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十界详细解释
2025-02-01 13:38

(一)佛界

在〈观心本尊抄〉有:「佛界难以显现」(日文御书全集二四一页)。如果要勉强讲出佛界境涯的话,那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生命的智慧,称得上是菩萨实践最终极的无限慈悲,不为任何东西所沾污的,充满清净的生命。正如御书所说:「相信《法华经》是因为在人界里具足著佛界的缘故」(日文御书全集二四一页)一样,坚强确信显现佛生命的御本尊的一念就是佛界。将别人的痛苦视作为自己的痛苦来接受,这样的慈悲行动,就是以佛界的巨大生命力为基础而表现出来的。

(二)菩萨界

为了寻求佛的领悟而勤励於佛道修行(求道),更为了别人的利益而作出贡献(利他),它是一种祈求幸福的生命状态。

大圣人就有关菩萨界曾这样说过:「於六道凡夫之中,有轻自身重他人,以恶向己,以善与他人为念的人。」(〈十法界明因果抄〉,日文御书全集四三三页)

「於六道凡夫之中」即是说在现实世间之中,与人们一起共尝痛苦和悲伤,与恶的根源斗争,对人们实践拔苦与乐的菩萨实践。祈愿自他也幸福的,就是菩萨心肠。

到二乘为止,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相反,菩萨界是「为了他人」、「为了法」而奉献自己的境涯。由于满心关怀别人和慈悲的心,故此,在〈观心本尊抄〉有:「不顾他人死活的恶人尚且慈爱妻子,这就是菩萨界的一部分了。」(日文御书全集二四一页)

(三)缘觉界

随著接触到自然界的现象和周围的缘,直接地学习改变自己的原理的生命状态。

以上两者称做二乘,故此,在〈观心本尊抄〉有:「世间的无常在眼前出现,人界之中又怎会没有二乘界呢!」(日文御书全集二四一页)

这是指出二乘领悟到六道生命受到外界的缘影响而变动,於是主动地去追求永恒不变的法,这就是声闻、缘觉的特质。然而,由於二乘过份热衷於自己的成就,欠缺了对他人的关怀和慈爱,就会容易陷於增上慢和利己主义。

(四)声闻界

本来是指听到佛的声音而追求领悟的意思。释迦的出家弟子被叫做声闻。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学习过去贤人、哲人的教导,进行改变自己的生命的境涯。

(五)天界

「喜悦就是天界」(日文御书全集二四一页)。从痛苦中解放出来,欲望获得满足时那种满足感和喜悦的生命状态。然而,天界的喜悦并非永远持续的,它只不过是容易崩溃的暂时性的感受。

还有,当欲望满足至顶点时,第六天魔王便会发挥出破坏自身生命的作用。

此外,天界的境涯,并未根本的解决生老病死这人间的苦恼。就算是喜悦,却因没有生命之法的智慧,所以不能达至根本的解决。

人界和天界加上四恶趣称为六道。一般人的境涯大致上是在这六道内往返(六道轮回)。至於经过努力意图改变自己的意识,从而获得的境涯,叫做声闻、缘觉、菩萨、佛,合称四圣。六道会受到外界的缘所左右,而四圣是有意识地去进行改革自我的境涯。

(六)人界

「平静就是人界」(日文御书全集二四一页)。它是指一般世间的人性。由於能理性地控制欲望和冲动,跟周围的人和社会保持调和,表现出平稳的生命状态。

这个人界的特质是有从三恶道、四恶趣来判断事物善恶的力量。大圣人说:「贤明的名为人。愚蠢的称为畜。」(〈崇峻天皇御书〉,日文御书全集一一七四页)

没有向著人的境涯来努力,便没有持续的决心。人界是十界的中间,因为具有容易往上或向下变化的一面,所以人界很难持续。

实际上,因为世间充满著恶缘,所以很难「活得像人」。因此,要不停地鞭策、自我努力,可以说,人界是「战胜自己」的境涯的第一步。

(七)修罗界

「谄曲就是修罗」(日文御书全集二四一页)。自我意识强盛,以自己为中心,故此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甚至损害他人的尊严的生命状态。有时候更戴著「仁、义、礼、智、信」的假面具,一派假仁假义,这不外是要表现自己比他人优胜的利己心作祟。

