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七佛之师 诸佛之母
2024-11-14 12:33

七佛之师 诸佛之母

◎ 明 一

位于恒河中游的摩揭陀国,是五印度最富饶的国家,也是佛教发祥地,与佛陀有着甚深因缘。释迦牟尼佛出家后,从六年苦行到菩提树下证道,都是在这个国度完成的。其首都王舍城周边的每一寸土地深深镌刻着佛教的烙印。竹林精舍,是佛教的第一所寺院;城东北的灵鹫山(简称灵山),更是佛教圣地。

王舍城地处恒河平原,沃野千里,唯有灵山突兀而起。释迦牟尼佛在此说法多年,著名的《法华经》《大般若经》等重要的经典,都诞生于此。这里还是禅的故乡--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心有灵犀一点通。从此,佛的涅槃妙心,成为禅的源流。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佛陀在千二百五十比丘簇拥下,从竹林精舍徐徐而来,走过芳草萋萋的山坡,越过流水淙淙的小溪,来到了灵鹫山上。他登上高高的说法台,跏趺而坐。

这时,寂调音天子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向佛请教说:世尊,文殊师利菩萨说法之时,善能降伏各种异端邪说,能让那些骄狂傲慢的人变得谦逊起来,令未发菩提心的人发起菩提心、已发心的人得不退转,令佛法久住,法轮常转。为什么他的法力如此广大?

释迦牟尼佛道:因为文殊师利深具般若智慧,洞悉幽微,善能教化一切众生。就像所有的孩子都有父母,文殊师利就是佛道中的父母。他不仅引导芸芸众生觉悟,而且十方诸佛皆以文殊为母。一切如来初发心,皆因文殊教化力。

寂调音天子点点头,他知道,文殊菩萨是九代之祖:据《法华经》记载,在很久很久以前,有日月灯明佛出世。其佛未出家时为大国王,育有八子。当时,日月灯明佛座下有一位妙光菩萨,善能为人演说妙法。日月灯明佛圆寂后,八位王子皆拜妙光菩萨为师。在妙光教化下,他们八人终于次第成佛。其最后成佛者,名燃灯佛。而燃灯佛,正是释迦牟尼的本师。那时的妙光菩萨,即是今日的文殊菩萨。故而,文殊乃是当今如来的九代之祖。

释迦牟尼佛说:文殊菩萨不但是我的师祖,也是我的老师。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皆蒙文殊师利之恩。所以,他是过去七佛之师。

佛陀停顿片刻,继续说道:不但过去诸佛是文殊师利的弟子,现在十方世界世尊都是他的学生,未来所有当作佛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因为,文殊师利是般若智慧的象征。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间。故而,文殊师利妙吉祥菩萨,是三世觉母。

寂调音天子又问:文殊具有不可思议的大智慧,何以至今仍是菩萨?

释迦牟尼佛道:他在无量劫之前的过去世,早已经成佛了,号称龙种上如来。因他悲愿深重,为了普度众生而倒驾慈航,隐大示小,来做文殊师利菩萨。

寂调音天子再次从座而起,单膝跪地,双掌合十,恭敬说道:世尊,文殊师利法王子今在何所?我们所有人都十分渴望见到他。

释迦牟尼佛告诉寂调音天子:在遥远的东方,有世界名曰宝住,佛号宝相如来。现在,文殊师利法王子,正在那里为诸位菩萨讲说大乘佛法。寂调音天子恳求说:世尊,为了听闻无上微妙的一乘佛法,请您将文殊菩萨召唤到我们娑婆世界来吧。

这时,释迦牟尼佛受寂调音天子所请,放出白毫相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东方宝住世界的宝相如来看到此光,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你到娑婆世界去吧,释迦牟尼佛及诸大众,都想见你,并听你说法。

