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生命的安顿与归宿
2024-11-08 07:46

◎ 弘 恩

有人问:生死是人生的大事,人生皆有死,不知佛法对生死、对生命最终的归宿有什么看法?

这的确是学佛的关键问题,此处正好可以说禅。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于拘尸那罗双树之间取于涅槃。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提前一月告知弟子欲取圆寂,弟子哭泣,大师劝谕开示曰:吾自知去处,若吾不知去处,必不预报于汝。

沩山灵祐禅师一日上堂说法:老僧百年后向山下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右胁书五字,曰沩山僧某甲。当时唤作沩山僧,却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却是沩山僧。毕竟唤作什么即得。

从以上列举的公案,且道:过去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圆寂后,毕竟向什么处去?若能道得过,即与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同参并肩,生死大事了毕,自然识得安身立命之处。若道不得,还得继续绕路说禅,从理路上体悟领会。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曾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学佛的人如果不认识本心,即不能明白生命之根本,纵然广修六度万行,也总被妄想所迷,随业流转,轮回六道,不得自在。

唐朝华严宗的祖师圭峰宗密禅师开示过于生死之际,人生有三种自在可以安顿生命:

第一,妄念若起,都不相随,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中阴身),所向自由,天上人间,任意寄托,此为受生自在。

释意:如果能够不随自己的妄想流转,就不会被业力所牵,死亡之后,在中阴境界(从死亡到投生之间)就能够自由选择天上或人间受生,如此往来七次,就能成道。这叫受生自在。

第二,若爱恶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为长,易粗为细,此为变易自在。

释意:受生自在的境界是能察觉妄念而不随之流转,此处连爱恶之念都不起,修行到此,就可以用不入轮回,受一段段的生老病死之苦,而是能于一身随缘变化长短粗细,所以叫做变易自在。

第三,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随机应化千百亿化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此为究竟自在。

释意:如果能究竟断除微细的尘沙惑、无明惑,即能究竟成佛,是名究竟自在。

由上宗密禅师的开示,我们明白,欲得大自在,唯在制心一事。

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即此意也。因此三藏十二部,千经万论的佛法,归结起来,都是教化众生如何调伏自心,如何善用其心的方法,而用心、调心之根本,即在明心见性!若不明心,即不知心的起处与落处,就会被妄想所转,这也正是五祖弘忍大师所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之苦心所在。

因此,欲识生命之归宿,首先要识心达本,明悟心性。

若有人听到此处,可能会心生怖畏恐惧,不知今生修行之归宿何在。其实也不须担忧。因为佛法慈悲圆融,用以度脱救拔一切有缘众生的苦厄。

佛陀在《妙法莲花经药草喻品第五》中说: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涅槃经.如来性品》说:又解脱者,名为一味。佛陀随宜宣说三乘十二分教无量妙法,皆随顺众生的根性欲乐,让众生得到随分随力之解脱,以安顿生命,长养善根,最终趋入究竟成佛之道。

略说佛法对生命的安顿,依众生的根性欲乐,可以概括为三乘佛法。三乘是指人天乘、小乘(罗汉乘、辟支佛乘)、大乘(菩萨乘)。

一、人天乘。这类众生不欣乐解脱圣道,犹自喜欢人天的五欲快乐。人天乘属于世间的善法,可以解脱世俗的恶业产生的苦恼伤害。五戒十善是人天乘的基础。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诳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二、小乘(罗汉、辟支佛乘)。这一类众生厌患三界烦恼,偏于自度,不欣乐度化众生。罗汉乘称为声闻乘,因闻佛之声教,明了苦空无常的道理,修四谛法,可以解脱三界之见思惑,而证阿罗汉果,故曰声闻乘。辟支佛乘又称缘觉乘,根性稍利,依十二因缘教法,修道觉悟,断见思惑,而证辟支佛果,故曰缘觉乘。

三、大乘(菩萨乘)。此乘根性大利,从初发心,即具广大誓愿,发菩提心,修行六度万行,普度众生,经三大阿僧祇劫,证成佛果,故为大乘。菩萨者,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译名觉有情,以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之意。在大乘佛法中,佛陀并为志意劣小的菩萨开示了净土法门,如果担心将来会退堕,可以发愿往生诸佛净土,修行至不退转再入世间度化众生。

以上三乘,皆是佛陀开示的生命安乐之道,亦皆是谛实可证之道,世间除此之外,鲜有安乐可寻。但三乘皆是心外建立,所成就的是权乘位的果位,亦非生命究竟之归宿。

所谓究竟者,即是众生本具的灵觉之心。此心在凡不减,在圣不增,量等虚空,含摄法界;万法只是此心,古德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但皆因众生妄想执着而不能识得、不能证得。众生在无量劫轮回中,攀缘外境,妄立能所情见,迷失本心,为妄想所转,故舍家逃逝,流浪三界。今生有幸,得遇佛法,应当皈信三宝,发无上心,以期打破无明惑业,顿证本具之自心,如十字街头遇见阿爹相似,有多少庆快!

