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2024-11-01 10:37

济群法师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每个僧人都代表了佛教在世间的形象。

社会上的人怎样了解佛教呢?是不是先到藏经楼去研究佛经呢?不是的,大多数人是通过直接与出家人接触来了解佛教。他们对佛教的认识,往往取决于对僧人的认识。看到一个好师父,就觉得佛教真伟大;看到一个不好的师父,又会觉得佛教真糟糕。所以出家人责任重大,因为你的形象会长养或断绝他人的善根。

良好的威仪与形象也是感化世人的一种方式。昨天,我与居士们座谈,其中一位谈到他学佛的经历。他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当然更谈不上信仰。后因家人出丧,经人介绍去一所寺院作佛事。其间接触到一位法师,法师连续为他讲了四个钟头的佛法,举止谈吐都很庄严,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摄受力,使他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走上学佛之路。可见,僧人形象对于佛法弘扬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遗憾的是,今天的佛教界,僧格和形象不如法者为数不少!有些人以为出家后一了百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饭吃就行了。有些人干脆贪图享受,甚至有拜金主义的倾向。还有些人修行修得怪怪的,以至于旁人无法和他接触。修行人为什么会越修越怪?原因是偏执一端。真正的修行,是对身口意进行全面改善,其人格应该比普通人更健全才对。但现在很多修行人根本不学教理,仅仅执着于某种特定外在形式,执着于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于是越来越偏执。过分重视体验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任何宗教的修行,包括世间的气功,只要在心智训练上下点功夫,都会有体验,但不一定是有益的。很多练气功者走火入魔,都与执着体验有关。所以,修行需要有正见的指导,如果局限于自己的感觉,是很容易偏离中道的。

修行人如此,干事的人又如何呢?干到后来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庸俗,久而久之,几乎跟世人没什么区别。至于学教理的,往往学到后来很狂,狂到不可一世。

所以,不管是修行的、做事的、学教理的,要避免怪,要避免俗,要避免狂,都需要有健康的人格。没有健全的人格,何以为人师表?又何以教化世间?在弘法过程中,言教固然重要,身教更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

如何才能完善我们的僧格?无非是勤修戒定慧。首先是戒律的学习,戒律中要求我们五年学戒,不离依止。为什么要规定五年学戒?是大有深意的。佛陀在世时,戒律就是僧团的生活规范,出家人大可不必用五年时间去学习戒条。不像现在研究戒律,各宗派都有不同的开遮持犯,律藏中有四分律、五分律、僧祇律、说一切有部律等等,此外有更多的论与疏。弘一大师研究律学二十年,还自谦仅仅是打下一个基础。但在原始僧团,戒律只是僧团的生活準则,比如布萨、安居、学戒,完全融入日常生活中。只要生活在僧团,不出半年就会知道。既然如此,佛陀为什么要规定五年的时间学戒?原因在于僧格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从一个世俗的人转变为有威仪有道德的出家人,具有完善僧格,需要彻底改变在世间薰染的习气,纠正习以为常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戒律的意义在于,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规范,具足威仪。现在很多出家人,虽然也剃头、也披袈裟,但行为举止却与世俗人没有区别,不过是光头俗汉而已。所以,需要有五年时间在师长身边,通过不断熏习,才能在僧团中如法地生活,才能代表三宝的清凈幢相。

其次是修定,今天的人很浮燥,有些出家人也不例外,跑来跑去,住在这里想着那里,到了那里又想着另一个那里。这山望那山,一山高过一山,跑来跑去不知道究竟该去哪里。滚滚红尘滚得让你头昏,滚得让你抵挡不住,只好跟着乱跑,到哪里都不安心,还怎么修行?古人说:板凳坐得十年冷。不管是学习还是修行,要耐得住十载寒窗。不肯静静地下几年功夫,就想出成就,所谓快速成材,能成什么材?火柴罢了,稍微一摩擦就把自己烧了。

什么是定?必须终日枯坐、足不出户才是定吗?不是。能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就是定;能在研究所老老实实地读上五年书,就是定;干事时专心致志地做下去,就是定;听到别人责骂不发火,就是定;看到别人名利双收不动心,也是定。《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为舍利弗开示宴坐法门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才是大定。心若能真正静得下来,则行住坐卧都可在定中。

此外,还要有慧。有了智慧之后,才能具足正见和正确的心态,摆脱因为学教引起的狂妄,纠正因为修行引起的偏执,防止因为做事染上的庸俗。有了智慧之后,才能时时保有朗照不住的心,不会执着在我法二执中。

