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毗卢洞水月观音粉本的传入
2025-01-27 06:50

唐中期以后,随着唐玄宗和唐僖宗先后两次避难来蜀,带入大量的工匠、官吏、画师、诗人等。大量朝廷待诏以及各地画师为躲避战乱入蜀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五代,《图画见闻志》记五代画家九十余人,以蜀地为主要创作活动地点的画家约有三十人。

唐末五代时期,蜀中绘画以宗教人物画为主,包括佛像、菩萨、罗汉、天王和各种佛经变相,苏轼写《大圣慈寺大悲圆通阁记》云“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盛”,又《大圣慈寺画记》有“其铸像以铜,刻经以石,又不可概举”。范琼除了绘制过水月观音以外,曾与陈皓、彭坚在成都“圣寿寺、圣兴寺、净众寺、中兴寺,自大中至干符,笔无暂释,图画二百余间墙壁,天王佛像、高僧经验及诸变相,名目虽同,形状一无同者”,张南本“尝于成都金华寺大殿画八明王”。

唐末五代,蜀中精美宗教绘画主要集中在成都东南部大圣慈寺,《大圣慈寺画记》中,李之纯云:“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总九十六院,按阁、殿、塔、厅、堂、房廊无虑八千五百二十四间,画诸佛如来一千二百一十五,菩萨一万四百八十八,帝释、梵王六十八,罗汉、祖僧一千七百八十五,天王、明王、大神将二百六十二,佛会经验变相一百五十八,诸夹绅雕塑者不与焉。”

诸多入蜀和本土的画家,聚集在成都府大型寺院绘制佛像、菩萨、罗汉、天王和各种佛经变相等精美样式,以临摹而成的“粉本”流传开来。“粉本”,即“样本”,唐、五代多指佛画样式的画稿,如段成式《寺塔记》有:“院门上白画树石,颇似阎立德,予携立德行天祠粉本验之,无异。”历来佛画流行粉本很多,周昉所创造的佛教样式被称为“周家样”,此外亦有“曹家样”“张家样”“吴家样”。

成都府内“跷脚戏坐”水月观音的粉本,便随着寺院的工巧画师,渐渐传入周边地区。水月观音的粉本能进入安岳地区,与五代时期安岳寺院的大量修建息息相关。从《蜀中名胜记》卷三十、《舆地纪胜》卷一百五十八、《方舆胜览》卷六十三等文献可知,唐代著录普州安岳的寺院只有“栖岩寺”一所,通往成都府约47寺的道路上,经沱江流域简州(今简阳)12寺,资州(今资阳)19寺,经涪江流域梓州(今绵阳三台)21寺,遂州(今遂宁)20寺,但到五代、宋的军监分布寺院,安岳已增至21寺,如石鸡院、宝相寺、报恩寺、慈氏寺、福济寺等,这一时期里,通往成都府40寺的道路上,沱江流域资州30寺、简州29寺,涪江流域遂州35寺,梓州36寺。

毗卢洞水月观音“跷脚戏坐”样式粉本,随着画家和寺院的工巧画师的人员流动,从成都府大型寺院,经过简阳、资阳,或者遂宁,传入安岳寺院中,并用于寺院修造的石窟之中。

End

水月观音的简介

佛学:【水月观音】(梵Ta^n%kas/ri^)三十三观音之一。由于此尊观音之形像,多与水中之月有关,故被称为水月观音。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这是观世音一心观水相的应化身。其形像有多

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水月观音

在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的元代展厅内,有一件观音菩萨像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瓷塑像高67厘米,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

漫谈水月观音——水月观音介绍

水月观音之由来,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与中唐画家周昉有关。张彦远在其所著《历代名画记》的前言中提到,周昉(740-800年)在长安圣光寺画了一幅水月观音,他是画水月观音的第一人。那幅画描绘一轮满月将观音团

【水月观音,至善至美】

一天,观音菩萨来到姑苏城(今南京),看到因为战火,有数十万百姓遭到金兵的杀害。观音菩萨心生慈悲,要施法力解救这些冤魂。于是,菩萨化作一个美丽的妇人,手持杨柳净瓶,来到冤魂集中的地方。她用石头叠成数丈高

细读法海寺壁画水月观音图

今天我们要来介绍的是法海寺壁画水月观音图,我们都知道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而法海寺明代壁画是法海寺的镇寺之宝。法海寺水月观音图位于正殿佛像背后,坐南向北,画面宽高俱4.5米。

翡翠送子观音与水月观音有何不同?

翡翠观音或玉观音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世界佛家文化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许多庙宇里都供奉着翡翠观音菩萨或玉观音菩萨,翡翠观音如“神”般的存在着,受到民间大众的景仰和跪拜,一直护佑着人们事事

毗卢洞水月观音粉本的传入

唐中期以后,随着唐玄宗和唐僖宗先后两次避难来蜀,带入大量的工匠、官吏、画师、诗人等。大量朝廷待诏以及各地画师为躲避战乱入蜀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五代,《图画见闻志》记五代画家九十余人,以蜀地为主要创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