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声闻乘什么意思
2025-01-28 09:20

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佛教常识答问·僧伽和佛的弟子》:“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证得涅槃,叫做声闻乘。”参见“ 三乘 ”。

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常被称为二乘。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的人,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一次,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得阿罗汉极速者,经三生:第一生植顺解脱分之善,第二生植顺决择分,第三生入于见道。乃至得阿罗汉果。无更较此为速者。俱舍论二十三曰:‘极速,三生,方得解脱。谓初生起顺解脱分,第二生起顺决择分,第三生入圣乃至得解脱。譬如下种苗成结实三位不同,身入法性成就解脱,三位亦尔。’

End

旃檀功德佛什么意思

佛门中有许多佛菩萨,无论是哪一位对修行都是有帮助的。在这众多佛菩萨当中,有些人就选择了供奉旃檀功德佛。虽然选择供奉这位佛菩萨,可是对它并不了解,为此就想知道旃檀功德佛什么意思?关于这个问题,来看看以下

真如什么意思

真如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早期汉译佛典中译作本无。真,真实不虚妄之意;如,不变其性之意。

声闻和缘觉在佛教属于哪个果位?

声闻缘觉属于小果罗汉,是小乘果位。声闻,【声】是声音,【闻】是亲耳听。是听佛讲理性、教化,瞬间即豁然开朗而得到的小乘果位。最聪明的人也要修三世才能证得。佛讲经可以振动三千大千世界,根基好的人是能听得到

什么是声闻缘觉?

佛门中的智慧是非常多的,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应该都是了解的,所以为了我们能够修行的功德更加的好,一定要坚持、诚心的修行,其中有些人就想要 知道声闻缘觉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理解,那么我们就一起去了解吧!

在佛教中,缘觉与声闻哪个级别高?

贤圣是没有这种差别的!佛说缘觉的境界比声闻高,是随顺我们凡夫说的,我们以为是这样,佛才这样说。实际上圣者没有高下的分别!《金刚经》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自性是平等的,没有差别。但修行人断烦

声闻缘觉辟支佛与佛的区别

《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第五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若得菩提名为佛者。何以故。声闻辟支佛人不名为佛。若觉法性名为佛者。声

外道、声闻、缘觉、菩萨道的差别

所谓“道”有外道和内明之分。外道是向真如佛性以外去追求,名为外道。第一种外道是人间道。譬如各种追求色、声、香、味、触的法,或世间的艺术。茶有茶道,剑有剑道,书法有书道,各种不同的琳琅满目的道,非常多,

声闻乘与缘觉乘所证的果位有哪些区别

声闻乘是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常被称为二乘。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声闻乘的果位名,梵

想蕴什么意思

想蕴为五蕴中的第三位。《大乘广五蕴论》曰:“云何想蕴,谓能增胜,取诸境相。增胜取者,谓胜力能取,如大力者,说名胜力。”又、《成唯识论》曰:“谓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想蕴的想,即心所有法中遍

烧香代表什么意思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

四无量心什么意思

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四无量心,梵文Caturapramāṇāḥ,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慈(Maitrī)、悲(Karuṇā)、喜(Mudi

什么是声闻法界

若根尘因缘。随有一念。依色心故苦。由烦恼故集。厌苦断集。非对治如何。遂依四谛。修十六观三十七品。如救头然。由四善根。得入无漏四沙门果。证二涅槃。会偏真理。不得佛法。不慕化人。如獐独跳不顾后群。如此一念

声闻法界修的是什么法

声闻法界声闻众僧,不论女男;四谛观行,隐实示权。再讲声闻法界。声闻,有初果的声闻、有二果的声闻、有三果的声闻、有四果的声闻。这里边又分出初果向——还没有正式证得初果,叫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

声闻法界的解释

因常随佛旁,以闻佛声得解脱证圣果的行者们所生活的世界,就是声闻法界。佛教里讲,这个声闻众所居住的世界是六道之外,已超生死,却未究竟解脱,故居四圣界,此为声闻法界之意。声闻法界。声闻,有初果的声闻、有二