修行是要去证什么、得什么吗?非也!戒律,是外在形象的建立,定与慧则是内在气质的升华。有的出家人,你一看到,就会觉得超然物外,不同凡俗。所以说,戒定慧的修行,就是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彻底地改变一个人。

End

僧人一行的贡献

僧 一 行 的 贡 献◎ 薛克翘 一行,俗名张遂,是唐代著名科学家,但同时又是一名高僧。据《宋高僧传》卷五《一行传》,他早年拜普寂禅师为师,出家为僧。后曾拜印僧不空金刚学密法,又与印僧善无畏译密宗经典

僧人姓“释”的由来

杨民仆苻坚进攻襄阳,既为公也为私。从公事而言,是想和朱序掰掰手腕,试探实力;从私事而言,苻坚想得到一个半人,都是天王巨星级的偶像人物。先来说一个人,他叫道安。他一天能背上万字。道安法师出生在312年(

古代禅师的圆寂方式

古代禅师的圆寂方式◎ 星 云各位大概会觉得奇怪,死亡也能算是一件美好的事吗?其实仔细想想,如果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佛法有了真实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阴霾,穿越时空的限隔,对生死都能坦然面对,无所畏

自豪的出家僧人

◎圣 荣紧张而繁忙的学期又结束了,在过去的学期中,相比之前是有进步。一系列的经历,让我更喜欢佛法,感谢佛法给我带来的喜悦,和在我最低落的时候所带来的正能量。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作为一个佛弟子,我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济群法师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每个僧人都代表了佛教在世间的形象。社会上的人怎样了解佛教呢?是不是先到藏经楼去研究佛经呢?不是的,大多数人是通过直接与出家人接触来了解

住威仪·坐威仪

◎ 陈浦燕 一、住威仪  住威仪是四威仪中的第二种,是指修道之人,非时不住。若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三宝,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佛陀在各种戒条中,都十分注重佛弟子的住威仪,认为

佛教威仪

佛教威仪◎ 总 持 佛教威仪方面的注意事项。第一个是我们上殿下殿或是平时都不能在大殿这个操场范围之内进行吐痰,特别是冲着殿吐痰,那有无量过失,打个呵欠都是不允许的。包括在宿舍范围之内,你也不能冲着大

损福报最快的方式

◎ 佚 名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很会嫌弃和抱怨的,都没有多少福报。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夫妻之间、家人之间互相嫌弃,家庭就很难兴旺,公司企业也是如此。?每个东西的存在都有价值,人类也不会创造一个用来丢

入佛法的快捷方式

◎ 倓 虚大纲领,纲领既得,乃易入手。三大钢领者,一性理,二心识,三万物。性理是体,心识与万物是用。性理者,乃天然之性理,在天谓之天理,亦谓之天性;在人间谓之理性,亦谓之理体,或谓性体;若赋之于心物,

西方三圣的形象

律航法师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佛四种。而实在念到业尽情空,无念而念的时候,这四种念佛方法,每用一种,那三种不期然而自然齐得,绝无严格的界限。但初学念佛时,必须注重持名念佛。

走路是一种重要的禅修方式!

走路是一种重要的禅修方式!一行禅师《法华经》中,佛陀被称为两足尊,亦即以两足行走的生物中最受人尊敬与喜爱者。佛陀之所以如此受人喜爱, 是因为他知道如何好好享受步行。 走路是一种重要的佛教禅修方式,可以

传印长老:莘莘学子学佛应注意方式

(一)要珍惜这番大好因缘诸位同学值遇殊胜因缘非同一般,不可以寻常视之。诸位年方韶龄,正信佛教,发心出家,实非寻常人所堪能;生值盛世,国泰民安,衣食丰足,日用不缺,这都是夙世为善之所感召。能够入学到中国

庄子:学会这四种处事方式,让你越过越顺!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有人澎湃,有人干涸。生活不过一段前行,有人顺遂,有人坎坷。也许你曾感到困惑,也许你曾深夜泪落,但世界从不是千篇一律的模板画作。一树花开,一树花落,处事要靠自己摸索,无人能替你感受,替

长见识了!原来这些名茶都是僧人发明的

编者按:你喝过铁观音吗?喝的时候是否想过茶为何要以观音命名?佛教与饮茶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渊源?其实,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

陈兵:佛学对人类认识能力与认识方式的考察

佛学研究真实,不是一味朝外看,把真实作为孤立的客体去研究,而是从缘起论的立场出发,首先对人认识真实这件事本身作客观、全面的分析。这是佛学真实论最为重要的特质。从缘起论观察,人认识真实,是处在认识主体与

吃素到底应该怎么吃?这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众所周知,吃素对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现在吃素是全球流行的一种趋势,可是不正确的吃素方式,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对健康反而不利。那么,吃素到底应该怎么吃?吃素怎么保证营养?光吃素食并不能满足机体对营养元素

