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念佛 静心息妄◎印 光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试念之,
我要讲的题目是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安住道场又分成两部分来讲,即道场与安住。什么叫道场?顾名思义,修道场所名道场。道场有三种,约三世分:现世道场,后世道场,后后世道场。第一现世道场,又可分为小中大三种。
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为了适应众生根机而施教。优婆掬提以黑豆和白豆的增减,来试验心中的善念或恶念的生起,作为修行的方针。在佛典中有一段经文阐述:有一位叫掬提的生意人,为人老实,而且信仰佛法。他的
劝看破世缘 一心念佛黄念祖读来信,对于您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丈夫离婚,儿子不很听话,自己又有病,许多折磨集中一身,确甚苦恼。但您在烦恼堆里,仍然信心不退,并坚持念佛,很是难得,实应赞叹!您的苦恼,证实了
圣 严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川流不息、变迁不已。所以,佛教的基本观想方法四念处中的观心无常,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明白,心念在剎那之间生灭不已,是虚幻的。
僧 一 行 的 贡 献◎ 薛克翘 一行,俗名张遂,是唐代著名科学家,但同时又是一名高僧。据《宋高僧传》卷五《一行传》,他早年拜普寂禅师为师,出家为僧。后曾拜印僧不空金刚学密法,又与印僧善无畏译密宗经典
杨民仆苻坚进攻襄阳,既为公也为私。从公事而言,是想和朱序掰掰手腕,试探实力;从私事而言,苻坚想得到一个半人,都是天王巨星级的偶像人物。先来说一个人,他叫道安。他一天能背上万字。道安法师出生在312年(
◎圣 荣紧张而繁忙的学期又结束了,在过去的学期中,相比之前是有进步。一系列的经历,让我更喜欢佛法,感谢佛法给我带来的喜悦,和在我最低落的时候所带来的正能量。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作为一个佛弟子,我
一心念佛,不起二念印光法师昨晚接汝书,光于汝来报国,完全忘之。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
济群法师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每个僧人都代表了佛教在世间的形象。社会上的人怎样了解佛教呢?是不是先到藏经楼去研究佛经呢?不是的,大多数人是通过直接与出家人接触来了解
一心 念 道 之 训◎ 莲 池 赵州云:老僧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又云:若一生不离丛林,不语十年五载,已后佛也不奈你何。仰山伟禅师,律身甚严,宴坐忘夜旦。居一室,谢绝交游。有过伟者,虚己座以延之。躬
今心念佛乐无穷妙莲老和尚要想转凡成圣、满菩提愿,还得大家老实念佛。如何念法?普通皆知有四法,所谓:实相、观想、观像、持名。实相无相,末世凡夫根基陋劣,尚无般若慧念实相佛;至于观想、观相,众生心粗境细,
至 心 念 佛 消 业 障◎ 圆 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不除,佛性不得现前,
念一句弥陀圣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现在天天念佛,时时念佛,不是只念一句佛,还怕什么业不能消、罪不能除呢?所以消业往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我们看破这娑婆世界的一切声、色、货、利、妻、财、子、禄,皆
影子这东西拿不到的,影子这东西拿得到吗?你去拿,一场空啊,是吧,影子这东西怎么拿得到。所以我们现在人,拚命地想钱,脑筋里转,要发财,要致富,结果是两只脚一伸,两手一摊,一分钱你也没能带得走。你再爱好的
“心念耳闻”是念佛念咒不可颠覆的总原则。《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针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具体根性,指出了这种修法是最合适的教法,修行人不可不忘。(当然,净宗提倡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法,则是更将这个
心念的不可思议净界法师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到了一条河的地方,因为佛陀规定:遇到河,不能显神通飞过去,不可以的,一定要坐船。所以佛陀就带了僧团,坐船,慢慢、慢慢的从此岸要到
树立正见改变心念把握自己因果昌臻法师一、学佛人应这样看待因果1、必须深信因果,才能树立正知正见。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
紧急关头一心念观音菩萨可化险为夷宣化上人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什么要诀呢?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保持镇静,不要紧张。将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在最危险的时候,心中这样
年龙上师年龙上师精选教言十条1、修行最主要是把世间的一切妄想全部抛弃,自己的心和法能完全相合,这是修行人需要的。自己的心寂静而调柔,少欲而知足,如果能这样那就非常好。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你们可以放弃工作或
