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什么是比丘
2025-04-06 09:46

一,乞士。乞,是乞讨的乞,但不仅仅是乞食,还有乞法的意思;士,是在我们中国古代地位最高的人,士农工商四个社会阶层,排在第一位。所以这个乞士,不是普通的乞丐,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乞丐,是受人尊敬的乞丐。

乞食什么意思呢?既然已经出家了,就要一心修行,万缘放下,不再从事经营,不再从事生产,但毕竟还要穿衣吃饭,那就只有靠乞食以求养身,接受在家人的供养。在印度,不但佛教乞食,其他宗教也都乞食,这也是当时印度人的一种风气,在现在的南传佛教里,现在还是依然如是,出家人还是过托钵乞食的日子,还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样子。

但是这个乞食也很有规矩。佛只允许弟子接受四种供养:一是饮食;二是衣服;三是卧具;四是医药,这四种东西之外的供养,一律不能接受。佛陀在世的时候,一生没有自己的寺院道场,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一食就是托钵乞来的,但还不是谁托来的谁吃,有规矩,佛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个人去托钵,托回来之后把食物聚集在一起,然后搅拌混合一下,大家平均吃,谁也不搞特殊,佛陀也不例外。并且托钵最多只能托七家,再多就容易生起贪心了,如果这七家都托不到,或者只托了一点点,那也必须回来,不能再托了,不能再给供养的人添麻烦,回来大家分着吃,都有份,多点少点没关系。

乞法什么意思呢?我们中国古人常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想寻求妙法,要想参学修行,那就要寻师访道,风餐露宿,不辞辛苦,这样才显真诚恭敬之心,才能找到好的老师,才能提升自己的学问修养。这就叫乞食养身,乞法养心。

二,破恶。佛说我们人的根本烦恼,就是经上常说的见思烦恼,有五种见惑和五种思惑。五见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五惑是:贪、嗔、痴、慢、疑,这十种见惑和思惑,再加上妄想、分别、无明,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无量无边的烦恼,出家学佛是干什么呢?烦恼无边誓愿断,就是为了能够破除烦恼,这就叫破恶。

三,怖魔。怖是恐怖,魔是魔王波旬。意思就是让魔王波旬心生恐怖,魔王波旬很傲慢,嫉妒心很强,他不愿意看到别人超过他,胜过他。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帮助众生超出六道轮回,只要有人受戒出家,他就害怕了,怕他的人又被释迦牟尼佛带走了,所以用种种方法出来捣乱,阻碍佛的弟子好好修行。

End

一个不平凡的比丘尼大德

◎ 卢秀清本空法师是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马径村人,俗姓张名汝钊,法名圣慧,出生于一个十足封建的旧礼教家庭中,祖上四代信佛。她家虽处乡间,却也是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秀才,她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当她还只周

清居比丘

◎ 真 慈清居比丘,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在法华庵莲清老和尚处剃度,后来常住在大仪镇东头觅心庵(俗呼陀子庵)。因为没有香火,靠卖些药材、木梳等为生。1938年冬天,一日晚间在打坐念佛,见有二个童子前来对

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 广 化《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像末,不修禅诵,但起伽蓝,恐非比丘之正业。(卷二八)哪吒太子是佛门大护法,他的父亲就是毗沙门天王,也是佛教的大护法,尤其在密宗封他是财神护法

破戒比丘依然是宝

慧律法师出家僧人是三宝之一,堪称是宝。既然是宝,他即使不完整,但他仍然是宝。譬如珠宝玉器,即使坏了,你能说它就不是宝了吗?黄金坏了碎了,难道就不是黄金了吗?又如瓦砾,即使再完整的瓦砾,它也称不上是黄金

优婆离之关心病比丘

有几次优婆离乞食途中,见病比丘卧在粪秽中,不能自起;又看到有一比丘见一病比丘卧于路旁,装著不见,绕道而行,不愿照顾病比丘;还有的病比丘,认为患了病,即可不须持戒,随意行事。优婆离将这些问题向佛提出来,

香积佛--佛陀指月启示众比丘何为佛法

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中徐徐经行。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忽然听到了一阵争论声。原来,有几个年轻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株大树下,热烈讨论着什么。他们太专心了,没有察觉到佛陀的到来,继续争执着:“我还

法藏比丘如何赞叹世自在王佛的功德

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fā)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xíng)作沙门,号(hào)曰法藏(zàng),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qǐ)首佛足,右绕三匝(zā),长(c

三衣--比丘尼五衣

而比丘尼除此三衣外,另加僧祇支(梵samkaksika)及劂修罗(kusula),合称比丘尼五衣。僧祇支,即覆肩衣,穿在三衣里面,里覆左肩与两腋之衣。劂修罗,即下裙,覆于腰部之衣。 关于三衣的制订缘由