一日禅:爱护自己最好的方式

哪怕明明看到的是庸俗虚伪、是非颠倒,遇到恶意挑衅和欺侮,心里还是要记得一个道理:爱护自己最好的办法是对人对事豁达和宽容。我们的身体不仅因为细菌、病毒才生病和加速朽坏,更重要还有不健康的精神状态。悲伤、

它是比饭后百步走更好的运动方式!男女老少都可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什么吃饱穿暖啊、能有房子住已经不是现在人们的追求了,反倒由于优越的环境导致人们容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想要健康我们有很多选择,运动是其中一种,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方式:盘

推卸责任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造业方式

要保持心的良好品质,就要长时间地自省。现在社会上,常常有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遇到挫折障碍、不如意之事就将责任怪罪到他人身上:上司怪下属事情没做好,员工怪老板领导力不足;孩子成绩不好怪父母、老师,父母、

当今最火的养生方式,若再不知道就要后悔了!

辟谷辟谷 [b gǔ] 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辟谷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

圣凯法师:出家不是一种职业 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出家,真的是一种职业吗?出家是一种职业,许多都这样说。于是,剃头、穿袈裟、念经、坐禅成为一种职业需要了。所以,现在许多社会人对出家人产生了另外一种称呼--职业和尚。但是,我们如何去界定职业呢?因为职业

增福增慧的千年养生方式

延年益寿--辟谷术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 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 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

智慧法语:靠这4种途径得来的食物 佛说僧人不能吃

比丘清净自活【经典原文】无学成具我赞赏,胜等善友应亲近,不得受用有罪食,应如犀牛任独行。--《经集》【白话解】证得无学位,修学圆满的阿罗汉的圣者,成就梵行,我赞叹他们所具足的无量功德。对于这样殊胜的善

刘先和:都市一僧人

都市一僧人刘先和在人群熙攘的都市大街上走着一位僧人,他那一身淡蓝色的长衫,在那袒胸露背、敞腰亮脐的都市人群中,在那五光十色、如花似锦的都市人装束群中显得那么醒目、那么清淡平素、那么爽心悦目、那么自然纯

增长天王人物形象

增长天王为中国大乘佛教护世四大尊天王之一,是佛教三十三天的第一重天,率诸鸠盘茶(雍形鬼)、薜荔(饿鬼)等护持南瞻部洲。。“增长”中国僧众解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正法,故名增长天尊王。 供奉:

尊胜佛母的现世形象是什么

她的形象常见为:白身色,呈坐势,三面八臂。三面颜色各异,中间白色.左面蓝色.右面黄色.分别表示三种不同事业。面露愠色,獠牙微毗,上牙咬住下唇,每面有三只慧眼。头梳高髻,戴花冠,丝宝严身,端庄肃穆,背衬

因陀罗的形象

因陀罗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吠陀”时代,他是手持金刚杵、骑着白象、投掷雷电的战争之神。佛教传入中国后,有的寺庙作少年帝王像,男人女相;有的作青年女后像并附有侍女三人。因陀罗入佛教后,其形像通常呈天人形

阎摩罗王的形象

“阎王”又称鬼界之王,简称鬼王(冥界之王),我国民间道教信仰的鬼神,为阴曹地府的最高统治帝王,统领阴间十八层地狱,主要工作是管理生灵的阳寿和阴寿,拥有掌管着三界万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权力,既是鬼,又是神。

一髻佛母--一位西藏僧人和一只小老鼠的故事

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位西藏僧人和一个小老鼠的故事,梗概如下:很久以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西藏僧人在那里过着平静地修行生活。有一天,当这位僧人出门的时候,忽然发现门口躺着一只冻僵的小老鼠,于是就

卧莲观音的形象是什么

卧莲观音之形象据记载,多为合掌端坐于莲花上,亦有说是手持念珠坐于莲台上,身边会有一小莲台,专门用来盛放祂的法器柳枝与淨瓶。从记载上来看,其法相造型似乎都与〝卧〞字无关!莲花与菩萨关系密切,因为菩萨是从

挖耳罗汉的形象是什么

十六罗汉的形象:是后来的艺术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原本没有定型的形象。现存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像在杭州烟霞洞,是吴越王的妻弟发愿所造。后来如王维、贯休、李公鳞、张僧鹞、仇英等著名画家都画过十六罗汉图。

威德观音的形象有什么

〝威德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十五尊。〝应身相〞为威德观音的〝化身相〞是〝比丘身〞亦是〝天大将军身〞的示现。此尊形象,坐于岩石上,左手持莲花,右手垂地。左膝屈立,着天衣,身佩璎珞,头顶化佛。作观水之

