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宝贵的东西是自觉
◎ 梁漱溟
一个人缺乏了自觉的时候,便只像一件东西而不像人,或说只像一个动物而不像人。
自觉真真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
只有在我的心里清楚明白的时候,才是我超越对象、涵盖对象的时候;只有在超越涵盖对象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够对自己有办法。
人类优越的力量是完全从此处来的。所以怎么样让我们心里常常清明,真是一件顶要紧的事情。
古代的贤哲,他对于人类当真有一种悲悯的意思。他不是悲悯旁的,而是悲悯人类本身常常有一个很大的机械性。
所谓机械性,是指很愚蠢而不能清明自主,像完全缺乏了自觉的在那里转动而言。人类最大的可怜就在此。这点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得明白;只有常常冷眼去看的时候,才能见到人类的可悲悯。
人在什么时候才可以超脱这个不自主的机械性呢?那就要在他能够清明自觉的时候。不过,这是很不容易。
人在婴儿时代是很蠢的,这时他无法自觉。到了幼年、青年时代,又受血气的支配很大。成年以后的人,似乎受血气的支配较小;但他似乎有更不如青年人处,因这时他在后天的习染已成,如计较、机变、巧诈等都已上了熟路,这个更足以妨碍、蒙蔽他的清明自觉。
所以想使人人能够清明自觉,实在是一大难事。人类之可贵在其清明自觉,人类之可怜在其不能清明自觉,但自今以前的人类社会,能够清明自觉者,实在太少了。
中国古人与近代西洋人在学术上都有很大的创造与成就。但他们却像是向不同的方向致力的。
近代西洋人系向外致力,其对象为物;对自然界求了解而驾驭之。中国古人不然,他是在求了解自己,驾驭自己--要使自己对自己有一种办法。亦即是求自己生命中之机械性能够减少,培养自己内里常常清明自觉的力量。中国人之所谓学养,实在就是指的这个。
人若只在本能支配下过生活,只在习惯里面来动弹,那就太可怜了。我们要开发我们的清明,让我们正源的力量培养出来;我们要建立我们的人格。失掉清明就是失掉了人格!
摘自《我的人生哲学》
End
自 觉◎ 白居易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形骸回损耗,心事同萧索。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始知年与貌,盛衰随忧乐。畏老老转逼,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自觉◎ 梁漱溟一个人缺乏了自觉的时候,便只像一件东西而不像人,或说只像一个动物而不像人。自觉真真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只有在我的心里清楚明白的时候,才是我超越对象、涵盖对象的时候;只有
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 夏丏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叔同)聚居了好几日。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但劝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食饮有节,吃东西要顺应天时,吃应季的食物。甚至,随着24节气的变化吃东西。《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说的就是我们如何随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去调整举止、思路、行为。1、吃东西不光吃的是
我们经常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如果孩子咳嗽有痰,我们特别要注意保护脾和肺,在日常饮食中避免不适合的食物,减轻脾胃负担,因为脾胃一旦无法消化食物,食物就会变成垃圾,在体内生痰、生湿、生热。一、
人这一生,永远不要弄破两样东西,第一是信任,第二是真情!信任如水,一旦浑浊,很难再清澈 ;真情如镜,一旦破碎,很难再拼凑。信任,能拉近人的距离,真情,能融化心的冷冰。被别人信任,是一种幸运,被别人深爱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译文:思惟身体不求没有疾病。身体没有疾病,贪欲就会生起。贪欲生起,必定会破毁戒律,退失道心。了知疾病本性空幻,
生活中存在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食材,经常被当作垃圾扔掉。而我们只要花点小心思,巧妙地利用它,养生保健功效不输于任何药物。一、食材边角料1玉米须很多人在煮玉米吃时都会把玉米须扔掉,其实这种做法是很浪费的
大凡修道学佛者,均具善根,且与佛道有较大缘分。故而,学佛也好,修道也罢,须摆脱俗念,潜心虔诚修行,度己度人,方可修成正果。其实,正果是否可得,不应成为我等修行之人所虑之事。我等专心修行即可,功到自然成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美丽也罢,丑陋也罢,拥有也罢,失去也罢,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存在,更没有一种状态能够永恒存在。世界就是这样。世上一切都是巨大的假象。为啥说它们是假象?因为它们不会永恒,却
有没有一种不变的东西?本然无来去,无始亦无终。众生无量劫,须臾未曾离。不变亦不坏,湛然常寂空。不从缘而灭,不从因而生。我们知道,无常是世界的真相,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断变化的,包括看起来永恒的日月星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标准是不行的,因为它里面的这些阳气,这些叫天地合成的这些精气都被吸掉了,那你一吃下去,你的身体是比较敏感的或是比较虚的对你就不好了,甚至有个讲法是什么?那个你施食的东西那上来都是鬼的口水,因为它们来抢
十八物指古代大乘比丘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盖此十八物为大乘比丘所应护持,亏其一则犯轻垢罪。其中又有重中轻三品,即离三衣为舍堕,是重垢;离钵为突吉罗,是中垢;其余为轻垢。此中,小乘比丘仅用六种,即三衣、
佛陀在祇园精舍说法,吸引许多人前来听法,有人讨论著:「佛陀所说的法,大家都能欢喜信受;不知佛陀与众生结了何等因缘,怎能有此威力调伏众生心? 」阿难尊者代为请示佛陀,佛陀即为大众述说本生因缘。过去无量劫
【佛】者,觉也,觉悟包含三个次第,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个次第一定不能搞错。这在之前文章已经说过了,没看过的可以点击链接查看。【真正看懂这个【佛】字,修行方向才不会发生根本错误】那么怎样才能达到【
把见思尘沙无明百断尽即圆满成佛。‘觉行圆满’是佛。‘圆满’非指度生人数,而是由心性上讲的。我们心性有三种烦恼,一为见思烦恼,自觉者见思烦恼断了。度觉他者能兼断尘沙,自行化他。把见思尘沙无明断尽即圆满成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可解释为:如实知见一切百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又被称为度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修行的
“佛”是梵语,全称为“佛陀耶”,中国人简称为“佛”,翻译为“觉者”。佛有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个“佛”字,大家可能最清楚不过了,比较清楚,但真正清楚含义者寥寥无几。谁能说我知道什么是佛?自觉。
如果你有一念弘扬《楞严经》,在末法时期,让未学佛的人知道,你所有的业障随着你的一念弘扬楞严而消除,你所经过的地狱都变成安乐国,十方如来的功德福德全给予你。学佛要会找窍门!看经典你要看哪个“值钱”啊!所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可解释为: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觉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