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山水一杯茶—— 茶人 银汉晴
2024-12-19 08:47

没有接触茶之前,他的人生起起落落,浮浮沉沉,一路迷茫,也一路失败。只有遇到茶的一刹那,他的内心才真正找到触动他心灵的一种文化。所以他进入到了茶的世界,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发现原来人生最终要找的,就仅仅是一杯茶,一杯简简单单的茶。

他是茶人银汉晴,一个一生一杯茶的人。

银汉晴,男,出生于广西贫穷山村的一个80后青年。因为贫穷,他并没有完成他的学业,而是过早的离开了学校,走出山村,独自一人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在他的打工生涯中,他拉过煤,卖过菜,做过各种行当。当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迷茫的时候,他去到了杭州。在那里,他接触到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事物--茶。

在杭州的太极茶道做了三年工,也学了三年的知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银汉晴先生不但学习到了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各种知识,也练就了一身熟练的长嘴壶表演技艺。银汉晴先生曾提到过那段学习的日子:最早其实学长嘴壶的时候,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因为水太烫了,就浑身都是伤疤。那时候记得在太极茶道的时候,经常是一练就练到半夜两三点。其实任何一门技艺,都不是一日之寒的,功夫就是时间,如果没有时间的这种积累的话,其实很多功夫是出不来的。银汉晴先生为练习茶道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们无从详细得知,但从其现今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窥得当初银汉晴先生的不易。

银汉晴先生练习的是太极茶道,他将茶道技艺与太极拳相结合,形成了属于自己特有的表演风格。一把长嘴壶在银汉晴先生手中,似乎有了生命,提壶、倒水,每一个动作都吸引着众人的眼球。银汉晴先生本身也有着吸引人的魅力,曾见过先生擦拭那把长嘴壶,一点一滴,擦拭地十分仔细,似是对待心爱的恋人,不敢有一丝懈怠,然而即使是这样简单的擦拭壶体的动作,都是让人无法无视的。《诗经淇奥》有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谓君子,必定是温润如玉的,银汉晴先生便是温润的。这种温润并不是刻意显露出来的,是先生作为一个茶人在长达十几年的学茶、品茶、舞茶生涯中,逐渐养成的,发自内心的温和,是一种让人见到就不自觉获得安宁的力量。

银汉晴先生说,这一把壶,承载了他太多太多的梦想,从表演到感悟,到修行,最终到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的,在茶舞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银汉晴先生不再满足于茶道艺术,而是开始了对心灵的感悟与修行,开始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如今的银汉晴先生担任了北京孔庙国子监茶道总监的职务,在北京孔庙国子监这个大舞台开始了他的表演,这个表演,不仅是茶艺表演,更多的是先生所拥有的关于茶文化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采茶、取水、邀三两好友相聚品茶,三言问候,两语家常,茶香四溢,心宁气定。这不仅是一种修行,更是一种享受。或许先生早期经受的那些苦难,只是为了衬托他遇到茶时的那抹清香。

访山、寻水、踏千万路,银汉晴先生是幸运的,在他寻到那一杯茶的时候,他还年轻。人生还长,路还长,先生会继续走下去,而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陪先生走下去。

End

在山水中放松自己

--济群法师嶂石岩行脚开示大家现在的感觉怎么样?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力气打妄想。如果没有力气打妄想,那么现在正是一个开悟的最好时机。佛教修行有这样一句话:大死一番才能大活。今天这次行脚,有没有人进入浑然

感悟山水

感悟山水◎ 飞 舟初看山水道山水,再瞧山水是已非。山有千般之变化,水有万种之风昧。踏遍苍山人渐老,历尽秋水无伤悲。但经百劫看山水,山还是山水是水。

茶禅一味:闲来一杯茶 饮一口宁静致远

在形形色色的生活倒影中、在人间百味的浮沉中,茶是淡雅的、怡心的;花是浪漫的、可爱的。要说起浪漫与清雅并存,莫过于茉莉花茶了。茉莉花的淡雅邂逅了茶的朴素。清香的花朵与灵动的水汇聚起来,仿佛拥有了生命,温

一日禅:生活像一杯茶

  生活就像一杯茶,善泡者泡出更清新的茶香,善品者品出更细腻的滋味。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或器,而是喝茶的心情!

山水一杯茶—— 茶人 银汉晴

没有接触茶之前,他的人生起起落落,浮浮沉沉,一路迷茫,也一路失败。只有遇到茶的一刹那,他的内心才真正找到触动他心灵的一种文化。所以他进入到了茶的世界,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发现原来人生最终要找的,就仅仅是

卢志丹: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

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摘自 卢志丹居士《日常生活中的佛心》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无处不在,修行是在平时生活中的一切时,一切事。在佛家的眼里,有平常心才可以修行。其实,在生活里修行并非高不可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