于是,文殊师利与宝相佛告别,略施神力,带着宝住世界那些好奇的菩萨,转瞬之间来到娑婆界。他们住在空中,撒花供养释迦牟尼佛。灵山会上的大众,见天花飘飘,香气氤氲,问佛是怎么回事?佛陀告诉大家,这是文殊师利法王子与万千菩萨从宝住世界来到了这里。话音未落,文殊师利与众菩萨从空中现身,飘然而下,顶礼佛足,右绕七匝。随后,文殊师利幻化出一个高大的莲花狮子宝座,自己坐了上去。

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你们谁有疑惑,可以向文殊师利咨询。寂调音天子首先恭恭敬敬向文殊师利请教宝住世界的情况。文殊菩萨介绍说,那里风调雨顺,物产丰饶,没有天灾人祸,没有争讼战乱,人人向善,个个信佛,因而社会安宁,生活安乐。甚至,那里没有声闻、缘觉二乘佛教,流行的是大乘妙法,修行者都是菩萨。

这时,那些跟随文殊师利而来的菩萨以天花供养释迦牟尼佛之后,对文殊说,他们要回宝住世界。文殊问为什么,他们说,这个娑婆世界的人们自私、贪婪、愚痴、骄慢、固执,难以教化。而且这里灾害频繁,污浊不堪,远远不如我们原来的世界美好。文殊师利说:诸位善男子,在我看来,一切刹土平等,一切佛法众生平等。故而,我要留在娑婆世界。文殊菩萨说话的同时,深入三昧,把娑婆世界变成了宝住世界。连释迦牟尼佛的相貌形体,也与宝相如来一模一样;所有的比丘、居士都变成了菩萨的形象。这时,那些宝住世界的菩萨以为自己回到了原来的世界,认为释迦牟尼佛即是宝相如来,因而问道:世尊,是谁把我们送回来了?佛反问:是谁将你们带去的?诸菩萨恍然大悟:来和去,凭的都是文殊师利法王子的神力。

这时,文殊师利对诸菩萨说:善男子,你们深入三昧看看。诸位菩萨遂以神通力观察,惊呼道:希有,希有。我们以为已经回了宝住世界,却原来还在这里。他们转而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文殊师利法王子的神通太不可思议了!祈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文殊师利的智慧与神通。

从此,文殊菩萨留在娑婆世界,与普贤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以不可思议的广博智慧度化众生。

文殊师利法王子,与我们娑婆世界有大因缘。在《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佛陀说: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有山号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上,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大振那,即震旦,也就是中国;五顶山,则是五台山。千百年来,文殊菩萨经常在五台山现身说法。他或为童子身,或为老人躯,或为比丘形,或现牛马相,随缘而变,随宜教化。五台山遂成了文殊道场,文殊信仰因此遍传东亚诸国。文殊智慧也成了东方智慧的象征。同时,文殊菩萨也经常在全国各地示现--隋末唐初终南山的杜顺和尚,中唐时期天台山的寒山大士,都是文殊菩萨化身:

三世觉母智难量,机巧应缘化四方。

慧剑断惑成正觉,毕竟曼殊法含彰。

摘自《文殊菩萨传》

End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来果老和尚参禅人,首知嗔怒,为伤身害命之渊府,并不费大事。见人与我不利,闻人与我有害,即恶言一句,眼珠一翻,大脸一红,始做嗔怒生活。有语言争吵者,有拳打脚踢者,有送官加刑者,有互相结恨者。这一趟生活做

七佛之师 诸佛之母

七佛之师 诸佛之母◎ 明 一 位于恒河中游的摩揭陀国,是五印度最富饶的国家,也是佛教发祥地,与佛陀有着甚深因缘。释迦牟尼佛出家后,从六年苦行到菩提树下证道,都是在这个国度完成的。其首都王舍城周边的每

宗喀巴大师:因为这些 你们远离了诸佛的欢喜

“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辩教义力,故离智者欢喜道”,说到了不善修学教法的种种过患。在整个南瞻部洲,真正有善根、有善因缘遇到佛法的人是少之又少;在这些值遇佛法之具善根者中

