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平等乞食
2024-10-04 13:05

古佛化身的维摩诘居士见苦行第一的迦叶舍富从贫乞食,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舍贫从富乞食,很悲悯。为破他们二乘知见,有一天,当须菩提托钵来到维摩诘居士家,维摩诘居士接过食钵,盛满饭菜捧在手,说:

须菩提!若心中能对乞食作平等想,那一切诸法就平等了。若以诸法平等心乞食,那就设有贫富分别了。只有五分别地修行乞食,才可取到真正的食。因此,彼要从我手中取到食,就必须回答我,你是否在十恶业中取得解脱?在外道及众魔中修行佛法?在诽谤诸佛毁坏佛法及僧众中证入涅 ?

须菩提听了此番话,吃了一惊,不知如何回答,想不要食钵离开。维摩诘居士叫住他说:

嗨!须菩提,用不着畏惧,拿取你食钵吧。刚才问你话的人若是如来化身,你会畏惧离开吗?

不会的。须菩提答道。

其实一切诸法,都是幻化相。一切能言说的文字都离不开幻化相。有智慧的修行人,听了我说的话,是不会执着文字有所惧。因为文字性能是远离平等的,若无有文字表现的幻化相,就能从一切不平等的诸法中解脱了。维摩诘居士总结说。

喻义: 佛教的伟大在于平等慈悲。佛教的修行贵在勇猛精进,一切无碍。修行目的是一实境界,即缩小和消灭心、佛、众生三大差别。

今解: 平等乞食喻为当代佛事,可反省很多问题。如寺院大和尚能像苏州灵岩山寺印光法师道场的明学长老那样--见客不分贵贱之别,都能以礼相待,利乐有情的僧人就多了。

End

平等乞食

古佛化身的维摩诘居士见苦行第一的迦叶舍富从贫乞食,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舍贫从富乞食,很悲悯。为破他们二乘知见,有一天,当须菩提托钵来到维摩诘居士家,维摩诘居士接过食钵,盛满饭菜捧在手,说:须菩提!若心中能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九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再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伍、再记丙寅暮春之初,本解三校甫竣。乃于篇末,再赘数语。此解因海内缁素大德之倡导,由东林寺提出申请,重印五

成就平等心

成就平等心梭巴仁波切一旦我们了解,尽力帮助众生是自己的责任,就会升起要证得佛果的动机,以便带领众生脱离痛苦。只有实证大悲心,希望每个人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才能获得这种证悟。这也要靠我们培养纯净的心,希

唐思鹏:用佛教平等慈悲理念 维护世界永久和平

一、佛教平等的涵义与特质宋代僧人清远说:若论平等,无过佛法。唯佛法最平等。(见《古尊宿语录》卷33)平等是佛教大力弘扬和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佛教的平等,是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