声闻法界的好处

声闻法界。声闻,有初果的声闻、有二果的声闻、有三果的声闻、有四果的声闻。这里边又分出初果向──还没有正式证得初果,叫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声闻的人,又叫阿罗汉,也叫罗

声闻法界的寓意是什么

声闻法界,就是刚刚超出六道,进入第七道。声闻法界也叫阿罗汉道,修证的是阿罗汉果,是四圣谛的圣果。四圣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你们如果不想轮回最起码要修到四圣谛的圣果。声闻法界。声闻,有初果的声闻

声闻法界的意义是什么

声闻法界,就是刚刚超出六道,进入第七道。声闻法界也叫阿罗汉道,修证的是阿罗汉果,是四圣谛的圣果。四圣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你们如果不想轮回最起码要修到四圣谛的圣果。声闻,在初果要断见惑;二果要

声闻法界是什么意思

声闻法界,就是刚刚超出六道,进入第七道。声闻法界也叫阿罗汉道,修证的是阿罗汉果,是四圣谛的圣果。四圣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你们如果不想轮回最起码要修到四圣谛的圣果。因常随佛旁,以闻佛声得解脱证

声闻法界是怎么回事

因常随佛旁,以闻佛声得解脱证圣果的行者们所生活的世界,就是声闻法界。佛教里讲,这个声闻众所居住的世界是六道之外,已超生死,却未究竟解脱,故居四圣界,此为声闻法界之意。声闻法界,就是刚刚超出六道,进入第

声闻法界指的是什么

声闻法界,就是刚刚超出六道,进入第七道。声闻法界也叫阿罗汉道,修证的是阿罗汉果,是四圣谛的圣果。四圣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你们如果不想轮回最起码要修到四圣谛的圣果。声闻,在初果要断见惑;二果要

声闻乘什么意思

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佛教常识答问·僧伽和佛的弟子》:“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证得涅槃

怎样进入声闻法界

若根尘因缘。随有一念。依色心故苦。由烦恼故集。厌苦断集。非对治如何。遂依四谛。修十六观三十七品。如救头然。由四善根。得入无漏四沙门果。证二涅槃。会偏真理。不得佛法。不慕化人。如獐独跳不顾后群。如此一念

声闻乘基本信息

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常被称为二乘。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

声闻乘:四果是什么

须陀洹果:须陀洹(梵语:Srotāpanna,巴利语:Sotapanna),又译为预流、入流,佛教术语,是南传佛教中的修行位阶,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由于修行者的性格不同,分成随信行与随法行两种。随信行

声闻乘法门

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常被称为二乘。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

声闻乘:四谛概说

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苦、集、灭、道四谛。“谛”为佛经中所指的“真理”。佛教认为,人世间一切皆苦,叫“苦谛”;欲望是造成人生多苦的原因,叫“集谛”;断灭一切世俗痛苦的原因后进入理想的境界,即“涅槃”,叫

声闻乘:四谛是指什么

四谛中的第一条真理是苦谛。苦谛是释迦牟尼在彻悟之后,对人生现象的价值判断,认为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四谛里「苦」的意义非常广,也许有人认为人生的苦乐是相对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某些特别的事物,各人感受

声闻乘:五道是什么

1、资粮道(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产生信奉声闻乘或独觉乘之心,获得脱离轮回之成就者可进入资粮道。所生信奉二乘之心基二对轮回之“三苦”的透彻领悟,认识众生在“三苦”中休无止的煎熬。修习者开始大量积聚福德资

声闻乘之声闻

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常被称为二乘。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

声闻乘的证得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

声闻乘之缘觉

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巴利语pacceka-buddha。音译钵剌医迦佛陀、毕勒支底迦佛、辟支迦佛、贝支迦佛、辟支佛。又作独觉、缘一觉、因缘觉。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独自悟道之修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空又是什么意思?

佛陀在世时,讲过了我们这个世界是由四大构成的。是哪四大呢?地、水、火、风,这四种因素构成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那么,四大皆空是不是指的地、水、火、风都是空无的呢?其实还不是的。有关四大,在《圆觉经》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