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菩萨悉知悉见
2024-11-14 08:59

菩 萨 悉 知 悉 见

◎ 宣 化

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 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

观世音菩萨在佛教里,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这观世音菩萨,有的人说他是中国的,有的人说他是外国的;有的人又说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说他是女人。

现在我告诉各位,这观世音菩萨,他也不是中国人,也不是外国人。

那么他是哪儿的人呢?他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都是他,哪个地方也都不是他。他是随类应现,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的,他就示现什么身而为说法。所以观世音菩萨没有一定的。

这观世音菩萨,他也示现佛身来度一切应该成佛的众生,也现菩萨身来度一切应该成菩萨的众生,也现天上的天王身来度一切众生。总而言之,这个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示现什么身,来给这一类的众生说法。

在佛教里,观世音菩萨各处去教化众生。所以,他要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先看这个众生欢喜什么,投其所好,他就说什么法;这个人也都欢喜听,于是就把这个众生度了。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也不一定是男身,也不一定是女身,他也是男身,也是女身,不过都是变化的。观世音菩萨的本体,是如如不动的,和佛是一样。并且观世音菩萨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

现在他化菩萨身来教化众生,在佛教中,他现菩萨身;在外道里,他也现外道的身,所以往往有一位穿着白衣服的,在耶稣教里就说她是圣母。其实,这位圣母是谁呢?就是观世音菩萨,去教化那一类的众生。他示现穿白衣服的样子,一般的耶稣教说这是圣母,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去显现,令这个众生来发心。无论早晚,都会令他明白佛法;明白佛法之后,就要发菩提心。这是观世音菩萨这种妙用无穷的不可思议境界。

观世音菩萨这几个字,观是一种观智,能观的智慧;世音是所观的境界。这能观的智慧,观这个所观的境界,观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境界、所有一切的音声。这音声,有苦声、乐声,有善声、恶声,有好声、坏声,观世音菩萨观看世界种种的音声,他就遂心满愿──众生无论求什么,向观世音菩萨祈求,观世音菩萨一定会遂心满愿。

所谓一切众生若干种音,菩萨悉知悉见,无论有什么声音,这一位菩萨都知道。为什么?因为他一天到晚尽观世界的音声,观一观这地方有什么音声?观一观那地方又有什么音声?本来音声是听的,怎么他说看呢?音声你能看得见吗?你看不见,但是观世音菩萨能看得见,像看雷达那个境界是一样的;因为观世音菩萨他那儿有雷达,每一个众生都有电波,你这个电波发出的什么音波,他都知道。这是一种讲法。

还有一种讲法,因为观世音菩萨眼睛虽然说是观音声,也就是用眼睛可以听;这眼睛不单可以看,而且又可以听。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他有六根互用的神通。一般人若修《法华经》,得到法华三昧,或者得到六根清净这种境界,都可以六根互用,何况观世音菩萨呢!所以观世音菩萨耳朵也能看、也会说话、又会吃东西,他眼睛会听、也会想东西。这六根互用的境界,观世音菩萨很早以前就得到了,所以他能观世音。

世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观世音菩萨观一切众生过去世的因缘、现在世的因缘、未来世的因缘,观看这三世的因缘,然后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救度和教化这个众生。观世音菩萨,用他所修行成就的神通救度众生,所以这叫观世音。

他为什么要管这么多闲事呢?一天到晚就观世音,这又有什么用呢?因为观世音菩萨放不下── 放不下你,放不下我,放不下他,放不下一切众生。他看这一切众生,就好像他的小孩一样!你看果涵,一天到晚抱着她的小孩,为什么?她放不下!观世音菩萨对我们这一切众生,也是这个样子,所以他要看看:我这小孩哭了没哭?我那小孩笑了没笑?我那一个小孩是不是很冻?大约没吃奶吧?一天到晚照顾我们这一般的小孩子。说是:喔!那他是不是做一个保姆呢?差不多有这种情形,但是可没有人给他钱,这是观音菩萨最吃亏的一个地方!他因为放不下众生,所以他要观世音。

