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2024-10-16 06:33

◎ 观 照

一位老禅师一直被人们尊奉为一个过着纯洁生活的人。在禅师居住的寺院附近有户人家,他们全家都是禅师虔诚的信徒。

一天,其中一家人发现自己尚未出嫁的女儿怀孕了。父母一再逼问女儿:谁造的孽? 因为女孩经常去寺院玩,父亲最相信老禅师,为了保护自己的情人,女孩情急之下,就说:孩子是禅师的。

父亲震怒了。他怒气冲冲地拿着木棒,找到老禅师,不由分说地将禅师痛打一顿。老禅师面对着愤怒的人们,他知道解释是徒劳的,只是平静地问:是这样吗?

此后,禅师依旧像往常一样过着平静的日子,尽管他已声名狼藉,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受干扰。

小孩出生后,女孩的父亲理所当然地把婴儿送到寺院去,当着所有僧人面要他抚养。孩子是无辜的,禅师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婴儿,就像父亲。他每天都向附近村民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虽难免遭人白眼,但他总是泰然处之。

一年以后,那个女孩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了,她将真相告诉了她的父母,孩子的真正父亲是村里的一个青年。女孩的父母懊悔万分,带上女儿立即去找禅师,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求宽恕,并要回了婴儿。禅师依然是心如止水,只是淡然地说了句:是这样吗?

禅师还是像往常一样,平静地生活着,就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人生在世,人人都有可能被诋毁、被中伤,被误解。佛陀在世的时,也受到过种种的诽谤。世间很多人可以受累,却不能受委屈,会把名看得很重,希望自己留个好名声。所以名便成了生命的枷锁。处处要维护这个名。

当然,好名声也很重要,因为好的心地和好的行为才能有好的名声。但是,世间人心各有不同,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事实上根本就无法存有一个完美的名。名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努力保护自己的名,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苦乐交给了别人。别人说自己好,自己就快乐一点儿;说自己不好,自己就痛苦。

谣言止于智者。我们根本就管不了别人怎么说,但是可以管得了自己的内心如何领纳。佛教里有是非以不辩为解脱这样的清规,这不仅仅是一个修行,也是具体的生活方法,真的做到了,就一定会有受用。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为何不辩呢?因为真理或事实,从来不会因为辩或不辩而改变,如《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古德也说:是非何须辩,真伪久自明!

以不辩来应对是非,是一种境界。能有不辩境界的人,即能做到不诤。什么叫做不诤呢?《大智度论》云:譬如有目人,见群盲诤种种色相,愍而笑之,不与共诤。

诤本身就是贪嗔痴的产物,也是贪嗔痴等的综合体。同时,诤之始,便是贪之始、嗔之始、痴之始。诤之开,百万障门因此而开,百万魔业因此而造,百万恶果因此而生。

修行不辩者,必是不诤的修持者。无论身居高位、富可敌国,或隐居乡野、身无分文,皆应不辩、不诤。不辩、不诤,不等于懦弱、无能,不是因为人微言轻才不辩不诤,而是因为慈悲与智慧。

摘自《灵隐寺》 2020-12-01

End

这个是非怎么能听呢

◎ 慧 律习气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用一种比喻就很容易了解,比如说你每天泡茶,每天泡茶、泡茶,泡习惯了,这个茶叶,泡茶的那个瓶子,把它洗干净,你还闻到什么味道?茶叶的味道。奇怪!这里面一点茶叶都没有,可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净界法师问:我们在僧团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是非。请问我们修行人面对是非,应该怎么面对?净界法师答:我们说有人就有是非,因为众生有妄想,有妄想就会创造很多的是非出来。古人常说一句话,是非止于智者。这句

刘素云:是非关怎么过?

是非关怎么过?就现在我们生活当中,这个是是非非、人我是非是太普遍了,这个现象一点也不稀奇。我每次说好像都说到这个问题,但是我看效果不是太明显,就在我周围,说起话来,三句,都出不了三句,就开始说别人的是

李炳南答:究竟因因果果,是是非非,祈居士有以明我

问:设曰众缘和合如是则因多果一;曰一迷而有众相,如是则又因一果多;曰瓜熟结实如是则实即是果;曰种实成瓜如是则实又是因矣。究竟因因果果,是是非非,祈居士有以明我!(吴捷汉)李炳南答:因结果时,以缘为介,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 观 照一位老禅师一直被人们尊奉为一个过着纯洁生活的人。在禅师居住的寺院附近有户人家,他们全家都是禅师虔诚的信徒。一天,其中一家人发现自己尚未出嫁的女儿怀孕了。父母一再逼问女儿:谁造的孽? 因为女孩

是非成败转头空

禅 悦佛教认为世事无常,无论什么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归于虚无。正是从这种观点来看,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也都是无常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灰飞烟灭。小说《三国演义》的开场词把世间的

说僧尼是非过恶犯无量重罪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评论出家人的对错是非,不守规矩不持戒律等等,其实出家比丘、比丘尼都不可以说僧过恶,何况在家人呢?因为说僧过恶,就是谈论是非,造作口业,恶口妄语,同时也

离人我是非之道

离人我是非之道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谤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凡是人生的各种问题,在佛法里都有圆满的解决之道。对于人我是非,《增一阿含经》中举出四种处理方法:一

遇到是非为什么永远错在自己

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真正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

降服我心 是非不来

◎ 净 因王维诗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其实这首诗中所展现的已经不只是自然界的美丽,更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体现了一种禅心与禅境的完美结合。诗人之所以能守住这份心斋,就在于其心

别让“是非”困住你

◎ 星 云是非朝朝有,没有现在多。现代的家庭、社会、朋友、兄弟、夫妻等?真是此亦是是非,彼亦是是非,到处是是非非,搅乱得大家纷扰不已。人生本来是很快乐、美妙的生活,可是是非像瘟疫不断的侵扰着你,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