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的佛?
2025-02-01 09:17

释迦牟尼佛是智慧,慈悲,真理的象征,经常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事情,在遇到烦心的事情的时候佛陀会帮助我们开导,所以我们要恭敬他们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加学习它,那你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吗?

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的佛呢?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我于伽耶城 菩提树下坐

得成最正觉 转无上法轮

尔乃教化之 令初发道心

今皆住不退 悉当得成佛

我今说实语 汝等一心信

我从久远来 教化是等众

“我于伽耶城”:释迦牟尼佛说,我在摩竭提国的伽耶城。伽耶是梵语,翻译为山城,只桓精舍就离这儿有五里路。

“菩提树下坐,得成最正觉”:我在伽耶城外边的菩提树下打坐。在一开始打坐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发愿:“我坐到这菩提树下,如果我不开悟,我不起于座。”这不起于座,就是不到旁的地方去,只在这菩提树下来打坐。在这菩提树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在第四十九天的晚间,夜睹明星而悟道,在这时候成佛。

怎么叫“成佛”呢?成佛是不是和众生就不一样呢?不是的。成佛也还是和众生一样的;佛也是众生,众生也是佛。不过,佛是已成的佛,众生是没成的佛。

释迦牟尼佛看见明星而开悟,就叹息,叹息什么呢?“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未能证得。”释迦牟尼佛说了三个“奇哉”,这叫“三叹奇哉”。说太奇妙了,奇妙什么呢?所有的众生,他们都有成佛的种子,有成佛这种智慧,有成佛的这种德行,这种的机会。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佛呢?就因为有妄想,因为有执着。它在前面这儿障碍住了,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我们人走路;这个路本来是应该通达无碍的,现在路中间有一道墙,把路给挡上,不能往前走了。

举一个例子,就好像德国柏林那地方就有一道墙;东德的人也不能到西德去,西德的人也不可以到东德来,这就有一道障碍物在那个地方障着。我们人没有成佛,这个障碍物是什么?就是这个妄想,就是这个执着!你一有了妄想、执着,佛的智慧就不能开了。所以你就没能成佛。

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的佛呢?

他就是把一切的妄想、执着都放下了。你看!最初他在皇宫里,那种享受是很丰富的,将来就做皇帝,还可以做转轮圣王;那么他把这些都放下,皇帝也不做了,转轮圣王也不做了,把美貌的太太也放下了,把江山也都放下了!他看“生老病死苦”,这是太麻烦的事情;所以他就决定出家修道,要了生死。因为他把执着和妄想都放下了,所以坐到菩提树下那个地方,四十九天就开悟了。

我常给你们讲“坚、诚、恒”这三个字;我们没有长远心、没有恒心,不能放下执着和妄想,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成佛。

你想不想成佛?

你若想成佛,就赶快把你的妄想、执着放下,就可以了!

佛在菩提树下,得成无上正等正觉——没有再比这高上的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无上,这就是佛的果位。

证了佛果了,“转无上法轮”:最初转四谛法轮,之后又转十二因缘的法轮,以后又转六度万行的法轮。

最初转大华严法轮,一看,这一般人不能接受这种的大法;所以转阿含的法轮,然后转方等的法轮,然后又转般若的法轮;最后才转这法华的法轮,这叫妙法轮。转法华,是佛的本怀;他本来的意思,就想说《法华》;不过看众生的根机没有成熟,时候还没有到,所以就先转阿含、方等、般若,以后才转法华。这转法华的时候,时候成就了,所以才转无上法轮。

“尔乃教化之,令初发道心”:在这个时候,我才教化这一切的大菩萨,令他们都发这无上的菩提道心。

“今皆住不退,悉当得成佛”:这些无量这么多的菩萨,现在都住到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这三不退上了,他们完全都应当证得成佛的果位。

“我今说实语,汝等一心信”:以前,我对你们所说的法,都是方便语;方便语,就是为着这个真实语说的。现在,我和你们说真话、说实实在在的话了;我说真实的话,你们大众都应该专一其心,来信受我所讲的这个法。

“我从久远来,教化是等众”:我不是仅仅今生在这个娑婆世界成佛,我在无量劫以前,已经就成佛了!所谓“非生示生,非灭示灭”,本来不生,而示现出来一个生;本来不灭,而示现入涅盘。在《梵网经》上说:“我来娑婆世界八千返。”已经有八千次那么多了。要是你得到天眼通,用道眼观察,你看一看释迦牟尼佛到这个世界上,不止八千返,八万返、八百万返都不止了!无量无数那么多的次数!