上面所说的地狱、饿鬼及畜生称为三恶道,加上修罗便称为四恶趣了。这些都是痛苦的境涯、不幸的生命状态。修罗与三恶道的分别,在於修罗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表现出理性的一面,这是较为特别的。

(八)畜生界

「愚痴就是畜生」(日文御书全集二四一页)。畜生本来是指人以外的动物,它的特徵是随著一己的欲望和本能来行动,失去了规控自己的智慧的生命状态。而且,对於弱者就显得尊大,面对强者就会逃避或显得卑躬屈膝。

大圣人说:「畜生的心是欺弱畏强的。」(〈佐渡御书〉,日文御书全集九五七页)忘记了身为人的良心,以弱肉强食这「实力理论」来行动,就是畜生界。就如在战争中杀虐的行为,便是「实力理论」的极限。从这个意义来看,也可以说人心是住著「最危险的野兽」。

此外,没有反省愚昧自己的力量,没有报恩的心意,忘恩负义的心,也是畜生界。

(九)饿鬼界

「贪婪就是饿鬼」(日文御书全集二四一页)。处於极度饥饿的状态,被利己的欲望所支配,对於财富、名声、快乐都贪得无厌,毫不满足的生命状态。

当然,欲望这东西亦有善恶两方面。就如食欲。实际上,如果人没有了欲望,便不可以生存。另一方面,欲望也是令人进步、向上的原动力。

但是,身处饿鬼界时,欲望却不能朝著创造的方向,令人成为了欲望的奴隶。

(十)地狱界

「瞋怒就是地狱」(日文御书全集二四一页)。地狱的「地」是最低的意思,而「狱」是被束缚、不自由的意思。被破坏性的冲动所支配,不单使自己,甚至连其他人和事物也陷於破灭的生命状态,连续不断地处於毫无喜悦、欢乐和希望,逃也逃不掉的悲惨苦恼之中,而且还处於无奈的绝望渊底的境涯。

被病痛、贫穷、家庭不和,以至被公害、战争等笔墨难以形容等苦恼所困扰的情况,可以说是地狱的真实写照呢!

End

中脉生态家、道和生态圈项目详细说明

马云认为,中国10年以后最大的麻烦是健康问题和快乐问题,今天的水、空气、食品安全,一定会导致10年以后我们很多家庭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我投资电影、体育、医疗。今后阿里想干的就是健康、快乐两个产业,如何让

中阴身的详细讲解

中阴又称「中蕴身」、「中蕴有」、亦称「中阴有」、「中阴身」。藏文「中阴」意为「一情境结束」与「另一情境展开」间之过渡时期。断气、甫亡谓「死有」,来世投胎(即转世)时曰「生有」。据《俱舍论》卷十所载,死

详细了解什么是尊胜佛母

尊胜佛母也称“佛顶尊胜佛母”,密号“除魔金刚”。尊胜佛母能使五谷丰熟,使众生增长财宝,得到各种福德和充足的财源,还能够净化修行者的罪业。尊胜佛顶能除去一切烦恼业障,破坏一切污秽、恶道的痛苦,并能使五谷

竺法兰详细讲解

竺法兰,是中天竺(古印度)人。自称背诵经论有数万章,是天竺学者的老师。当时蔡愔到达他们国家,竺法兰与释摩腾相约一同云游教化,于是相伴来到汉地,在洛阳与释摩腾行动也一致。竺法兰年少时就会汉语,蔡愔从西域

修行有哪些详细解释

1. 修养德行。李二和《流浪的梦》:“生活是最本真的,修炼是无须讲求形式的。时空中无处不教堂,无处不佛堂;无处不天堂也无处不地狱。”2. 为超凡脱俗、摆脱生死轮回而努力实践的各种方法。《苏菲派经注》(

