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内学院经版图书展览缘起
立国在端始,灭虏以全力。晋始之东也,有闻鸡起舞之精神;南朝驯至隋唐,国威振于殊俗。宋始之南也,赵构愚痴,贪位忘雠,寡廉鲜耻,民亦浸浸无气,遂使大好河山沦于夷狄。明始之东奔西突也,诸王非其君,弘光、永历之间又无其臣,民亦胥渐泯昏,遂使夷虏入关,数百载恣睢中原。
前车若此,今日何如?今之迁蜀也,非安之也,图抗战也,空前未有也。敌军胜人以猛烈之器,今之抗战坚决长持,胜人以不受尔汝之气。以器胜人者,将骄民怨,崩溃可期;以气胜人者,尝胆卧薪,精神无敌。是则今日入蜀,已端其始也。虽然,气之于人也,必充满于一身,全其体而无或亏缺,而后可作也。民各安其位,尽量发挥。譬如人身,农若筋骨,工为体肤,商犹脉胳,士其精魂。所以使一身部位尽量无亏以作其气者,则政府之责也。有力以资无力,有能以教无能,俾皆有独到之精神,蓬勃郁蒸,夫然后可以救亡,可以图存。
予,士也。予之所事,承先待后之事也。释迦以至道救世,承其后者事乃在于流通。迦叶、阿难,结集流通;龙树、无著,阐发流通;罗什、玄奘,翻译流通。自宋开宝雕版于益州,至予师杨仁山先生刻藏于金陵,为刊刻流通。先生之徂西也,付嘱于予曰:我会上尔至,尔会上我来,刻藏之事,其继续之。予小子顿首稽首,敬以将命,夙夜不敢康。师创金陵刻经处五十余年,予继支那内学院二十余年,合扬州砖桥一部分之版,殆将万卷。今之展览,仅支那内学院一部分,十之一二耳。夫以近八十年之经营,垂一万卷之铅椠,灰飞烟灭,未悉存亡,所留贻于此者,仅十百之于一二,甚可哀也。然此一二,从猛火烈焰中破空而来,剥之至极,硕果不食,亦可幸也。若据此烬余尽量发挥,充硕果之精神,驯至扶苏蔽亏日月,不又可庆乎?
履端于始,以作气也。树之风声,以致远也。暴露于人,以求助也。此予今日展览之意也。予何以尽量发挥以充其独到之精神耶?予宜黄人也,宜黄有儒者曰谭纶,明嘉隆时巡抚闽浙,石 垂钅 虑拔擢,得俞大猷与戚继光而大破倭酋。予不能执干戈卫社稷如谭襄敏,然友如陈铭枢,子如欧阳格。有执干戈卫社稷之责者,未尝不严夷夏之义而勖以大无畏之精神。若夫以继往开来之事共建邦家之基,住宁二十五年不出户庭,蛩巨不离有吕秋一,《藏要》成,教义明,图书聚,修绠得。今则《藏要》图书亦如经版,痛什百之存一二也,然犹有存也。内院之友散而之四方,若锡予、十力、幼南、叔吉、质夫、汉章,无论矣!其在于蜀,晞明精研,化中勤说,闿士笃护,文通、文畦、衡如、东明、芸生,质直之伦,虽致力未专,颇能直趋王路,为斯事辅。今将栖息江津,甄延英俊,讲学以刻经,以续古之人,此则精神之所在也。大力菩萨助予无力,堪能大士教我不能,予垂七十,愿敬以从事。
(1938年1月)
(选自《内学杂著》上,《欧阳竟无先生内外学》第十一册)
End
佛典小故事两则◎ 无 碍楼上磨刀有一个人,被国王征去做很苦的工作,做了很长时间,弄得身体十分瘦弱。国王见他可怜,就赏赐给他一只死了的骆驼。他得了以后,运到家里去剥皮,因为刀很钝,割不进去,他就在家里找
我国古代佛典汉译九百年 ,翻译家们不断总结翻译 经验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翻译理论。魏晋以前中国人谈翻译 ,只有译字 :五方之民 ,言语不通 ,嗜欲不 同,达其志,通其欲,北方曰译。 (《札 记王 制》
◎ 梁启超佛典翻译,可略分为三期。自东汉至西晋,则第一期也。僧徒记述译事,每推本于摄摩腾、竺法兰,谓今所传《四十二章经》实中国最古之佛典。据其所说,则腾等于汉明帝永平十年,随汉使至洛阳,腾在白马寺中译
中古佛典序跋◎ 赵纪彬佛教以佛典为载体,欲在中土广泛传播,佛典的汉译与整理必不可少。中古佛典序跋客观记录了其中的每个环节,真实地还原了佛典汉译及整理的过程。中古佛典序跋记载了佛典汉译及整理的时间、地点
《佛典汉译与诠释研究》管见◎ 李子捷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为中心》问世,其中有数篇论文都与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有关。不久有幸受程老师邀请参加该新著的座谈
