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千佛的经典依据
2024-10-30 08:03

沙武田

在佛教尊像谱系当中,有佛、菩萨、弟子、罗汉、天王、力士、天龙八部众等,其中单就佛像而言,小乘佛教讲只有一佛即释迦佛,而大乘佛教则主张佛有无数,如恒河沙。正所谓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大乘佛教世界有三佛、五佛、七佛、八佛、十佛、十二佛、三十五佛、五十三佛、十方百佛、百七十佛以至千佛或更多(千五百佛、五千五百佛、万五千佛以及十方诸佛)。施护所译《佛说诸佛经》中还有一系列的佛名,从一佛(各有其名)到五百佛、八百佛、一千佛、万五千佛、六千佛、七万佛、八万佛、九万佛、六十俱胝佛、八十俱胝佛等。

所谓千佛是指在同一时期出现的一千尊佛。千佛最初是指贤劫千佛。就汉译佛经而言,千佛一词始见于西晋竺法护译《贤劫经》卷6《千佛名号品》,第一位佛是拘留孙,最末一位佛叫楼至,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贤劫千佛。

劫,梵语劫簸(Kalpa)之略,是一个时间单位。过去之住劫,名为庄严劫;未来之住劫,名为星宿劫;现在之住劫,名为贤劫。据《千佛名经》等佛典记载,在过去的庄严劫和现在的贤劫内,相继有一千人成佛;未来的星宿劫内,也将有一千人成佛。过去世庄严劫一千佛,现在世贤劫一千佛,未来星宿劫一千佛,合成三世三千佛。

三世三千佛的出世因缘,最早见于南朝刘宋元嘉元年至十九年(424-442)畺良耶舍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卷一,提出三劫三千佛说:

我(释迦牟尼)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辗转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一心敬礼。以是敬礼诸佛因缘功德力故,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其千人者花光佛为首,下至毗舍浮佛,于庄严劫得成为佛,过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如来,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佛者,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于星宿劫中当成为佛。(《大正藏》第20册)

对于千佛出世因缘,佛典中说法颇多。或以为是一转轮王的千子,或以为是由千手观音所化出,或以为千佛各别出生,经论所说种种不同。

《贤劫经》卷八记:过去久远世时,有无量精进如来。时有国王,名德华。王有千子,闻佛所说,发心修行,遂皆成最正觉,是今贤劫中出兴之千佛也。(《大正藏》第14册第63页)

《佛说千佛因缘经》记:

尔时此娑婆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大宝。正法化世住于一劫,像法化世住于二劫,于像法中有一大王,名曰光德,十善化民国土安乐如转轮王。时学堂中有千童子。年各十五聪敏多知,闻诸比丘赞佛法僧时千童子闻于比丘赞叹佛已,五体投地,即于像前发弘誓愿,我等今者各各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过算数劫必得成佛,如今世尊等无有异。第三童子名莲华藏,复发誓愿,我等今者因比丘故闻三宝名,复得见于如来色像,于未来世成佛无疑,未成佛间,恒与比丘共生一处。跋陀波罗,汝今当知,时千童子闻三宝名身心欢喜,随寿长短后皆命终,临命终时以闻三宝善根因缘力故,除却五十一劫生死之业。命终之后得生梵世,诸天生法生梵宫已,即得三念,自忆往世闻三宝名,以是因缘得生天上。时千梵王各乘宫殿,与诸梵俱持七宝华,至故塔前供养佛像。汝今当知,时彼国王十善化人者,久已成佛,毗婆尸如来是,善称比丘尸弃如来是。时千童子岂异人乎?今拘留秦佛乃至最后楼至如来是。(《大正藏》第14册,第66页)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

我曾见过去毗娑尸佛,现此千手千眼大降魔身。世尊!我今亦现此千手千眼大降魔身,于千臂中各现出一转轮王,为同贤劫千代转轮圣王,于千手千眼中各现出一佛,示同贤劫千佛故,菩萨降魔身中,此身为最。(《大正藏》第20册,第101页)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记,过去毗婆尸佛,化现降魔身,千眼各出一佛,为贤劫千佛,千臂亦各化出一轮王,为千代轮王。

