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财之道——布施波罗蜜2024-11-20 13:36
生财之道--布施波罗蜜
◎ 体 恒
六度中的第一是布施。很多人对布施一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真实意义却并没有多少了解,对于如何在现实中来修学布施法门更是所知甚少,甚至有些人为行布施误入歧途,所以要对布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布施的名义
布施的梵语音译叫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布就是散布,施就是施予,向除你之外的一切众生散布、施予物质、精神等层面上的帮助都叫布施。一般而言,布施包括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
财施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将各种各样实物,包括钱财、宝物和各种生活用品等施予他人。
法施包括智慧和知识两个层面的布施:世间一切思想、理论、知识、技能,有因缘机会把它施予别人,这是知识层面的布施;如果你通达佛法,或者了解其中一部分,把所知道的施予他人,这是智慧层面的布施。另外,有人遇到了难事,你出个主意解决了,这也是智慧层面的布施,当然要是无偿的才行。
什么叫无畏施呢?无畏施指精神层面的布施。能够让别人得到不畏惧、不恐怖、安慰、安乐的话语与行为都叫做无畏施。在现代世界,布施的范围更加宽泛。如果你能够力所能及地给别人一些具体帮助,即使只是给别人一些鼓励,这都是无畏施。
比如乘车的时候看到老弱病残,正吃力地提着一个大包艰难行走,你若能上前帮他(她)一把, 这种力气的布施就可以算作无畏施了。这样顺手而为的事情,何乐不为呢!有时候别人遇到了挫折、困难、伤害,你只需要一句安慰的话,就可能使他(她)重新打起精神、振作起来,这样的情形也可以算作是无畏布施了。
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即使再坚强的人也一样。无畏施很重要,能使人升起精神与信心的一句话,说者也许并不太在意,对听者而言, 说不定就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一个由挫败到成功的转折点,一个由艰难到容易的转折点,甚至可能是攸关性命的转折点。有的人,需要在别人的表扬或者赞美下才能不断进步,如果你能适时给予他赞美,给予他鼓励,你的赞叹语言就将使他更加地上进,使他信心更加地充足,这样就可能成就了一个人。类似的话语都属于布施,力量不可思议。
大家知道,现在的社会有很多募捐活动,比如为贫困灾区募献钱物,为医院募血,为白血病患者募捐脊髓,这些事情如果能够随缘参与一些,则可以称之为爱心布施。布施的种类是很多的,我们力所能及地给予别人的帮助,不管是物质层面的还是精神层面的,都可以统称为布施。
(二)、布施的功德
1、增加福报
布施首先能增加我们的福报。我们常说学佛人应该福慧双修,修福具体落实到生活中 ,布施占很大的成分,也就是说布施是我们修福报的主要法门。
同样的工作,为什么有些人所花费的精力与我们差不多,而成就却比我们大得多呢?比如,你二十岁开始工作,今年已四五十了,仅仅是衣食无忧而已;有人同样也是二十岁开始工作,现在则成了千万富翁或社会名流。这难道仅是偶然所致或是能力差异造成的吗?
人的能力差别再大,能差到哪里去呢!他比你大得多的成就中,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他过去生所积福报在此世的显现。古代的一个大学问家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这不是悲观,也不是迷信,因为三世因果的学说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法则。现代人不承认三世因果的学说,是因为他不理解,以他的能力、智慧还不足以达到那种认识境界。不相信这个法则,他就无法融入到这个自然法则中来 ,也就不能掌握这个法则,更不要说获得遵循这个法则所带来的利益了。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只有在果报现前的时候才知道可怕,而菩萨则知道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能防患于未然,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很多人感叹命运不济,却没有想到运用努力来改变际遇,只是在那里空叹惜,有什么用呢?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地做起,即便现在依然是一贫如洗,起码将来是光明的,是有希望的。学佛人一定要突破这一层壁垒,目光要往远处看、往高处看、往宽广处看。我们可以容忍现在的清贫生活,但不能容忍不去修学布施这个能带给我们极大福报的法门。