佛典中的黑与白◎ 季羡林1948年,我曾写过一篇短文:《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我在里面讲到朱子教人用白豆黑豆来系念,起一善念,则投白豆一粒于器中;起一恶念,则投黑豆。我认为,这个办法来自印度佛
宜黄大师欧阳竟无居士于凌波欧阳渐居士(西元1871~1943年),字竟无,江西宜黄人,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十月八日生。父亲仲孙公,曾任户部京曹,沉浮郎署,二十余年不得出头。竟无六岁的时候,仲孙公与
法眼宗禅诗三、法眼宗禅诗与大乘佛典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35143页三、法眼宗禅诗与大乘佛典禅宗五家七宗都重视教外别传,同时对佛教经典也给予了充分的注意。从
答陈真如书(二则)答陈真如书前数日,冶公寄到弟覆十力书数纸,以为此不过寻常辨论之文,托便寄阅,邀共欣赏已耳,非商量大事、恳求真知灼见以图归根结蒂者,故例置答。今得亲函,有惶恐求责,使知实践不滥议论之辞
《孟子十篇读》叙生孟子后二千余年,取其书而读之。若周穆王游化人之居,光影所照,目眩不得视,音响所来,耳乱不能听,何物圣言,夺人神识若是!盖浩然之气,盛大流行,穷天地亘万古而常新者也。浩然之气集义所生,
孔佛有体,有用,有依体之用,有用满之体。宇宙万有,群众思虑,莫不依于一心。心必有其体而后可心,状体之相貌,强而名之曰寂,非寂而谁足以当之?心必有其用而后能心,状用之相貌,强而名之曰智,非智而谁有以能之
再答陈真如书得本月二十一日覆书,谓于我所答书,循环奉诵,继以日夜,开示蒙昧,受恩无涯。曩学内院,粗知《瑜伽》,近读《般若》,乃知无上法味,层出不穷,师所告诫,完全接受。惟十力我见极深,乃至与诸佛争胜,
心学大意诠解名义分心学者何?禅学也,定学也。然禅名局于静虑(静虑只色界义,无色界及欲界定非静虑故。禅只局于有心定,二无心定非禅故),定名不能赅慧(有定无慧乃同木石,故定慧不相离)。《解深密经》一心为止
《论语十一篇读》叙佛学有结集,有毗昙,三藏浩汗,循其统绪而可读。孔学无是,既扼秦火,又复年堙,于是老师宿儒,曾不能答具体之求,而世无真孔。世既不得真孔,尊亦何益于尊,谤亦乌乎云谤?苟可取而利用,崇之如
《中庸读》叙中庸,以一言之,曰诚;以二言之,曰中庸、曰中和、曰忠恕;以三言之,曰费而隐、曰微之显。无所谓天地万物、中外古今,止是一诚;无所谓天下国家、礼乐政刑,止是一诚;无所谓智愚、贤不肖、知能大小、
孔佛概论之概论佛学渊而广,孔学简而晦,概论所以需要也。顾概论亦难,今日且谈概论中之概论。毗卢遮那顶上行,六经皆我注脚,求人之所以为人斯已耳,何佛之学,何孔之学?然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求然之同故,佛
夏声说人必有所以为人,然后能人,然后谓之曰人。人之所以为人者,恻隐、羞恶、是非之心是也。堂下觳觫,堂上不忍,况乎国将亡、族将灭、种将绝?痛之所不胜,不得不大声疾呼,奔走号咷。大声疾呼,奔走号咷,而后举
与李正刚书学问甚难,渐年七十,始幸沟通。原欲四大德亲就商量,乃先弱一个,悼痛何如!即渐风烛余生,又岂能久住耶?正法须彻上彻下,融于一贯,不可遗弃何段。史实有穷源竟委之系属,遗弃或疏略,皆不得教之翔实,
辨虚妄分别虚妄分别,凡诸经论,如《楞伽》、《瑜伽》、《显扬》、《中边》,皆诠依他性。而以之诠一切法相,则《辩中边论》与《辨法法性论》独举。藏传弥勒五论,与奘师弥勒五论,书不相同,是大问题,讫未解决。对
支那内学院研究会开会辞今日此会为内院第一次研究会。此会规模须贯彻到底,即贯彻到佛陀众会说法之时,故不能尽效世俗学会办法。现就会名研究略为解释,以见此意。其一研究性质,可分二层:一、与寻常师弟之授受不同
覆梅撷芸书(七则)覆梅撷芸书一连接二函,于菩提、般若义详细明辨,可谓古之勤勇哲人。渐亦何知,但本圣言解析之而已,敬述如下:来函问般若与菩提何分,般若是根本智,抑是五及五俱意识,又四真中之前二及率尔或至