有关千佛名号的经典有多部,其中包括《佛说佛名经》、《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佛说百佛名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佛说诸佛经》、《贤劫经》、《佛说八部佛名经》等。还有其他一些佛经也包含较多的佛名号,如《佛说决定毗尼经》、《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但图像表现的千佛一般有《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和《十方千五百佛名经》等,包含三世三千佛,尤其是与现在贤劫千佛的经典相关。

另据梁僧祐撰《出三藏记集》记载,与千佛有关的相关佛名经有:《诸方佛名经》、《十方佛名》、《百佛名》、《贤劫千佛名经》、《诸经佛名》、《有称十方佛名得多福经》、《三千佛名经》、《千佛因缘经》、《过去五十三佛名》、《五十三佛名经》、《三十五佛名经》、《八部佛名经》、《十方佛名经》、《贤劫千佛名经》、《称扬百七十佛名经》、《德内丰严王佛名经》、《南方佛名经》、《灭罪得福佛名经》、《贤劫五百佛名》、《现在十方佛名经》、《过去诸佛名》、《千五百佛名》、《三千佛名经》、《五千七百佛名经》。根据其注释可以知道《三十五佛名经》出自《佛说决定毗尼经》,还有一部《四谛经》,但真正入藏的佛名经只有《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佛说决定毗尼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和《佛说佛名经》等。

以上所记是狭义的千佛。千佛的名号有相应的佛经经典作参照,从艺术表达的实践角度来讲,有一定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是广义的千佛,涵盖所有数量多但缺乏具体名号的佛像群体,比较笼统,包括十方诸佛、化佛、分身佛以及冠之以巨大数量词的佛群体。原因是随着汉译佛名经的扩大,千佛造像日益盛行,出现了许多千佛洞、万佛峡千佛的内涵也不再限于贤劫千佛,而泛指佛数之多。

广义和狭义的千佛有许许多多的称谓,如从其产生方式来讲有化佛、分身佛等,从时间角度讲的现在贤劫千佛、过去庄严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三世三千佛、过现未三世三千佛,从空间角度讲的东方千佛、东南方千佛、十方诸佛等,从时空两个角度说的十方现在诸佛、十方三世诸佛等,从数量说有千佛、百千佛、亿百千佛、无量百千诸佛等等,与诸佛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劝说和引导人们信仰佛教经典时,除了通过譬喻等方式宣讲佛理之外,还通过实例来说明供养礼敬无量百千诸佛会避害消灾,得到千佛授手,步入佛境,跻身佛行列的绝大好处。

摘自《敦煌石窟艺术概论》

End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玄奘传译般若经典

我们通过两部经典来分析玄奘与般若经典之关系:一、玄奘与《维摩诘经》玄奘在国内研习《维摩诘经》情况在众传记中唯有《续高僧传》有一句简短的记录:年十一诵维摩法华。因为众传均无记载,通常也就不把研习《维摩

陈大惠:违反经典得来是“凶财”

金报讯(记者吴旭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话现在还灵不灵?昨天上午,首届宁波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在浙江万里学院举行。央视原《东方之子》主持人陈大惠带着他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汇报团”来

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

 一句弥陀,就路还家。 可惜痴人,弃金担麻---- 彻悟大师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现在贤劫千佛,过去庄严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齐出来度他,也没有办法。忏悔,是每个修行人每天的必修课,甚至是

千佛的经典依据

◎ 沙武田在佛教尊像谱系当中,有佛、菩萨、弟子、罗汉、天王、力士、天龙八部众等,其中单就佛像而言,小乘佛教讲只有一佛即释迦佛,而大乘佛教则主张佛有无数,如恒河沙。正所谓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大乘

正确阅读经典

◎ 印 光至于阅读经文,如果想作法师,为众人宣扬佛法,应当先阅读经文,再看注疏。如果不是精神充足,见解过人,没有不是徒劳心力,虚丧岁月的。如果想要随分亲得实际利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者先端坐片

在家教徒必读经典

在家教徒必读经典◎净 慧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根据

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

◎ 韩廷杰 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发展为世界宗教,当今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我国云南省的这支佛教,大体位于印度南部,故称南传佛教,与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北传佛教相

王阳明《传习录》经典20句,一口气读懂心学第一书!

