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什么是阿罗汉
2025-04-11 11:29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是佛教声闻中最高果位。

Arhat]∶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声闻所证的最高果位,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阿罗汉包括了佛陀、辟支佛和声闻阿罗汉。在佛劫之中,即还有佛法流传的时代里,不会有第二尊佛或其他辟支佛出现,只有声闻阿罗汉出现。声闻就是听闻佛法的意思。阿罗汉是依照正法修行而达到涅槃的圣者,离贪断爱,名色识三者不再相依相缘,再有再生之因缘灭尽,无因缘可记说。

此外尚有三义:

应供:佛的十种称号当中就有“应供”一项,而“应供”的梵语其实正是“阿罗汉”。阿罗汉福慧俱足,为众生之福田,供养阿罗汉可以修福,以其能教众生如何修福、修慧、断烦恼。

杀贼:“贼”指烦恼,使众生有损。阿罗汉断除烦恼,故云“杀贼”。

无生:无生是不生不灭,出了三界六道轮回。

End

阿罗汉为穷人说发财之道

迦旃延在阿盘提国宣化后,想回到舍卫国听闻佛陀说法,在途中,见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大声的啼哭,尊者一见,不觉油然的生起同情的怜悯心,他怕这个妇人因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他就向前问道:

男子为求出家以死相逼 竟证得阿罗汉果

有一次,释迦世尊带著五百个比丘弟子,从拘留国游化到黈罗欧吒国,由于佛陀的圣德和声望的感召,当他尚未到达时,关于他的种种事迹,已经传遍了全国,也轰动了全国。当他开始为黈罗欧吒国的人民说法的那天,真是万人

佛教中常说的“阿罗汉”到底是什么意思?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是小乘之极果,是果位名称。阿罗汉(Arhan)为梵语,华译成三种义理: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之意。三、译不生:永入涅槃不在再

缘觉乘:阿罗汉是什么

缘觉乘,谓十二因缘法门,皆能运载众生越于三界,到有余无余涅槃,成阿罗汉及辟支佛,皆如大船,越大江河。缘觉乘又叫中乘佛教。中乘是指其行人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破无明,终悟十二因缘之理,可证辟支佛果。中乘

缘觉乘:阿罗汉与辟支佛是什么意思

辟支佛,即辟支迦佛陀(辟支迦佛陀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

笑狮罗汉: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三

笑狮罗汉:阿罗汉的种类有哪些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指断尽三界见

辟支佛和阿罗汉的区别

辟支佛: 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因因缘成熟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独自观察十二因缘等法理,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即自证四果,入无余涅盘

阿罗汉和辟支佛是怎样的?

阿罗汉、辟支佛一、 阿罗汉闻声而开悟释尊成道之后,便前往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向憍陈如等五人宣说四圣谛的道理,五人听后,从而证得了「阿罗汉果」。其后还有很多佛弟子成了阿罗汉,因为他们都是听了佛陀说法的音声

供养佛教徒阿罗汉不如去供养辟支佛

所谓“饭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就是说供养一万个受持五戒的佛教徒,不如供养一个证得声闻乘初果的阿罗汉。大家想想看,最关键的问题是:与佛法解脱六道轮回相应!所谓“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就

阿罗汉和辟支佛的区别

大乘佛教兴起後,将圣者分为三类,以不同证悟方法来分别,缘觉乘,声闻乘及佛乘,声闻乘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而佛乘的最高果位是成佛。阿罗汉和辟支佛都是修习楞严大定的过程中已证到的暂时果位,虽已了分段生死,但

什么是阿罗汉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三

阿罗汉在南传佛教中含义是什么

阿罗汉按巴利语应翻译为“阿拉汉”。“阿拉汉”是对佛陀如来修行至阿罗汉果位阶段时受到的尊称,也可以指一切的漏尽者(khinàsava,断尽烦恼者),涉及诸佛、独觉佛及阿拉汉弟子在阿罗汉果位时应供应真。依

阿罗汉在北传佛教中含义是什么

北传佛教所指的阿罗汉有二,一指声闻四果阿罗汉,同上所述。此境界已断除了六道所持的见思烦恼,脱离轮回,入了四圣法界,不再分段生死。北传阿罗汉的果位次于菩萨,为协助佛和菩萨普救世人,各有其护持的主要对象,

佛学里阿罗汉与佛的区别

在原始佛教后期,释迦涅槃后的第三次结集,围绕佛与阿罗汉的成就是否一样,僧团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派人认为阿罗汉与佛的成就一样,最后皆入无余涅槃而解脱。又一派人认为阿罗汉与佛的成就是不一样的,阿

阿罗汉的境界:唯见四大种性

声闻、缘觉属于阿罗汉层次。直接在佛陀座下证得四果的阿罗汉,称为“声闻”;在佛陀座下学好道,在无佛之世证悟了四果,称为“缘觉”。他们彼此的果位大致相同,眼中的世界都是四大种性(即地、火、水、风四大种),

阿罗汉这个果位,是什么境界?

