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贫穷,那是你不孝的报应!
2024-10-27 08:01

做官有做官的因果,富有有富有的因果。

有个人从小不抵触顶撞父母,父母打骂,一句话的抵触都从来没有,打也不动不跑. 因为这个孝顺,他做了大官。

但是他因为父母有足够的退休工资,就不供养父母,结果他虽然做了大官,这辈子都没有多少财富,远不如一个普通的开店人富有。

佛陀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点,也能够获福无量,即使是少许作了一些不孝顺的事情,也会获罪无量。

一个人不抵触父母,他的骨骼就长出山岳河川的相来,做官就成必然了。

一个人财物供养父母,他的面色就生出和合回旋的财气,财气就丰隆。

古代的官员出行都要打伞盖,父母就是伞盖般的官气,荫官。

古代的奸臣,虽然坏透了,但却都是非常孝顺的,如果不孝顺,他的官很快就丢了。

历代帝王大都非常孝顺的,并且他们提倡了中国道德孝为先,所以他们是皇帝,是最大的官,官气最盛。

结婚后也要适当每个月给点的. 哪个月供养了父母,工作当月都会顺利,这是长养官气最好的法门,人天赞叹,护法神都佩服你,鬼神都钦敬你,都不好意思来捣乱你,是真的不好意思,孝顺父母的人是天地间第一大善,他们恭敬你得很。

你要向其他方法里求工作顺利,办不到这么好的。

毕恭毕敬对父母,这是增长官禄最快的,没有比这更快的,你尊长,那自然你也要成为长,受人尊。

供养父母,则是增长资财最快的。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话,不管一个人怎样说自己的心地孝顺,一个人不供养父母,他这个穷字非常大的写在脸上。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的是一念孝顺,一念孝顺之后还有一句是:些许微物供养父母,你不能光有一念孝顺,念完就没有供养的下文啊。

平时多少都要拿出财物供养父母,不要抱那么紧,不要找借口说老婆孩子房子需要钱,你这个样子,以后你老了,你孩子一样不会供养你,连借口都和你一样,这叫:父形子肖。

慈童女问:我做了什么福,造了什么罪?回答说:你在阎浮提以两钱供养母亲,所以得到琉璃城,四如意珠,四名玉女,四万岁中享受快乐。因为四钱供母,所以得玻璃城,八如意珠,八名玉女,八万岁中享受快乐。如此类推,得福增倍。但是因为你不顺母意,扯断母发,所以得到铁轮的果报。必定有人代替你,才可以解脱此苦。

End

因果报应 真实不虚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果报应思想主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造业,有现世受报,有来世受报,也有多生多劫之后的后世受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

贫穷与富有

比起从没真正体验过贫穷的人来,那些经历过匮乏的害怕贫穷,也更容易铺张浪费。出身良好的人通常比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对未来更加慎重,生活上更加节制。乍看之下贫穷似乎并不是太可怕。生来就富有的人们将财富看成是没

贪财不舍是真贫穷

有一位善生长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世界上最稀有、最宝贵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但善生长者并没有把这个价值连城的宝贝私藏起来,而是到处宣扬说:我要把这宝贵的东西赠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于是,很多贫穷

刘素云:百善孝为先,不孝父母,拜佛无益

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不料想儿子长大成人,

如何对待子女的不孝

太桥旦曾堪布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老居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逆缘,严重时会障碍自己的修行。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大家可以用佛法中因果和无常两个观念来解决:首先,要以因果的观点来看待

贫穷,那是你不孝的报应!

