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上师推荐 | 阿企佛母
2025-04-11 06:30

阿企佛母全名阿企秋吉卓玛,她是藏传直贡噶举派(Drikung Kagyu)不共护法。直贡噶举认为她是佛陀教法的大护法,她是金刚瑜珈女,亦即诸佛智能和事业的化现。她是诸佛之圣母,五方佛部空行们的慈悲身显现。为利益一切轮回中的众生,她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次元的空间无量地示现。

她是无比的慈悲护法,她自己誓愿为佛陀教法和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努力。她向伟大的直贡巴--吉天颂恭拉那师利保证,必护卫由他所光大并且由直贡噶举传承所承传之佛陀精髓教法。

因止誓愿,只要能以十足的虔信心修持阿企秋吉卓玛的成就法,必将自一切此生不理想的环境与障碍,以及修法上的障碍中解脱。凡是能以完全的信心和虔敬持续地修持此法者,必终将能成就圆满地觉悟境界佛果。此幅唐卡,阿企佛母骑一蓝色天马,右上高举双面人头骨手鼓,左上当胸捧盛满甘露宝珠的颅碗。

直贡噶举不共护法——阿企佛母传

阿企秋吉卓玛是佛陀教法的大护法。她是金刚瑜珈女,亦即诸佛智慧和事业的化现。她是诸佛之圣母,五方佛部空行们的慈悲身显现。为利益一切轮迴中的众生,她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次元的空间无量地示现。

在金刚乘的源出圣地为乌金刹土,金刚瑜珈女以金刚空行的形相示现,并誓言保护佛陀的教法。她也让五部智慧空行们同持此誓。

后来,当第八世纪上师莲花生大士应邀到西藏去传扬佛法时,莲师加持了西藏的许多地方,并且在许多洞穴中禅修过,其中一处名叫「提卓」(Ti-Dor)。这个位于止贡地区的洞穴,莲师曾在那禅修七年。是他在西藏任何一个地方中,所待最久的。

在这段期间,金刚瑜珈女以事业空行之首的身形化现,并且誓言保护金刚乘教法。

藉这些智慧身(Jnanakaya)的化现,她利益了珍贵的教法和一切有情众生。

依据《上乐金刚本续》的预言中所说,事业空行母之首将会来到止贡的提卓洞穴地区。并以金刚瑜珈女的化身来示现。

大约十一世纪的索托(Shotoe)——中部西藏的止贡地区,有个无法得子的家庭。为了求子,他们到尼泊尔的苏威普(Swayambhu)做了一次朝圣之旅。他们热切地祈求得子,并在某一晚上,妈妈——得瑞莎.德任(DrizaDarzam)得了一梦,梦见一个明亮闪耀的太阳在东方现出,放光照射十方,然后太阳融入她的子宫中,放光充满整个宇宙,特别是照耀著她的出生地。

同一个晚上,她的先生——那南秋巴(NanamChowopal),则梦见从东方佛土化现出一条有著清晰白光的念珠,并且进入了他太太的子宫。早上他俩讨论著梦境,丈夫说:「我们将生出一个特别的儿子,所以应该多加小心直到这个小孩出生为止。」他们举行了一个荟供,强烈地祈求满愿后,便返回了在止贡的故土。

出生的时间终于来到,一个不凡的女儿生在一处称为「奇渣塘」(KyetragThang)的地方。当时有许多殊胜的徵兆,而小女婴的身体则是纯白而且放射出光芒。当她还是小女婴时,她便总是持著度母咒,三岁时便会把咒语教给别人。

她很快长大并且难以形容的美。她的双亲在她相当年青时就过世了,因此她和叔叔住在一起。有许多人都想娶她,但都被她一概拒绝,她说:「我将到东部西藏的康地去,那儿住有一位库拉(Kyura)种姓的贵族后裔之伟大瑜珈士。我将嫁给这位瑜珈士,而我们的儿?孙和后代都将极是为杰出的人,他们将藉由传扬佛陀教法之精髓,而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后来她果与一位商人结伴而旅行到西藏。

她们到了一个叫做电托措诺(DentodTso-ngur)的地方时,她告诉同伴说:「这是我必须待下的地方。」和同伴分手后,她去面见了伟大的圣者——安楚群嘉索(AmeTsultrim Gyatso),并告诉他:「虽然我对世俗的生活毫无执著,但如果我们结合在一起,我们的后代将有许多人证悟,他们将对佛陀的教法做出大的利益。」

