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生命的缘起
2024-10-07 07:42

佛教徒不仅把生死轮回看成是一种理论,而且视其为可以被证明的真实。虽然无上佛果可以在今生即可获证,轮回仍是构成佛教的中心主题。在此轮回学说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菩萨思想,以及有关自由获证无上圆满佛果的理论。

据有关资料记载,再生被看成是灵魂的复生或神灵的转世。这种信仰已被毕达哥拉斯和帕拉图这样的哲学家,谢利、丁尼生、沃兹沃斯这样的诗人以及众多的东西方国家的普通人接受。

佛教的轮回学说应该同其它宗教的灵魂复生或神灵转世等区分开来,因为佛教否定了一个由上帝创造,或从大梵和神我(Para-matma)中分化出来,流转不变的灵魂。

缘起轮回即是业力轮回。过去业造就现在生,而现世业加上过去业,共同缘生未来生。现在是过去的继承,它又反过来成为未来的起因。

现在世的真实性已不用再作证明,因为它本身就已经很明显。过去世的真实性是以记忆和传记为基础。未来世的真实性则依据预见和推理。

如果我们苦苦思索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命,那么,我们就会面对一个问题--生命的最初起源是什么?

有一宗教,试想解决这个问题,假设出第一因,或宇宙之力,或万能者。另一宗教则否定了第一因,因为一般经验表明,因在不断地转换成果,而果又变成因。在因果相续之中,第一因是无法想象的。根据第一种说法,生命有起始;根据第二种说法,生命无起始。在有些人看来,第一因的设想正如圆形三角一样荒谬可笑。

有人也许会争辩道,生命在无限的过去肯定有一初始,创造者就是它的起始或第一因。

若如此,则没有理由不承认此假设的创世者不是条件而创造的。

对于被声称的第一因,人们持有的观点大相径庭。神我、大梵、婆湿努、耶和华、上帝、万能者、阿拉、至上者、天父、创世者、天律、最初推动者、无因之因、神体、神通、大我,以及般拉达那这些深具含义的名词被一些宗教导师和哲学家用来读解此第一因。

印度教把生命之初追溯到神秘的梵我,由此梵我而生小我或灵魂。而此小我在生生世世中沉沦,直到最后又与梵我重新融合。也许有人会提问,此被融合的小我是否有可能再次流转。基督教承认最初之因的可能性,把一切归结于万能上帝的旨意。

正如叔本华所说:任何认为自己是从无而生的人,必须想到他将会再次不存在。在他存在之前永恒就已经过去了,然后,第二永恒又开始了,由此他将永远不得停止。这是一种魔鬼的学说。

另外,如果说出生是最初的开始,死亡就一定是最终的结束,那么人是从虚无而生的设想必然会导致死亡是绝对的终结这一假设。

根据神学原则,斯潘塞--路易斯辩论说,在创世时,人被武断地创造,毫无自己的意愿,从肉体构成之初直到呼吸停止,他或被恩赐,或不幸,或高尚,或邪恶,无论他自己怎样愿望、希求、理想、努力和虔诚地祈祷。这是一种神学宿命论。

每一个人皆为罪人,都带有阿旦的根本大罪。这一学说是对正义、仁慈、慈爱和全能上帝公正的挑战。

赫克斯利说:如果我们假设有人设计好了使此神奇的宇宙运动,那么,我就非常清楚,无论以何种清晰的语言意识,这个人定是慈善和公正的,而绝不会是歹毒和邪恶的。

根据爱因斯坦,如果说这一有情是全能的,那么,每一事物的发生,包括所有人类的活动,一切人类的思想,人类的全部感受和追求都是他的杰作。在此万能者面前,又怎么能说人们应对自己行为和思想负责呢?

在执行惩罚和恩赐时,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作一个裁决,这又怎么能同他善良和正直的属性相提并论呢?

根据查尔斯布拉德利:罪恶的存在是有神论者可怕难越的障碍。痛苦、苦难、犯罪、贫穷与永恒的善美之说相遇,并以无可辩解的说服力对其尽善尽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启提出了挑战。

在评论人类痛苦和上帝时,霍尔敦教授写道:人性的完善需要痛苦,或者说上帝不是万能的。但有些人所受痛苦甚少,受到其祖先的荫庇,得到良好的教育,品德优良。这一事实否定了第一种理论。对第二种理论的反对则是,只有把整个宇宙联系起来,才能假设一个神,以此来填补心智上的空间,创世者才能创造他想创造的一切。