学佛的人都知道,佛、菩萨、阿罗汉都是佛教的果位。这些果位,代表着修行者不同的境界。按照大乘经典的说法,阿罗汉这个果位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果位是凡圣有别的界线,也就是说,你若证到了阿罗汉这样的果位,那么,

阿罗汉的境界是什么呢?

佛法讲究实证实修,我们先讲一下小乘声闻四果,就是声闻乘佛教修证所得的四果。须陀洹是初果,意思是“入流”。修行者断除了知见上的迷惑,获得清净的法眼,看清了解脱得道路,达到这样境界的修证境界称为须陀洹。斯

近代中国证得阿罗汉之果位的一位传奇高僧

广钦老和尚是一位久负盛名的高僧大德,据传老和尚已经证得大阿罗汉果位。实在是中国的一位国宝级别的人物。广钦老和尚曾经长期住山修行,住山洞,吃野果,喝山泉,一心修行佛法,两耳不闻世事,修行证量很高。广钦老

阿罗汉的四种颠倒

凡夫有四个颠倒:以无我为有我,以无常为常,以垢为净,以苦为乐。《金刚经》讲无我,可是众生处处执我,一生之中没有一念不是为了这个我。这是第一倒。人生无常,只是肥皂泡,可是众生只是看到肥皂泡的五颜六色,而

菩萨和阿罗汉的区别

八地菩萨是完整地走过三解脱门和八解脱门两种解脱门的修行者。修行这件事,八地菩萨以后的境遇不是凡夫所能构想的,因为一切都与凡夫现见不同了。常情所理解的世间、所讨论的外境问题,八地菩萨已经没有了。他的一切

阿罗汉果什么意思

阿罗汉果:ā luó hàn ɡuǒ1.佛教语。小乘谓断一切嗜欲和烦恼并出三界生死者,称为得知到阿罗汉果。在家人修行佛法,最高可得阿那含果。这是由于家室俗情之累,不能即生进入灭受想定或彻底无欲的境界

阿罗汉果位是多少级,怎么划分?

从凡夫修成圆满佛的时间至少是三大阿僧执劫凡夫须陀含(初果)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罗汉(四果已出三界)以下是五十二位菩回萨答阶级 十住菩萨(从一修到十)十回向菩萨十行菩萨十地菩萨等绝菩萨妙绝菩

阿罗汉果的解释

1.找个清静的地方。避免在夫妻睡房、卫生间念经;避免用刀切菜或做荤菜时念经;走路坐车可以念经,地铁里最好不念。2.念经时注意力集中,心无杂念,可观想观世音菩萨。 3.口一定要动,微微出声或默念。念经

阿罗汉果的介绍

念佛经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少些欲望,念佛经不是你想要满足自己某些欲望的渠道,如果你有这样的心,劝你不要念佛经了。念佛经是非常虔诚的一件事,在念佛经之前,最好是洗手上香,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将自己身上

佛家的阿罗汉果位与菩萨果位的区别

阿罗汉果:ā luó hàn ɡuǒ1.佛教语。小乘谓断一切嗜欲和烦恼并出三界生死者,称为得知到阿罗汉果。在家人修行佛法,最高可得阿那含果。这是由于家室俗情之累,不能即生进入灭受想定或彻底无欲的境界

佛教中讲证得阿罗汉果,那是什么意思?

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证得阿罗汉果证道佛教中最高果位。阿罗汉佛教诠释1、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南传上座部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

佛教中阿罗汉果指的是什么

一、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我们念佛的功德,必然感动天神,欢喜赞叹,冥冥中 加以保护。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 这对念佛的

什么是阿罗汉果

1.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看到念佛人都欢喜赞叹,冥冥中加以保护。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这对念佛的人说,不过是现世获得的小

阿罗汉果位是什么境界?

按照大乘经典的说法,阿罗汉这个果位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果位是凡圣有别的界线,也就是说,你若证到了阿罗汉这样的果位,那么,你就是圣人,不再是凡夫了。因此,阿罗汉这样的果位,对于我们来讲,其实就是开悟。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