在他们结婚的当天,安楚群嘉索没有任何财产可以为婚礼安排什麽。卓玛说:「不要担心,我会处理。」说的同时,她奇蹟似地从右边的皮包中得到一个手鼓,并从她的左边得到了一个颅器。然后敲打著手鼓并将噶巴拉拿在手上,跳了一支神奇的舞蹈,凝视天空。刹那间房子便充斥著上好的食物和饮料,并以最豪华的衣服穿在他们身上,如此地给予所有的宾客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他们住在一起,不久她便生了四个儿子:南可旺秋(NarmkheWangchuk)?北卡旺就(PekarWangyul)?索南巴(SonamPal)和噶当楚西(KathungTrushi)。这几个儿子都聪明绝顶?并成为世出世法双全的大学者。

后来,卓玛说:「我已知道,在轮迴中转世是为了要圆满我护持佛陀教法的愿望,以及造福一切有情众生。因此,我将赐予我的追随者共与不共的成就。」于是她带著她的追随者到一个叫做「听仁」(Ting-ring)的巨大洞窟去。那个洞窟十分神圣,在洞窟内部的岩石上,内含许多珍贵的岩藏,以及众多自生的佛?菩萨?本尊?空行和护法像。

有一个人的尸首被带去,并由她转化那个尸体成为大荟供品。凡是能够吃到那荟供品的人,都获得了共与不共诸成就。接著她作了一个有她自己的成就法的仪轨,并且誓言看护一般的佛陀教法,及保护将来未来出现的伟大精髓佛陀教法。她在誓言后说道:「我藉此人身的事业已尽」,随即骑在她的蓝马上,不捨其肉身而飞昇至佛土。

她的四个儿子裡,北卡旺就亦有四子,分别是:堪布达玛(KhenpoDarma),恭秋仁钦(KonchokRinchen),春帕巴(TsunpaBar)以及那就多杰(NaljorDorje),在这四子中,那就多杰是龙树菩萨的转世再来人——伟大的止页巴——拉那师利吉天颂恭之父。

有一次当吉天颂恭待在止贡德(Drikung-thel),强秋林正觉寺(Chang chubling)一地时,听到了一阵伴随著美好天乐的手鼓声。而竹托康巴格嘎瓦(格嘎瓦一地之瑜珈士康巴,Khambagyagarwa——一位伟大瑜珈士的弟子亦正在那裡,故请示吉天颂恭有关那美好音乐之事。吉天颂恭答说:「这无与伦比的声音是来自阿企秋吉卓玛——我的曾祖母,她是一位智慧空行母。」

接著,卓梭康巴立刻请求他,给予一个如何修持阿企秋吉卓玛的方法,吉天颂恭亦因此而写作了一部内容十页的成就法,该法被含于《阿企珮邦》(AchiPe-bum)之中。

在《密千巴瓦密续》中佛陀说:「在无量劫后的一个名为贝玛千(Pema-chan)的世界中,她将成为圆满的正觉?如来。」

这是伟大阿企秋吉卓玛的生平,她是无匹的慈悲护法,她自己誓愿为佛陀教法和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努力。她向伟大的止贡巴——吉天颂恭拉那师利保证,必护卫由他所光大并且由止贡噶举传承所承传之佛陀精髓教法。因止誓愿,只要能以十足的虔信心修持阿企秋吉卓玛的成就法,必将自一切此生不理想的环境与障碍,以及修法上的障碍中解脱。凡是能以完全的信心和虔敬持续地修持此法者,必终将能成就圆满地觉悟境界佛果。

统领三界护卫众生尽无馀,

守护贤劫千佛之法教,

随众生愿悉能予满足——

藉汝大力圆满诸愿求,

阿企秋吉卓玛请立刻赐降你的加持之荣耀。

End

上师是你在镜子前映出的那张脸

对于任何想走灵性道路的人来说,上师或者老师是非常关键的。 这种讲法就算在世俗的生活也是这样,譬如你想学骑自行车、学游泳,如果有老师教,你会学得比较快。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读书,或看视频来学,但是我们每个

陈兵:发现“上师”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应该怎么办?