观世音,看见哪一个众生有什么痛苦,他就要解除这个众生的痛苦;看见哪一类的众生有灾难,他就要解除那一类众生的灾难。所谓寻声救苦,你若有苦,只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一切一切都遂心如意。但是这个妙法,一般人都不知道,所以在最危险的时候,也都想不起来念观世音菩萨。你要是能在最危险的时候,想起念观世音菩萨,在火里边,火也烧不死你。会不会烧坏?也不会烧坏!在水里,水淹不死你;你就算不会游泳,也可以自自然然到那浅的地方。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一种感应,只要在最危险的时候,你能念观世音菩萨,都有感应的,观音菩萨一定会来救度你;但是你要有信心,不要将信将疑。

摘自《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

End

梁武帝所礼敬的肉身菩萨

◎ 大 安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见梁武帝,后复归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师,肉身菩萨也。在这率从里面,其中大有功德,而且取得显著成就的在北魏年间就有昙鸾。北魏政

观自在菩萨的“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

真正的佛菩萨

他是无限的安静。这种安静不是无声的安静,而是内在的安静。仿佛静静的大山,静到极致,却像通天彻地的声音,有着某种难以表述的震慑力。这就是三法印所说的涅槃寂静,它来自所有躁动平息后的内心,来自宇宙人生的最

龙树菩萨的传奇人生

龙树菩萨是南天竺国的婆罗门族,天生聪明颖悟。事情只要对他说一遍,便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在乳哺中,听到婆罗门行者诵四部韦陀典,每一部各四万偈,每偈四十二个字,听完就能背诵,而且了解其中的含义。二十岁时

文殊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

一日,阿难尊者向舍利弗提及,自己曾亲见文殊师利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神通力,及所说妙法。此时,大迦叶尊者也跟舍利弗说,自己亦曾见过文殊师利的希有神通,接着详说整个过程。昔时,世尊成佛未久,文殊师利童子从宝王

浅谈佛教中的菩萨

菩萨这个称呼在民间扎根很深,他们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非常伟大,尤其观世音菩萨更是家喻户晓,普闻十方。可遗憾的是,由于人们不懂佛法,对菩萨并未真正了解。首先,菩萨到底在哪里?一般人都

李炳南:做菩萨要接受众生的考验

文:苏爱雪公在台中慈光图书馆,讲了将近二十年的华严经,华严经上讲到菩萨的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二阶位,当时便去问 雪公老师:‘老师啊!为什么做菩萨,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和阶位,才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月光菩萨的传说

月光菩萨的传说◎ 张 明在当阳玉泉寺天上天,有一石殿叫月光菩萨,殿内主尊是面如满月的月光菩萨摩。月光菩萨在佛教中是无上尊佛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右胁侍,有关月光菩萨的出处众说不一,普遍有三种释义:传说一:

哪头牛不是菩萨?

有一天,师徒一起去放牛。师父指一指牛群,问:这里面有菩萨吗?徒弟说:有。我们常说,因为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徒弟的回答有。有,就是肯定。我们经常会自问:生命有意义吗?生活里有快乐吗?我能够有幸福

文殊菩萨劝化男子

摩竭国有个观园,那里面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这一天,有一男一女正在园内一块空旷的地方撒花烧香拜佛。那个男子是城中一个长者的儿子,名叫畏间,那女子是个漂亮的闲游之人,名叫上金光首。两个人虽说在拜佛,可却有

文殊菩萨龙宫借石,五台山上一界清凉

北岳山脉向东南逶迤而下,在山西东北部形成了五座山峰,五峰拱卫连绵,形成一块方圆五百余里的地方,这便是国内外闻名的五台山,山区以台怀镇为中心,分成台怀、台内、台外三个层次,像三个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在这个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妙江法师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有些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后序