一位古代老诗人,坦尼森勋爵在《绝望》一书中,大胆地抨击了上帝。因为在《以艾塞书》第四十五页第七章这样写道:我缔造和平,也建立地狱。

为什么,我要朝礼为我们尽力服务的博爱者,

远胜于此,无限残忍地创立了永久的地狱。

创造了我们,预知了我们,判决了我们,唯自己的意志而欲为。

但它比再也听不见我们呻吟,无情死去的母亲要好。

古代一位教条主义的作家权威性地宣布上帝以其自己为基础创造了人类。但是一些现代思想家却说,恰恰相反,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上帝的概念越来越完美。当前有一种以人格化上帝代替非人格化上帝的趋势。

伏特爱尔说上帝是人类最为高贵的创造。

但是,这样一种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完善的有情,无论在宇宙之内或宇宙之外,都是难以想象的。

现代科学试图以其有限的系统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我们是父母的精卵细胞的直接产物。但是科学却没有对人的心理发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人的精神远远要比其肉体机器更为重要。科学家一方面主张生命来源于生命,而在另一方面坚持意识和生命是由无生命之物演变而来。

现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绝对是父母所生。这样,我们父母的生命一定在我们的生命之先。因此,每一生命总是跟随着另一生命,直追回到第一胶状物或胶粒为止。但是对这第一胶状物或胶粒来说,即使是科学家也是一无所知。

对于生命之始源,佛教的态度又是怎样?

首先应该提出的是,佛陀没有想要解决所有困绕人类的伦理和哲学问题。他也没有大谈对启迪和觉悟无有益处的玄学理论。他没有要求他的信徒们盲目地信仰第一因。他主要关心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特殊问题,即苦和苦灭。其它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完全被搁置一边。

有一次,琶童子比丘不愿过梵行生活,不想一步一步地进取解脱,来到佛前,急燥不安地要求佛陀立刻对一些玄学问题作出回答。他危言耸听地说,如果得不到满意的回答,他就要还俗。

世尊,他说,世界为永恒或非永恒,有限或非有限,佛陀没有阐述这些理论。仁者把这些放置一边而加以拒绝。如果仁者为我讲述这些问题,我将在他的教团里修习梵行。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将抛弃戒律还俗。

如果说仁者知道世界是永恒的,愿仁者对我说世界是永恒的;如果仁者知道世界是非永恒的,愿仁者对我说世界是非永恒的。当然,没有实智,不明此理之人,就应该说:我对此无法如实明白。?

佛陀心平气和地问此犯有错误的比丘,他以梵行为生是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不是,世尊。比丘回答说。

然后,佛陀告诫他不要为此有碍于道德提高的无聊猜想白白地浪费时问和精力,并且说:琶童子,如果有人要说,除非仁者为我阐述这些问题,我将不再在仁者的座前修习梵行。在圆满觉者解决这些问题之前,他早就不在了。

正如一个人被沾满剧毒的利箭射中后,他的亲朋好友为他找来一个外科医生为他治疗,但他却说,我将不让把此箭拔出来,除非我弄明白了是谁射伤了我,射中我的是一支什么利箭等。那么,在他还没有完全明白这些之前,他将会死去。

同样地,无论谁说:除非仁者为我解决世界是永恒的或非永恒的,是有限还是非有限,是否有梵行可修等问题,我将不再以梵行为生。在圆满觉者还没解释这些问题之前,那个人早已死去了。

如果相信世界永恒,可有梵行好修?若永恒,则无梵行可修。如果相信世界非永恒,可有梵行好修?若非永恒,亦无梵行可修。但是无论相信世界永恒或非永恒,生命本身总有生老病死。我将此法教授人间。

琶童子,我并没有揭示世界是永恒或非永恒,有限或非有限。我为什么没有说明这些呢?因为这些问题一无是处,与梵行的根本无关,不导引厌离、无欲、寂灭、宁静、如实智、觉悟和涅■。所以我未对此加以阐述。

根据佛教,我们是由我们的行为所生。父母只不过给我们提供了一外部物质躯体。因此生生有前生。怀胎之时,业力产生了最初意识,从而使胚胎具有活动能量。正是这种在过去世产生的无形业力创造了心智现象,使已经存在的物理现象产生了生命现象,从而完成了构造人类有情的三要素。

在谈到有情众生怀胎时,佛陀说:

无论哪里具备了此三种因缘的和合,都会种下生命种子。如果父母同居,但不是母亲的排卵期,没有再生有情(gandhabba)的参与,则无生命之种的生起。如果父母同居,又为母亲的排卵期,又有再生有情的参与,由此三种因缘的和合,则生命之种即时种下。