永嘉大师《证道歌》里说: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若能如是,始得不疑佛,不疑法,不疑僧,始能显发生命本具之功德,至此时,方可谓归家矣。

摘自《佛教文化》

End

生命的品格

一个人能否远离损友、交到益友,关键在于自己。倘若别人指出你的过失,你非但不生气,还愿意认真改正,就能交到益友。反之,假如你冥顽不灵、顽固不化,不肯虚心接受,甚至还暴跳如雷,益友就会慢慢疏远你,终有一天

生命的缘起

佛教徒不仅把生死轮回看成是一种理论,而且视其为可以被证明的真实。虽然无上佛果可以在今生即可获证,轮回仍是构成佛教的中心主题。在此轮回学说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菩萨思想,以及有关自由获证无上圆满佛果的理论。

生命操之在我,心境决定处境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当我们今天去着这个水大性相,向外攀缘,缺乏回光返照的圆顿止观的时候,那我们就会认为说是因缘而生,是自然而有。其实这都是一种向外攀缘的分

生命的重建

◎ 路易斯海人们常常讲以下的两句话,你不妨想想,哪一句话是你自己也常说的?这两句话是:所有人都对我别有用心,不怀好意。所有人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别轻视这两个不同句子的力量,它们往往会创造出截然不同的经

生命的奥妙

◎ 耀 泽 佛经曾记载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旅行的人,出外旅行,途中错过了旅店,忽见一土地庙,就想在此暂住一宿。此旅行人住在土地庙里,睡的很不安稳,因为半夜来了一个小鬼,扛了一具尸体进来,这个人心想:糟

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不要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与其在你不喜欢或不喜欢你的人那里苦苦挣扎,不如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大团圆的开始;是把一个最悲的悲剧变为一个最殊胜的喜剧。无量色树愿,欲见诸佛净国庄严都在宝树中看见,犹如明镜睹其面相。在极乐世界想看释迦摩尼佛的世界

生命是一件艺术品

◎ 一 行在南加州一次静修结束后,一位艺术家这样问我:为了在我的艺术作品中更好地表现一朵花,我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欣赏它?我告诉他:如果你用那种方式观察一朵花,你将无法与之同在,无法真正感受它。放下你所

生命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脆弱

死亡随时都会出现,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死亡不会马上降临到我们头上,因为人的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了。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描述死亡无常时说:呼出一口气,能有机会再吸气是很难得的事;吸入一口气,能有机会呼出去

“最初的目标”,生命存在的意义和根据

明伟法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公案:讲某日寺庙要扩建殿堂,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别的地方。方丈命他的两个弟子去做这件事,办好后回来复命。两人来到树前开始挖土移树,但刚挖了几下,一位小和尚就对另一位说

顺境、逆境,都是生命中的礼物

明海法师生命中总有顺境和逆境,顺境是福报,那逆境是什么?逆境就是创造新的福报之前,你必须面对的功课,完成功课,顺境会跟着来。所以我们要看到功课,当功课出现的时候,有的人会害怕,但此时,也正是你在开创新

生命的意义

◎ 林清玄坐计程车,司机正好是我的读者。在疾驶的车上,他问我:林先生,请问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第一位问我关于生命意义的计程车司机,一时之间使我怔住了。我的脑海浮现出我读中学时,学校大礼堂门口的对

关于生命的实质

要突破生命的轮回圈,我们先要了解生命的实质,掌握了生命的实质,我们才能把握好这一期的生命。在这一期的生命里勤修苦行,断掉促成轮回的生命圈,才能真正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体。那么生命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命

生命因厚重而美丽

人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又是极其短促的。无论你是家财万贯,还是权势显赫,都无法改变生命的旅程。可能有人会想着把生命的长度拉长,但任谁也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任何人也不能推迟死亡的时刻。所以,人们不能拉长生命

珍惜生命中每一场约会

星云大师现代生活忙碌紧凑,和朋友约会、和事业相关的人商谈,约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见面,都会发生不守时的情况。有时一等再等,对方仍然没来;有时相约同乘一班车,同搭一班飞机,对方也没有赶到。奇怪的是,迟到

生命的成长靠逆境磨炼

生命的成长靠逆境磨炼◎ 佛 光 吾人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炼;当逆境来的时候,正是我们愈挫愈勇的时刻。植物的生机,是靠着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搏斗,透过超越风霜雨雪的侵袭,植物才能成长。虫鱼鸟雀,

花的生命

花 的 生 命◎ 林清玄在一次演讲之后,一个听众问我:林先生在演讲里一直叫我们爱护生命,可是演讲台上摆满了鲜花,难道花不是生命吗?为什么我们爱护动物的生命,不能爱一朵花的生命呢?确实,花也是一种生命,

开悟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

净慧长老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后,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烦恼解决不了问题,欢喜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去面对、去处理。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幸福呢

生命中的三尊化佛六尊菩萨

生命中的三尊化佛六尊菩萨常福法师阿弥陀佛今现在就在我的生命中安排了三尊化佛,六尊菩萨,率领无量清净大海众菩萨一路时刻无微不至的善护念我,帮助我,加持我,指导我,一直到我究竟圆满成佛。第一尊就是父母佛,

