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毗卢洞水月观音粉本的传入
2025-01-27 06:50

唐中期以后,随着唐玄宗和唐僖宗先后两次避难来蜀,带入大量的工匠、官吏、画师、诗人等。大量朝廷待诏以及各地画师为躲避战乱入蜀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五代,《图画见闻志》记五代画家九十余人,以蜀地为主要创作活动地点的画家约有三十人。

唐末五代时期,蜀中绘画以宗教人物画为主,包括佛像、菩萨、罗汉、天王和各种佛经变相,苏轼写《大圣慈寺大悲圆通阁记》云“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盛”,又《大圣慈寺画记》有“其铸像以铜,刻经以石,又不可概举”。范琼除了绘制过水月观音以外,曾与陈皓、彭坚在成都“圣寿寺、圣兴寺、净众寺、中兴寺,自大中至干符,笔无暂释,图画二百余间墙壁,天王佛像、高僧经验及诸变相,名目虽同,形状一无同者”,张南本“尝于成都金华寺大殿画八明王”。

唐末五代,蜀中精美宗教绘画主要集中在成都东南部大圣慈寺,《大圣慈寺画记》中,李之纯云:“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总九十六院,按阁、殿、塔、厅、堂、房廊无虑八千五百二十四间,画诸佛如来一千二百一十五,菩萨一万四百八十八,帝释、梵王六十八,罗汉、祖僧一千七百八十五,天王、明王、大神将二百六十二,佛会经验变相一百五十八,诸夹绅雕塑者不与焉。”

诸多入蜀和本土的画家,聚集在成都府大型寺院绘制佛像、菩萨、罗汉、天王和各种佛经变相等精美样式,以临摹而成的“粉本”流传开来。“粉本”,即“样本”,唐、五代多指佛画样式的画稿,如段成式《寺塔记》有:“院门上白画树石,颇似阎立德,予携立德行天祠粉本验之,无异。”历来佛画流行粉本很多,周昉所创造的佛教样式被称为“周家样”,此外亦有“曹家样”“张家样”“吴家样”。

成都府内“跷脚戏坐”水月观音的粉本,便随着寺院的工巧画师,渐渐传入周边地区。水月观音的粉本能进入安岳地区,与五代时期安岳寺院的大量修建息息相关。从《蜀中名胜记》卷三十、《舆地纪胜》卷一百五十八、《方舆胜览》卷六十三等文献可知,唐代著录普州安岳的寺院只有“栖岩寺”一所,通往成都府约47寺的道路上,经沱江流域简州(今简阳)12寺,资州(今资阳)19寺,经涪江流域梓州(今绵阳三台)21寺,遂州(今遂宁)20寺,但到五代、宋的军监分布寺院,安岳已增至21寺,如石鸡院、宝相寺、报恩寺、慈氏寺、福济寺等,这一时期里,通往成都府40寺的道路上,沱江流域资州30寺、简州29寺,涪江流域遂州35寺,梓州36寺。

毗卢洞水月观音“跷脚戏坐”样式粉本,随着画家和寺院的工巧画师的人员流动,从成都府大型寺院,经过简阳、资阳,或者遂宁,传入安岳寺院中,并用于寺院修造的石窟之中。

End

水月观音的简介

佛学:【水月观音】(梵Ta^n%kas/ri^)三十三观音之一。由于此尊观音之形像,多与水中之月有关,故被称为水月观音。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这是观世音一心观水相的应化身。其形像有多

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水月观音

在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的元代展厅内,有一件观音菩萨像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瓷塑像高67厘米,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

漫谈水月观音——水月观音介绍

水月观音之由来,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与中唐画家周昉有关。张彦远在其所著《历代名画记》的前言中提到,周昉(740-800年)在长安圣光寺画了一幅水月观音,他是画水月观音的第一人。那幅画描绘一轮满月将观音团

【水月观音,至善至美】

一天,观音菩萨来到姑苏城(今南京),看到因为战火,有数十万百姓遭到金兵的杀害。观音菩萨心生慈悲,要施法力解救这些冤魂。于是,菩萨化作一个美丽的妇人,手持杨柳净瓶,来到冤魂集中的地方。她用石头叠成数丈高

细读法海寺壁画水月观音图

今天我们要来介绍的是法海寺壁画水月观音图,我们都知道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而法海寺明代壁画是法海寺的镇寺之宝。法海寺水月观音图位于正殿佛像背后,坐南向北,画面宽高俱4.5米。

翡翠送子观音与水月观音有何不同?