无住详细介绍

这些人读过佛经虽没得到实益。可是,只要一入阿赖耶识田中,终能成为得道种子,所以说佛经不可不读。一、专注力提高读佛经,可默念也可出声阅读,小声大声根据自已感受舒服为佳,这样心、眼、口一并到位,来不得半

无量劫的详细解释

佛教时间概念。印度梵语Kalpa的音译,亦作“ 劫簸 ”,简称“劫”,有大劫、中劫、小劫之分。"劫"这个词,本身就是梵语的音译。古印度的计时单位。这个词在佛经中经常出现。一小劫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

卧莲观音的详细解释

合掌莲卧观世音,寂湛生光宝华开;悟心无际性常凝,圆明清净大觉海。莲卧观世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七。〝应身相〞为卧莲观音的〝化身相〞既是〝小王身〞亦有说是〝天大将军身〞!卧莲观音,乃佛教徒依照《妙法莲

挖耳罗汉的详细讲解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

威德观音的详细解释有什么

威德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是观音化身中的天大将军身。表示观音菩萨保佑众生度过眼前的一切障碍和危难,从而走上平安的坦途。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虽已成等正觉,而复示作菩萨。虽则示作菩萨

天皇道悟禅师的详细介绍

荆州天皇道悟禅师,石头迁禅师之法嗣,俗姓张,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东阳人。道悟禅师自幼就生得神仪超俗,迥异常儿,不好世乐,有出世志。十四岁时,道悟禅师就想出家,但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不得已,他只好

色蕴的详细讲解

色乃被冷热所破坏的东要,色蕴包含物质及物质的特性,进一步分析可区别为四大种和二十四所造色。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它们是色蕴的基本特点。地界就是坚固、粗硬的特点,水界是流动、凝结的特点,火界是暖热、遍熟的特

“四依法”的详细解释

第一、依法不依人。佛不在世了,我们能守住佛的遗教「四依法」,就等于佛在世没有两样。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现前这个阶段,「魔强法弱」,魔多佛少,现在这个时候!《楞严经》里面讲,我们现前这个时代「邪师

三衣的详细解释

种种僧衣。咸有别名。三衣者:一、僧伽梨Sanghati,译言众聚时衣。大众集会为授戒说戒等严议时著之。二、郁多罗僧Uttara san ga,译言上衣。在安陀会上著之。三、安陀会Antarva sak

石头希迁禅师的详细解释

旋赴曹溪,投禅家南bai宗惠能du门下,受度为沙弥。惠能逝世时,他还zhi没有受具足戒。dao不 久,前往吉州青原山静居寺,依止先得曹溪心法的行思禅师,因机辩敏捷,受到行思的器重,有“众角虽多,一麟已

尸陀林主的详细介绍

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菩萨和护法,而尸陀林主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尸陀林主是护法,但对他了解的人并不多。为了对尸陀林主有有一定认识,我们来看看尸陀林主的详细介绍吧!尸林怙主,即尸陀林护主又称“墓葬主

摄摩腾的详细介绍

昔日有次前往天竺一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时,正值外国军队侵犯国境。摩腾说道:据经上讲,能说此经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将爆发战争,这不是以经法使人民获益的好机会吗?他因此发誓牺牲自己的利益,亲身

十界详细解释

(一)佛界在〈观心本尊抄〉有:「佛界难以显现」(日文御书全集二四一页)。如果要勉强讲出佛界境涯的话,那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生命的智慧,称得上是菩萨实践最终极的无限慈悲,不为任何东西所沾污的,充满清净的生命

四弘誓愿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一一未度者令度 此弘誓缘苦谛而起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今明苦者即是生死也。生死有二种。一分段生死。谓六道众生。所禀阴入界身。果报既粗。有形质分段之成坏也。二变易生死。谓罗汉辟支。及大

圣观音的详细讲解

正观音(菩萨)又作圣观音,新作圣观自在。是六观音之一。他不像六观音中千手等之异相,故称为正观音,正观音是观音菩萨的标准像为一面二臂,正观音的形象温柔秀美,头戴宝冠,宝冠中有阿弥陀佛的化佛像。站于莲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