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生活即是道
2024-10-28 11:38

◎ 妙 莲

 担水的启示

  大家住在灵岩山寺,都是来向老和尚学。那你们就要知道,老和尚今天有这种种的事,都是五、六十年前打下的基础。没有古人的风骨严格,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环境带你们、不会有创道场这一切的一切,乃至到利益未来。这是活生生的事实摆在你们眼前,看你们怎么样来真诚地学习,以利后代万世。

说到这儿,我自自然然想到几十年前住在乡下往事,那时的用水,哪里有水龙头一开水就来呢?总要跑个一、二里,或三、五里的路来担水。所以我初到台湾看人在担水,好像很没用的样子,因为担水用的水桶只是外省用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而已,可说都是小孩担水的小桶耳。

我初担水时不过才十一、二岁,大人一次能担两大桶,我也担满了两桶,那时一担就是两个桶子。人家看到我整桶的水,就说:嗳,你怎么担一桶呢?半桶就好了!但我如果只担两个半桶就觉得很丑,所以就不担半桶,一定要担满两桶水。哇!顶起来时,东倒西歪的,一走就倒了,力量还不够大嘛!可是心就是那么坚强啊!觉得担半桶水好丑啊!就这么炼锻、炼锻,十三、四岁时,我担水就同大人一样了。

就是要这样努力嘛!有这一种毅力、精神,那你就就有力量,希望大家也要如此奋斗、发奋!常住上的这些事情,一切都要把它做好,你做好就多拿一分功德钱喔!

佛法讲平等,但平等之中也要有个公道。怎么公道?就是平等之中,不同的义务有不同的价值存在。拿苦力来说吧,苦力甲一次能担一百斤,苦力乙只能担三、四十斤,如果凭担的分量、效率来分价钱,甲做一天工,乙也是做一天工,甲一天能拿一千块钱,乙做一天工只能拿三、四百块钱。乙说: 这很不平等啊!他来做一天工,我来也做一天工,他做得轻轻松松的,我还做得这么辛苦、努力,怎么我所得的价钱这样少呢?其实这才是因果分明、赏罚分明!是真正的公道、公平喔!

我们修行也是这样。为什么生西方还分三辈九品?三辈九品的上上品并没有禁止你去,也不是你只有生在下下品的分。你生在下下品,是因为功行不如人家、戒定慧三学不如人家,那怎么争?这没办法争、争不到平等的。

世间往往有一种苦恼人:哦,怎么待遇不平 等?待遇不平等?但你在义务上、工作上、效率上、做事努力上、修持用功上,等不等呢?你要平等,就要在自己身心力上来争取:他能担一百斤,我怎么不能担一百斤?就是拼命也要担一百斤,努力嘛!

恭喜大家能精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喔!我们道业不精进,烦恼便降伏不了。你想自在、快乐吗?那就要精进,千万不要懈怠!你看《弥陀经》上的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常精进菩萨度一切众生精进不退、自修利他永不疲倦。祝福诸位努力,道业成就,这样我们往生就生上品。

祝福诸位生西方,同生上品!

摘自《五戒是良师》

End

舍即是得

舍即是得◎罗 金一位老者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凡是来参观的人们都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呀!日子久了,菊花园的香气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面。一天,村子里有个人开口向老者要几株菊

当下即是觉悟的道场

◎ 吴明山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每一刻回到你内在的觉照。我们一直在寻找,想从这个世界上,为这个身心找到一个安身之处。我们去赚取财富,制造许许多多的关系,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地

生活即是道

◎ 妙 莲 担水的启示  大家住在灵岩山寺,都是来向老和尚学。那你们就要知道,老和尚今天有这种种的事,都是五、六十年前打下的基础。没有古人的风骨严格,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环境带你们、

遵守戒律即是修行

遵守戒律即是修行◎ 吕观真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坚持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即使是在宗教领域,追求心灵的解脱也不应例外。因此,在具体的事件上决定应作与不应作,文明理陛的修行人应该自己抉择。具体范围包括交

悟即是佛法

悟 即 是 佛 法◎ 达 摩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

济群法师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人格来自生命的积累,同样是贪心,有些人贪吃,有些人贪色,有

念佛即是修行

念佛即是修行圆瑛法师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即是修行之法。今试验之:有一众生,闻此念佛法门,深信不疑,愿

护他即是自护

善 护彻地从他悟,悠悠与我疏。渠今不是我,我今不是渠。--题记释迦牟尼佛昔日于拘萨罗国游化时,一日在私伽陀村落北边的身恕林中对比丘们开示:过去,有一位表演特技的爬竿技师,他在肩上竖起一根幢竿,对他的徒

家庭即是道场,生活是作佛事

净慧家庭,是人在一生中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础,所谓成家立业。如果不把家庭当作道场,修行人的修行就无法落实。《维摩经》上讲: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诸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空寂故。所以家庭

惜福即是有福人

惜福即是有福人如瑞法师阿弥陀佛,大家好!今天谈谈:惜福即是有福人。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作福莫如惜福。这是教导我们,珍惜福报优于造作福业。怎样惜福?广结善缘是作福,惜时惜人是惜福;家财殷厚是有福,

于凌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新诠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新诠于凌波一、境物质世界我人主观的能认识的作用是识,客观的所认识的对象是境。能认识的作用是识体四分中的见分,所认识之境是识体四分中的相分。种子起现行,有了相分和见分,而后始有宇宙和人

古训:拿起即是放下,舍去便是得到

有一句禅语说:忧生于执着,惧生于执着;凡无执着心,亦无所忧惧。1坦山和尚从小就勤奋好学,遍览佛家经典,虽然年纪轻轻,却悟道颇深。一天,坦山带着徒弟一同前去拜访一位佛门大德,那位高僧住在数十里之外的一座

一行禅师开示:生活即是禅修

如何由白日梦中醒来一般人平日生活忙碌,心除了随着境团团转之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觉性”何在。回想昨天白天所过的日子和夜晚所做的梦有何差别?都是如梦如幻,无二无别,所以一般人所过的生活无异于白日梦;一个

李向平:生活即是信仰

美国《福布斯》杂志5月16日刊发的文章《对当代中国的十个误解》一文认为,说当代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是一个误解。文章指出,当代中国人没有生存危机,社会和谐依旧还是崇高目标,反个人主义仍然很普遍,新一代中国

天噶仁波切:三世诸佛之因,即是尽力利益众生

世界上有许多种不同的宗教,而这些宗教大多由伟大的导师所创建,并藉由许多信众将各个不同的思想教派传至世界各地。在这种种不同的宗教当中,每一宗教的教徒都相信自己的宗教是清净的,并各自依循传统的教法进行修持

郑石岩:禅·生命的微笑 第二章 自己即是如来

第二章 自己即是如来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宋无门和尚禅家传承的大事就是自我的醒觉,一念觉,众生是佛。觉,表示能清楚地看清自己,接纳自己,笃笃当当的去过自己的人生。醒觉是参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