做官有做官的因果,富有有富有的因果。有个人从小不抵触顶撞父母,父母打骂,一句话的抵触都从来没有,打也不动不跑. 因为这个孝顺,他做了大官。但是他因为父母有足够的退休工资,就不供养父母,结果他虽然做了大

广化老和尚亲述杀生的现世报应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腿是怎么摔断的?就是我过去杀的畜生太多了,虽然有的我并没有亲手杀它们,但却是因我而杀的,所以果报就现在我的身上。民国六十三年端午节的前几天,我在关房中拜净土忏,准备要求生西方

因果报应及家族教育

昨日讲净土法门,今天讲护国息灾法会之意义。所谓护国息灾云者,是国如何护,灾如何息。因是欲达此项目的,有二种办法,一者临时,二者平时。如能平时茹素念佛,以求护国息灾,固有无限之功德。即临时虔敬而求护息,

人生不幸的三大根源:不孝、邪淫和杀生

妙印法师在生活中,有人会常问,为什么老是学习工作不顺利,常遇小人,婚姻恋爱感情挫折重重,贫困撩倒倒,疾病缠身,事事不顺,长相也越来越丑,没自信了,为什么明明好事做很多却所求不如愿?往往怨天尤人,对生活

佛教的报应模式有三种

慧远大师佛教的报应模式有哪些,我们知道佛教的报应模式有三种,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

佛说因果报应法则

 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

今生钓鱼来生要饭,因果循环报应不虚

宣化上人有几句话讲因果报应:今生不笼鸟 来生不坐监今生不钓鱼 来生不讨饭今生不杀生 来生无灾难今生不偷盗 来生无抢案今生不邪淫 来生不婚变今生不妄语 来生无欺骗今生不醉酒 来生不狂乱你今生若不笼鸟,不

于凌波: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

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因果报应,简称因果,这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因此世人称佛教是讲因果的宗教。因果是什么,因者原因,果者结果。〈大乘义章〉曰:招果为因,克获为果。亦即是能生者为因,所生者是果。详细一点说

出家是否意味着不孝?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伦理孝道,认为子女应当奉侍父母左右,然而,佛门出家人似乎颠覆了这个观点。很多人认为佛门出家与孝道文化相违背,一旦看破红尘,遁入佛门,就意味着割亲辞爱,剃除须发,父母不管,六亲不认了,其

一日禅:最富有的时候 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

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

解读《太平经》:承负报应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文化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形成了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的社会组织组织结构,而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传统社会的家族伦理观的影响。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中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

人们常说,这世间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似乎在说,你只要做了恶的事情,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报应,如果在你做的那个时候,没有及时的出现在你的身上,那么就说明时间还没有到,时间到的那一刻

卢志丹:贫穷也可以出售

贫穷也可以出售节选自 卢志丹《佛说舍得》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大迦旃延(又称为摩诃迦旃延),是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原出家修习外道,后跟随释迦牟尼学法。他辩才无碍,善于论议,每一次他都能把说法的论

卢志丹:最容易招致贫穷的恶业

佛陀说法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地藏菩萨如果遇到杀生的人,就对他们说:造这样的深仇祸殃,将来必定遭受短命的报应;地藏菩萨如果遇

卢志丹:导致贫穷的第一恶因

导致贫穷的第一恶因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隋朝时,代州(在今山西省)的赵良相,家产巨万。他有两个儿子,老大赵孟,老二赵盈。赵孟软弱,赵盈强悍。其父赵良相在临终的时候,把家产分成两份,老大赵孟分得多

恶口的报应-极度痛苦的毒蛇钉肠地狱

“阿弥陀佛!阿玉向判官合十!”“请问判官,阳人若说话用词非常过分,使用伤害人自尊的的种种言语,愤怒的辱骂人。家长打责孩子,夫妻吵架,说话处处不饶人,使用恶毒的言语咒骂,这些行为要堕落地狱受惩罚吗?”判

恶口骂人 报应自己

我们村里有个青年叫二小,脾气暴戾,蛮横霸道,因为家族势力大,无人敢惹。看着别人一天天富起来,二小红了眼,想跟别人出去闯荡,但没人敢带他。想来想去,他找到了村里出了名的老好人――二军,说要学习跑业务。二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故事

我今年已经三十多岁了,接触佛法也有好几年了……回首这三十多年来,我惊出一身冷汗。我从听闻佛法--发愿修行--精进念佛--修来现世福报--忘乎所以--迷失自我--验证了现世恶报--悔之晚矣--诚心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