问:一个朋友认识了一个上师,道理讲得非常令人尊重,后来又发现这个上师还有神通,她就皈依这个上师。但后来发现这个上师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并要求她做她不愿意的事情,她应该怎么办?答:选择上师这件事情,在密

智敏上师:说戒律过时是没有见道的表现

道生律仪即无漏戒,是无漏法得到之后,同时生起的道共戒。见了道得了无漏法之后,他对三宝的信心不会被破坏了,对戒的信心也不会被破坏了,法尔,能够有些坏事不做。凡夫在没有见道之前,总是感到戒麻烦,束缚人的,

智敏上师:凡夫说一切不执著 听起来高深但是假的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的知见,由闻、思、修,要从听闻正法来的。这个见解,最高的见解就是自性空与缘生因果、二互不违而相助出生。世俗的正见,我们说就是因果不昧。一切法,应该知道

智敏上师:不能断恶 即便修善也非真善

我们说佛的功德主要的分三科:一是断德,二是智德,三是悲德。那么第一个断德是最重要的,在断(恶)的前提下,才能求智慧,才能有悲心,才能起作用。如果断的功德没有,你智慧再大,帮助你的烦恼,你悲心也不会纯粹

依止上师有哪几个阶段

依止上师有三个阶段:观察、依止、修习上师的意行。首先要用智慧来仔细地观察、分辨,当自己能确认他是个具德的上师善知识,再去依止。具德的上师肯定会有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清净的传承,也一定有圆满的灌顶

上师与活佛的区别

上师有传法上师和金刚上师的不同。传法上师具有一定的修证,可以传法,但没有灌顶的资格。金刚上师必须具备相当的证量,并经过大成就者或传承的认定,不是“自封”的。只有金刚上师才具备灌顶、传法、引导的资格。藏

上师指的是什么

上师是指佛学的老师,是在寺院教育或佛学教育当中最权威、直接、无上的导师。因为他的慈悲高尚、智慧无上,因为他对佛弟子所传授的心法乃是最殊胜、最圆满、最上层的教育,所以称他为上师,或最无上的引导者。西藏佛

上师是什么意思

上师两个字在汉语或汉地学佛群里真是个令人好奇、敏感、敬畏、带有强烈佛学色彩的词汇,很多人都对此很感兴趣。上师是指佛学的老师,是在寺院教育或佛学教育当中最权威、直接、无上的导师。因为他的慈悲高尚、智慧无

什么心态能对上师生起信心

放下一切,无计无力,净信上师。放下对红尘的牵挂,不要去算计一些东西,放下对今生的所有执著,甚至放下成佛的欲望和念想。早年,我甚至不去发愿往生哪个佛国。如果有来生的话,我也愿意帮上师来弘扬佛法。因为许多

上师的含义是什么

佛说:“谁想到我,我就在谁的面前。”现实中,想到佛的人很多,但见到佛的人却极少,是佛没有守约吗?有一个故事永远具有深刻的启示---创立唯识学的那位尊者无著,曾入山闭关十二年,专修弥勒菩萨观想法,期望见

上师和根本上师的区别

上师和根本上师的区别:我们皈依的师父、传一些佛和菩萨心咒的师父、传教显宗佛法的师父、讲一些佛法的师父、一般密法灌顶的师父,都可以叫作“上师”。上师不是上师宝,也不是根本上师,你拜了一位上师之后,还可以

上师对修行人的意义是什么

“上师”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修行道路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引路人。上师是指佛学的老师,是在寺院教育或佛学教育当中最权威、直接、无上的导师。因为他的慈悲高尚、智慧无上,因为他对佛弟子所传授的心法乃是最殊

对上师如何称呼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名讳,《事师五十颂》中也说,对上师不能直呼其名,须冠以“最尊贵的”、“尊敬的”等敬语。同时在尊长面前,也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从而藐视长辈。“称尊长,勿呼名”:我们在日常行为中,

上师是佛吗

上师两字在佛门中占有重要位置,影响也非常大,而且想要修行变得顺利也是离不开上师指引的。因为上师对修行有很大帮助,也能为修行指引方向,所以有的人就想知道上师是佛吗?关于这个问题来看看以下的回答吧!显宗里

上师具备什么功德

所谓的具德上师,一定要具备如下的功德:第一、相续清净从未违犯过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三昧耶戒。相续中无比清净,这甚为殊胜。第二、博学广闻长时间清净地闻思修佛法,对经律论三藏的学习系统、细致、全面、深

阿旺上师开示:修学精进波罗蜜

对善业、善事向往、进取的心就是精进。精进是对善业、善事进取的心,对不好不坏或者恶的事情向往的心,不叫精进。比如,有些人在世间事业上很用心,只能叫勤奋,不能称为精进。精进分为三种: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讲述:禅定波罗蜜多

简单地说,让身心都定下来了就叫禅定。成就禅定后,会得到很多神奇的能力和功德。禅定可以分为身心轻安定、功德呈现定、利益众生定。(一)身心轻安定身心轻安,是成就禅定后的一种功德。如果修成了身轻安的定,身体

