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如何修持五加行
2025-01-16 11:04

除了个别上等根基的弟子,只需要上师的直指心性就可以顿悟之外,大多数修行人还是要严格的按照次第来修。如果没有打好前行或加行的基础,就茫茫然直奔正行,结果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可能还会碰到很多修法的违缘,所以我要求各位在自己还没有成为合格的法器前,不要去求大圆满大手印等密法。就好比盖楼房一样,你不可能一下子就盖到楼顶吧,还是要从地基打起啊,从一楼二楼慢慢地盖起来的。

顶果钦哲仁波切说过:“不要以为前行是比较低级的简单修持,不如大圆满或大手印深奥,事实是,放在最前面,就是因为它具有关键的重要性,是一切修持最重要的基础。”前行和加行是集多少大成就者修行的感悟和体会,一代代殊胜传承下来,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前行和加行的法门,基础打好了,自己的根基与法相应了,再跟着证悟者的足迹次第地修行,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修行人。修前行加行可能大家觉得很枯燥很累,但是你们想想,我们在六道里已经轮回了这么久,要积累多少资粮,才会在今世遇到无上密法遇到具德上师,所以希望大家珍惜这么珍贵的机会,发个誓言表个决心,必须要下番功夫,把前行加行修圆满了。

这次先给大家五加行的传承,五加行分别为:

五 加 行

一、念皈依偈 10万遍

二、磕大头 10万遍

三、金刚萨埵(百字明) 10万遍

四、曼扎 10万遍

五、上师瑜伽 100万遍

首先完成第一和第二两个加行,可以边念皈依偈边磕大头,同时完成。“皈依”是进入佛门的标志,通过皈依建立正信正念。“磕大头”属于上师瑜伽“七支供”的顶礼支,以五体触地顶礼而清净五毒烦恼,获得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种加持。然后再通过念修“金刚萨埵(百字明)”得以清净累世的罪业;成佛需要积累福慧二资,这就需要供"曼扎",最后修持"上师瑜伽",依靠上师的加持,去除相续中所有的障碍。整个加行的修行次第应该是这样的。

大家平时应多看«大圆满前行»和«入菩萨行论»等经著,重点修习发菩提心。

任何善法都有加行、正行、结行三个环节,若能在每一环节上把握要点,做到三殊胜,就能成为功德无量的善法。 所谓三殊胜,首先是加行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即无我而为利益众生去修行;中间是正行无缘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即行善时专心致志,安住于无缘,不著一切相而行诸善法,《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行一切善法。如果身体在行善,心里却在胡思乱想,就只是表面上的善事,作表面善事是劳而无功的。所以,大家应当对此加以重视。认认真真、心不散乱、如理如法地去行持;最后是结行回向殊胜,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就是要为证得菩提、获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这是很殊胜的回向。这样回向后,善根生生世世也不会穷尽,其善果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却永无完结之时。因为善根已经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证得菩提之前,它们是不会消失的。就是摄集所作的善根,通过回向令善根广大无尽,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这样即使微尘许的善法也能转为成佛的资粮。

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懂三殊胜,善根不能以方便摄持,首先没有发广大菩提心,中间若以分别杂念散乱,最后没有回向的话,善根是无法增长的,也没有种成佛的因,只种了世间福报的因。无论学什么佛法、做什么善事,必须要具足三殊胜。平时你念咒诵经、布施供养、放生、转经轮等,开头都要有一个发心,中间不被分别念中断,心不散乱,最后要作回向,这三者是不可缺少的。希望行持善法的所有人,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间,并在日常生活中用上,只有这样,你的善根功德才会无边无际。

☼ 皈 依 偈

观秋松努得些匝瓦松 真实三宝善逝三根本

匝隆特来让欣向秋森 脉风明点自性菩提心

洛喔让欣突吉经阔拉 本性自性大悲坛城中

向秋宁布巴得夏森切 乃至胜义菩提恒皈依

☼ 大圆满心髓皈依境的具体观想方法

为了遍布虚空的无量众生获得究竟佛果,所以修持此深奥妙法,请诸佛菩萨加持!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如何发心,我即如是发心!