辨方便与僧制不畏圣言,天下无是非,当前之纠谬不能,遂亦无希望于后日,而教之危险何可胜言?渐既非比丘,亦未从政,又不与闻近时法事。然数十年读书,是非则昭然明白,本其所知陈于当世,俾有不克匡正于现在者,必
《心经》读此文从《舍利子般若》抉出,旨要唯是表第一义谛,更无其余。如《十二门论》,抉《中论》十二义,示空三昧,入涅槃门,旨要唯是一空义也。又如咒之有心中心。十六分六百卷如咒,《心经》寥寥几句如咒心。故
辨唯识法相前辨二谛三性文,明二谛空宗为文殊学,三性非空非不空宗为弥勒学,而于弥勒学之内容未能剖判,今故继述此文。盖弥勒学者,发挥法相与唯识二事也。初但法相,后创唯识。弥勒《瑜伽》中诠法相于〈本事分〉,
辨二谛三性大乘有两轮:曰二谛,曰三性。二谛以说法,《中论》诸佛以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是也。三性以立教,《密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此即是诸佛最后之教理是也。说法无二道,其
精刻大藏经缘起缘起说三事:一、刻藏拔苦痛以慰忠魂;二、刻藏整至教以永慧命;三、刻藏办法。一、刻藏拔苦痛以慰忠魂抗战三年余,忠魂数百万,国家获无疆之福,死士受无限之悲。报功者报功矣,而饮痛者仍痛。是知报
附:解惑二则一切法者,《百法明门》摄无为真如法,是知染法不足尽一切,染法之生死法更不足尽一切。处处经中谈染法,皆指生灭而言,不第谈生死,生死义狭,生灭义广故也。今《辨法法性论》名为一切法,实则非一切法
法相大学特科开学讲演今日支那内学院法相大学特科开学。创此大学者,为本人宜黄欧阳渐。渐创此学,固必有其所创之宗旨,与其所经之历史。今先述历史。明清以来,随手掇拾一经一论,顺文消释,就义敷陈,如是讲坛,无
覆欧阳浚明书来函谓《法相辞典叙》惹起纠纷云云,甚矣,爱我之甚,敢不如教,上追无诤!顾此次《叙》末寄感,亦实是万不得已之苦衷。在我辈归依三宝,法将大混,教岌岌危,明见及此,乌能已已?何谓法混教危耶?文殊
赠友《藏要》启者:智超三有,悲彻万灵,宇宙人生,学其所必须者,其唯佛典乎!撷叶梵于五天,译师时出;涌思潮于六代,哲匠浸滋。顾琼瑰盈庭,从无收拾。遂乱流四下,不得津涯,学者苦之。窃以为整理之道,厥有三端
支那内学院经版图书展览缘起立国在端始,灭虏以全力。晋始之东也,有闻鸡起舞之精神;南朝驯至隋唐,国威振于殊俗。宋始之南也,赵构愚痴,贪位忘雠,寡廉鲜耻,民亦浸浸无气,遂使大好河山沦于夷狄。明始之东奔西突
《经论断章读》叙法海难言,汪洋渊懿。学者尝以易解文字嘱请抉择,而苦无专籍。因思方便,于诸经论节取杂集,期不背乎《般若》、《瑜伽》,以应其求。凡十五章,名之曰《经论断章读》。《左传》赋诗断章,予取所求,
答熊子真书子真来函,三性之说,将依、圆析成一片说去,一方是恒常,一方是生灭,反求诸心,无论如何,总觉其不可通。非敢有立异之私也,亦求其安于心而已云云。此依凡夫妄心,而批评神圣立教。不得已之悲,而不能已
覆陈伯严书承询渐身体学术,敢悉备陈,为长者告。渐虽年未及老,而精力已衰,夜多溺、多梦。食饱梦,盛怒梦,劳思梦,大声读书梦,作文梦。梦高险或幽深。已三年,医皆不知症。细审察久久,是丹田冷,以手温之,梦即
覆魏斯逸书三十余年,得公赐书,无任愉快。顾赐在二月朔,而覆乃在五月下弦者,讲学之说,不容不慎也。且有须俟数文脱稿后意乃得达者,最要是《大密严经叙》文,乃渐晚年论定之学说。文成而清明节近,归宜黄修先人墓
《大学王注读》叙擅一世之雄者,以其能欺人也。虽然,人不可欺,自欺而已。自欺者无志,不图胜事而甘劣迹;自欺者无气,不胜艰巨,巧于趋避;自欺者无耻,不恤鳏寡,但畏强御;自欺者丧心,不事清明,而工虚妄;自欺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佛书的,佛书也叫作佛典。而《金刚经》也是佛典中的一种,《金刚经》是中国汉传佛教最著名的经典,全文约有五千字。道家最著名的经典《道德经》(《老子》),全文也是五千字,称为“五千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