三世诸佛的简介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是能够经常听到三世诸佛的,不过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什么是三世诸佛。其实三世诸佛就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乃统称全宇宙中之诸佛。即过去、

三世诸佛的相关出处

相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我们若是想要了解三世诸佛的话,我们是得需要看一下三世诸佛的出处是什么。三世出现之诸佛。法华经方便品曰:‘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

天噶仁波切:三世诸佛之因,即是尽力利益众生

世界上有许多种不同的宗教,而这些宗教大多由伟大的导师所创建,并藉由许多信众将各个不同的思想教派传至世界各地。在这种种不同的宗教当中,每一宗教的教徒都相信自己的宗教是清净的,并各自依循传统的教法进行修持

净土法门:三世诸佛出兴于世,唯为此大事因缘

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今天要介绍的是净土法门,诸位佛菩萨出世都是为了一起众生的。「可见弥陀大愿,摄机无尽」。这个机就是与佛有缘的人,什么叫有缘?我相信有极乐世界,我相信有阿弥陀

三世诸佛说的是哪三世,到底有什么含义

想必“三世诸佛”这个词,三世代表的是,上辈子、这辈子、下辈子的轮回观,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含义。佛教中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

索达吉堪布:这就是三世诸佛的密意

此外,持明无畏洲尊者说:“知足即是布施度,彼之本体乃舍心。”知足就是布施度,他说的“知足”,与阿底峡尊者所谓的“不贪著”,其实本体都是舍心。“无愧三宝持戒度。”一个人在三宝面前内心无愧,表里如一,所行

佛经中的“三世诸佛”,分别指的谁?

在《法华经》就是十方三世诸佛齐聚灵鹫山,为众生应机说法,经文中也有“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之说。那么,三世诸佛分别是谁,是指代三尊佛吗?首先在时间和空间上,《无量寿经》中提及阿弥陀佛时说:“彼佛如来,来

三世诸佛当中,这尊佛离你最近

在佛教中提到过很多佛和菩萨,比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燃灯佛,还有很多菩萨,比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等,这些佛菩萨只是诸多菩萨当中很少的一部分。佛教当中记载的一切佛菩萨,多到你无法去想象。在佛教所有佛菩萨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心地观经》: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於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常怀染着,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

十地菩萨,经过十地艰苦考验与磨练,方能入诸佛位

人们对于佛教诸位菩萨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神通广大,随意普度众生,但所有的菩萨从其起源开始,也是要经过无数的考验与磨练,方能入诸佛位。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佛教:十地菩萨,因地生万物,因地生诸功德,过十地为圣位

诸佛示现成佛一定在人道

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是经常会发现,诸位佛菩萨成佛示现都是在人道,而且这个也契合了人道是非常适合修行佛法的,所以在净土法门中是有这样的说法的“诸佛示现成佛一定在人道”。在六道里面,人道跟三途特别苦。

三世诸佛中的菩萨行

三世诸佛是靠山,菩萨一言一行均根据三世诸佛之教训;三世诸佛摄受菩萨,菩萨再摄受众生。凡夫要把意识心去掉,依靠经典,依教奉行,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再证实相般若。如此修学,大经大论,读诵受持,转识成智,

洪启嵩:智慧──诸佛的母亲

智慧──诸佛的母亲洪启嵩大家都说「成佛」很难,这要看我们从那个角度来看。如果从「成佛那一剎」来讲,成佛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能下决定」;这个「境界」并不困难,难的是「我们自心的纠缠」,令智慧无法现前。

唐仲容:诸佛的心要——顿悟成佛

诸佛的心要——顿悟成佛◆深信受持读诵《金刚经》就能成佛。信有实、信有德,信有能,坚决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达诸佛实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

斗战胜佛诸佛世尊

如是等十方一切世界中诸佛世尊。出现世间住持游行。愿皆观察哀愍于我。我或今生或于余生。无始时来广作众罪。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或偷盗佛物四方僧物。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或造五无间罪十不善业道。或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