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三条会“直立”的鱼
2024-11-04 13:48

◎ 圆 证

屈指算来,我学佛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平时我也会和一些朋友聊到念佛的事,说起念佛感应,人们往往觉得难以置信。我总是会说:哪怕别人都不信,我都坚信佛说的话真实不虚,因为我亲身经历过殊胜的念佛感应!

二〇〇六年,我正在县城读书,平时住在学校里,每到周五回一次家。那时候我刚学佛不到一年,平时除了听一些法师讲经说法以外,每天还坚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在一个周五快要天亮的时候,我在学校宿舍里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我很清晰地看到一个篮子,里面放着三条鱼,有一个男人坐在板凳上,拿着刀在一下一下地刮鱼鳞,被刮的鱼在无助地挣扎,一副十分痛苦的样子。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里非常难过,觉得这些鱼真的太痛苦了。于是我就对着鱼双手合掌,口中念了一句阿弥陀佛。没想到这时候,三条鱼忽然像人一样直立起来,很欢喜地朝着我鞠躬。就在这时,梦醒了。

当天回到家里,我和母亲谈起这个梦,母亲忽然愣住了。在我的追问之下,母亲向我说了一件让我惊叹不已的事就在前几天,我的婶婶手术后出院回家静养,母亲专门买了二十元钱的活鱼,去给婶婶补身子(那时母亲还没有信佛,不懂因果)。就在我回家的那天早上,母亲又去看望婶婶,临回来时婶婶一定要留母亲吃饭,说前几天母亲给她买的鱼还剩下三条,早晨刚好炖上。

我心里一惊,就问母亲她给婶婶买的鱼有多大,母亲向我描述的和我梦到的鱼大小正好相符。我又专门去婶婶家求证了一下,得知那三条鱼是叔叔杀的,婶婶炖的。而他们告诉我的杀鱼的时间,正是我当天早晨做梦的那个时间!

阿弥陀佛,真是不可思议!那三条鱼一定得到了念佛的殊胜利益,否则怎么会直立起来鞠躬呢?心佛众生等无差别,虽然鱼儿们的身形和我们不同,但是它们也具有和我们以及诸佛无二无别的佛性啊!我真的体会到了佛号功德的不可思议,以至于后来读到善导大师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的开示时,总是感觉到格外亲切。

从那以后,每当有因缘劝导亲友们念佛时,我常常会拿这个感应来现身说法。有一次和一位刚学佛的朋友谈起这个感应,他问我:那三条鱼去哪里了呢?我们肉眼凡胎,虽然不知道那三条鱼去了哪里,但我分明记得莲池大师在《云栖法汇》中有这样一则开示:

问:放生鱼鸟等,念佛持咒,愿彼往生,可往生否?

答:罪轻缘熟,承法力亦得往生。罪重缘疏,止灭罪改形善趣。放生咒愿之人,福不唐丧。目连度蜂,作盟证。

莲池大师告诉我们,放生鱼鸟等众生,为它们念佛持咒,如果它们的罪业比较轻,因缘成熟,则能仰仗法力而往生;如果它们的罪业比较重,因缘未成熟,也能仰仗法力而投生善道。《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一句佛号为那三条鱼种下了金刚种子,无论怎样,它们最终都会成佛的!

学佛十几年来,每当遇到动物时,我都会为它们授三皈依,为它们念佛,劝它们求生净土。经历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感应,我念佛的信心更足了。由于这三条鱼的奇妙因缘,母亲的内心也有很大的触动,再加上我的劝导,她也逐渐走上了吃素念佛之路。在我们的影响下,亲属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了。能够一起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一件何等幸福的事情啊!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净土》2020年第6期

End

富裕的三条家规

第一条,叫富而不污。污者,浊而染。拥有了大量金钱的同时,不被铜臭所染、不让心蒙尘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太多的人,在逐利的过程中渐渐腐化,财富入囊后,更是飞扬跋扈。有的人愤恨那些有钱人的恶劣行径,并非出自

第三条并不究竟的路

第三条并不究竟的路◎ 见 君顺从生存意志,走占有物质而试图心灵解脱,是第一条不究竟(彻底之意)的路。逆生存意志,走克制肉身的苦行,用尽量少占有物质来解脱心灵,是第二条不究竟的路。于是聪明人发现,第一条

三条会“直立”的鱼

◎ 圆 证屈指算来,我学佛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平时我也会和一些朋友聊到念佛的事,说起念佛感应,人们往往觉得难以置信。我总是会说:哪怕别人都不信,我都坚信佛说的话真实不虚,因为我亲身经历过殊胜的念佛感

修道要明理,至少这三条得搞明白!

修持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告诉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让炼小周天就炼小周天,让静坐就静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尽管人没有大象的力气大。要明理,就应该需要研究些什么?一、明

人际交往的三条潜规则,没人明说,但很重要!

一、没有爽快的答应,其实就是拒绝当请别人吃饭时,别人如果说等下次有时间再约,那其实就已经是明确的拒绝了,千万不要再强求别人来应约。当别人说看情况的时候,那其实就是在说没有可能,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要勉强

王雷泉:二十世纪宗教发展的三条主线

为了说明法不归位的现象,我们来考察二十世纪宗教发展的整体脉络,由此梳理出三条矛盾主线。一、面对民族危机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宗教自身强烈的现代化诉求与经世致用倾向。中国的宗教同我们的国家民族是同命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