达真堪布上师开示:关于禅定波罗蜜

禅定分三种:1、凡夫行禅定;2、义分别禅定;3、缘真如禅定。1、凡夫行禅定:耽着明乐无分别的觉受。耽着:耽搁,执着。明乐无分别: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境界。沉迷执着在明乐无分别的觉受妙味里面而观修,称为凡

达真堪布上师讲述:六度中的禅定波罗蜜

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禅定波罗蜜。禅定是修行的必经之路,是修行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修法。佛法里讲戒定慧,定就是禅定,慧就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产生的。若是没有禅定功夫,无法开悟证悟,无法产生般若智慧,

阿旺上师讲解:持戒波罗蜜多

戒律是生起一切功德的基础。戒律的本质是断恶的心。如果没有断恶的意识,即使不做恶事,也不算持戒。持戒波罗蜜多有三种: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利益众生戒。(一)摄律仪戒能调伏身、口、意,使其不造恶业,就是摄律

阿旺上师:修道位菩萨修的八圣道

修道位的一地到十地菩萨出定之后就叫修道后得道。这时要修的是八圣道,八圣道的作用是:未得道令能得,已得道能圆满。八圣道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正见 对四谛等的正确见解。正思

达真堪布上师:如何圆满布施波罗蜜

成佛的时候,布施波罗蜜已经是圆满了的。要圆满布施波罗蜜,不是在外境上修,而是修这颗心。若是在外境上修,在外境上要达到圆满,这是不可能的。比如,财布施就要遣除三界一切众生的贫困,那么往昔的诸佛,包括我们

夏坝仁波切上师讲述:​“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

“般若波罗蜜多”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将到达彼岸,一个是已到达彼岸。将到达彼岸,是道般若波罗蜜多;已到达彼岸,是果般若波罗蜜多,与一切种相智是一体的。般若包括自性般若、经般若、道般若、果般若等。真正的、究

上师推荐 | 阿企佛母

阿企佛母全名阿企秋吉卓玛,她是藏传直贡噶举派(Drikung Kagyu)不共护法。直贡噶举认为她是佛陀教法的大护法,她是金刚瑜珈女,亦即诸佛智能和事业的化现。她是诸佛之圣母,五方佛部空行们的慈悲身显

阿企佛母的简介

直贡噶举认为她是佛陀教法的大护法,她是金刚瑜珈女,亦即诸佛智能和事业的化现。她是诸佛之圣母,五方佛部空行们的慈悲身显现。为利益一切轮回中的众生,她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次元的空间无量地示现。她是无比的慈悲护

曾祖母护法---阿企佛母

阿企护法是佛教的大护法,她是金刚瑜珈女的化身,也就是一切诸佛智慧与事业的示现。她是诸佛之圣母,自大悲心所由出,而化现为五方佛族诸空行。为利益轮迴中的众生,她在不同时空无数次地展露化身。在金刚乘所源出的

阿企佛母的化现

在金刚乘的源出圣地乌金剎土,金刚瑜珈女以金刚空行的形相示现,并誓言保护佛陀的教法。她也让五部智慧空行们同持此誓。后来,当第八世纪上师莲花生大士应邀到西藏去传扬佛法时,莲师加持了西藏的许多地方,并且在许

阿企佛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是说说而已

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妻管严,对老婆言听计从。本来在休闲时他喜欢搓麻将,他的老婆却不允许,只好忍痛地戒掉这个嗜好。他喜欢吸烟,老婆一句吸烟有害健康,污染家庭环境,他还是狠心地摁掉烟头,戒烟了。不管他老婆提

阿企佛母--手付举手之劳,缘就不会尽头

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进城后车水马龙,弟子说:“师父,今天我们肯定能化到不少东西。”师父不语。弟子刚说完,有人狠狠地从店内扔出一个玻璃酒瓶,碎了一地。师父驻足,弯腰捡拾玻璃碎片。弟子不解问道:“多管闲

阿企佛母--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

人世间的健康,快乐,富贵,长寿,平安等等之福源皆有德而生。要想运势好,口德很重要。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

阿企佛母--善虽小,也可点亮一盏温暖人生的灯

小时候,家里穷,最好的食物大概就是母亲做的糯米烙饼吧。这时候我们姊妹(我,哥哥,姐姐)三人都围坐在灶台前,眼神紧盯着铁锅里的烙饼,看着雪白的烙饼“嗤”的一声,冒着白气,贴在油乎乎地锅底。这样的日子里,

阿企佛母--农夫与三个小魔鬼

有个老魔鬼看到人间的生活过得太幸福了,他说:“我们要去扰乱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他先派了一个小魔鬼去扰乱一个农夫。因为他看到那农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却少得可怜,但他还是那么快乐,非常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