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什么是四念处
2025-01-31 10:42

四念处,又名四念住,是指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是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四念处的目的在于用观照身受心法而发无漏智慧,也就是禅宗六祖的「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即慧,即慧即定,实则重于慧解脱,所以强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这都是无漏慧的功能。大悟彻底,便得五分法身,名为涅槃妙心,又名正法眼藏。由此可知中国禅宗的禅修特色,无异就是四念处观的日用化与普遍化,把高难度的修行方法,转化成或动或静、任何时地都可灵活使用的修行方法。

End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主席!各位来宾!各位道友:圆瑛今日叨承开会欢迎,实不敢当。回忆十年前,曾来此地为筹集经费,救济祖国伤难同胞,以尽国民天职。返国后,日人指为抗日分子,遂被逮捕,饱尝铁窗风味,二十八天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 圣 严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禅观。由修定得有漏慧,再以有漏慧观四念处,由观四念处发无漏慧而出三界,证解脱果,这是相当花时间的修行方法,对于一般人而言,的确难得有此因缘修

黄国达:四念处的修行方法

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化为观身不净、观

什么是佛教中的四念处

四念处是用智慧观察身、受、心、法四念处,破除常、乐、我、净四颠倒。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念处的内容主要以五蕴为主: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四

四念处有什么含义

四念处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作为学佛的人,如果没有这个观点,信仰就建立不起来,道心不够稳定。“观身不净”,要经常观察自己的五蕴身是不干净的

四念处的修行步骤

“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

四念处可以同时修吗

四念处在修行的时候是不可以分割的。因为你想你的身念处是需要心来观照的,同时它也能够觉察到种种的感受。所以觉察感受的时候,身心的种种现象都是属于什么?属于法,所以实际上你修身念处的时候同时也一定要修受念

四念处简介

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处与八正道。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

怎样修四念处

在任何环境,任何事情来的时候你要有一个超越的状态,超越的心灵,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你不沉迷、不执著,不会僵化、不会很死板,很圆融、很灵活、很生动。就知道同一件事情可能会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观点,然而

四念处的修习方法有哪些

四念处的修习要具备是好人,能亲近具有正见的师友、常听闻佛法、具有正信、能正思维、有正念正智、能守护眼等六根、身口意三业清净等八项条件。一、身念处六根遇缘之时,则随境飘转,为善为恶,轮转不休。心念纷扰,

如何修行四念处

「四念处」又称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

四念处的修行方法有哪些

“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

什么是四念处

四念处,又名四念住,是指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