在这里,gandhabba(=gantabba)不是一种主控怀胎过程的天神,而是一准备在此母胎中怀孕的适当有情。这一专有名词只用在这一特殊情况下,不可错误地把它当成一种永恒的灵魂。

一有情出生于此,必有一有情死亡于彼。一有情的出世,严格来说,五蕴的生起,或现世精神物质现象的生起,同此有情在前一世的死亡相呼应。从传统习惯上说,太阳从一地升起意味着太阳从另一地降落。如果把生命看成是一种波浪而非直线,则能更好地理解此不可思议之说。生与死只不过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先有生而后有死,反过来讲,先有死而后有生。与每一个人的生命之流相结合,生死不停地继续下去。由此构造了佛法上所讲的娑婆世界(samsara)--往复轮回。

生命之初是什么?

佛陀明确地说:此娑婆世界没有可意念之始初。有情众生被无明所碍,被贪欲所缚,往复沉沦,其起始不为所知。

娑婆--samsara,其本意为反复徘徊。《殊胜论》言:此娑婆世界被解释为五蕴,以及根尘无间持续。

只要生命以无明和贪欲等染污之水为食,此生命之流无有止期。当这两种源泉被彻底断除,正如佛陀和阿罗汉一样,生命之流才停止迁流,轮回终结。而此生命之流的最初之始无法肯定。同样的当此生命中没有无明和贪欲,则此生命阶段无法被了知。

必须明白的是,佛陀在此提到的仅仅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流的开始。对宇宙形成和演变的猜想就是科学家们的事了。

End

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起

大安法师问:请师父您给我们讲一下殊胜的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起?大安法师答: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有个五会念佛,但没有传下来。到底五会念佛是什么样的音声格调,我们不得而知。据说在日本等地还保存了五会念佛,有些

生命的品格

一个人能否远离损友、交到益友,关键在于自己。倘若别人指出你的过失,你非但不生气,还愿意认真改正,就能交到益友。反之,假如你冥顽不灵、顽固不化,不肯虚心接受,甚至还暴跳如雷,益友就会慢慢疏远你,终有一天

生命的缘起

佛教徒不仅把生死轮回看成是一种理论,而且视其为可以被证明的真实。虽然无上佛果可以在今生即可获证,轮回仍是构成佛教的中心主题。在此轮回学说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菩萨思想,以及有关自由获证无上圆满佛果的理论。

生命操之在我,心境决定处境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当我们今天去着这个水大性相,向外攀缘,缺乏回光返照的圆顿止观的时候,那我们就会认为说是因缘而生,是自然而有。其实这都是一种向外攀缘的分

生命的重建

◎ 路易斯海人们常常讲以下的两句话,你不妨想想,哪一句话是你自己也常说的?这两句话是:所有人都对我别有用心,不怀好意。所有人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别轻视这两个不同句子的力量,它们往往会创造出截然不同的经

生命的奥妙

◎ 耀 泽 佛经曾记载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旅行的人,出外旅行,途中错过了旅店,忽见一土地庙,就想在此暂住一宿。此旅行人住在土地庙里,睡的很不安稳,因为半夜来了一个小鬼,扛了一具尸体进来,这个人心想:糟

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不要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与其在你不喜欢或不喜欢你的人那里苦苦挣扎,不如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大团圆的开始;是把一个最悲的悲剧变为一个最殊胜的喜剧。无量色树愿,欲见诸佛净国庄严都在宝树中看见,犹如明镜睹其面相。在极乐世界想看释迦摩尼佛的世界

黄念祖:大教缘起 第三卷

大教缘起 第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

生命是一件艺术品

◎ 一 行在南加州一次静修结束后,一位艺术家这样问我:为了在我的艺术作品中更好地表现一朵花,我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欣赏它?我告诉他:如果你用那种方式观察一朵花,你将无法与之同在,无法真正感受它。放下你所

生命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脆弱

死亡随时都会出现,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死亡不会马上降临到我们头上,因为人的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了。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描述死亡无常时说:呼出一口气,能有机会再吸气是很难得的事;吸入一口气,能有机会呼出去

“最初的目标”,生命存在的意义和根据

明伟法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公案:讲某日寺庙要扩建殿堂,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别的地方。方丈命他的两个弟子去做这件事,办好后回来复命。两人来到树前开始挖土移树,但刚挖了几下,一位小和尚就对另一位说

盂兰盆的缘起

盂兰盆起源于佛教的一部经典《佛说盂兰盆经》。这部经典是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为救度其堕落在饿鬼道中之母亲而问佛超度之法,而由佛陀启教的一本孝道经典。佛陀慈悲,为救度未来众生的苦难,即籍目犍连之问而宣说

