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什么是“四季摄生”之道?
2024-12-07 08:49

四季,指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摄生,指摄取不同食物及各种方法以养生。关于不同季节,如何采用不同的摄生之道以养生,道经说:天以金木水火土以养人,地以酸甜苦辣咸五味以养人。

百病横生多因饮食而起,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并认为声色拒之一年可以,而一天不吃饭则难。故提出人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懂得四时摄养之方,如能勤而行之的话,则寿同龟鹤,逍遥方外矣。

人对营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长期食用一种或单一的食品,势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因此,不要挑食、偏食,要养成荤素搭配,粗粮细粮都爱吃的膳食习惯。饮食之道,必须粗细(指粗粮和细粮)搭配,干稀(指主食和汤粥)搭配,荤素搭配。

三个搭配是养生的关键,更是预防疾病、增强免疫抵抗力及健康长寿的根本保障。

饮食之道,必须粗细搭配,干稀搭配,荤素搭配。

四季摄养之法分别为:春季养生、夏季养生、秋季养生和冬季养生。

春季养生:春天万物生发,天地俱生,阳炽盛而阴内伏。故要做到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要发泄大汗,因阴气内伏,出汗后易外感风寒而致病。故春天三个月,应少食黄花菜及酸菜,因易发旧病、动痼气。不要吃大蒜,容易气雍、关膈不通等。

正月时,应当少吃酸性和咸性的食物,适量增加辛辣性味的食物,可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穿衣宜下身厚暖。

二月时,应当少吃甜味食物而适量多吃辛辣性食物为好,这样可以补精益气。另据《金匮要略》中说:春天不可食肝,为肝旺之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

总之,春天三个月,在饮食上宜多吃辛辣性味为宜,可散冬天阴寒之气,而增补阳气。

二月应当适量多吃辛辣性食物,可以补精益气。

夏季养生:夏天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夏天因为热暑极盛,在饮食上切忌吃生凉、粉粥浆蜜阴冷之物。不要贪极凉,不要大汗当风,不要以凉水泡手脚,这样易造成恶积风毒之症。如患有痔疮、风疳、劳瘦、虚损以及女人气血虚,头风等症均不宜饮茶。因夏热酷盛,故也不可饥饿时喝茶,隔夜茶更忌。

夏天起床要早,否则令人常四肢乏力。不可用冷水洗头洗澡,能使人虚热火旺而眼昏暗,筋脉蹶逆,霍乱转筋。洗头洗澡后,不宜吹风扇、空调及当风睡卧,容易得风疹、风湿、风痹以及手足不遂、四肢瘫痪等中风病症。孙思邈真人说:夏月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有暴泄之患。

总之,夏三月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喝温热汤饮,多吃节令蔬菜及瓜果等。

秋季养生:秋季肺气旺盛,故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性的食物而多吃酸性食品。因为秋天气候干燥,极易上火,故可多食用一些温凉性的如芝麻、蜂蜜等油性物质,以润其燥。若患积劳、五痔、糖尿病等,不宜吃干饭、烧烤炒爆以及黏滑难消等物。

秋三月在饮食上多吃一些节令果蔬。

《金匮要略》说:三秋不可食肺(指秋天不宜食动物肺脏)。《养生论》中强调: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露体,贪取风凉。五脏俞穴皆会于此,或扇风,或夜露手足,此中风之源也(指中风皆因贪取风凉所致)。

总之,秋三月在饮食上多吃一些节令果蔬,以清热解毒、润肺止燥性的食品及温凉酸性食物为宜。

冬季养生:冬天为闭藏之月,天寒地冻,养生最好做到早睡晚起,使至温畅。无泄大汗,勿令邪气侵入。冬天忌食螺、蚌、虾、鳖等水中阴性食物。冬天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故不可早出,以犯霜雪。

每日早起后喝一杯酒,可暖胃御寒、增强体质。冬天夜长,不要吃硬性食物及果饼等难消之物。

吃饭后,最好能缓步行走手摩腹部,左旋右转,以助长阳气、促进消化。关于冬季养生,《千金要方》中说: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杯,立春则止。终身常尔,百病不生。而不利于冬季养生方面,《金匮要略》指出:冬三月,勿食猪羊等肾。