师子尊者开示:修功德的几种方式

1、修寺院寺院,梵音伽蓝,意译为清净处地,若用土木瓦石等俗物汲汲营建,所获是福报;若永除三毒常远六尘,身心湛然内外清净,将此身心奉为道场,所获是功德。2、铸佛菩萨形像用金石泥瓦等物加以雕琢,所获是福报

三尊佛--一心念佛的神奇僧人

无名僧,居住在湖广黄州,专门持念阿弥陀佛,昼夜从不停止。无论见到什么,都念阿弥陀佛。明思宗崇祯十六年(西元一六四三年),黄州总兵黄鼎,守护黄州城,无名僧大声念佛扰乱黄鼎带兵,因此命令人把他捉起来。正好

施药观音的形象是怎样的

施药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 右手撑颊,倚于膝上。手持药草,把药施予病人,消除痛苦,除苦施乐,故得此名,施药观音也称为施乐观音。施乐观音是“天人大丈夫,能施众生乐。” 以四无量心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故,

尸陀林主的形象是什么

尸林怙主夫妇的形象极为阴森恐怖,是两具没有血肉的完整人体骨架,全身白色,一面二臂,右手高举人头骨棒,左手承托盛满鲜血的颅器,分别踏立在莲花日月轮垫上的海螺和贝壳上面,作舞姿状。据说尸林怙主夫妇居住在髑

娑竭罗龙王形象

娑竭罗龙王为降雨龙神,古来祈雨皆以之为本尊。又此龙为千手观音之眷属,为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身呈赤白色,左手执赤龙,右手握刀,状甚威武。其女年八岁,智慧利根,以持法华经之功,即身成佛,现男子身,具菩萨行

冯培德:佛菩萨的形象

佛菩萨是什么形象的呢?有人见过菩萨吗?很多青年心中有这些疑问:我可以见得著佛菩萨吗?我拜佛很虔敬呀!为什么为总是见不到佛菩萨呢?真的有佛菩萨吗?如果真的有,为什么不立即显现给我看看呢?又有些青年说:要

四大金刚的形象

四大天王也被称为“风调雨顺”。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持国天王 持国天王的形象,据

僧人的十八物指哪些

十八物则指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梵网经》说:“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是哪十八物呢?具体如下——一、杨枝:又叫齿木,是用来清除口内臭气的木片。二、澡豆:指

打开如来藏的最佳方式

对比证悟“如来藏”的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现证如来藏的最佳方式,就是密宗或禅宗里面所讲的,不需要逻辑与观察,就是把心静下来,让心自己去体会自己的本性。但在此之前,最好先把外加行、内加行等所有加行修完,

青面金刚的形象

青面金刚,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药叉神“,又被称作大青面金刚、青色大金刚药叉。据《陀罗尼集经》记载,此金刚形像为:全身呈青色,一身四手,左上手把三股叉,左下手把棒,右上手掌托一轮,右下手把索。此尊之印相有

普贤王如来的形象

普贤如来佛父就是如来藏的光明;普贤王如来佛母就是如来藏的空性,普贤如来佛父佛母,是所有坛城的本体。一切忿怒和寂静本尊、诸佛、菩萨都离不开普贤如来佛父与佛母的本质,因为我们心的本性空性就是普贤如来佛母;

普悲观音的形象

来历普慈观音是三十三身中的大自在天身。相当于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载(大九·五七中)“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其形像为两手隐藏于法衣而向前下垂,立于山上。大自在天乃

那延罗目尊者的形象是什么

尊者法相所现为淡然而坐,右手拈衣襟,左手自然下垂,双耳垂肩,目光下视,有俯察众生之相。尊者弘法传道,广收弟子,教化百姓,以利益众生。诗 偈处世行事不为难,检点身心自平 安。莫教祸起萧墙内,此中消息是机

坚勇菩萨--造佛形象会有无量功德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人去寺院中捐赠佛像,也叫做造佛像。造佛像是有无量的功德,很多人在得到佛菩萨的度化和指导之后都回去还愿,并且为佛菩萨造佛像,那么很多人就不会理解了,为什么造佛形象会有无量功德?《地藏经

迦楼罗的形象是什么

迦楼罗金翅鸟分为四种:化生、湿生、胎生、卵生。化生迦楼罗最为强大,其次是湿生迦楼罗,再次是胎生迦楼罗,最后是卵生迦楼罗。天下有无数迦楼罗金翅鸟,由威德、大身、大满、如意四大迦楼罗王统领。一般来说,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