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三界六道分为九类
2025-02-01 11:33

天生万物,适者生存。茫茫岁月,漫漫虚空,我生故我在,抛一切尘俗,忘一切庸杂。天地悠悠,行我所好,妖魔鬼怪?罢。神精仙佛?罢。我为人,做自己心中所想,不问结果只问心。天地再大,挡不住我自在而行。

妖:妖者,本于阴阳,行于五事;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三界十方内外生灵分属五虫五木,妖则不属于此行列,莫看有猫妖,蛇妖之说,从本质上看还是猫和蛇,只不过是被不解之人附上了妖这一名号。所谓的五虫化作人形,前提便是需修开十二重楼,口吐人言,所谓的化形劫只是当代小说中的说法,至于五木,虽是生灵,却无五官七窍,故化作人形较难于五虫。

魔:道为天,魔为地,道与魔互为对立,阴阳相合,然后产生万物,不魔无以成道,道成何魔所惧,道魔只一念之间,一念生,为道,一念灭,为魔。魔无形物质,不死不灭,生于人心而长于人心,讨厌世间一切美好的事情,以引诱生灵毁灭良知,堕落魔道为己任。

鬼:人死为鬼,鬼死为聻,聻死为希,希死为夷,夷死为微,微死无形。甲骨文分析:鬼即甲,癸所生,故名鬼。癸所生儿子,即甲。甲骨文中,鬼字即甲跪伏状,旁有一厶。传说甲身带长弓,善于射箭,才高八斗,曾为魁星,因得罪天帝,天帝将其杀死,甲就此沦为“鬼”,鬼才高八斗,但相貌丑陋,其丑无比,毫无阳气,一般居住于地府之中。绝大多数的鬼都是由人或动物死后。

怪:在所谓怪,指的是除人、神之外,存在于天地中,一时难以弄清如何而来的物类,称为“怪”。在西游记中有一段原著记载:“大圣即现本相,耳朵内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孙悟空为什么称呼他们为妖怪呢?因为孙悟空看出她们不是某一物类幻化而来。但他又弄不清楚七仙女是人还是神,所以孙悟空用到了“怪”一词。

神:神先天而生,无肉体无欲求,拥有永恒的生命。宇宙一切众生就住在这样一个个小世界里。一个小世界从低到高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又可以称谓六道,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而这些都是由神来掌控。

精:可以说成所有吸收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幻化为人形或其他动物形象的物类,称为精。《西游记》原著玉帝道:妖猴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石卵化生的。当时生出,即目运金光,射冲斗府。始不介意,继而成精,降龙伏虎,自削死籍……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

仙:仙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而仙又分为天仙、神仙 、地仙 、人仙 、鬼仙。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仙。

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是觉悟的人,众生是糊涂佛,凡不被一切幻相而迷失自己真心本性的人就是佛。你是未来佛,如果能当下回归觉悟,念念清净不迷,未来就在当下,你现在就是佛。

人:人乃万物之灵,天地主角,得天地气运,虽然生来弱小,但是经过努力,终究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礼运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仙又如何?佛又如何?人之一世,草木一秋。或喜怒哀思,平淡一生。或手持长剑,八方云动。或坐拥万里,睥睨天下,或看破红尘,只求长生。但人之一世,岂有不死之理?重要的不是神,亦非仙,而是人本来的价值。人不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却可选择自己的命运。因为,人定胜天。

End

六道轮回的对治法门

惑、业、苦三道为轮回之根六道乃是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此谓之六道。因什么有此轮回呢?这六道所说的是果,当然要问其因。由有因,必有缘;有缘,必有果;有果,必有报。这因缘果报是根据

六道轮回存在的根源有三个

倓虚法师今先说轮回二字之义,这轮回之义就是人间所共知的一句俗话,乃说轮过来又回过去的意思。若问云何是轮过来回过去的呢?你要观察,世界上种种样样,无一不是轮过来回过去呀!且看这天上的日月,其昼夜间轮过来

陈兵:“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

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要说服一个完全不相信佛教的人相信六道轮回,确实不太容易。因为这件事情虽然有很多的证据,但在关系到自己最切身的问题上,都是要眼见为实。毕竟能够亲身有这种体验的人并不多。所以,