《传习录》,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王守仁的讲学语录。《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史记》经典20句,读史使人明智!

《史记》是由司马迁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世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这三千多年的历史,又饱含着司马迁本人的情感,以及他对历史的感慨。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道家经典五十句,背完立即提升一个境界!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

《左传》经典三十句 教你如何看清世间万事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干的坏事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左传》(资料图 图源网络)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

五四:致敬10大五四人物,重温50句经典言论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五四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个时代。今天,2018年5月4日,小编为大家精选了50条经典语录,让我们重温五四精神。陈寅恪1.独立之精神,

广胜寺传奇:一场大地震催生的艺术经典

位于山西洪洞县的广胜寺是汉传佛教寺院中至今还能完整保存古代风貌的少数者。广胜上寺、下寺及水神庙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历代的重修和重建,基本完整地保存了元、明两代的建筑群以及雕塑、壁画和琉璃,在

净慧长老:在家居士修行佛法 必须熟读十部经典

只有同生命相结合,佛法慧命才能延续。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44:一部经典能有多长?

44:一部经典能有多长?我们常说的佛法即是指释迦牟尼佛所传下的法。但过去未来,一切佛法的核心要义又是没有差别的,都是胜义般若波罗蜜多的方便示现。一切十方三世所有诸佛菩萨皆由般若波罗蜜多生出 。释迦牟尼

准提的经典有哪些?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一行禅师的经典语录

1.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2.你的每一瞥、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都能到达宇宙的远方,影响着宇宙中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每一件事物都与所有其他事物相联系;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其

虚空藏菩萨的经典

相信很多修行虚空藏菩萨的人都知道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满足世间一切如法持戒者的善求善愿,使无量无边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虚空

贤劫千佛是如何依次现世的呢?

第一至第八中劫:无佛出世。第九中劫: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为贤劫第一尊佛;人寿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二尊佛;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为贤劫第三尊佛;人寿一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

贤劫千佛的最后一尊佛——韦驮菩萨

他往劫里跟释迦佛他们同为转轮圣王的千子,转轮圣王他有一千个儿子,同为千子同为兄弟。然后这些千子学佛之后各个发愿,当时的韦驮菩萨听了他们的发愿之后,他就说:“你们修行成道,弘扬佛法的时候我给你们做护法,

韦驮菩萨为什么是贤劫千佛中最后一个成佛的

佛经中说四大天王部下各有八位将军,韦驮是南方增长天王的部将,位居32位天将之首。■ 韦驮菩萨的来历:相传,在韦陀菩萨为法意太子时期,他作为转轮圣王最小的一个儿子,他与他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发愿修行。在其他

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千佛中最特殊的一位

在没有佛出世的时候,会有菩萨下到人间来教导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而唯有佛才可以传真正可以解脱生死轮回的圆满的佛法,要了解释迦牟尼佛的功德,

贤劫千佛的简介

小乘经典说过去有四佛或七佛出现,大乘佛典则进一步指出现在之贤劫有千佛,过去之庄严劫、未来之星宿劫亦各有千佛出世。亦即亘三世有三千佛出现。此中,在过去七佛之中,前三佛相当于庄严劫千佛之最后三佛分别为毗婆

佛经里常说的“贤劫千佛”是什么意思?

为何现在称为“贤劫”?《行宗记》云:“此界成后,有千佛出世,既多贤圣,故名贤劫”。“贤劫”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中劫的名称,共有八十小劫的漫长时间。期间有千佛出世,第一尊为拘留孙佛,第二尊为拘那含牟尼佛

善男女读诵此经,能见贤劫千佛

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读诵这部经,而且广为宣传的话,功德无量。他们能够见到贤劫中的一千尊佛,并能追随供养贤劫千佛。他们不会堕落三恶道,也不会生在八难处(见佛闻法有障难之八处。一、地狱,二、饿鬼,三、畜

贤劫千佛因缘

尔时世尊从石室出问阿难言。今诸声闻诸菩萨等皆何讲论。阿难白佛言。世尊。诸菩萨众。各各自说宿世因缘。尔时世尊安庠徐步如大龙象。披僧伽梨入大众中。告诸菩萨言。汝等今者各说何义。其大音声遍满世界。跋陀波罗菩