比丘、、比丘尼、沙弥和沙弥尼之间有什么区别

比丘,佛教对于受过具足戒且年满20岁的出家人的称呼。比丘是佛教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和尚。为什么说一定是年满20岁的出家人呢?其实这和当初释迦牟尼的出家经历有关。当时释迦牟尼出“三门”见“老、病、死

沙弥尼和比丘尼是什么意思

未满二十岁出家的女子,受过沙专弥十戒后,称为沙弥尼。比丘百尼度知是指受道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侣。比丘尼【读音】:bǐ qiū ní【释义】:比丘尼是指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侣。【记载】:关于比丘尼的戒律,在佛

冯培德:老比丘十里传心记

远在中国大陆的佛教徒,很多常写信寄来加拿大给我,要一一提及他们的故事,殆属不可能,因为公开了他们的姓名,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便。在表面上,ZhongGong是宣布准许宗教恢复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是什么意思

比丘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是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

古代比丘修行有哪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品,又称为道具,一般以十八物为主要代表。这十八种物品通常有:一、杨枝;二、澡豆;三’、三衣;四、瓶;五、钵;六、坐

佛陀请国王为比丘尼建精舍

舍卫城里有位大户人家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又温柔,像朵莲花,人们因此称呼她莲华色。她的美名远播,很多人向她求婚,其中还包括王子与富翁等,但她却宁可出家为比丘尼。有一天,她点燃灯火,然后观火遍就证得阿罗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十六 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六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龙女以在家资格,显示即身成佛;法华妙旨得此有力之证明,宜乎学者皆思转入一乘矣。然后世不易遭遇法华,端赖法身大士现身提倡。于是药王菩萨以首座当机,

法藏比丘是如何成为阿弥陀佛的

在法藏比丘简介中提到,法藏比丘出生在世自在王佛所,在开始是个国王后来专心研究佛教成为一个出家人,这个名字就是出家之后得到的。西方极乐创始人法藏比丘根据佛教的一些历史书上的记载,曾经有个王国叫做妙喜国,

法藏比丘和释迦牟尼的关系是什么

法藏比丘 是 阿弥陀佛 成佛前一世 出家修行菩萨道时的名字。据佛教传说记载他在成佛前的一世间,是妙喜国的国王---世饶王。在他当国王时非常喜欢听佛讲经说法,他的悟性也很强,佛讲的这些道理他很快就理解了

什么是比丘尼

比丘尼(梵文Bhikkhuni)是梵语的音译词,佛教用语,俗称尼姑,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中国第一个比丘尼是净检。在东晋升平元年(三五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比丘尼是谁

据南朝梁宝唱所撰《比丘尼传》记,中国第一个依戒律削发受戒的比丘尼是洛阳竹林寺的净检。净检俗姓仲,名令仪,彭城(今徐州)人。其父叫仲诞,曾任甘肃威武太守。净检少时勤奋好学,稍长尤擅琴、书法和绘画,是位多

比丘尼有什么历史

在我国佛教史上,比丘尼之贡献虽不如比丘之多,然其中亦不乏戒行精严、学优行粹之修行者。依《比丘尼传》书中所载,由晋代迄梁武帝之间,我国佛教界即已有不少杰出之比丘尼。如道容‘戒行精峻’(卷一),令宗‘学行

比丘尼经典语录

1、管好自的嘴,讲话不要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不扬人恶,自然就能化敌为友。2、没有爱的生活就象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学

比丘尼和比丘分别是什么

比丘是指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尼指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比丘与比丘尼都是属于佛教用语中梵语的音译词,比丘与比丘尼合称出家二众。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比丘是

比丘尼和比丘之间有什么关系

佛教徒有四众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众名为‘比丘’,出家女众名为‘比丘尼’。比丘是梵语(印度古典语),义即乞食,言其乞食以自生活;又有怖魔、破恶,净命等义。尼是梵语中女声。俗称比丘

比丘尼是对佛教中哪一类人的称呼

比丘尼”是对佛教里受了具足戒的出家女众的称呼,为音译。印度之有比丘尼,起于释尊听许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出家,受具足戒,后有五百释种女出家得度,其戒条凡三百四十八戒。依《比丘尼传》卷一载,西晋建兴年(313

比丘尼的故事

比丘尼与朝廷素无瓜葛,但明朝的比丘尼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捕。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比丘尼以及女道士,统统逮捕送到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索

比丘尼和比丘能不能同住

佛制不允许僧尼同住。宣化上人在美国创办的万佛城,是僧尼同修道场,但是僧尼不同住,住的地方都有围墙间隔开来,而且晚间严禁串门走动。古代汉地,僧尼寺院都是间隔在几里地以外的。佛陀从允许女子出家那时候开始起

佛教史上第一位比丘尼是谁

“比丘尼”是指佛教中出家的女众弟子。佛教中的第一位比丘尼竟然是释迦牟尼的姨姨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是释迦牟尼母亲摩诃摩耶夫人的妹妹。释迦牟尼出生后七日,佛母摩诃摩耶夫人便去世了,摩诃波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