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
所谓正知正见,是指能帮助我们了断痛苦烦恼的知识、见地,依这种见地,我们将调整自己对世界、人生的态度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从狭隘、僵硬、矛盾重重到宽阔、温柔、和谐圆融,从不伤害自己、他人及一切众生,到帮助、利乐一切众生,从痛苦到安乐,从轮回到解脱。
济群法师
正见,即远离颠倒妄想的如实知见。佛法所说的正见,不仅是要我们改变局部问题,更要帮助我们断除无明,回归生命的本觉状态。
当我们体证无常,就不再有执着恒常带来的烦恼;当我们体证无我,就不再有执着自我带来的痛苦。
佛教有不同宗派,并有各自所依的正见。虽然契入的角度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就是从不同角度建立对世界的如实认知。
在佛法修行中,将见的作用比做眼睛——看清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否则,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可能南辕北辙。但抵达终点的道路并不是唯一,我们可以从无常无我的正见入手,可以从缘起性空的正见入手,也可以从唯识的三性理论入手,只要确立正见并加以运用,就能从改变观念到改变行为,最终改变人生。
宗萨蒋杨钦哲
佛法的究竟正见是什么,这其实很难以短短几句话浓缩起来的。但是在这里跟大家开个小小的玩笑,其实,佛法应该是最高等的革命性思想。
因为当佛陀最卓越的弟子——伟大的龙树向佛陀礼赞的时说:“我赞叹这位超越见地的佛陀”。这句话本身就极具革命性。每一个见地、每一个系统、每一个条规、每一个规范,统统都有缺陷。
话虽如此,我并不是在说佛法的精要与无政府主义相等。无论是规则、规范或方法,这种种的一切,佛法都会全然接受。但是佛法只将它们当作器皿来使用:当你口渴的时候,喝水是至关重要的;重要的是水,而盛水的玻璃杯子则是次要的。所有的这些规则、规范、黄帽、红帽,那个传承、这个传统......这些全部都象玻璃杯子一样。
超越见地,这似乎就是乔达摩佛陀之见地。
End
稍懂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林则徐(1785~1850年)是晚清爱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曾担任江苏、陕西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署理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功勋卓著。是我国近代史上赫赫
◎ 莲池 【原文】 或问:仙出神,禅者能之乎?曰:能之而不为也。楞严云:其心离身,反观其面是也。而继之曰: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是能之而不为也。又问:神之出也,有阴有阳。楞严所云:阴神也,仙出
◎ 慧 正常有居士问出家人能不能算命?能不能给人看风水?我想说居士已经皈依三宝了,都不要去算命、看风水,至于出家人更不可以。大家可详细看《佛遗教经》,实际很多大乘经典都禁止出家人看风水的。那么还有居士
◎ 宗萨钦哲无明使我们和真实的本性分开,为了弥补与本性分开的空虚,我们会去抓一些东西来代替。这一点像真正爱上了某个人,却因为某些理由无法得到他,你就会诉诸各种极端,以填满内心的空虚。有部老电影,描写一
佛门之孝◎ 太 虚 问:顷聆高论,大启愚塞。可知学佛是自救救人最积极的无上法门,惟世人惑于旧说,以为学了佛,则六亲不认,父母都弃,是故众人认为学佛是大背孝道的。向者其漠视佛教的心理,此或亦一原因,敬问
常见有人徘徊于佛教大门之前,犹豫不决,欲受皈依,始终不敢跨上这一步,欲永绝佛缘,却又难断对佛一片向往之心。踌躇犹豫,内心不宁。对此类人,我往往力劝其皈依。因皈依乃学佛第一步,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千里之
清凉之地--正见◎ 阿姜查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能是正确的;同样地,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也许就是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
◎ 圣 严佛教对神通、异能看法如何?佛教承认有神通的事实,凡夫可得五通,出世的圣人有六通,佛有三明六通。所谓五通,一、能知过去世,叫宿命通;二、能知未来世及现在的远处和细微处,叫天眼通;三、能知他人的
十方财神中的财神之王--多宝如来佛教认为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所以在人类所居世界的遥远的东方,除了药师佛教化的净琉璃世界、阿閦佛教化的妙喜世界等佛国净土以外,还有一个东方宝净世界,这片净土上
树立正见改变心念把握自己因果昌臻法师一、学佛人应这样看待因果1、必须深信因果,才能树立正知正见。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
