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是非成败转头空
2024-10-16 13:07

禅 悦

佛教认为世事无常,无论什么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归于虚无。正是从这种观点来看,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也都是无常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灰飞烟灭。

小说《三国演义》的开场词把世间的成败得失描述得淋漓尽致。词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词慷慨、激昂、悲壮。尤其是歌词中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句话颇能表达我们偶尔对人生所兴起的感触。三国中无论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猛的张飞、义气的关羽,还是雄姿勃发的周瑜、雄才大略的曹操等无数英雄豪杰,最终都随着滚滚长江向东流去,而那战马嘶鸣的战场早已硝烟散尽,空空如也。古往今来的多少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首词与皓布裩禅师的《颂法身向上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禅师的偈颂云:

昨夜雨滂亨,打倒葡萄棚。知事普请,行者人力。撑的撑,拄的拄,撑撑拄拄到天明,依旧可怜生。

葡萄棚经过风吹雨打,轰然坍塌,表现了事物的成住坏空。既然棚子已经到了该倒塌的时候,人力的勉强支撑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了。这说明现在存在的事物,转眼之间也将会消失,没有永恒的存在。

《三国演义》的开场词与《颂法身向上事》所展示的人生舞台大小迥异:前者以古今历史为咏叹对象,后者则以雨中倒下的葡萄藤为焦点。然而,二者的宗旨却是一致的,既强调了人努力的无意义,也说明了世事的无常。人是渺小的、卑微的,在茫茫的宇宙间,人忙忙碌碌地做着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却于事无补,对这个世界来说毫无意义:是非成败转头空、依旧可怜生。无论一个人如何努力奋斗,他在这个世上最终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所有的努力都归于零,归于空白,归于寂无。正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生无常,无物永驻。天下没有什么事物、对象、情势、局面是永远不变的。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运去金成土,时来土做金;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人生之中不可预测的事太多太多。

自然界中也常有各种无常现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物有生、死、毁、灭,人有生、老、病、死;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官无常位,境遇常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一个人即便金玉满堂,也无法永远守住。人生聚散、浮沉、荣辱、福祸,这一切都在不断地转化,相辅相成。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明白此理,你就会视一切变化为正常,就会对一切事情的发生有思想准备。当遇到人生的变故时,才能以平常心来对待。

元代剧作家马致远的《夜行船秋思》写得好: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人的努力既然毫无意义,那么,人生的价值何在?从这一疑问出发,禅宗提醒我们对这个世界保持超然的态度,从尘世的种种羁绊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唐才子传》说某些禅宗的诗僧往往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台澄皎,无事相干青峰瞰门,绿水周舍,长廊步履,幽径寻真,景变序迁,汤入冥思,即是其超然生活的写照。

其实,人世间并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任何事物不过是是非成败转头空而已,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因暂时的得意而沾沾自喜,也不会为当前的失意而郁郁寡欢,这样,我们就能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人世的变幻就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摘自《禅悦》

End

这个是非怎么能听呢

◎ 慧 律习气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用一种比喻就很容易了解,比如说你每天泡茶,每天泡茶、泡茶,泡习惯了,这个茶叶,泡茶的那个瓶子,把它洗干净,你还闻到什么味道?茶叶的味道。奇怪!这里面一点茶叶都没有,可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净界法师问:我们在僧团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是非。请问我们修行人面对是非,应该怎么面对?净界法师答:我们说有人就有是非,因为众生有妄想,有妄想就会创造很多的是非出来。古人常说一句话,是非止于智者。这句

刘素云:是非关怎么过?

是非关怎么过?就现在我们生活当中,这个是是非非、人我是非是太普遍了,这个现象一点也不稀奇。我每次说好像都说到这个问题,但是我看效果不是太明显,就在我周围,说起话来,三句,都出不了三句,就开始说别人的是

李炳南答:究竟因因果果,是是非非,祈居士有以明我

问:设曰众缘和合如是则因多果一;曰一迷而有众相,如是则又因一果多;曰瓜熟结实如是则实即是果;曰种实成瓜如是则实又是因矣。究竟因因果果,是是非非,祈居士有以明我!(吴捷汉)李炳南答:因结果时,以缘为介,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 观 照一位老禅师一直被人们尊奉为一个过着纯洁生活的人。在禅师居住的寺院附近有户人家,他们全家都是禅师虔诚的信徒。一天,其中一家人发现自己尚未出嫁的女儿怀孕了。父母一再逼问女儿:谁造的孽? 因为女孩

是非成败转头空

禅 悦佛教认为世事无常,无论什么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归于虚无。正是从这种观点来看,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也都是无常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灰飞烟灭。小说《三国演义》的开场词把世间的

说僧尼是非过恶犯无量重罪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评论出家人的对错是非,不守规矩不持戒律等等,其实出家比丘、比丘尼都不可以说僧过恶,何况在家人呢?因为说僧过恶,就是谈论是非,造作口业,恶口妄语,同时也

顺逆与成败

◎ 仁 焕今天是我们老祖宗冥阳两界离苦得乐的一天。一个人有缘分闻到佛法,首先是佛慈悲的法音传播;第二,就是我们生命的善根,才有这样的缘分闻到佛法。我非常感恩,如果没有佛菩萨的接引,然后出家,那我也不会

离人我是非之道

离人我是非之道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谤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凡是人生的各种问题,在佛法里都有圆满的解决之道。对于人我是非,《增一阿含经》中举出四种处理方法:一

遇到是非为什么永远错在自己

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真正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

降服我心 是非不来

◎ 净 因王维诗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其实这首诗中所展现的已经不只是自然界的美丽,更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体现了一种禅心与禅境的完美结合。诗人之所以能守住这份心斋,就在于其心

别让“是非”困住你

◎ 星 云是非朝朝有,没有现在多。现代的家庭、社会、朋友、兄弟、夫妻等?真是此亦是是非,彼亦是是非,到处是是非非,搅乱得大家纷扰不已。人生本来是很快乐、美妙的生活,可是是非像瘟疫不断的侵扰着你,有时候

细节决定成败:行走坐卧间的养生之道

我们日常的为人处事、行为动作应该有准则,坐卧也应讲求时宜。如果行为没有准则,坐卧不讲时宜,都是违悖摄生之道的。古语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正是对修炼之人姿态的形象描绘,同时也体现了修炼的内

愿你人间走一遭,圆满了三界六道,看透了是非善恶。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无论多么犀利深刻的话,都不会让你立刻清醒,只有你自己亲身走一遭,刻骨铭心地经历一次,才会在某个瞬间顿悟。有人在奔跑,有人在睡觉,

佛堂是非常严厉的对境

佛堂是非常严厉的对境,不用说真的毁坏佛堂,就是在佛堂里睡觉、吐口水、擤鼻涕、丢茶渣或者放屁也将堕入恶趣,因此大家在使用佛堂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汉地很多居士家里都设有佛堂,为了避免因不恭敬而造业,佛

这位大通智胜佛,是非常稀有的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日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