观辉居士: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情想多寡 分生六道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情想多寡 分生六道内容提要:佛说此经名目。阿难请佛开示微细沈惑。佛告诉阿难,众生临命终时,情分下沉,想分飞升,依情想多寡,分别生于六道。原文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

投胎的六道分别是什么

六道: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

何为三界六道

六道轮回的众生,根据有无色身、性情、以及所居住的器世间等等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所谓的欲界,因为欲界的众生都有饮食、睡眠、男女欲等欲望,故名欲界。生活在欲界的众生,包括地狱、饿鬼

三界六道之外是什么

佛教中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而不是什么玄天人。六道从高到低排列是指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后面五道都属于欲界,天道共二十八层天,其最低的六层天也属于欲界。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

三界六道你真的弄清楚了吗

佛教根据人的欲念和色欲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又根据佛教宣传的因果报应说把生死轮回分为六道,分别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六道轮回。而道教根据阴阳说把

什么是三界六道

三界。界,限也、别也。谓三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三界,即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对于世界的看法,除了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论述外,还可以概括为有情世间和器世间两大类。所谓有情世

何为三界六道,你怎么理解三界

三界六道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而且佛道两家对三界六道的认定还不相同。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而道教就比较简单,道

分段生死——三界、六道之生死

什么是“分段生死”?“分段生死”,乃佛教术语,二种生死之一,又称作分段死、有为生死。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迷界中,轮回六道的具见惑、思惑之凡夫身众生所受之生死,为“变异生死”之对称。变易生死,指超越

愿你人间走一遭,圆满了三界六道,看透了是非善恶。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无论多么犀利深刻的话,都不会让你立刻清醒,只有你自己亲身走一遭,刻骨铭心地经历一次,才会在某个瞬间顿悟。有人在奔跑,有人在睡觉,

三界六道分为九类

天生万物,适者生存。茫茫岁月,漫漫虚空,我生故我在,抛一切尘俗,忘一切庸杂。天地悠悠,行我所好,妖魔鬼怪?罢。神精仙佛?罢。我为人,做自己心中所想,不问结果只问心。天地再大,挡不住我自在而行。妖:妖者

六道详解——三恶道

畜生、饿鬼、地狱称作三恶道,其中众生造作恶业多于善业,苦多乐少。其中地狱众生以识为食唯苦无乐。三恶道是可怕的迷惑世界,首先是地狱,这里是因极度愤怒怨恨而造作恶业的人,死后在这里接受身心极度痛苦的折磨,

六道中 最幸运的是人道

我们在修行六道轮回的时候,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是特别羡慕天道众生的,因为他们出生就是非常幸福的,有很大的功德,而且不会生病,并且他们都是寿命很长,神通广大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其实在六道中,最幸运的就是人道。

迦毗摩罗开示:六道众生是什么意思

六道众生,指六道中的所有生物;佛陀概括世间一切有情,归为六大种类:阿修罗道(魔神)、人道、 天道(天人)、 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六道,是指“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三善道”:人道、阿修

慧眼观六道的故事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道成佛,此时佛陀以无碍的慧眼,观看这娑婆世界里六道众生的情形,想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以及度化的因缘。天人们住在黄金、玛瑙等七宝建构而成的宫殿中,终日游乐

六道轮回中的饿鬼道详解

鬼道,亦称鬼趣,六道轮回中的一道,属于三恶道之一,也称为饿鬼道。六道轮回:天;阿修罗;人;畜生;鬼;地狱。前三个为三善道,后为三恶道。早期佛教经典常译作饿鬼,是因为鬼道众生确以饿鬼为多,但因鬼道亦有夜

鬼道和六道轮回中的饿鬼道有什么不同

说“鬼道”的话,是指人离去后,呈中阴身状态所存在的空间。我先解释一下中阴身。“中阴身”是指在灵魂状态下,却仍然使用人在身体内的习性而存在,这样的灵魂就会缚在地球层面,会徘徊于他们生前熟悉的空间。也就是

六道轮回中的阿修罗是什么意思

阿修罗,亦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直译为“非天”,意思是“果报”似天而非天之义,也就是相对于“天人(即天众、提婆)”的存在。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

六道中的阿修罗道是什么意思

阿修罗是梵文音译,汉译佛经中还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不酒神。它们是佛国六道众之一,天龙八部众神之一。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三 六道轮回 (一)

第二十三 六道轮回 (一)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涂径,不出六道。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