五加行开示(一):如何修持五加行 白玛达曲仁波切

皈依并磕大头,先观想自己所住之地皆是由各种珍宝所成庄严悦意之清净刹土,地上没有凸凹不平,地面如明镜般平整光洁,自己对面之中央有一棵如意宝树,树分主干和四支干,布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虚空,支干上长满树叶花朵和果实,中央的主干略高一点,其上有八雄狮所抬宝座,上有莲花座,日轮垫和月轮垫三层重叠之座垫上,坐有具德根本上师,其体性为摄集十方三世诸佛之总体,具有无与伦比悲愍之宝藏,其外相为大金刚持莲花生大士,圣容洁白红润,一面二臂,坐国王享有之坐式,右手持黄金五钴金刚杵,作降伏状,左手结等持印并持天灵盖,盖内满盛甘露,其上之长寿宝瓶中有不死本智甘露,瓶口有如意宝树严饰,身着披风,法衣和衬袍,与本智海胜佛母和合成为二无分别。佛母尊身白色,左手持满盛甘露之天灵盖,右手持钺刀。前面支干之莲台月垫上坐有佛祖释迦牟尼,周围有贤劫千佛围绕,诸尊身色为白、黄、红、绿、兰等色,皆是殊胜化身梵行之装束,并具顶髻足轮等三十二妙相和八十随好,结金刚跏趺坐。右边之枝干之莲台月垫上有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等八大菩萨,周围有诸菩萨和圣贤僧众围绕,诸尊着圆满报身之十三饰品,作利益众生不辞辛劳之表相,皆是双足相并而站立。左边枝干之莲台月垫上有阿难、目犍连、舍利子等声闻缘觉之二胜,周围有声闻、缘觉会众和圣贤僧众围绕,皆着梵行之装束。后面支干上虹光中叠放珍贵妙法之经函,并发出梵文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之声,其顶端叠放有六百四十万卷大圆满密续宝典,光灿耀眼。中央主干之莲花生大士头顶上,上下之间不接触重叠坐有法身普贤至具恩上师之间的大圆满十八代传承上师诸尊,莲花生大士周围之上中下三层有历代上师,本尊圣众和玛姆空行会众。这五个方向的树枝,中间是师宝,前面是佛宝,左右两边的菩萨、声闻缘觉是僧宝,后面是法宝,这些也就是上师三宝。在诸尊之空隙之间有由本智和羯摩所成之父系诸护法会众围绕,他们皆是面向外而立,作回遮修习胜妙佛法之一切违缘灾障,使外面的诸障碍不能侵入。又有母系诸护法会众围绕,她们皆是面向内而立,守护使佛菩萨的事业永不失散,内之悉地不使外出。他们都有无量的慈悲、智慧与威德。一切上师三宝、善神护法身上都放射出无量的光芒,彻照整个法界。在这样庄严殊胜的皈依境面前,父亲在自己的右边,母亲在自己的左边,前面是所有的冤亲债主、怨敌魔障,后面是一切如父母之众生,他们与自己一起跪在皈依境前,身、语、意恭敬顶礼。身恭敬,磕头礼拜;语恭敬,念诵皈依偈、赞叹文;意恭敬,下决心:从今以后,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都完全地依止你们,虔诚地祈祷你们,直至证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我唯一的皈依处就是上师三宝,唯一的怙主就是上师三宝;我要跟随上师三宝修学无上法门,为救度众生而早日圆成无上佛道!以虔诚激动的心情祈请上师三宝赐予护持。开始磕大头并念诵皈依偈,对皈依境之诸尊生起殷切敬信故,由圣众尊身发出五色光芒,照射到我和一切众生之身上,清净我们从无始以来所积的业和烦恼及罪障等,如同太阳照射黑洞得以明亮。磕大头时,双手合空心掌,观想掌中有如意宝珠,高举至头顶时想无始劫以来身体所造的业都消出去,放在喉咙处时想无始劫以来口所造的业都消出去,放在胸口处时想无始劫以来意念所造的业都消出去。每次五体投地时想我和一切众生身上的贪、嗔、痴、慢、疑五毒都消出去了,身体起来时得到了佛的大圆境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果性智五大智慧。磕大头完成之后,观想我和一切众生如同惊弓群鸟顿时飞腾,纷纷融入皈依对境诸佛之身。皈依对境前面枝干周围诸眷属化光融入主尊释迦牟尼佛之身,右边枝干之诸眷属融入主尊观世音菩萨之身,左边枝干之诸眷属融入舍利弗之身。以上诸尊均融入后面枝干诸法宝经函之中。诸法宝经函均融入莲花生大士之身。周围空中之传承上师本尊,空行和护法会众皆融入莲花生大士之身。莲花生大士亦化成光团,光团从外围逐渐消失隐没。则不作观想入定片刻。从此出定后,并为证得菩提、获得佛陀的果位、为遍布虚空的无量众生获得究竟佛果作回向。

回 向 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扎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噶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将华华屋杰达钦巴当 文殊师利勇猛智

