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旁出一支牛头禅
2024-10-28 09:44

吴言生

从达摩祖师到道信禅师,禅宗基本上都是单传。道信以后,这种局面有所改变,譬如树之生长,众条并发,方成枝繁叶茂之势。在四祖道信的嗣法弟子中,除五祖弘忍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支脉--牛头法融。因在牛头山弘化,故而由其所开创的禅法脉系,被称为牛头禅或牛头宗。

牛头山法融禅师(594-657),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后读《般若经》有悟,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

他初学三论宗,对《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研究颇深。后入南京牛头山,于幽栖寺北岩之石室,宴坐终日,见人不起,人称懒融。从这一称谓,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牛头法融禅师办道之精勤勇猛。正因如此,法融禅定功夫深厚,以至于出现百鸟衔花之异,甚至能够降服猛虎野兽。

道信禅师日后横出一枝佛法就是指牛头法融。道信接引法融的公案也是比较著名的。道信禅师躬自寻访牛头法融,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僧人回答:出家儿哪个不是道人?道信进一步问曰:阿哪个是道人?僧无言以对。遂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道信遂入山,见法融端坐自若,曾无所顾。

道信问曰:在此作甚么?法融曰:观心。道信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四祖的这一问就把法融问住了。法融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这也表明当时法融尽管禅定功夫很高,但还没有开悟。四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法融曰:还识道信禅师否?四祖告诉法融,他就是道信,特来相访,问法融是否有宴息之处。法融带着道信禅师来到山后小庵。

法融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四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法融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法融终于性合神契,至于无言,同跻智地。四祖密付真印。

以上就是宗门所传的四祖道信接引、印可牛头法融的过程,非常生动。

除此之外,刘禹锡的《融大师新塔记》(《全唐文》第六百零六卷)、李华的《故径山大师碑铭》《故左溪大师碑》(《全唐文》第三百二十卷)、李吉甫的《大觉师碑铭》(《全唐文》第五百一十二卷)和宗密的《禅门师资承袭图》等都记载四祖道信接引、印可法融禅师这一历史事实。

法融禅师留下的主要是《心铭》,其他著作多已失传。《心铭》类似于《信心铭》,但比《信心铭》冗长。与《信心铭》一样,都是指导禅门修行非常珍贵的法本。《心铭》所反映的法融禅法思想主要体现在本来无事、心境本寂、无心用功、双泯对治等等。

牛头宗大约传了六七代,唐朝末期逐渐衰落,进而隐没无闻。简要的法脉传承谱系,就是牛头法融传智岩禅师,智岩传法持,法持传智威。传到了智威禅师的时候,牛头宗才兴盛起来,在此之前,牛头宗是比较默默无闻的。

智威禅师下传牛头慧忠、鹤林玄素。牛头慧忠、鹤林玄素两位禅师将牛头宗在江浙地区传播开来,影响日著。牛头慧忠禅师下传佛窟遗则,佛窟遗则是比较著名的禅师,他的禅法比较有特色,佛窟遗则下传天台云居智。

鹤林玄素一系影响更大,鹤林玄素下传径山道钦禅师,径山道钦禅师下传鸟窠禅师。道钦禅师和鸟窠禅师在当时名气非常高。道钦禅师还被皇帝请到宫中供养,奉为国师。鸟窠禅师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位禅师,他曾云游浙江杭州,看到西湖背面的秦望山有一棵松树枝繁叶茂,盘屈如盖,于是就住在上面,因此有人叫他鸟窠禅师。

摘自《中国禅学》

End

望牛头寺

望牛头寺◎ 杜 甫 牛头见鹤林,梯径绕幽林。 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摘自《全唐诗》

道信付法牛头山法融禅师

道信付法牛头山法融禅师◎ 普 济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

旁出一支牛头禅

◎ 吴言生从达摩祖师到道信禅师,禅宗基本上都是单传。道信以后,这种局面有所改变,譬如树之生长,众条并发,方成枝繁叶茂之势。在四祖道信的嗣法弟子中,除五祖弘忍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支脉--牛头法融。因在

牛头宗的介绍

牛头宗,亦称“牛头禅”。中国佛教禅宗派别。以牛头法融为初祖。因法融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牛头山幽栖寺北岩石室长期修习禅法,其弟子也均传法于牛头山,故名。据李华《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载:“信门人达者

牛头宗的地域性限制

润州、金陵一代,古称江左、江东,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地区的南朝佛教,是都市的佛教,以“兴福”即造寺、造像、布施;“义学”即宣扬经论为主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大多都坐落在这片钟灵毓秀的青山

牛头宗的发源地

牛首见鹤林,梯径绕幽岑。春光浮山外,天河宿殿阴。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古往今来,描写南京牛首山的诗句很多,而自己最喜欢的一直是杜甫的《望牛头寺》,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牛首山秀丽的

牛头宗的历史

佛教初期,在佛陀还住世的时候,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分歧。直到他涅槃后,弟子们才分成各种不同的派别。期间又经过几十代的演变才传到中国。其佛学的理论融入中国文化后,又发展成几大宗派,各宗派的分支更是多得难以统

牛头宗的禅派

牛头宗是中国禅宗四祖道信的弟子法融创立于金陵(今南京)牛头山的禅派。该宗根植于般若空观,认为诸法如梦,强调要超尘脱俗,故在禅法上提倡“丧我忘情为修”,与中国玄学思想关系甚深。牛头禅曾一度弘兴,但至唐末

牛头宗的解释

世人皆知道中国的禅宗是从六祖慧能开始的,其实,中华禅的源头不是来源于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禅宗,而是来源于牛头宗。牛头宗原出于三论宗。始于牛头法融大师,相传为四祖道信法嗣,是禅宗的旁支(据本人历史考证,道信

牛头宗的是什么意思

唐佛教宗派。属禅宗,亦称牛头禅。贞观十七年(643),法融入金陵(今江苏南京)牛头山幽栖寺北岩石室修禅法。后经禅宗四祖道信认可,为牛头禅初祖。自是参禅人众,法席大盛。该宗认为人生若梦,万事皆空,世人以

牛头宗的传承

牛头六祖的传承牛头宗的传承,一向说是:四祖道信付法融,别出牛头一派。法融为牛头初祖,以下是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忠。经近代的研究,对道信与法融,法融与智岩,智严与慧方,是否有师资授受的关系,是很有

法融另辟牛头宗

完成了衣钵的传承,四祖道信忽然觉得一下子就闹了下来。他把一切事务全都交给了五祖弘忍,自己决定出门走。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的高人他还未结识,他要在自己的晚年尽可能多地结识一些这样的高人。四祖道

牛头宗的形成

从史实的观点,道信与法融,法融与智岩,智岩与慧方,都不可能有师承的关系,那为什么要传说牛头六代呢?道信传法融,是黄梅的传说,还是牛头山的传说?这一传说,包含些什么意义呢?六代相承,尽管不完全真实,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