顺境、逆境,都是生命中的礼物

明海法师生命中总有顺境和逆境,顺境是福报,那逆境是什么?逆境就是创造新的福报之前,你必须面对的功课,完成功课,顺境会跟着来。所以我们要看到功课,当功课出现的时候,有的人会害怕,但此时,也正是你在开创新

生命的意义

◎ 林清玄坐计程车,司机正好是我的读者。在疾驶的车上,他问我:林先生,请问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第一位问我关于生命意义的计程车司机,一时之间使我怔住了。我的脑海浮现出我读中学时,学校大礼堂门口的对

汉明帝夜梦金人,佛法传到中国的一个胜妙缘起

汉明帝夜梦金人,是佛法正式传到中国的一个胜妙的缘起。这在《后汉书》里都有记载。汉明帝刘庄,在永平十年,就是公元64年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黄色的高大的人,项背后面有日月之光,来到他的庭院当中。这个梦很

关于生命的实质

要突破生命的轮回圈,我们先要了解生命的实质,掌握了生命的实质,我们才能把握好这一期的生命。在这一期的生命里勤修苦行,断掉促成轮回的生命圈,才能真正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体。那么生命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命

生命因厚重而美丽

人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又是极其短促的。无论你是家财万贯,还是权势显赫,都无法改变生命的旅程。可能有人会想着把生命的长度拉长,但任谁也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任何人也不能推迟死亡的时刻。所以,人们不能拉长生命

珍惜生命中每一场约会

星云大师现代生活忙碌紧凑,和朋友约会、和事业相关的人商谈,约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见面,都会发生不守时的情况。有时一等再等,对方仍然没来;有时相约同乘一班车,同搭一班飞机,对方也没有赶到。奇怪的是,迟到

生命的成长靠逆境磨炼

生命的成长靠逆境磨炼◎ 佛 光 吾人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炼;当逆境来的时候,正是我们愈挫愈勇的时刻。植物的生机,是靠着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搏斗,透过超越风霜雨雪的侵袭,植物才能成长。虫鱼鸟雀,

花的生命

花 的 生 命◎ 林清玄在一次演讲之后,一个听众问我:林先生在演讲里一直叫我们爱护生命,可是演讲台上摆满了鲜花,难道花不是生命吗?为什么我们爱护动物的生命,不能爱一朵花的生命呢?确实,花也是一种生命,

开悟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

净慧长老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后,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烦恼解决不了问题,欢喜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去面对、去处理。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幸福呢

缘起如幻

体方法师各位我们要明白喔,我们修行就是要达到这样的一个了知,不是一切在拒六尘,你什么都在拒,你怎么拒法?为什么要拒?你当它实有才要拒,会污染你又害怕你才要拒。如果你从正见上下手,观察一切的六尘是缘起生

生命中的三尊化佛六尊菩萨

生命中的三尊化佛六尊菩萨常福法师阿弥陀佛今现在就在我的生命中安排了三尊化佛,六尊菩萨,率领无量清净大海众菩萨一路时刻无微不至的善护念我,帮助我,加持我,指导我,一直到我究竟圆满成佛。第一尊就是父母佛,

宇宙和生命从哪里来

◎圣 严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佛教相信:构成宇宙的元素其自性是空的,构成生命的元素其自性也是空的,唯有空性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所谓

禅与我们的生命

禅 与 我 们 的 生 命◎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

生命可贵,作业必慎

人类对一切事物尽管好恶不同,但对生命总是最爱好的。生命虽然有生灭的,但却有三世相续性:向前看,它承受着无限复杂的业因影响;往后看,它开展出无限复杂的果报事实;从现在看,它正从无限复杂的意志中创造一切。

业感缘起——业 果

◎ 界 诠业果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漏果二种。有漏果是有漏业因所招感,此业因有善恶之别,十善业等是善法,十恶业等是恶法。善法招乐果,即人天等果报,恶法招苦果,即鬼畜等果报。无漏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

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为凡夫有妄想,诸位!妄想就是量,为什么叫无量无边呢?因为佛没有妄想,佛没有妄想,就无量无边,用哲学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放下有量,你才能拥有无量,从另

唯识学的缘起观

唯识学的缘起观◎ 唐思鹏 异熟果:由过去世造业,感现在世果,由现在世造业,感未来世果。《瑜伽师地论》云:诸不善业,于诸恶趣,受异熟果:善有漏法,于诸善趣,受异熟果。异熟有三义:①异时而熟:业在过去,

修行:就是建构和谐的生命能量场

整个生命的过程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生命中能量的得与失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