这一些个无量无数、算不出来这么多的大菩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虚空,这都是我在过去生中,过去成佛那个时候,我所教化的。你以前问:“他是跟着哪一位佛发的心?谁教他们的?他们修行的什么方法?念什么经?”他们所修的,就是“法华”这种的法门;他们所念的,就是《妙法莲华经》。现在我告诉你:这一些个大众,都是由我教化而成就的!

释迦牟尼佛说了这个偈颂之后,这弥勒菩萨——就是那个大肚子菩萨;那个肚子里头,把虚空都装满了。不是尽吃好东西才肚子大,他肚子像虚空那样子,包罗万有,什么都在里边。这个菩萨本来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不要人告诉他,他也懂了;但是现在,他就糊涂了。

糊涂什么?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这个偈颂,他就不明白了。他说,岂有此理呢!这些菩萨都这么大的年纪,释迦牟尼佛现在才七十多岁;你这么年轻,这一些个菩萨这么老,怎么他们是你的徒弟呢?这就等于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的人,遇着一百多岁的老年人;这二十五岁的人就指着老年人,对人讲:“你知道他吗?这一百多岁的老年人是我的儿子!”这一百多岁的老年人也承认说:“不错!他就是我的爸爸!”

岂有此理呢?二十五岁的爸爸,有一百多岁的儿子?哪有这个道理!我不信有这个事情!好像现在,释迦牟尼佛这么年轻,这些个菩萨都这么大的年纪,都几万岁、几万万岁了,怎么他会有这么老的徒弟?他不相信了!你说这怎么办呢?弥勒菩萨都生了怀疑,一般的菩萨也都生了怀疑。

我们现在不管他怀疑不怀疑,我们讲讲这个“执着”。方才我说:“人不成佛,就因为执着,有妄想。”有一个人也生了怀疑了,他说:“这个不对!我没有妄想啊!我活这么大年纪,我一个妄想也没打过,并且我也没有执着!钱,我不执着,我也不执着房子,也不执着土地,也不执着吃的东西,也不执着穿的东西,什么都不执着!”你就这个“什么都不执着”还没有放下,所以你才没成佛。你若知道你有一点执着,那还有办法;就是因为你现在以为你没有执着了,所以就没有办法了。根本你的执着太多!

怎么太多了呢?第一,你执着你这个身体,总觉得我自己生得是不错,再丑陋也觉得很漂亮。哪一个人再丑,也不觉得自己丑,总觉着:你看我这个鼻子丑啊?我这鼻子长得不好,但是我眼睛长得不错。眼睛看不见东西,那我耳朵比人强,听东西听得很清楚。无论什么,觉得自己总有一样比人家是好的。甚至愚痴的人,他也觉着有一样比别人好,什么呢?他说:“我比谁都愚痴!”这算他有自知之明。聪明的人也有执着,说:“我比谁都聪明。学经典,我一学就记住;你们学那么久的时间,也记不住!”他也有一个聪明的执着。

所以聪明就有聪明的执着;愚痴就有愚痴的执着;肮脏、不干净的人,就有一个不干净的执着:“我就这样,不修边幅嘛!就是嬉嬉皮皮的这样子嘛!”这都是执着。嬉皮,执着他的头发不肯剃;不是嬉皮的,执着不肯留长头发。其实你不留长头发,也是个执着;你留长头发,也是个执着。你说你把什么放下了?什么都没放下!你还说你什么都放下了。这若不是愚痴的人,那是什么?若有人说是有智慧,我不相信!