◎ 智 旭大法久湮,人多谬解。执大谤小,举世皆然。然地狱众苦已随其后,喑哑余报复更难穷。故地藏慈尊,大集会中,现声闻相。世尊广叹胜德。且较云:假于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殑伽沙等大菩萨所,百劫至心

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别人的人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马上发脾气;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积在心中。不过现在的医学已经证实,从一个身心灵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经常累积负面的能量,对你身体是很不好的。你不

行菩萨道的方法

佛教的菩萨,也是一种圣人。并且菩萨有它超过圣人的一面,所以做菩萨是很难的。然而,为了成佛,非得做菩萨、行菩萨道不可。菩萨道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然后再加上四摄--布施、爱语、

洗心得慧——文殊菩萨的故事

洗心得慧--文殊菩萨的故事海涛法师唐朝法云法师,是雁门赵氏之子,他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于他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者赞誉都看得很淡。可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却呆头呆脑的,好像很迟钝的样子,记性也不太好,在他十

四大菩萨的精神

中国佛教徒以四大菩萨的精神作为修行的理念,作为修行所要达到的目标,作为修行所要完成的最理想的人格。四大菩萨是整个大乘佛法理论的化身,代表了十方一切菩萨。--净慧长老禅修的实修活动有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

菩萨不现今时

窃怪今时造业者多,信道者寡。菩萨既度生无已,何不分身示现,化诱群迷。且昔佛法东流,自汉魏以迄宋元,善知识出世,若鳞次然。元季国初,犹见一二,近胡寥寥无闻。如地藏愿度尽众生,观音称无刹不现,岂其忍遗未度

观自在菩萨的十种“自在”

◎ 明 华 《心经》开篇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俗称观音菩萨顾名思义,无论观世音菩萨还是观自在菩萨,都有其特殊之蕴意。那么,观自在菩萨究竟有哪些自在?观自在菩

肩负重任的地藏菩萨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昔于忉利天宫,受释迦世尊嘱咐,于释迦寂灭以后,未来的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娑婆世界众生由谁来负责度化?释迦佛把这一重担,交给地藏菩萨。并殷勤嘱咐他,对那些尚

生命中的三尊化佛六尊菩萨

生命中的三尊化佛六尊菩萨常福法师阿弥陀佛今现在就在我的生命中安排了三尊化佛,六尊菩萨,率领无量清净大海众菩萨一路时刻无微不至的善护念我,帮助我,加持我,指导我,一直到我究竟圆满成佛。第一尊就是父母佛,

关于行瑜伽菩萨戒本

关于行瑜伽菩萨戒本◎ 楼宇烈 这里所谓的瑜伽菩萨戒本,是指从玄奘译百卷本《瑜伽师地论》中录出的《菩萨戒本》。关于行瑜伽菩萨戒本,太虚大师有一个详细的说明。他认为,佛法统摄于教、理、行、果,而其要唯在于

为什么进寺院见到的第一尊法像是弥勒菩萨

为什么进寺院见到的第一尊法像是弥勒菩萨觉醒法师常去汉地寺院的信众发现,大多寺院在进了山门入天王殿后,正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尊菩萨像都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菩萨,却并不是正襟危坐说法或禅定的法像。他那笑口常开

文殊菩萨大愿真实不虚

◎常 灯李华老师倾心对我讲述了她拜台的亲身经历。老师是山东人,从事教育工作,是一名中学教师,兢兢业业十几年,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有一天,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时,突然昏倒在讲台上。学生把她送到医疗室,后又转

礼拜佛菩萨的功德

◎ 宣 化礼拜佛菩萨的功德有五种:(一)端正圆满。相貌生得端正圆满,人人见了都生一种爱敬心,对你有一种好感。(二)得妙音声。声音清朗宏亮,好像铜钟。(三)多财富。能礼拜瞻礼佛菩萨的形像,等到将来,会有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来历及含义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来历及含义◎ 智 证 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

