正法中。无贪、无嗔、无痴三者为善根之体,合称为三善根。不善根则为贪、嗔、痴等,即称三不善

善根是什么意思?

善根,即善法的根,产生诸善法的根本。善根就是埋藏在每个人内心的慈悲与智慧的种子,它具备增长广大的潜力,就好比植物的根一样。人的内心有善法的根,就能慢慢积累起种种功德。反过来讲,恶法也有根,如果一个人常

善根深厚表现在哪里?

佛法真的是难信之法,净宗是难信当中的难信。佛在经上说得好,我们要记住,我们要相信。对净宗能够相信的人,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如果没有这个善根,他不会接受的。无论是什么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

善根的力量有多大?

文:达真堪布我们的寿命就像一桶水,有些人桶里的水是满的,有些人只剩半桶水,有些人桶里只剩下一点点水——因为桶是漏的,里面的水一直不停地向外流——我们的寿命也是这样,每时每刻都在减少。死魔随时都在你的身

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根

文/道伟法师通常,佛门里经常会赞扬一个人有善根。佛法中讲的善根,是建立在自他增长的菩提心的基础上而言的,不仅是诸恶莫作,更应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意思就是自律,众善奉行就是利他。或者说,用世间人比较熟

什么是善根?怎样才能种善根?

怎么样叫种善根呢?种善根,就是要在叁宝面前来种善根。供养叁宝,这是种善根。你恭敬叁宝,这是种善根。你信仰叁宝,这是种善根。这个善根,就是和这个恶根是两样。你不供养叁宝就增长你的恶根;你不信仰叁宝也增长

都说四大皆空,你知道什么是空吗?

相信对于“四大皆空”这个成语,很多人都是熟悉的。其实这个不仅仅是成语,在佛教中,关于四大皆空也是经常被提起的。不过我们要知道有一个词非常容易引起人的误解,这个词就是“空”。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就是什么

张慈田:四善根

四善根张慈田在《阿含经》中没有说到证入初果前的阶位问题,在后来的论书中就提出四善根(或顺决择分),便修习解脱道的证入次第更加明确化,可以参考。四善根就是暖、顶、忍、世第一,它们都是持续修习四念处,并在

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的关系,你知道吗?

说起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的关系,我想先和大家讲一则佛门故事。据说,观世音菩萨还是一个凡人在世间修行的时候,就善根具足,他看到众生遭受生老病死等诸般痛苦,看到众生颠倒迷惑,造恶业受恶果,在六道里轮回,却

大自在菩萨--用佛法的甘露滋养善根

也就是说,人有纯粹的善良的习惯,长长久久保持不变,这就叫善根。就像树有根了,它能够吸收营养,维持生命,健康成长,开花结果。一个人内心培养成善意的习惯,不管遭遇如何,不会改变。当前我们学佛的朋友,生活中

供佛的这几条规矩你知道吗?(宣化上人)

食物在没献给佛僧的时候,勿得先食。所以在家人在庙上吃东西,必须要等到供过佛,出家人也来吃了,大家一起吃才可以。不可以在出家人还没吃之前,你先吃,这是不可以的。不只是供佛,供养三宝,都是要这样。所以在庙

张秉全:一句弥陀,是多福德,非少善根。

一句弥陀,是多福德,非少善根。彻悟禅师在《念佛伽陀教义百偈》中,有一偈云:“一句弥陀,开往生门,是多福德,非少善根。”此偈的教义依据,出于《佛说阿弥陀经》经文云:“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