穷人有穷的执着,富人有富的执着;贵人有贵的执着,贱人有贱的执着。这个“执着”,你在哪一个岗位上,就有哪一个执着:出家就有出家的执着,在家就有在家的执着,你有你的执着,我有我的执着。

佛说,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皆堪作佛,

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果,

能把妄想执着都扫除了,

便可以成佛。

佛教可以伟大,

就因为人人都可以成佛,

它不是一种极权的主义,

只有佛可以成佛,

其他人不可以成佛,

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佛。

所以人人都应该,

依照佛法修行而成佛道。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 浅释

End

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起

大安法师问:请师父您给我们讲一下殊胜的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起?大安法师答: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有个五会念佛,但没有传下来。到底五会念佛是什么样的音声格调,我们不得而知。据说在日本等地还保存了五会念佛,有些

刘素云:戒定慧究竟是怎么来的?

老法师还有这么一句话,说我们要学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慈悲就是什么?就是原谅人、爱护人、不责备人。原谅他、爱护他,不责备他、不批评他的意思,这些做到了,你才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我就想姐姐是观世音菩萨大

刘素云:没达到三昧之前是怎么念佛的?

问:第十个问题,刘老师好,请问您没达到三昧时是怎么念佛的?答:我啥时候三昧了,我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因为有人问我,妳怎么得的三昧?我就去问师父,师父就说九个好好好,也没回答我什么叫三昧,我就别问了,还是

元音老人: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是怎么修的

像我们心中心法,也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

徐恒志: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徐恒志老居士著一、前言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总是一种神道设教的不科学的迷信学说,它的作用,莫非是劝人为善而已,因此不屑一顾;也有认为佛教所说的理虽很高深,可是不能与现实人生相结合,理

释迦牟尼与佛教的创立

释迦牟尼与佛教的创立◎ 赖永海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太子刚出生时,浑身呈黄金色,更有三十二种异相,所以净饭王替他取名为悉达多,意为奇异吉祥。相关资料还记载,悉达多太子生下来就能说会走,他向东南西北各走七

释迦牟尼能悟道成佛,背后的玄机是什么?

释迦牟尼为什么能悟道成佛,关于这个命题,原本是不太想写的,只想抛出问题让很多读者深入反省下,为什么修行多年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但是最近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自己修道学佛几十年了,都麻木了,堕落了,越来越

释迦牟尼佛最灵性的4句话

  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这意味,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从根本上来看,佛学肯定是一种假说。大智慧者、大觉悟者释迦牟尼在世时就说过,他的一切言说与表述均是假说。不过,同时他又说过,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二者看似很矛盾,但这矛盾在

业障是怎么聚集的

我们的业障主要由无名烦恼引发贪嗔痴而来。那么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十恶。我们凡夫的心总是在妄想当中打转,所以就有业障产生。贪、嗔、痴,这种种的妄想,是造成人生迷惑的根源,有迷惑就会产生错误的

盂兰盆节的来历传说,盂兰盆节是怎么来的?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是盂兰盆节,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七月半等。盂兰盆节是在于供僧,其精神在于孝亲报恩。这一天是众僧经过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前来见佛陀报告修行成绩的日子。佛陀听

业力是怎么形成的?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一个业要形成,这个业的内容有十种业:身业——杀、盗、淫;口业——两舌、绮语、妄言、恶口;意业——贪、瞋、痴,构成我们身口意的十种业力。这十种业力产生有五个条件:就是事、意乐、烦恼

圆寂究竟是怎么操作的

在历史上还真的有不少的高僧,在圆寂的时候不仅没有悲壮,甚至还有一点搞笑。孚上座是雪峰禅师的弟子,有个姓陈的尚书非常尊崇他,于是把他请到了家里用爱供养,原本住的也不错,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说我明天要再讲一

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千佛中最特殊的一位

在没有佛出世的时候,会有菩萨下到人间来教导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而唯有佛才可以传真正可以解脱生死轮回的圆满的佛法,要了解释迦牟尼佛的功德,

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几尊佛?