《本草》则说:冬月不可多食大葱,令人发疾。总之,冬三月在饮食上,不宜吃上火的甜性及辛辣食物为好。适量多吃去火、润肺、解表的酸性及苦性食物为宜。

End

阿罗汉为穷人说发财之道

迦旃延在阿盘提国宣化后,想回到舍卫国听闻佛陀说法,在途中,见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大声的啼哭,尊者一见,不觉油然的生起同情的怜悯心,他怕这个妇人因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他就向前问道:

我的长寿之道

◎ 季羡林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可谓长寿矣。因此经常有人向我询问长寿之道,养生之术。我敬谨答曰:养生无术是有术。这话看似深奥,其实极为简单明了。我有两个朋友,十分重视养生之道。每天锻炼身体,至少要练上两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五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入则孝」这一部分。「入则孝」的总纲可以用《论语》夫子讲的一段话来说明,那就是昨天我们提到的「孟懿子问孝」。后来樊迟又接着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论语》的精华。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此地刚刚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习过一遍,《论语》从二00九年十月开始讲到上一个月,总共头尾讲了十八个月。我们将《论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当中「入则孝」的前八句,属于事亲当中的「居则致其敬」,底下我们来讲「养则致其乐」。这是《弟子规》当中从「冬则温,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讲解「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刚才我们讲到《论语》名题,以及它所依据的原理,是以道为本体。接下来我们讲五重玄义第三个方面,叫做明宗,就是明了学习这部《论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前两集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论语》的概要,今天开始进入我们这一次《论语》研习的主要的部分。我们昨天有谈到,我们这次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讲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再挑几段《论语》来讲,主要还是以《弟子规.入则孝》来做为总纲。我们再看「先进」第十一篇里面第四章,「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九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给大家汇报了「入则孝」这一部分,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出则弟」。悌道,实际上就是讲恭敬、友爱的心。用恭敬的心对长辈,用友爱的心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在《弟子规》当中第二部分是「出则弟」,我们现在继续来讲。「出则弟」,这个「弟」主要就是讲到的恭敬和友爱,不仅是对兄弟姐妹,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我们刚才一堂课已经讲了「信」,这一部分讲完了。在《弟子规》里面第五个部分讲「泛爱众」,我们就以《弟子规》的七科做为我们这次讲题的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里面「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是属于「信」这一篇里面的。在《论语》当中,「子路篇」里面有这么一章经文,「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今天我们来讲第四个部分「信」。「信」是讲诚实、守信。在《论语.为政篇第二》就有这么一章经文说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他即使是很有成就,也都会自言没有成就,自己确实不行。这种谦德是自性中一种美德,要行仁,这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五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信」这一部分,做人要诚信。在《弟子规》上又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听到了别人的赞誉,如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九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上一次我们讲到「泛爱众」。《弟子规》里面有一句经文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是讲自己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还是结合《弟子规》来讲《论语》。刚才讲到「善相劝,德皆建」,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要补充一下。现在国家都在做公务员的制度,要吸收公务员都要考试,都要有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四集)

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是我们要对待下属、对待幼辈要掌握的原则。「身贵端」就是先要端正自己,不仅是行为、言语,连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在《弟子规.亲仁》这一章里面,我们看到有下面这句经文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一个仁者,反而一般的人都很敬畏他,好像他不是那么容易接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八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刚才就讲到「余力学文」。要力行跟学文并重,光力行而不学文,就「任己见,昧理真」。人能成就圣贤,唯有靠好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篇》有这么一章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三十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这一堂课将是我们最后一讲。我们看到《弟子规》最后一句,也是《弟子规》的总结和劝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讲到我

洁身之道 守身之要

宽运法师洁身之道.守身之要(上)──戒淫 前言 自从《八关斋戒-不淫戒》一文推出以来,不少网友留言问及如何戒淫的问题。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道德标准每况愈下,加之现今信息科技发达,在媒体中传送不良信