翡翠观音或玉观音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世界佛家文化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许多庙宇里都供奉着翡翠观音菩萨或玉观音菩萨,翡翠观音如“神”般的存在着,受到民间大众的景仰和跪拜,一直护佑着人们事事

毗卢洞水月观音粉本的传入

唐中期以后,随着唐玄宗和唐僖宗先后两次避难来蜀,带入大量的工匠、官吏、画师、诗人等。大量朝廷待诏以及各地画师为躲避战乱入蜀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五代,《图画见闻志》记五代画家九十余人,以蜀地为主要创作活动

什么是毗卢佛

毗卢佛是“毗卢遮那佛”的略称,“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法身佛。佛教中经常会提到“三身佛”,即法身“毗卢遮那佛”,应身“释迦牟尼佛”,报身“卢舍那佛”。这三尊佛像的关系非常奇妙,对此佛教中有一个精妙的

佛学中对毗卢佛的解释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尔时世尊,复依毗卢遮那如来之相,为诸菩萨说一切如来寂静法性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趣现等觉门。所谓:‘金刚平等成正觉,大菩提坚固性如金刚故;义平等成正觉,大菩提一义性故;法平等成

毗卢佛的身份是什么

毗卢遮那(大日如来),佛名号。梵音Maha^vairocana,汉译:平等觉、法界无量。一切佛的法身根本无分别,都是摩诃毗卢遮那佛。在密宗法系中是最高身位如来,在一乘法中为九行菩萨善法行菩萨所具功德“

毗卢佛的佛号是什么

《大日经疏》以毗卢遮那为‘日’之别名,当系依此义。总而言之,此‘毗卢遮那’一语与‘太阳’确有关联。 在大乘佛教之中,‘毗卢遮那’原是释尊的理想化,旧译《华严经》卷四〈如来名号品〉云(大正9·419a)

毗卢佛是不是释迦牟尼佛

天台宗将毗卢遮那作为法身,与卢舍那(报身佛)、释迦(应身佛)合为三身。法相宗亦有三身说,只是名称不同,他们把毗卢遮那佛作为自性身,以卢舍那佛为受用身,以释迦佛为化身。华严宗则根据《华严经》认为毗卢遮那

毗卢佛与释迦牟尼的关系

佛教认为,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应身),有的宗派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以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为化身,一佛具此三身,三身即成一佛。与此相应,又有“三身佛”之说:法身佛

何为毗卢佛

何为毗卢遮那,《大乘同性经》言:“善丈夫。佛有十地。一切菩萨及声闻辟支佛等所不能行。何者为十。一名甚深难知广明智德地。二名清净身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三名善明月幢宝相海藏地。四名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

十身佛中毗卢佛代表什么

十身中的如来身,有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等十身,名之为行境十佛,又称十身具足之舍那。密教称毗卢遮那佛为摩诃毗卢遮那佛。此佛住广大金刚法界宫,为自内眷属说

毗卢佛象征什么

毗卢遮那(梵Vairocana,藏baiRnam-par-snan%-mdsad)佛的报身或法身。音译又作du毗卢舍那、毗楼遮那、吷者那;意译zhi为大日如来、遍dao照、光明遍照或净满、三业满、广博

毗卢佛的佛像是什么样

《庐山记》卷一记述庐山乾明寺供有张僧繇所绘的卢舍那佛像。《广清凉传》卷中记载,五台山瑞相殿北十三重大佛殿中安奉卢舍那佛像,其四周并雕有一万尊菩萨像。◎附∶《佛菩萨圣德大观》〈卢舍那佛〉条依照智者大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