编者按:学佛之人经常会提到境随心转,一个念头,有时能让世界都为之转动。你相信心念的力量吗?身体状况是否会随着心念而改变?我们体内究竟有多大的潜能?这篇文章可能会改变你对健康的看法,一起来看:■ 心念有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
编者按:你喝过铁观音吗?喝的时候是否想过茶为何要以观音命名?佛教与饮茶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渊源?其实,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下来,可想而知水是多么的重要。其实水有很多神奇的功效,可以美白肌肤,促进新陈代谢,瘦身减肥,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喝水。日本的肥胖率在全球是
比丘清净自活【经典原文】无学成具我赞赏,胜等善友应亲近,不得受用有罪食,应如犀牛任独行。--《经集》【白话解】证得无学位,修学圆满的阿罗汉的圣者,成就梵行,我赞叹他们所具足的无量功德。对于这样殊胜的善
导读:道宗秘诀中有这样一句话: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按摩这条硬筋,把它揉软,会有神奇的功效。每个人都渴望健康,渴望能够快乐地生活。可
都市一僧人刘先和在人群熙攘的都市大街上走着一位僧人,他那一身淡蓝色的长衫,在那袒胸露背、敞腰亮脐的都市人群中,在那五光十色、如花似锦的都市人装束群中显得那么醒目、那么清淡平素、那么爽心悦目、那么自然纯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卷 第三十一章 圆通本根五 一心念佛 六根同摄内容提要:大势至法王子忆佛念佛六根同摄,净念相继,相续无间,入三摩提,不失为易行而且容易见效的方便法门。(白云按:这一章即是净土宗四经之
第三十一章 圆通本根五 一心念佛 六根同摄内容提要:大势至法王子忆佛念佛六根同摄,净念相继,相续无间,入三摩提,不失为易行而且容易见效的方便法门。(白云按:这一章即是净土宗四经之一《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位西藏僧人和一个小老鼠的故事,梗概如下:很久以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西藏僧人在那里过着平静地修行生活。有一天,当这位僧人出门的时候,忽然发现门口躺着一只冻僵的小老鼠,于是就
第一种供奉方式:横三世佛横三世是指空间统一为一念左侧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全名药师琉璃光佛,又名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佛教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以琉璃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彻以比喻国土清净无染。主宰人民
1、释迦三尊:以释迦如来为主尊,左右两胁侍有的是文殊菩萨及普贤菩萨,称为华严三圣。有的是多罗菩萨与观自在菩萨,或是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或是大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或是观音菩萨与执金刚菩萨,或为梵天与帝释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肯定都是听说佛等身像的,而当今世上,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塑建、开光、加持的佛像仅存三尊,即8岁、12岁、25岁等身像(亦说35岁降魔成道像)。现分别供奉于中国西藏拉萨的小昭寺、大
无名僧,居住在湖广黄州,专门持念阿弥陀佛,昼夜从不停止。无论见到什么,都念阿弥陀佛。明思宗崇祯十六年(西元一六四三年),黄州总兵黄鼎,守护黄州城,无名僧大声念佛扰乱黄鼎带兵,因此命令人把他捉起来。正好
我们若是去寺院中的话,我们会发现在大雄宝殿中是有供奉三尊佛的,分别是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我们都知道这位佛菩萨是非常殊胜的,但是你们知道这三尊佛的表法之意吗?其实三尊佛的表法之意,代表了人从
第一种供奉方式:横三世佛横三世是指空间统一为一念左侧供奉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Bhaisajyaguru)全名药师琉璃光佛,又名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佛教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以琉璃为名,乃取琉璃之光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肯定也是知道一些佛教故事的,这些故事都是非常殊胜的。而且我们是可以从这些佛教故事中了解到很多的关于佛菩萨的事情的,并且这些故事都是很有哲理的,是合适我们修行念诵的。在南传巴利文
宽恕具有神奇力量摘自 卢志丹居士《日常生活中的佛心》一天,禅堂里面发现有个初皈依的和尚竟然偷窃别人的物品,大家都认为不可原谅,要求堂主大和尚开除他。大和尚听了点点头,却并没有予以处理。这个小偷见没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