离人我是非之道

离人我是非之道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谤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凡是人生的各种问题,在佛法里都有圆满的解决之道。对于人我是非,《增一阿含经》中举出四种处理方法:一

元音老人:谈养生之道

元音老人一谈养生之道使身体失去健康的原因很多:终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人精力有限,应适当支配,实行三八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能如是正常,断无多病之理。今因身体或经济关系,于八小

行寿康之道

行寿康之道◎ 妙 莲古人说过:若要小孩长得赞, 要带几分饥与寒。从前乡下农夫耕作时,就把一、两岁的小孩带出去,放在田埂上,让他受风吹、日晒,将来才能长得强壮。你看贫穷人家的子弟,吃得不好,穿得不好,

生财之道——布施波罗蜜

生财之道--布施波罗蜜◎ 体 恒六度中的第一是布施。很多人对布施一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真实意义却并没有多少了解,对于如何在现实中来修学布施法门更是所知甚少,甚至有些人为行布施误入歧途,所以要对布施进行

素食养生之道:豆芽具有益寿延年的功效

豆芽在老人的长寿和健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近代老年医学研究,在有益寿延年功效的10种食品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黄豆及黄豆芽,排在第六位的是绿豆和绿豆芽。常吃豆芽,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

陈兵:塑造理想人格之道

塑造理想人格之道现代心理学说人格成熟者有具自我扩展能力、与他人关系融洽、有安全感及自我接纳、具有现实性知觉、客观看待自己、专注于事业、行为具一致性七大特点,具有这种成熟人格,才是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正常

金丹大道逆修返还之道的秘密

父精母血阴阳交媾成功,形成一个血肉腔子,或曰生理太极。此时人天相感,无极之道立即感知,无极而太极,太极真种子跃然而出,以圆坨坨、光灼灼先天一点灵光形式,进入母胞血肉腔子,成为吾人性命主宰的天命元神!胎

方,是立世之本;圆,是处事之道

方是周周正正,心底无私,洗尽铅华之后的纯净底色,历经世事也不染尘埃;方是一身正气的轩敞格局,带着仪式感,瓦解了多少世俗里的偏见。圆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闲花落地又得重生,即便失望也不绝望;圆是周而复始源

老子之道,启迪人类智慧的第一缕曙光!

老子之道,启迪人类智慧的第一缕曙光!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祖师、享誉全球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激励下,近几年纪念老子的活动尤为丰富多彩。推崇老子、喜欢老子的思

陈兵:绝对真实与解脱之道

佛学研究真实的宗旨,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彻底解决人生老病死的现实问题,抵达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理想境界——涅盘彼岸,实现超越生灭的涅盘,必须找到一个不生不灭、真实不变的东西为依靠,这种东西从认识的角

什么是“四季摄生”之道?

四季,指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摄生,指摄取不同食物及各种方法以养生。关于不同季节,如何采用不同的摄生之道以养生,道经说:天以金木水火土以养人,地以酸甜苦辣咸五味以养人。百病横生多因饮食而起,饮食之患过于声

细节决定成败:行走坐卧间的养生之道

我们日常的为人处事、行为动作应该有准则,坐卧也应讲求时宜。如果行为没有准则,坐卧不讲时宜,都是违悖摄生之道的。古语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正是对修炼之人姿态的形象描绘,同时也体现了修炼的内

觉醒之路!学佛必然的学习之道 万法不离于心

编者按: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信什么呢?信如来妙法,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言语,千真万确,不能改易。修行人但从心上用功,不向心外驰求,信自心是佛,信圣教语言,不妄改变。

性命双修,从身体到心灵的养生之道!

道教讲究的 性命双修 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追求身心和谐。既要有心灵上的健康,也要有身体上的健康。是身体决定心灵,还是心灵决定身体?身心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此类身心关系问题,是自古以来西方哲学、

四圣谛之道谛

道谛是指能通达涅槃的道路,或称为“苦灭道谛”,是达到苦灭解脱,进入涅槃果位的修行方法。道是可修性,既然知道生死诸苦,是由集的业惑所成,同时又知断了烦恼而证涅槃,因而急需向上再追求断集的方法(道)。修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