布施的福报是不可思议的,举个例子。在古印度有个老太太,一生坎坷,青年的时候丈夫离她而去,中年的时候丧失了自己的儿女,到了年老孤苦伶仃,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过着人间最凄惨的生活。释迦佛陀听说了这个人的遭遇,想要帮助她,于是在托钵化食的时候,就走到她门前,对她说:老阿妈,我希望能得到您的布施!但是她找遍了茅屋的角角落落,也没有找出一点儿可以供养佛陀的食物,屋子里唯一的物品就是一个用来吃饭的烂瓦罐,她伤心极了,泪流满面地说:仁慈的世尊呀!我非常愿意供养你,可是老太婆实在太穷了,找不出任何东西可以布施于您。佛陀说:你有的,就看你愿意不愿意。 她说:世尊!没有什么不愿意的,把我的生命奉献出来都可以,只要能够供养如来。世尊说:那好!就用你的瓦罐去小河里为我舀半钵水来作为供养吧。
她就照着佛陀的话去做了。佛陀走后不久她就去世了,可是就这半钵清水的供养,老婆婆的来生就到了忉利天,还得以听闻佛法。
2、增长德行
布施能增长我们的德行。德是什么呢?是道德。按照善恶的标准来分,布施属于善法。既然它是善法,就能增加我们的善业;善业的增长,就能增加我们的善行;善行增加,道德就能增加;道德增加,相应的生命品质就得以提升。所以说,布施的第二个重大作用就是增长我们的德行,能让我们由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提升为一个非同一般的人。
我在南方住的时候, 听说过这么个故事:在寺院旁边的村里有个人原本很有钱,但性情凶戾,为人悭吝,天有不测风云,一次他突然得了急病,幸亏有人及时发现,还不计前嫌送他治病,他才得以幸存。他愧感交加,自此洗心革面做起了善事,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布施穷人,他也越来越受人爱戴,后来因为德行的优异,被当地评为社会杰出人物。别人的帮助使他浪子回头,而他后来的成就就是布施的力量所致了。
3、增长心量
布施的第三个作用就是能够增长我们的心量。心量对于一个学佛人来说太重要了!举个例子,同样都是容纳,一个湖泊的容量能和一个大海的容量相比较吗?一个丘陵能和一座高山相比较吗?大海就是因为宽广才能容纳百川,高山就是因为宽广才能容纳万物。
如果一个人的心量是宽广的,那成就也是不可思议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如果心像虚空一样宽阔,那么世间所有的事,对你来说都不足为虑;如果肚量像十方世间一样的广大,那么你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悠游自在。寺院天王殿供奉的弥勒佛,两边的对联一般都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说的就是心胸肚量呀!为什么常笑?因为他能容,所以自在、欢喜、安乐,能不常笑吗!这种笑肯定是欢喜的笑,要不人们怎么都叫他欢喜佛,没有人叫他愁苦佛呢!
佛陀之所以能成为佛陀 ,就在于他把胸怀打开了,他比众生的胸怀要宽广,所以他成就了佛身。我们之所以是凡夫,就是因为我们的胸怀不能释放,所以说我们是凡夫。人胸怀的宽窄、心量的多寡,就决定了他事业成就的大小,就决定了他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
古人说 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的肚子真的大得能划船吗?并不是真的能撑船,而是形容。能坐到宰相的位置,必然是能够包容一定的人与事,如果没有这种胸怀也做不到宰相。古人又说器大者声则闳。桌子上放的这个小座钟,跟大殿里明代的大铜钟比,哪一个敲出来的声音大?大钟!因为器大呀!器大,声音就宽广、洪亮、深远。器小,当然声音就小。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本来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可是却能让蜀国的五虎上将心服口服。就是因为胸怀宽广!可是,身为吴国三军统帅的周瑜,气量狭小,处处想胜过诸葛亮,却处处不如诸葛亮,胜不了就把气往肚子里憋,最后一命呜呼。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当下发生,当下解决,过去了就不要再理它;如果你一直揪着不放,耿耿于怀,就永远无法从这件事中解脱出来。一件、两件、三件不停堆积, 就有承载不起的那一天,就会自我崩溃。河堤的承载力如果低于洪水的冲击力就会溃堤,溃堤是非常可怕的,一泻千里,一切的东西都冲光了,那是自然的大灾难。当人精神崩溃的时候,它对人的打击甚至会超过洪水的灾难。所以说,学佛的人要胸怀宽广,该放就放。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抓住当下一刻,你就能自在安乐。
4、拓宽胸怀
布施可以拓宽我们的胸怀。当你把一样东西真心实意地,不带任何条件地送给别人,送出之后,必然会有一种特别快乐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从扩宽的胸怀中来。你布施了,就把执著从内心深处释放走了。 就像房间,清理出去一点东西空间就多一些。布施一次,放出来一部分执著,心里的空间就会多一点,你就感觉自在一点,自在就能快乐。心胸宽广了,执著减少了,所以才有了快乐。
摘自《慧灯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