根德桑波得央得因得 普贤慧行亦复然

得达根杰吉色达洛协 我今回向诸善根

给瓦德达檀嘉 德欧 随彼一切常修学

迪森夏波嘉瓦檀嘉吉 三世诸佛所称叹

欧瓦刚拉巧德阿巴迪 如是最胜诸大愿

达格给沃匝瓦德根将 我今回向诸善根

桑波秀协 德欧瓦杰 为得普贤殊胜行

门蓝嘉波德达巧格作 殊胜之最发愿王

塔义卓瓦根拉潘协将 利益无边诸众生

根德桑布坚波永哲得 圆满普贤行愿力

阿松内南玛利东瓦效 三恶道众尽解脱

成就所愿誓言

桑吉格森尼波辛拉当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

丘涅摩杰定波辛拉当 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给敦摩协敦波辛拉吉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

杰达欧瓦门蓝哲巴效 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成就所愿咒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至此,第一、第二两个加行圆满修持完毕,后面的加行我再传授。希望大家要每天坚持,可以从一百个慢慢磕起,在磕头过程中,身语意要集中精力,不要胡思乱想,心中尽量把皈依境观想清楚,刚开始的时候肯定观不起来,那也要对皈依境有清净的信心,然后再尽己所能的观想和顶礼,祈祷上师和三宝的加持,千万不要半途而废,要善始善终这样才能功德圆满。

End

药师法门的七种修持方法

对佛教文化有一定了解之人,都知道西方三圣、东方三圣、华严三圣等说法。其中东方三圣又称药师三尊,即药师如来与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药师如来即药师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则是其胁侍菩

佛教的修持方法

是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仅仅信仰佛教而不作佛教生活的实践,那只算是种了一些将来成佛的善根种子,但却很难得到即生的利益。佛教的修持,即是佛教生活的实践。最主要的有四大项目,那就是:信、戒、定、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 弘 一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 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

论存心立品——示修持方法

论存心立品--示修持方法◎ 印 光 学道之人, 居心立行, 必须质直中正, 不可有丝毫偏私委曲之相。倘稍有偏曲, 则如秤之定盘不准, 称诸物而轻重咸差。如镜之体质不净, 照诸像而妍媸莫辨。差之毫厘,

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

莲师说:当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佛母问:是哪些?上师说:若你不放弃伤害众生,那生起菩提心就是徒劳的。若你不持守三昧耶,那接受灌顶就是徒劳的。若学习许多法教而无法利益自心,那就是徒劳的。若做许多善

净土宗修持法注意事项

净土宗修持法注意事项◎ 弘 一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者,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观无量寿佛经》亦云,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由是观之,惟求自利者,不能往生。因与佛心不

禅宗修持法

月溪禅师参禅方法始终没有正式介绍到西洋,故西洋学者对于超越经验的实在问题,亦始终无法解决。有的学者如康德之流,遂以为人的智识能力,仅能认识相对的感觉思维之世界,对于绝对的超越的本体世界,无论如何努力,

为什么修持佛塔的居士都特别长寿

人们对佛塔林一直有个误解,都以为佛塔是给死去的和尚或居士用的。事实并非如此。佛塔是活着的和尚或居士自己修持的,塔代表他的法身,代表他私家修行的寺庙,是通向佛境的个人能量场。当然,和尚或居士会将自己的信

于凌波: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

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于凌波一、学佛的目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一大事因缘”是什么?就是我辈众生了生死脱轮回的问题。因此,释迦牟尼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

陈兵:佛家密宗修持脉轮与明点

印度佛教晚期盛行的密乘,受印度教瑜伽学的影响,立足于大乘如来藏思想,重在从法界本具妙有的一面建立瑜伽体系,至无上部瑜伽,从身心不二论出发,对身体及心识的物质基础更为重视,有一套颇不同于显教的身心境缘起

陈兵: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缘何当今精神疾病日益增多 佛能医我心作者:四川大学宗教所教授 陈兵按:当下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等诸多现象已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和攻击对象,但我们又不可否认当下这些现象的真实存在,是什么

陈兵:佛教修持与现代心理学

十九世纪末以来,出于对物质科技忽视人心的反对和补救,研究人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越来越发达,出现过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多家学说,至今已分出近二百个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心理学是二十世纪

在家居士如何修持:之八

适度香饰 身心庄严我们今天又再见面了!我们前次讲到印度的天气比较热!所以当时的印度人当洗完澡后都要涂油,这样皮肤比较不会干燥,但是贫穷的人涂不起,有钱的人才涂得起,由于没有钱的人涂不起,所以佛陀在经济

林克智:人间佛教与净宗修持

净土宗义理已略明,但对净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足欣、厌二心,要认识娑婆之苦方能精进念佛,方可报终得生净土这个问题,有人认为不合社会潮流,甚至与人间佛教思想违背,其实这是片面理解净宗修持的结果。净土教

