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僧人的十八物指哪些
2025-02-06 12:11

十八物则指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梵网经》说:“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是哪十八物呢?具体如下——

一、杨枝:又叫齿木,是用来清除口内臭气的木片。

二、澡豆:指由大豆、小豆、豌豆等磨成的粉末,用来沐浴、洗涤。

三、三衣:指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三种衣。

四、瓶:又叫“军持”,就是水瓶,盛水供洗涤或饮水之用。

五、钵:又称为“应量器”,盛食物的用具。

六、坐具:坐卧之时,敷陈于地上或床上的布。

七、锡杖:头部挂环的杖,步行时环振动出声,以警示路上的虫类,或行乞时唤起人家注意。

八、香炉:用来烧香招请诸佛。

九、漉水囊:又称漉囊、漉袋或滤水罗,用于过滤水中之虫。

十、手巾:拭手的布,包括拭面巾、拭身巾、拭脚巾等。

十一、刀子:用来截衣、剃发、截爪。

十二、火燧:打火器具。

十三、镊子:用来拔鼻毛或拔刺。

十四、绳床:用绳制作的床,便于安坐禅观。

十五、经:佛所说的经典。

十六、律:戒本。

十七、佛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

十八、菩萨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

End

僧人一行的贡献

僧 一 行 的 贡 献◎ 薛克翘 一行,俗名张遂,是唐代著名科学家,但同时又是一名高僧。据《宋高僧传》卷五《一行传》,他早年拜普寂禅师为师,出家为僧。后曾拜印僧不空金刚学密法,又与印僧善无畏译密宗经典

僧人姓“释”的由来

杨民仆苻坚进攻襄阳,既为公也为私。从公事而言,是想和朱序掰掰手腕,试探实力;从私事而言,苻坚想得到一个半人,都是天王巨星级的偶像人物。先来说一个人,他叫道安。他一天能背上万字。道安法师出生在312年(

自豪的出家僧人

◎圣 荣紧张而繁忙的学期又结束了,在过去的学期中,相比之前是有进步。一系列的经历,让我更喜欢佛法,感谢佛法给我带来的喜悦,和在我最低落的时候所带来的正能量。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作为一个佛弟子,我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济群法师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每个僧人都代表了佛教在世间的形象。社会上的人怎样了解佛教呢?是不是先到藏经楼去研究佛经呢?不是的,大多数人是通过直接与出家人接触来了解

长见识了!原来这些名茶都是僧人发明的

编者按:你喝过铁观音吗?喝的时候是否想过茶为何要以观音命名?佛教与饮茶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渊源?其实,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

智慧法语:靠这4种途径得来的食物 佛说僧人不能吃

比丘清净自活【经典原文】无学成具我赞赏,胜等善友应亲近,不得受用有罪食,应如犀牛任独行。--《经集》【白话解】证得无学位,修学圆满的阿罗汉的圣者,成就梵行,我赞叹他们所具足的无量功德。对于这样殊胜的善

刘先和:都市一僧人

都市一僧人刘先和在人群熙攘的都市大街上走着一位僧人,他那一身淡蓝色的长衫,在那袒胸露背、敞腰亮脐的都市人群中,在那五光十色、如花似锦的都市人装束群中显得那么醒目、那么清淡平素、那么爽心悦目、那么自然纯

一髻佛母--一位西藏僧人和一只小老鼠的故事

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位西藏僧人和一个小老鼠的故事,梗概如下:很久以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西藏僧人在那里过着平静地修行生活。有一天,当这位僧人出门的时候,忽然发现门口躺着一只冻僵的小老鼠,于是就

三尊佛--一心念佛的神奇僧人

无名僧,居住在湖广黄州,专门持念阿弥陀佛,昼夜从不停止。无论见到什么,都念阿弥陀佛。明思宗崇祯十六年(西元一六四三年),黄州总兵黄鼎,守护黄州城,无名僧大声念佛扰乱黄鼎带兵,因此命令人把他捉起来。正好

僧人的十八物指哪些

十八物则指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梵网经》说:“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是哪十八物呢?具体如下——一、杨枝:又叫齿木,是用来清除口内臭气的木片。二、澡豆:指

佛教僧人的禅七生活?

禅七作为集中、统一的修行方法,一直受到禅宗寺院的重视。现代许多禅宗寺院,仍然遵行冬天打禅七的传统。僧人与禅修对于一个修行的僧人而言,行、住、坐、卧皆可修禅,但在四者之中,以坐姿最为适宜,故多云“坐禅

阿秘特尊者详解供养僧人的福报

供养僧人,可以从四事供养。即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因僧侣在修行的前期需要摒除一切外缘,所以就无法自谋生活必需品,需要信众的布施。布施这样的僧侣是有功德的,帮助他人修行就是助人成就,如能如此发心布施,

禅宗文化:走进禅宗僧人的禅七生活

对于一个修行的僧人而言,行、住、坐、卧皆可修禅,但在四者之中,以坐姿最为适宜,故多云坐禅。以打坐来修习禅定的方法,略称打坐。关于坐禅的方法,《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指出,应该四时随时坐禅,有能够舒适的床

赵朴初答:请谈一谈关于僧人剃发的问题。(汉英对照)

【中文版】问:请谈一谈关于僧人剃发的问题。赵朴初答:根据佛制,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剃发染衣的用意是为了舍弃美好装饰,实行朴素无华的生活。一般出家人也不留胡须,但我国有一部分僧人留

赵朴初答:南方国家的僧人吃"荤",是否也是开戒?

赵朴初答:南方国家僧人的饭食,或是到别人家托钵乞食,或是由附近人家轮流送饭,所以他们有什么吃什么,不论素食或肉食。比丘戒律中并没有不许吃肉的规定。我国大乘经典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我国汉族僧人是信奉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