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胜义僧和世俗僧
2025-01-26 13:06

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是名胜义僧。

善男子,胜义僧者,于中或有亦是胜道沙门所摄。言胜道者,谓若能依八支圣道,自度一切烦恼驶流亦令他度。此复云何?谓佛世尊及独胜觉诸阿罗汉,如是三种补特伽罗,已离一切有支眷属,故名胜道。复有菩萨摩诃萨众,不假他缘于一切法智见无障,摄受利乐一切有情,亦名胜道沙门所摄。其胜义僧及世俗僧,于中或有亦是示道沙门所摄。

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异生,乃至具足世间正见,彼由记说变现力故,能广为他宣说开示诸圣道法,当知如是补特伽罗,名最下劣示道沙门。证预流果补特伽罗是名第二,证一来果补特伽罗是名第三,证不还果补特伽罗是名第四,复有菩萨摩诃萨众是名第五。

谓住初地至第十地,乃至安住最后有身,此皆示道沙门所摄。若有成就别解脱戒轨则所行清净具足,此皆命道沙门所摄,以道活命故名命道。复有菩萨摩诃萨众,为欲摄受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具足修行六到彼岸亦名命道,如是胜道、示道、命道三种沙门,名为世间真实福田。

End

学佛与世俗责任并不冲突

济群法师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作为在家居士来说,不应将学佛和世

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

惟贤法师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文化讲究为人处事要有道德,家庭、社会、国家都必须要有道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道家讲清净无为,要少欲知足,过淡泊生活,属天人境界。诸葛

色字头上一把刀?佛教与世俗对“色”的不同定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八个字出自《心经》,有点文化底蕴的人,应该都听过这句话。但是佛教所说色与空究竟是什么意思?佛经所说之色与世俗生活中所用色字有何异同?其实,佛教的色与世俗生活中的色不同:在现实生活

静波法师:世俗谛就同瞎子摸象一般

世俗谛就同瞎子摸象一般。瞎子摸象,这是《大般涅槃经》里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牵一象以示盲者。尔时,大臣受王敕已,多集众盲,以象示之;时彼众盲各以手触,大臣即还而白王言:臣已示

李向平:佛教社会化还是世俗化 是谁捆绑了寺庙

佛教社会化还是世俗化 是谁捆绑了寺庙李向平编者按:李向平,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宗教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国佛教当代发展的研究,对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以及如何适应当下时代,从而

黄国达:胜义谛正世俗与倒世俗

胜义谛正世俗与倒世俗黄国达佛法说:这个世间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生命也同样存在着痛苦的因子,而人之所以有各种忧悲恼苦,除了外在人事物的不如意以及生理上的衰老、受伤、生病和死亡这些内外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

胜义僧的意思是什么

胜义僧,又名胜义菩萨僧,佛法专有名词,是指佛法中真修实证法界空性实相心的大乘菩萨,在菩萨五十二阶位中住于七住位以上。僧谓出家修行之人。僧有二类:声闻僧、菩萨僧。菩萨僧复有二类:在家、出家。复有二类:胜

胜义僧、世俗僧、哑羊僧、无惭愧僧

僧又叫作出家人,现在一般人都以为,剃了头、受了戒、烫了戒疤,就叫出家人;但是佛说:那样只是凡夫僧、世俗僧,真正的出家人叫作胜义僧。我们来看一下,在《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五中说道: “善男子!有四种僧,何

胜义僧与凡夫僧的区别

僧宝,不论大小乘,都是有凡夫僧和胜义僧的区别。凡夫僧就是世俗的事相僧宝,又名福田僧,又名世俗僧;胜义僧就是指四双八辈的声闻圣人,乃至是三贤十住的菩萨。不仅是僧宝,即整体的三宝,都是一样的。从事上而言,

凡夫僧与胜义僧

自古禅门的宗风是:“入门须辨主,当面分缁素。”证悟了才是黑衣,还没有开悟或悟错了,就是白衣。所以在大乘法中,不论出家身或在家身,只要已经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断了,并且证悟明心,就有资

什么是胜义僧

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

胜义僧:佛法僧三宝中的僧

佛法僧,即佛教三宝。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地说,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指圆证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泛指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及八

凡夫僧和胜义僧的的含义

修学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许有人说:修学佛法就是要修证解脱,解脱道的法就是成佛之法。其实不然,解脱道只是佛法中的副产品,真正的佛法是法界实相的法,这才是真佛法、真解脱。二乘解脱道的法只是法界实相法里面

胜义僧:宗说俱通之胜义僧

中国地区佛法弘传,以大乘佛教为主;大乘佛教乃是人菩萨行为主,天菩萨行为辅之佛教,是故大乘佛教中,将僧宝分为凡夫僧与胜义僧。大乘在家佛子若未出家者,受菩萨戒已,得名菩萨,不名菩萨僧,未于大乘法中见道故。

胜义僧和世俗僧

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

胜义僧:大乘法中的僧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解释说:“僧伽就是汉文的众的意思;众多比丘和合共聚一处,就称为僧伽。”龙树菩萨解释说:“譬如大树丛聚在一起,就称为林;只有单一的一棵树,不能称为林;而除去一棵一棵树之后,当然树林

世俗谛是世间游戏规则

它是世间的法则、世间的真理,而这个真理是相对的!一尺对一丈而言是短,对一寸而言又是长!能说它是绝对的吗?没有绝对的!你看你三十岁,你说自己老了,对二十岁的人而言,你确实老了;对四十岁的人而言,你还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