刘先和:以心传心 唯传见性——略说禅的传承和修持

以心传心 唯传见性——略说禅的传承和修持刘先和随着佛教的恢复与发展,佛学、佛教中的许多义理、术语也广为传播,“禅”这一词就是传播中较为普见的一个词语,无论是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还是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

刘先和:修持要旨——定

修持要旨——定随着佛学、佛教的恢复和发展,学习佛学和亲近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一大批的人中要求修持佛法的人也是与日俱增,笔者就常常遇到一些迫切要求通过修持而证法的人,在这些人中以青年和青年知识分子居多

刘先和:修持重在行——与知识分子谈禅法修持

我国佛学、佛教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到恢复和发展。当前不仅寺院香火兴旺,信众增多,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佛学教育上也有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新境况,不少高等院校破例地设置了宗教专业、佛学专业或设置了相

准提观音法门修持

准提法门修持准提观音以救度人间众生为主,以此尊为本尊的修法,称为准提法、准提独部法。他的根本咒“准提陀罗尼”灵验无比,被称为神咒之王,其加持威力不可思议,显宗密宗都把他当做感应极大的菩萨礼拜修持。据《

尊胜佛母修持法与功德有哪些

1.此咒不可思议有大神力,若复有人一经于耳,先世所造一切恶业悉皆消灭,当得清净胜妙之身,随所生佛土、诸天所生之处,忆持不忘。2.诵此陀罗尼满其千遍者,令短命众生还得增寿,永离病苦,增寿除病,一切业障悉

如何修持唯识宗

唯识修持只是作观说来极其复杂,首先明五法三自性之理,其三自性为“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此三性之如何意义。于此不能细讲,不过介绍其名,说其次第而已,行者即以此三性作观。由浅入深,共有五重,

如何理解五加行和四加行

四加行,大乘佛教法相宗指五位中加行位。即暖、顶、忍、世第一。亦名四善根。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百。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五加行即五种加行,是佛教的名词术语,

四加行和五加行分别是什么

四加行分为四共加行和四不共加行,四个共加行分别是人身难得、无常、使心转向法的修行、轮回皆苦,四不共加行分别是皈依大礼拜、金刚萨埵、献曼达、上师相应法。五加行是皈依、发心、念修金刚萨埵忏悔、供曼茶罗、上

什么是五加行

五加行即五种加行,是佛教的名词术语,即修行者通过完成巨大数量的五种实修,可以获得稳固的佛教见解和基础。通常在藏传佛教里是通往修行密法的基石,而在汉传佛教里也有隐含的方式提出。五加行通常为皈依、发心、念

如何修持五加行

除了个别上等根基的弟子,只需要上师的直指心性就可以顿悟之外,大多数修行人还是要严格的按照次第来修。如果没有打好前行或加行的基础,就茫茫然直奔正行,结果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可能还会碰到很多修法的违缘,所以

五加行的内容是什么

皈依皈依是佛教一切修法的基础,也是区分佛教与非佛教徒的标志。皈依即是受持了皈依戒,皈依戒是一切戒的基础。一切修法都是以皈依为前提,所以要皈依。在皈依戒之后,才能传授居士五戒。受了皈依戒,就有了一切戒的

五加行的意义是什么

五加行可以说是正式修行的基础,可以把修行当作为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做一件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事情要准备什么呢?一、要建立强烈的信心及渴望二、要明确做这件事情对自己及其他人的影响三、放开之前的经验或束缚四、要

为什么要修行五加行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在修行道路上会不会取得成就,都取决于五加行修得怎么样!我们知道如果不断除和摧毁阿赖耶识,永远不可能证悟空性。那么依靠何种特殊力量,我们可以断除阿赖耶识,开启心的本性?所有

五加行和四加行指的是什么

四加行,大乘佛教法相宗指五位中加行位。即暖、顶、忍、世第一。亦名四善根。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故名四加行。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四谛者

五加行如何理解

在当今时代,许多修行人好高骛远,轻视前行法,注重甚深法,甚至有些刚刚入密宗的人竟然直截了当修最高的法,这是极其危险的。无论作任何一件事,都必须依循先后次第,修法更是如此。所以,初学者一定要踏踏实实,打

陈士东: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

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韦其瑷先生曾著文立论谈颇哇法最适合年轻人修,然观其立论,疑点颇多,却不似他所谓的终于圆满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修持颇哇法,而对年轻人更为适合,这样轻松简

修持十诵律的注意事项

诵经有以下几点应注意的事项:1.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2.选择无人打扰之处,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 况下打断自己诵经。3.学佛的人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