浅说诸法缘起无生

浅说诸法缘起无生◎ 果 慧诸法缘起性空,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之精髓,是整个佛法的核心,是佛陀教法区别开其他宗教、外道的根本特质。佛在说缘起性空的同时,即向法界众生宣告万法无生之理。诸法无生即空,空即不实

五蕴与缘起

◎ 体 方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拘罗山。时有侍者比丘,名曰罗陀,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礼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有流,云何名有流?云何名有流灭?佛告罗陀:善哉所问,当为汝说。所谓有流者,愚痴无

三宝是生命的归宿

济群法师皈依,是我们人生的重大事情。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们之所以流转生死,我们之所以沉沦,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生命的方向,我们找不到解脱痛苦和解脱轮回的究竟的方法。我们看不到生命的方向,一直在

生命无常,珍惜当下

如觉法师世间生命皆难以避免会遭受生、老、病、死等无常之苦,一旦遇到有些人便会非常痛苦,抑郁烦恼,甚至想舍命赴死,倍增苦痛。究其原因,则皆因不识生命无常苦空之理,所以遇到家人生病或其它意外事件时,就会陷

生命的安顿与归宿

◎ 弘 恩有人问:生死是人生的大事,人生皆有死,不知佛法对生死、对生命最终的归宿有什么看法?这的确是学佛的关键问题,此处正好可以说禅。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于拘尸那罗双树之间取于涅槃。禅宗六祖惠

关爱每一个生命

◎ 沈海然 众生平等,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用心关爱。做到对每一个生命和每一种生灵的关爱和尊重,自然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仰。众生平等,不要将生命分贵贱,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关爱,每一种生灵的生

缘起是妄心而起现

◎ 希阿荣博我们不仅误解了事物存在的方式,认为它们是独立、固有存在着,而且还一厢情愿地赋予它们种种特征和定义。我们说天空是蓝色的,实际并非如此。科学研究发现,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它们的

静养生命是为了更好绽放

静养生命是为了更好绽放◎ 寂 相一个有智慧的人,只要他能坦然地安住当下,就能掌握自己未来的生命导向。很多时候.使人疲惫的,不是因为路途的遥远,也不是因为忙碌而迷茫,是因为心灵的颓废,和对自己丧失了希

缘起性空及其实践意义

◎ 果 悟缘起性空可谓是佛法的核心,佛陀在一代时教中,虽说了种种的法门,但无一不是缘起性空的多方面开展,譬如四圣谛.三法印。十二因缘,八正道等,无不依缘起的相依性,说明宇宙人生的成坏生灭之理,于理性的

一个生命结束,另一个生命开始

--怀念昌臻法师又是几天过去了,我开始想起师父的那番话。于是短讯一条去询问:你说元旦那天我梦里见到的天地纸花是哪位高僧圆寂了?很快,师父回得一条:蜀中净土网站,昌臻法师。百度输入,我见到众多关于昌臻法

佛 法——构建和谐世界的生命向导

佛 法--构建和谐世界的生命向导释国亮众缘聚合,人类面临巨大的变革与挑战。心灵缺乏佛法引导,人们认知混乱,焦虑、迷失、妄执、内而自心,外而世界,失去和谐。家和血缘的执著,积淀了汉文化,面对变革,撼动根

徐文明: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

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徐文明一、生命伦理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众生之福祉、生命之和谐为目标。生态问题的提出,是由于现在生态恶化,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命系统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不正视这一现

解读生命

◎ 妙 皇人生大事,莫如生死。而人生最难解决者,亦莫如生死。几乎任何一位哲学家在面对生死之时,皆曾问过生命从何而来。也许只有解答了生命从何而来,才能继续探索生命向何而去。儒家圣人孔子就曾有过未知生,焉

禅对生命有多重要

禅对生命有多重要◎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

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的,生命趋于圆满而快乐

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的,生命趋于圆满而快乐明海法师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发生,让我们遭受不愉快、不欢喜,甚至痛苦的经验。每当回忆起这些不开心的事,就感慨自己的命不好。经常会羡慕别人,认

沈家桢:佛学讲述集 九、缘起性空与人生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华严经净行品》缘起性空与人生(一)各位同学:今天想从一个常见的化学名词H2O讲起。原因是因为我本人是从对H2O的观察,进而对Energy能的观察而后对佛陀所说

楼宇烈: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

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楼宇烈耕云先生所揭示的安祥禅,乃是当今社会环境下顺世适时、契理契机,适应相当部分在家居士根机的禅。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究竟方便,而化导无量众生者一也。唯其法门之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