在住劫时期,如果还没有佛出世,就会有菩萨降临到娑婆世界。菩萨会引导众生种十善业的种子,免堕恶趣。但是这不能断除生死。只有佛出世了,才能教导众生最圆满的佛法,并引导众生真正永断生死,脱离轮回。《梵网经》

韦陀菩萨是怎么成佛的

《大藏经》中记载了韦陀菩萨的生平简历。韦陀菩萨生日为农历六月初三,常在娑婆世界,拥有三洲大法轮。其前世18世为将军,54世为宰相。做过许多好事,比如造亭挖井、修桥铺路,竖佛像,赠僧衣等等。他手持一条重

称释迦牟尼佛为世尊还是释尊

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这些都可以用来称呼释迦牟尼佛,也可以用来称呼他方世界的佛。“世尊”,英文翻译The World-Honored One,

竖三世佛:如何区分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

1, 第一个可以区分的地方就是看他们身边的服侍菩萨是什么样的,释迦牟尼佛du两边的菩萨是他的两个弟子,因此外形是和尚相,而阿弥陀佛的两边是观世音菩萨和大智势菩萨;2,如果两个佛在一起放,那么释迦牟尼佛

竖三世佛——释迦牟尼的一生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公元前五百余年释迦牟尼出生于北印度迦毗罗卫国,是国主净饭王的太子。成道后,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贤哲”。1.释迦牟尼出生释迦牟尼原名乔达

竖三世佛中释迦牟尼佛的含义是什么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牟尼」是佛的一个名字,这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寂默」。寂是寂然不动;默是口不言,不单口不言,心也不思,这

释迦牟尼与苏频陀尊者的缘分

释迦牟尼佛解说道:“无论苏频陀在上世积累了什么样的业力,在今世都一定要得到报应,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他自己种下的业果的报应。无生命的四大元素(土、水、火、风)不能使这些业果成熟,只有那些具有形体和心智,

娑婆世界是怎么形成的

娑婆世界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众生忍苦的能力相当强 。根据佛教的说

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的佛?

释迦牟尼佛是智慧,慈悲,真理的象征,经常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事情,在遇到烦心的事情的时候佛陀会帮助我们开导,所以我们要恭敬他们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加学习它,那你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吗?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

皈依 发心桑吉秋当措杰巧南拉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向却瓦德达呢嘉森且  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达给因所吉波所南吉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卓拉潘协桑吉哲巴效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三遍四无量心森坚檀嘉得瓦当得沃

释迦牟尼佛和如来佛祖是同一人物吗?

那么释迦牟尼佛和如来佛祖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物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佛教中,“如来”的真实意义为: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

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意思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是人生旅途的甘露得到了妙法才是真正得到了幸福快乐。迦牟尼佛的本愿,是要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信愿真切,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是什么意思释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

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介绍

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简介释迦牟尼佛,梵名Sakya-muni。意即释迦族出身之圣人。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略称释迦、牟尼、文尼。意译作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满、度沃焦,或梵汉并

念释迦牟尼佛起到什么作用

念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可以起到:1消除业障;2增长智慧;3积累福报;4与佛建立感应。——不止是释迦牟尼佛这样子,阿弥陀佛啊、药师佛啊,所有佛菩萨的名号都有这个效能。每个佛的成佛愿力不一样,阿弥陀佛这句佛

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的功德利益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的功德利益成佛后的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的鼻祖释迦摩尼诞辰日。念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要以仁慈

什么是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呢

释迦牟尼佛在我国人们的心中的地位是非常的高,因为它是创立的佛教。在佛教中的意义是非常的大的,所以我们要坚持的修持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留给了我们很多经典的精华,那你知道什么是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呢?什么

十法界是怎么来的

净空法师---佛门将一切众生分为十个等次,所谓“十法界”。这十个等次是怎么来的?迷悟差别不同而说的。1.佛门将一切众生分为十个等次,所谓“十法界”。这十个等次是怎么来的?迷悟差别不同而说的。迷得愈深,

十法界是怎么来的呢

净空法师---佛门将一切众生分为十个等次,所谓“十法界”。这十个等次是怎么来的?迷悟差别不同而说的。1.佛门将一切众生分为十个等次,所谓“十法界”。这十个等次是怎么来的?迷悟差别不同而说的。迷得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