宇宙和生命从哪里来

◎圣 严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佛教相信:构成宇宙的元素其自性是空的,构成生命的元素其自性也是空的,唯有空性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所谓

禅与我们的生命

禅 与 我 们 的 生 命◎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

生命可贵,作业必慎

人类对一切事物尽管好恶不同,但对生命总是最爱好的。生命虽然有生灭的,但却有三世相续性:向前看,它承受着无限复杂的业因影响;往后看,它开展出无限复杂的果报事实;从现在看,它正从无限复杂的意志中创造一切。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

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为凡夫有妄想,诸位!妄想就是量,为什么叫无量无边呢?因为佛没有妄想,佛没有妄想,就无量无边,用哲学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放下有量,你才能拥有无量,从另

有归宿感的人,晚年不会苦

有归宿感的人,晚年不会苦索达吉堪布我在看一本叫和平的书,里面有段话很精彩:人一旦想到自己,心胸就会变得很狭窄,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即便是小问题,也会变得很大。然而,只要你开始想到别人,心中的视野就会变得

修行:就是建构和谐的生命能量场

整个生命的过程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生命中能量的得与失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

三宝是生命的归宿

济群法师皈依,是我们人生的重大事情。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们之所以流转生死,我们之所以沉沦,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生命的方向,我们找不到解脱痛苦和解脱轮回的究竟的方法。我们看不到生命的方向,一直在

生命无常,珍惜当下

如觉法师世间生命皆难以避免会遭受生、老、病、死等无常之苦,一旦遇到有些人便会非常痛苦,抑郁烦恼,甚至想舍命赴死,倍增苦痛。究其原因,则皆因不识生命无常苦空之理,所以遇到家人生病或其它意外事件时,就会陷

生命的安顿与归宿

◎ 弘 恩有人问:生死是人生的大事,人生皆有死,不知佛法对生死、对生命最终的归宿有什么看法?这的确是学佛的关键问题,此处正好可以说禅。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于拘尸那罗双树之间取于涅槃。禅宗六祖惠

关爱每一个生命

◎ 沈海然 众生平等,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用心关爱。做到对每一个生命和每一种生灵的关爱和尊重,自然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仰。众生平等,不要将生命分贵贱,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关爱,每一种生灵的生

静养生命是为了更好绽放

静养生命是为了更好绽放◎ 寂 相一个有智慧的人,只要他能坦然地安住当下,就能掌握自己未来的生命导向。很多时候.使人疲惫的,不是因为路途的遥远,也不是因为忙碌而迷茫,是因为心灵的颓废,和对自己丧失了希

一个生命结束,另一个生命开始

--怀念昌臻法师又是几天过去了,我开始想起师父的那番话。于是短讯一条去询问:你说元旦那天我梦里见到的天地纸花是哪位高僧圆寂了?很快,师父回得一条:蜀中净土网站,昌臻法师。百度输入,我见到众多关于昌臻法

心,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导读:一些人学佛,或多方寻师,或多处参学,藉大善知识之指点或圣地之加持,或多或少会有收获。当然,多数人更希望能有所悟。那么,悟在何处?亦即从何处起悟呢?其实,关键还是这颗心,悟,是从心上来悟的。这颗心

佛 法——构建和谐世界的生命向导

佛 法--构建和谐世界的生命向导释国亮众缘聚合,人类面临巨大的变革与挑战。心灵缺乏佛法引导,人们认知混乱,焦虑、迷失、妄执、内而自心,外而世界,失去和谐。家和血缘的执著,积淀了汉文化,面对变革,撼动根

徐文明: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

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徐文明一、生命伦理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众生之福祉、生命之和谐为目标。生态问题的提出,是由于现在生态恶化,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命系统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不正视这一现

解读生命

◎ 妙 皇人生大事,莫如生死。而人生最难解决者,亦莫如生死。几乎任何一位哲学家在面对生死之时,皆曾问过生命从何而来。也许只有解答了生命从何而来,才能继续探索生命向何而去。儒家圣人孔子就曾有过未知生,焉

禅对生命有多重要

禅对生命有多重要◎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

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的,生命趋于圆满而快乐

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的,生命趋于圆满而快乐明海法师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发生,让我们遭受不愉快、不欢喜,甚至痛苦的经验。每当回忆起这些不开心的事,就感慨自己的命不好。经常会羡慕别人,认

楼宇烈: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

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楼宇烈耕云先生所揭示的安祥禅,乃是当今社会环境下顺世适时、契理契机,适应相当部分在家居士根机的禅。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究竟方便,而化导无量众生者一也。唯其法门之施而

生命共同体,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如孝法师从生命的角度来讲,历史与文明,其实是无数先辈生命与境界的传递。小到每个家庭,家人之间也是心灵相连、荣辱与共的关系,再大到全社会甚至扩展至所有的生命形式,我们都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共同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