五乘教法在各经典所指的是什么

“五乘”指运载众生到善处的五种法门。‘乘’乃梵语ya^na之译,有道、船、车,或运载之义。此处喻诸佛教法犹如舟、车,可运载众生至所期之果地。又ya^na音译作‘衍’,故五乘又名五衍。在《盂兰盆经疏》所

三藏十二部中适合读的经典

净土宗主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禅宗主修《金刚经》、《心经》、《首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所说经》、《六祖坛经》;天台宗主修《法华经》;华严宗主修《华严经》;唯

上座部有哪些经典

上座部佛教的三藏经典分为律经论三藏,是为《巴利三藏》。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唯一圣典,是讫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最接近原始经典的一套三藏。其中《律藏》由经来分别、犍度、附随三部分组成。「经分别」是对「

韩廷杰: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的形成

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的形成韩廷杰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发展为世界宗教,当今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我国云南省的这支佛教,大体位于印度南部,故称南传佛教,与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

司马道信的经典禅语

1、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2、不为静乱所恼者,即是好禅(师)。3、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独一清

什么情况下不能受持经典

1、昏沉、散乱不要受持。就是心很散乱、很昏沉的时候不要受持。有些同修也是:“哎呀,我一拿起经,就想睡觉。”你昏沉想睡觉,拿着一本经翻开第一页,等到你睁开眼睛,可能过了几个小时了。所以诵经要有至诚恭敬心

佛教:日月灯明佛、奇光如来、世自在王佛、贤劫千佛

在佛学文化的传承中,日月灯明佛又作灯明佛,是过去世中说法义之佛。因为其光明在天如日月在地如灯明,故得此名。根据佛教经典,过去世有日月灯明佛,能为众生演说正法,其说法犹如狮子吼,意义深远,语言巧妙,能使

各种经典对菩提的解释

各种经典对菩提的解释:1、《佛学常见辞汇》对菩提的解释菩提,华译为“觉”,是指能觉知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断尽烦恼的人的大智慧。旧译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2、《唯识名词白话新解》对菩提的解释

南传佛教有哪些经典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东南亚的斯里兰卡、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原始佛教时期之后,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

周叔迦:净土经典研究法

净土经典研究法周叔迦绪说净土法门者,念佛以求往生极乐世界也,念佛之法有三:曰持名,曰观相,曰实相。近世每以持名一法,便可横超三界,带业往生,遂以《弥陀经》、《无量寿经》、《十六观经》,号为净土三经,受

坚勇菩萨--如何才算学懂一部经典

我们都知道佛教的经典是非常多的,可以用浩瀚无涯来形容,而且佛教的教理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我们学习的时候可能因为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所以我们对同一部经典的理解也会不同,那么我们怎样才是学懂一步经典?要想真正

15句经典的佛家偈语

佛家禅语:“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宽容大度,才能庄严菩提;惟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佛家禅语: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帮助,勿以善小而不为。无求的行善,心

吴言生:经典禅诗 前言

经典禅诗前言吴言生禅宗诗歌有数万首之多,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本书的经典禅诗,是在这些禅宗诗歌中精选而成。禅宗诗歌,从创作主体上来看,历来包括禅僧创作的悟禅之作,和文人创作的带有禅味的诗歌两大类。本书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七章 杨岐宗禅诗 二、立处皆真

杨岐宗禅诗二、立处皆真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55172页二、立处皆真立处即真是杨岐宗禅悟的另一主要内涵。它的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东晋佛教哲学理论家僧肇。僧肇的《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五章 云门宗禅诗 三、随波逐浪

云门宗禅诗三、随波逐浪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20124页三、随波逐浪随波逐浪,既有春生夏长、船子下扬州式的随缘适性,又有应病与药、擒纵予夺的随机接引。其一,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五章 云门宗禅诗 二、截断众流

云门宗禅诗二、截断众流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16120页二、截断众流截断众流指截断奔驶疾驰的情识心念,指示参禅者不用语言意识把握真如,而要返照自心,以获得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