由常不轻菩萨浅谈至诚恭敬

由常不轻菩萨浅谈至诚恭敬◎ 妙 理序 论诸善知识,凡读诵受持《妙法莲华经》之行者,无不为常不轻菩萨之精神感叹。经云: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

菩萨永不退休

菩萨永不退休◎ 灵 山如果你去问佛陀,你应该成为一个菩萨还是应该成为一个阿罗汉,佛陀会根据你的的根器给予你所需要的答案。不过很显然,佛陀更赞成大家都去作菩萨,只是有些人目前还没准备好要成为一个菩萨,所

观音菩萨用功的方法

虚 云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的日益增多,可见上海地方的人善心纯厚,福德深重。更可见人人都有厌烦思静、去苦趋乐的要求。本来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且光阴迅速,数十年眨眼就过去了。

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启示

◎ 林清玄从前在寺庙里看过一尊文殊师利菩萨,白玉雕成,十分晶莹剔透,相貌庄严中有一种温柔安详之美,连他坐的青狮子都是温柔地蹲踞着。更引人注意的是,他手里拿着一个巨大的如意,从左肩到右膝那样巨大地横过胸

地藏菩萨名由来

地藏菩萨名由来◎ 宣 化什么叫消,也就是把文义解释清楚。消释名题--解释这部经的名字,这名字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也就是以地藏菩萨的名号作这部经的名字。地藏菩萨是个人。本愿是属于法。这部经在七种立题里边是

华严菩萨的境界

华严菩萨的境界◎ 南怀瑾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接着福田菩萨之后,另一位更大的菩萨出来了,华严菩萨,华严的境界更大了,一花一世界

菩萨七事

谓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于世间,而做善友,劝发诱掖,开示教他也。(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以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亦无弃舍,是为遭苦不舍。(六

关爱可怜人,比供养菩萨的功德大

关爱可怜人,比供养菩萨的功德大索达吉堪布余事皆下品,唯有利众高。关爱十分可怜的人,有时候比供养佛菩萨更为殊胜。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比丘尼,她在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日买了很多

念万遍地藏菩萨圣号 恶事也能转变成善事

梦参法师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

是菩萨就不能心灰意冷

是菩萨就不能心灰意冷◎ 达真堪布什么叫佛?是从无明沉睡中觉醒、彻底通达了真实智慧的觉悟者。菩萨则是净除了二障,并在精通诸等智慧与功德的遍智以及他利方面具有勇猛的胆识。勇猛的胆识是指菩萨具有度化众生的愿

菩萨把蝼蚁看成前世父母

《劝发菩提心文》(省庵大师,清代高僧):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今之披毛带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之蠕动蜎飞,安知不曾为我父乎?每见幼

龙树菩萨和他的“中观”思想

龙树菩萨和他的中观思想关于龙树菩萨的生平,历史记载不多,主要来自藏经中《龙树菩萨传》、玄奘《大唐西域记》与藏传《布顿佛教史》。其中,《大藏经》第五十卷《龙树菩萨传》,这部传记是由出生在龙树菩萨后一百多

念菩萨能明心见性

◎ 宣 化欢喜快乐,而厌恶痛苦,这是众生的品性。然而,因为众生是愚痴的,他们不知道怎样才可以获得他们所欢喜的快乐,脱离他们所厌恶的痛苦。所以,虽然众生口里,老是喊着寻求快乐的口号,可是很不幸地,却愈来

菩萨的十种自在

广超法师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发菩提心 行菩萨道

◎虚 云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

菩萨悉知悉见

菩 萨 悉 知 悉 见◎ 宣 化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 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

菩萨慈悲摄受一切众生平安吉祥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是传统中对观世音菩萨的普遍印象;每个时代的苦难众生,都会期待这样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现身、解救人们于烦恼的苦海。如果有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住大定聚,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