稻盛和夫宇宙的意志、造物主究竟抱着怎样的期望让我们降生于世、授予我们不可重复的人生、并让我们自然地成长发展呢?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如何生存才能顺应这个巨大的期望呢?这虽然是一个超越人类智慧的莫大的疑问,
据悉,刘德华皈依佛门已有13年,是台湾灵岩山寺妙莲老和尚的弟子,法号慧果。刘德华在演唱会上,天王深情的情歌,与美女的贴身热舞,儿子安逗与黑仔的争宠,加上完美的迷幻舞台,让喜爱刘德华的歌迷们的尖叫声持续
1、口头的语言,在佛教当中属于口业,我们的语言可以造善业和恶业,所以我们要十分谨慎自己的语言,善语会让我们遇到更多的善缘,恶语会让我们遇到更多的恶缘。语言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命运,所以请务必谨慎我们的语
佛教认为,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是我们已知的最完美的女性,她具有三十二种功德相:出身尊贵,种族清净,德行无缺,端正无比,身体容貌上下相称,从未生育,心常随顺一切善事,无有邪心,心无所畏、无谄曲、无诳诈
天下名山僧占多,僧人大多居住在山林里。那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对长寿有特殊的功效。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秦始皇为了能使江山千秋延续,派术士徐福率到东海寻求长生
一、获得正见的前提1. 皈依三宝,具足净信要真正了解什么是佛法,回答佛陀到底在说什么的问题,获得佛法正见,必须要以正信为前提,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只有皈依三宝,建立正信、
正见与体验 作者 蒙光(佛法,念佛,体验,生命,正见)念佛,应该是有情有义的念佛,是对慈父悲母深情呼唤的响应,是透过泪光和欢笑的生命感动,是合掌跪在大地上的谢恩祈祷。没有体验的佛法是枯槁的佛法,就像一
---------------------------------------------原文---------------------------------------------尔时;世尊住舍卫
一般以为,所谓正见就是对佛法义理的正确了解,能把所破和所立的道理搞清楚,就算是得了正见。事实上, 这只能算是闻思所得慧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正见。所谓正见,正如太虚大师所说,必须要“由闻而思,再加以定等
希阿荣博堪布所谓正知正见,是指能帮助我们了断痛苦烦恼的知识、见地,依这种见地,我们将调整自己对世界、人生的态度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从狭隘、僵硬、矛盾重重到宽阔、温柔、和谐圆融,从不伤害自己、他人及一切众
佛法的究竟正见是什么,这很难用短短的几句话浓缩起来。但是在这里跟大家开个小小的玩笑,其实佛法应该是最高等的革命性思想。因为当佛陀最卓越的弟子——伟大的龙树向佛陀礼赞的时候,他说:“我赞叹这位超越见地的
一、“是要通过对经纶的学习坚定我们的正信。要使正信不断加强和坚定,那就要通过对经教的学习,通过对佛法深入的理解,才能够使我们正信得到巩固。”禅者虽然讲述是以出家人为学习经教,但在我们平常工作生活中又何
正见,八正道之一,是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即以四圣谛(苦集灭道)来看人生、世界,从苦及烦恼而得解脱的快乐。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名正见。正见的意思(太虚大师)正见,谓于现实之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佛见就是正见。你读佛经就是正见,但是你要理解得对,你得看明白佛说的意思,那就是正见。然后如果你再问,佛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佛见就是纠正我们梦中凡夫:执着面前为实有的颠倒见,告诉我们面
有位金匠的儿子在舍利弗尊者的引领下出家,他在得到舍利弗尊者给他“观身不净”的禅观题目后,就到林子里去禅修,却丝毫没有进展。他因此两次回去找舍利弗尊者进一步的指导,但仍然没有的进步。最后,舍利弗尊者只好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的略称。又称“正像末三时”或“三时”。亦即将佛法住世之时期划分为正法、像法及末法三个时期。如果将历代佛法的施行,分为教(教义)、行(实践
“优婆夷”即指佛教中在家学佛的女性弟子。佛教中第一位优婆夷是第一位优婆塞古印度波罗奈国的倶梨迦长者的 夫人。据佛经记载,佛陀为俱梨迦授了三飯依,俱梨迦成为佛 教中的第一位优婆塞之后,决定在第二日将佛陀
人死了总是要安葬的,这是活人对死人应尽的义务。佛教安葬死者的方式,《涅槃经》、《净饭王泥洹经》、《毗奈耶杂事》等佛教典籍中都有记载,一般有“三种”、“四种”之分。“三种”指火葬、水葬、野葬,“四种”指
所谓正见,譬如旅人在沙漠中迷路,却忽然遥见远方出现金字塔顶,依于所见遵循而行,最终果然到达目的。如此能到达目的之方式,于佛法解脱修行,乃至破无明修行,称为「正见」。正见,是「如实知」,而不是似有所知,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